Home New

永远 À Jamais(2016)

永远 À Jamais(2016)

又名: 永不离弃(港) / 人体艺术 / Never Ever / Son Corps / The Body Artist

导演: 伯努瓦·雅克

编剧: 唐·德里罗 朱丽亚·罗伊

主演: 马修·阿马立克 朱丽亚·罗伊 让娜·巴利巴尔 维多利亚·盖拉 埃尔马诺·桑丘 何塞·内图 雨果·佩德罗 瑞·莫里森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葡萄牙

上映日期: 2016-09-09(威尼斯电影节) 2016-11-23(法国)

片长: 86分钟 IMDb: tt2589076 豆瓣评分:6.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雷伊(马修·阿马立克 饰)是一名电影导演,在一次博物馆的作品展映会上遇到了一位正在表演的女孩劳拉(朱丽亚·罗伊 饰)。他们迅速坠入爱河并走入婚姻殿堂,共同生活在一座偏僻的房子里。但没过几个月,雷伊就死于摩托车事故,剩下劳拉一人。在苦涩而甜蜜的追忆中,劳拉似乎看到了一个口齿不清的奇怪大男孩,他的面容和身体都是雷伊的。在他的声音中,劳拉似乎听到了自己与雷伊的声音,他们的声音逐渐融合在一起……

演员:



影评:

  1. 你走之后,一切的一切都是你。
    法国导演伯努瓦·雅克2016年的电影《永远》,以一种忧伤、略带恐怖的基调,展现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在丈夫意外死亡之后,她脑海中经历的种种幻象。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她与他一见钟情,只不过才说过几句话,便坐上他的摩托车后座,连夜回到他海边的出租别墅中。
    昏暗中,两人在床上尽情缠绵,镜头转向窗外,海边的夜空中,是一轮明亮皎洁的月。
    之后是琐碎的日常,有恩爱,但也并未展现出他们有多么不寻常的恩爱。
    男主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大叔,他的职业是导演,他在修改一个未完成的剧本。
    年轻的女主,皮肤白皙,五官精致完美,浅褐色的头发十分光泽,犹如一幅经典的圣母像。她还很年轻,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在别墅外的海边散步。他给她许诺了美好的未来,让她对刚刚开始的人生满怀憧憬。


    他很快和她结婚。
    结婚后,他去和前妻做个了断。
    谈妥一刀两断,临走前却藕断丝连,拥抱接吻,直接在地板上重温旧爱。
    在起摩托车回家的路上,男主经受不了自己良心的谴责,撞向货车自杀身亡。
    女主悲痛不已,却并未丧失理智。
    在葬礼开始前,她将男主的手机充满电,藏在了男主尸体的上衣口袋里。
    葬礼上,男主的前妻滔滔不绝,在台上面对前来参加葬礼的众人,得意洋洋地讲述男主曾经与她一起如何如何携手共进,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功。
    女主在台下第一排,悄悄掏出自己的手机,拨通了男主的手机。
    男主前妻在台上一本正经地发言,她身后的棺材中传来一阵又一阵的手机铃声,她却不为所动,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继续讲下去。定力真是无人能敌。
    此法不做效,女主一遍又一遍地拨电话,真是“淘气”。
    葬礼结束,火化完毕,骨灰坛子递交的时候,前妻想伸手去接,工作人员却将坛子递给了女主。
    前妻在葬礼上对的演讲讲得再精彩又如何,毕竟女主才是死者最后的法定妻子啊。
    女主抱着坛子回到海边别墅。这时影片的进程才开始一小部分。
    剩下的一大部分,全都是她如何与自己脑海中的幻象相处。

    你走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那么爱你。
    思念刻骨,容易让人废寝忘食。
    为了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女主在纸上用笔写下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每做一件事情之后,就用笔划掉,就连吃饭也不例外。
    她吃的饭都很简单,都是从超市采购回来的速食食品。
    在房子顶层传来的莫名轰响中,与她第一次被带回这座房子时听到的一模一样,这时他们当时的画面又闪回,他去关上疾风涌入的窗子。

    昨夜里我见过
    一颗星星
    又孤单又晴朗,
    后半夜
    这星星显得
    异常明亮
    像一个变化多端
    的病者
    又像一个
    白天饮酒的老人
    我心里感到
    担忧和诧惊
    早晨醒来果然
    听到了风声
    所有的空门
    嘭然一片
    此起彼伏,
    半天不见安静
    ——张枣《早晨的风暴》

    在吃饭的时候,她看见他颓然疲惫地坐在桌旁,不发一言。
    她心疼不已,让他用碗和勺子吃饭,他却双手无力,并犹如年幼的孩童一般,不会如何使用餐具。


    夜晚,她在壁炉前的沙发上看书,他又悄悄出现在沙发上,一如既往,书页停留在某一页。
    躺在床上,一转头,他的脸又在昏暗中,出现在枕畔,一如他生前陪她的那些夜晚。
    画面的突然,却犹如恐怖片的氛围。
    她既思念过度,又对幻象有所惊恐。
    在漆黑的夜里,大雨如注,她冲出别墅,躲到车上睡了一夜。
    醒来,天光大亮,万物饱含水分,车窗上都是水珠,地面上都是积水,残余的雨水顺着树叶流下。
    她睁开眼睛,看向别墅的大门,却见他可怜兮兮地蜷缩着蹲在门边树下的墙角,他竟在雨中蹲了一夜!
    尽管这是幻象,却是多么令人心疼的幻象啊!

