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 71 Fragmente einer Chronologie des Zufalls(1994)

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 71 Fragmente einer Chronologie des Zufalls(1994)

又名: 机缘七十一面体 / 冰川三部曲之三: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 / 71 Fragments of a Chronology of Chance / 祸然率71(台)

导演: 迈克尔·哈内克

编剧: 迈克尔·哈内克

主演: 卢卡斯·米科 奥托·格林曼德尔 安妮·贝南特 乌多·萨梅尔 布兰科·萨马罗夫斯基 克劳迪娅·马丁尼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 亚历山大·普席尔 多萝特·哈廷格 帕特里夏·希尔施比希勒 塞巴斯蒂安·斯坦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奥地利 德国

上映日期: 1994-05-18

片长: 100 分钟 IMDb: tt0109020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冰川三部曲” (Glaciation Trilogy) 的第三部~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1993年12月23日, 一名19岁学生持枪闯入奥地利一所银行向客人乱枪扫射, 令三人丧命, 事后该学生在自己的车上吞枪自杀~ 这宗银行血案, 集合了一班身份、背景、年龄各异的奥地利人, 电影以大堆零碎的片段, 追寻他们在凶案发生前的生活剪影~ 来自罗马尼亚的小孤儿流落街头, 辗转走上电视接受访问, 并得一对早前已领养了一位小女孩的奥地利夫妇收养~ 年老护卫员与妻子关系疏离, 沟通困难, 想向妻子示好却不懂如何开口; 独居老人受尽女儿的冷落, 想见见小孙女又不得要领; 行凶的青年原来是位乒乓球好手, 他买来一支别人盗来的手枪, 在圣诞前夕驾车到油站加油, 想要付钞时才发现没有零钱, 想到银行提款却又见大排长龙…

演员:



影评:

  1.    整个三部曲,是关于不能沟通的人际关系的
      
      那是最给我留下印象的,我总是试图在我的电影里探讨
      
      因为我们滔滔不绝地说,但没有交流,越亲密沟通越差
      
      我们越亲近,越少交谈
      
      我们只能通过碎片抓住现实,,我们只能接触到碎片
      
      因为它组成了我们每天的经历,我们看到的很少
      
      明白的更少
      
      但在电影的主流,我们总是假装无所不知
      
      只有通过碎片才能诚实的讲故事
      
      所以我们泄露些碎片,
      
      这些碎片的数量给观众稍稍扩大了一种可能性
      
      让他们得以从中选取和自己的经历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刺激观众)
      
      音乐也是一样。你有了主题和对立主题,然后有了框架
      
      观众的反应如何,我想创造典型的碎片,不是理解的,
      
      是可以认出的,那是另一回事了
      
      电影总是假装描绘的是整体,角色是这样-----角色从不会只有这样
      
      他们还是那样,所有的“还是”通常是矛盾的
      
      那就是丰富和恼怒渗透进生活
      
      艺术作品恼人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得到一个人为什莫那样的解释
      
      但是在现实生活,你从不知道缘由,你可以怀疑
      
      或者有想法,但想法可能完全是错的
      
      在拍摄电影时,秘密或者义务,是创造足够多的矛盾让生活景象丰富多彩
      
      “乒乓”长镜头如果它是以传达信息的方法来讲,
      
      最多持续一分钟,人们都明白了,不,因为那个场景是持续到它该有的那末久
      
      你就有另一种理解了,有一种秘密隐藏在长度里,
      
      长度必须有设想
      
      我作为观众,当看到这幕时,会怎莫回应来决定,
      
      首先看到一个男孩在玩球,很快,我告诉自己:“明白了,下一幕。”
      
