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最初名为《四人帮》。
三个男生在电影院放置炸弹寻求刺激,结果被女生阿珠发现。男孩们受阿珠胁迫,四人组成炸弹客团体,在混乱的香港走向毁灭。
故事灵感来源于一宗新闻事件,被视为徐克对“六七暴动”的思考,与徐克的第一、二部作品《蝶变》、《地狱无门》合称“混乱三部曲”,也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为了避免政治麻烦,影片送检时定名《第一类危险》。结果上映前一周被通知禁映,错过了1980年的中秋档期。那会儿徐克脾气很大,当天就召开了记者发布会。
后来徐克和出品方影艺三告电检处,但仍然经历了补拍、重剪才得以上映,最终定名《第一类型危险》。
补拍时,徐克找了自己的几位朋友,包括岑建勋、于仁泰等饰演政治部人员,徐克在片头字幕特别感谢这帮救急好友。
过审后,电检处又禁止片方在广告中使用“重见天日”一词,而且要求上映期间每版广告都递电检处过目,否则仍有禁映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经问世9年的《发条橙》也在港过审上映。)
至此,影片拖到年底12月4日才开画。公映14天, 票房超过200万, 位列香港全年第十九名。
影片始于雷雨声,逼仄的窗、生锈的铁刺网、阴暗的楼道……压抑且黑暗。广播里,主持人播报的一则新闻,似乎也预示四个年轻人将走向悲剧——“今天下午,香港仔小学发现两名十三岁学生尸体,据说这两名学生可能是一时贪玩……”
其中阿珠用针刺小白鼠、把猫扔下阳台、自己跌落栅栏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并不清楚是否有动物在本片中受到伤害)。最后车保罗饰演的阿高狂笑着向空中扫射的画面,和《地狱无门》中女孩捧心的镜头一样,让观众如受雷击。
与原版相比,详细制作、放置炸弹的情节被替换掉,“片名含义”被删除。
当时,无论是公映版还是原版似乎都未发行影像制品。
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第2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设置了名为“我和电检有个约会”的放映活动,展映了十多部被禁映影片,原版《第一类型危险》本有机会参展,但不知何故未能成行。
2004年,一向聚焦香港电影的法国公司HK Video发行徐克的“混乱三部曲”(Coffret 3 films),提供了最接近原版的一版DVD,时长95分钟。
这也是观看体验非常奇妙的一版DVD,清晰和模糊两种画质交替出现。
原版胶片遗失,徐克导演(一说另有其人)提供了硕果仅存的录像带画面(VHS),这一部分内容无法修复如新。
公映版素材和原版素材交替使用,也产生了剧情bug。比如结尾阿高服毒口吐白沫,对另外两个男生说“撞死人的也是你们……”实际在DVD版本中没有出现“撞死人”的情节。
2011年香港举办“法国·五月”放映活动,杜琪峰为展映活动选了10部黑色风格的港产片,《第一类型危险》位列其中。
放映日期选了6月4日,在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使用版本即HKV的重剪版,影片“足本”首次在大银幕公开亮相。映后,徐克现身与观众交流了一个多小时。
不知未来是否有机会在大银幕观看此片。
38年过去了,这部电影仍不过时。当年的预告片曾写道“对时代的冲击,一个将来的预言”,它似乎也不是将来,而是时时刻刻的当下,与《地狱无门》如出一辙。
徐克曾表示《第一类型危险》是他最后一部黑暗作品,确实如此。但“混乱三部曲”黑暗表象下的言志、追问、反思仍存在于徐克每一部作品中。
此片公映版约91分钟,导演版约95分钟。 1 公映版增加了一条政治部调查军火案件的支线。鬼佬军火走私集团的墨镜打手先后把暴露的成员"Gus?(急屎)"以及在同志酒吧里面的线人基佬Michelle灭口。值得一提的政治部的几个警官都是熟人客串的,徐克和岑建勋的戏份比较多一点。 导演版则完全删除了这条线索,本人对比观看之后发现,政治部这条直线也确实有点多此一举。 2 公映版增加Paul三人开车意外撞死人的情节,奀珠恰巧撞到Paul三人,由是跟他们纠缠在了一起。三人企图撇开奀珠,奀珠在Paul家的车上摆放生肉?来威胁,而后经由那横来的日本本票,四人才算站在了同一条船上。 导演版将Paul三人放”菠萝“的由来经过展现的非常清楚,而且有如何制作的细节展示(展示了至少两次),奀珠也是在戏院发现Paul放炸弹的事。起初Paul他们想撇开奀珠,于是骗奀珠在公厕放炸弹,而后在酒吧要跟她散伙,奀珠丧心病狂地继续放炸弹,威胁Paul他们,至此四人才成为集体。 导演版对于放炸弹的表现确有不当,毕竟有教坏儿童之嫌,公映版改成车祸是对电检机构的妥协。 3 导演版增加了一些有趣的细节镜头:片头对于”第一类型危险“的解释镜头;罗烈在差官被人认作猥亵妇女的人士;龙天生在快餐店发现鬼佬狂奔被巡警误认作偷渡客,向其询问当今港督是谁;罗烈偶遇老线人六叔等等。 4 导演版是徐克当时拍片意图的完全展现,狂妄锋利,过火的暴力、政治元素略多;公映版出于妥协,戏有一定的调整,不算太影响片子品质,只是政治部调查军火这条线加的确实多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