    我联想到,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马孔多的创始人,正是因为逃避被自己杀死的那个人的鬼魂,才背井离乡,来到马孔多安家。
    鬼魂终于不复纠缠。
    没想到,在很久后的某一天,大雨过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又在自家院子中的墙角,看到了蹲着的可怜兮兮地鬼魂。真是无可奈何。

    女主不再逃避幻象。
    在幻象中,她开始和他说话。
    刚开始,他并不会说话。
    后来,她说什么,他就回答什么,仿佛回声。
    再后来,他的回答已初具逻辑。
    她去超市采购,他在车上副驾坐着等,安全带是开车前她给他系好的。
    她在深夜抱着电脑,一遍又一遍地看视频。
    那个是他出事时段那段道路的交通监控视频。
    一遍又一遍,直至抱着电脑睡去。
    醒来,是被手机铃声吵醒的,她拒绝接听。
    无奈的房东只好找上门来,说房子出租合约很快到期了,房租还有拖欠未交的。
    她漠然。
    她穿上他的衣服,成为他的样子。
    她教他语言与行为,他在幻象中,从无知不能自理成长为能对话能行动的成人。
    她为他搓澡,镜头一转,却是真实情况下,她搓着一个装满水的空浴缸。
    镜头再一转,她凝视着的浴缸,她手中搓澡巾下,水中躺着的是裸体的她自己。(此处有露 点,粉色的。)
    她在海边的桌椅上与他说话,转眼,对面的人又变成了她自己。
    真实情况是,对面空无一人。

    上午的书页散发往年的清香
    我发现自己变成许多的人
    漫游在众多而美妙的路上
    ——张枣《早晨的风暴》

    幻象中,既有他,又有她自己。
    这说明,女主在意识中,知道那些都是幻象。
    眼前空无一物的时候,她是本我。
    他出现的时候,她是自我,自我意识中,她希望他永远与她在一起。
    幻象中出现她自己的时候,她是超我?“我就是和我自己在一起”?

    即使不是爱人离去的伤心情况,在日常生后中,难道我们每一天不也都是与好几个“我”在搏斗,在挣扎?
    每一个决定,都不是百分之百的纯粹。
    每一个想法,都是在思绪万千中,奋勇地“被选中”。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女主独自坐在舞台上,身后是大屏幕,播放着那段出现了很多次的交通监控视频,台下是观众,她独白:“这不过是他的离去。”
    我认为,这最后一个镜头,展现了女主终于走出幻象,承认这一切不过是丈夫离去后,自己伤心过度的幻象,而今,她已能坦然面对众人,接受他离去的这一事实。

    这部电影估计不会在国内院线上映。我是2016年12月11日19:00在尤伦斯艺术中心的放映厅观看的。(感谢赠票的小伙伴。)片后,导演与观众交流,他说,“永远”在法语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永远如此”,另一个意思是“永远不会发生”,所以电影的英文名翻译为“Never Ever”。

    有的人活着,他早已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永远活着。

    导演说:“法语中有一句话,’生活就是这样’。”


    我们都有在心中将自己囚禁的时候。
    在与心魔抗争的时候,很艰难。
    然而,生活就是这样。
    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出自我困境,坦然面对一切。