      这是电影典型发生的,然后,它让我觉得有趣,然后,让我恼怒,
      
      然后,让我疲倦,最后,我说:我们看看这到底发展成什莫
      
      在某个时刻,我开始观看,决定正确的持续长度,是很难达到的
      
      这个长镜头就是这样
      
      “美”只在虚假的图像里
      
      “社会”是个晴天大谎言
      
      暴力,我们把暴力说得很简单,
      
      我们感到暴力是他在从未被展现的范围内
      
      我们感到美丽优雅
      
      我是避免描画它的,它只存在于那种想法下,幸而上的。
      
      如果我描画或者尝试描画美丽,它马上就会变成谎言
      
      所以我只是不展示它,才能在观众的反应中唤起它
      
      艺术是真相的谎言种神奇传达出的(很妙的定义)
      
      如果你达到那样,不加装了解它

        。。。。。。
  2. 局部的看见

    在《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中,迈克尔·哈内克选择将“暴力”作为他影像冰川的一角,以此痛击观众,从而牵引出“世界是由碎片构成的”这一现实问题。
     
    由一个连续事件所关联的人,因为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在场而看见事件不同的局部信息,再由于各自认知方式、情感方式的不同而得出差异判断——这种“局部的看见”打碎了连续事件及其真实。
     
    实际上“连续事件”只是人的一厢情愿,我们习惯以“很久以前”和“从此以后”切断事件遥不可及的初始和结局,从而廓出一个故事,也唯有这样,故事才能被有始有终地说完,无论是童话、侦探故事还是新闻报道。
     
    儿时生活中,父亲的缺席,也许是造成迈克尔·哈内克认识世界不完整和破碎的重要原因,他自己的婚姻也在重复着碎片模式[1]。哈内克对这样的世界深感不安并且深信不疑,所以才会有《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这样的电影,以碎片叙事描述碎片世界:整部电影由互不相识的人的生活片段拼接而成,如果没有结尾的枪杀事件,他们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什么交集。
     
    并且电影着力描述的,是另一种更深的碎片化:人与人的缺乏沟通。流浪少年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与人沟通、父女间因为生活关联冷淡而没有沟通、中年夫妇与收养的孩子无法沟通……马可·米兰与同学、加油站司机、银行、路人等所有人都无法沟通,即便与母亲在通电话,看上去他开心地说了很多,但没有一次是表述他真实的处境和烦恼的,“我们滔滔不绝地说,但没有交流,越亲密沟通越差,我们越亲近,越少交谈”[2]。
     
    整个世界是一座巴比伦塔。



    松溃的复原

    哈内克通过一部电影,想复原的并不是这个真实案件的来龙去脉。他认为“电影总是假装描绘的是整体”[2]是可疑的,全知视角自始至终就脱离真实,艺术对真实的复原,如果仅为了满足观众对了解事件的需求,便可能沦为模仿秀。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内克的《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比格斯·范·桑特的《大象》走得更深、更贴近真实。
     
    电影以电视新闻画面开始、以重复的新闻画面结束——哈内克不满于新闻报道的伪真实的面目,在它滔滔不绝的伪交流(人和电视不存在交流,通过电视短逝的语言了解事件真相是不可能的)的语言中撕开一个裂口,插入一部电影来描述他认为的世界真实的样貌。
     
    将战争时事、街头枪杀案、圣诞节时俗、娱乐新闻(迈克尔·杰克逊的娈童事件)打包在一起,通过电视屏幕扔给观众——哈内克对这种媚俗至极的谎言播报感到厌恶。他有更好的语言来叙述,他认识到观众的自身经历必将导致不同的理解方式,并诚实地尊重这一现实,“泄露一些碎片”、“给观众扩大理解的可能”。
     
    他寻找并展示事件中更多的关联性,越多的线索,越能更好地拼凑现实。但在这里需要克制,要克服“在电影的主流,我们总是假装无所不知”[2]的习惯,只能提供有限的、松溃的复原材料,作者不可逾越现实、完成唯一的叙述,应给观众足够的空余和留白。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内克的《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比盖·里奇《两杆大烟枪》更冷静、更真实——他拒绝了危险的娱乐性和戏剧性。