    如导演所言,愿大家可以不断地重新陷入爱河。

    漫步书林 Smilybooks (公众号)
  2. 昨天电影资料馆首映伯努瓦雅克的新片《永远》。

    永远,有多远呢。

    看的时候几度落泪,没来由。

    即便有也不敢深究。把自己弄破碎,不见得有益。

    一个女人在二十多岁的年纪遇到那样的男人。

    他苍老,平凡,饱含热泪。

    话不过五句,搭摩托而去,一去不复还。

    摩托飞驰,引擎轰鸣,

    穿越太空隧道, 返回最原始的失控。

    之后的空间便是在海边的别墅里。

    水泥墙体,金属落地灯,木质五斗柜。

    日复一日,做爱,写作,散步,用餐。

    爱到极致,为爱而婚。

    直至有一天,男人自杀了。

    劳拉的生活甜过蜜,淡过风。

    可接下来是苦杏仁的味道了。

    伯努瓦说,这对二十多岁的她来说,是一次考验。

    丧夫之痛,暗涌浮动。

    几经反复的确认,难眠辗转。

    终于,如每一个接近癫狂的灵魂,幻觉席卷而来。

    她与男人越过生离死别而重逢。

    那些记忆中熟悉的对话,重叠的呓语,欺骗的过去。

    在分崩离析的瞬间,最清醒不过的她。

    走进曾令她望而生畏的房间。

    一直以来,走廊尽头的杂物间,总是发出奇怪的声音。

    但那声音就像pulp fiction里的神秘皮箱。

    也许本就不存在,

    也许从劳拉第一次听到那刻,就注定一场空欢喜。

    她推开门,径直走向那张狭窄的单人床。

    黑夜里,窗外的枯树被散落的月光临幸。

    她拥着他与她,低语,沉默,凝视。

    那是他们最接近的一次,如齿轮般紧扣。

    万籁俱寂,无远弗届。

    呓语式的叙述,支离破碎,心有余悸。

    如laure prouvost作品 「wantee」。

    呼喊,心碎,奔走,喘息。

    剥离是种苦难,而镜像是淋漓尽致的苦难。

    并非「你把我的观众都抢走了」。

    抢走观众的人,仍是我。

    而我需要把他们一一找回来。

    吃完最后一勺冰激凌,打个寒颤。

    一切,是以为记。

  3. 男主死了之后,不免想起基氏的《蓝》。主题关于生存世界的崩塌和恢复。

    女主的出场美艳惊人,手持镜头跟着男主,仿佛自己是另一名博物馆的观众,看到这么美的尤物,在顶灯下徐徐举起洁白的手,产生爱慕之意,是多么自然。可是能像男导演那样就一路尾随并且对方也愿意跟随的,就太少了。

    回到男主家,没有多余镜头,直接是床戏。男主对女主的情感,除了几句简单的对话“这个冬天我们能好好玩了”,还有一些梦境的倾吐,其他的就很不够。为什么好似一夜激情的事件,最后就成了婚姻呢?难道仅凭男主一句“到了一定时候就要安定下来的”呓语?

    之前的铺垫不深,之后的抽离就缺乏基础。尽管女主不光有脸蛋和身材,还有相当不错的演技——错愕、惊恐、绝望、自言自语、精分似的角色扮演,卖力且感人,配乐上也很花心思,但是比起基氏的镜头语言和音乐,总觉得女主离我们太远,太远。

    后现代的诗,越来越缺乏诗意,电影的诗意也变得不知所云。导演对此也有深刻的体会,这点上他的真诚我很相信,正如坐在葬礼一脚扮演路人甲时悲悯的眼神一样。在手稿上有一段话,:“因为你,我才成为真正的我,自己吃饭,自己睡觉。”

    他说的对,自我的内核处是他人,因为别人,才有自己。
    他又说的不对,自我意识来源于对他人与他物关系的意识,而非有什么真实的自我和不是我的我。

    自我的救赎要在对他人与他物关系的重新领会下才变为可能,比如《蓝》里看到那个老太太费力的扔那个瓶子一样。
  4. 三星。设计可以场景不够讨我的喜。爱是什么?关于爱的电影其实都可以问这么一句。 我在这里看见它是一个痛苦的梦魇,只为困住爱人曾经的字字句句。 破碎的、已然崩溃的信仰。重复的、魔怔的呓语,你在寻找什么? 我自己一个人看这场16年的电影。当那个女人不再尖叫,坐在我旁边的女人开始尖叫。这时,身后的墙传来奇怪的声音。 开个玩笑。疯癫之人所见疯癫。 “因为你,我才成为真正的我,自己吃饭,自己睡觉。”我被这句话打动。可能是因为我之前接触的作品都是它前后颠倒过来说的缘故。 关于性与爱,我的记忆唤起《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以下为节选: 噢,被咬过的嘴巴,噢,被吻过的肢体, 噢,饥饿的牙齿,噢,交缠的身躯。 噢,希望与力气疯狂的交合, 我们在其间结合而又绝望。 而那温柔,轻如水,如面粉。 而那语字,在唇间欲言又止。 这是我的命运,我的渴望在那里航行, 我的渴望在那里坠落,一切在你身上沉没! 噢,废料的底舱,一切在你身上坠落, 什么痛苦你没说过,什么痛苦没淹过你! 从浪巅到浪巅,你依然燃烧并且歌唱。 像一个水手般立在船首。 你依然在歌声中开花,依然破浪而行。 噢,废料的底舱,敞开而苦味的井。 苍白盲眼的潜水者,不幸的弹弓手, 迷失的探险者,一切在你身上沉没! 这是离去的时刻,艰苦而冰冷的时刻 夜将之固定于所有时刻表。 海喧闹的腰带缠绕着海岸。 寒星涌现,黑色的鸟在迁徙。 像黎明的码头般被遗弃。 只剩颤抖的影子在我手中扭动。 啊,超越一切。啊,超越一切。 这是离去的时刻。噢,被遗弃者! /再次感叹:诗歌怎么如此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