    碎片,仍是碎片

    电影23分钟处有一个打乒乓球的长镜头,哈内克给我们留了3分钟的时间,去观看这个琐细的场景,这已经突破了大多数观众的底线。对于马可·米兰来说,他的积怒和爆发正是由这无数的3分钟完成的。3分钟会让我们经历“明白—有趣—厌倦—愤怒—冷静—接受—理解”这一完整过程,但前提是你没有从中间以快进替换其后的体验机会。这个长镜头是在真实、同时上显示力量的一个范例,如果你能接受,电影中还有一个接电话的固定长镜头(8分钟)值得反复体会。

    是的,这镜头真实,仅仅是真实,而不是美。哈内克认为“描画或者尝试描画美丽,它马上就会变成谎言”[2],他只展示真相,而能否发现真相后面的美,则是观众的课题。
     
    孤独、隔离、失望、出逃、愤怒、笑、忧郁、失神、厌倦……每一个人物都是一块碎片,每一刻的情感都是一块碎片,能在这71块碎片中,还原出怎样一部生活编年史——与哈内克已无多大关系,只与你自己有关。

    [1]迈克尔·哈内克的父亲在其三岁时离家,直到成年,他才与父亲相会。迈克尔·哈内克与前任妻子生育一个孩子,二任妻子为他带来的三个继子。
    [2]摘自金鱼J整理的哈内克访谈。
  3.    71塊來自不同年齡、階層及種族的人生碎細碎片, 看似沒有關連, 卻成了整合的槍擊案件。Michael Haneke用旁觀, 淡如冬日雪水的冷, 參透了日常規律, 淡出了鳥來的正常生活, 人潛在的突然暴力爆發因子, 是合成鮮血的圖畫。

            人生存的目的是活, 是不惜一切的求活, 成了執行指令的機器(不包括尚未投入社會的大學生): 年輕人在大學玩紙拼圖拼湊, 暫時不用擔心謀生的事; 中年人工作天都是不住重複的提著保險箱, 同銀行出納職員說聲早安, 遞上一紙簽到記錄紙, 多年不斷的問候公式單詞, 是機械, 不帶額外感情涓滴, 為了養育新生嬰兒, 面對同一語調, 以及同一動作反應的工作夥伴, 嘴角擠起了不知多少次的僵硬笑容; 老父到銀行櫃檯問候女兒, 她以事務繁忙為由, 叫父親回家等候電話, 他獨自準備晚餐, 看新聞報導, 飯後用電話同人傾訴家庭瑣事, 不同年齡的人都有心事, 人到晚年, 本來可以安享兒女反哺, 可是外國人生活習慣是若子女成家立室, 不會同父母同住, 習俗定死了, 不會調節人的實際情況, 所以老人只能獨自過活, 不時到銀行工作的女兒, 已經老懷安慰。年輕人不知愁知味, 只知花時間和同學在紙塊組合角力, 是專有的腦力開拓, 啟發思維; 已在呆板行業打滾多年的保安相信求學時有理想, 成了家, 理想就要拋棄, 繈媬嬰孩及妻子的生活所需, 完全託付深陷在苦悶及公式工作的一家之主; 老人家歷盡千帆, 不求回報, 冒了風寒, 聽了女兒答應會晚上致電關懷電話, 無求了。

            銀行槍殺案的動機不是私人恩怨, 是人生活太過安穩下的驚鴻乍現怒氣: 桌球選手不作息擊打發球機器發出來的桌球, 氣喘如牛, 滿以為辛勞得來, 可以在比賽獲勝及獲得教練青睞, 導師責罵, 苦練成空, 直接造成往後的慘劇; 非法入境小孩難民長期活在槍桿子下的陰影, 一時間適應不了安穩太平的奧地利, 他在月台遇見小孩, 作勢跳到車軌, 生死一線的壓力教小難民在沒有生靈塗炭的國度不敢鬆懈, 隨時做好逃生準備, 小孩子的身體, 卻催生了大人的心靈, 雖然只是貪玩, 但確實帶出戰亂對小孩的長期心理影響。

            夫婦同桌吃飯, 缺乏溝通, 不止三部曲的終章, 導演作品《第七大陸》及《班尼的錄影帶》亦有家人吃飯場景, 只把食物放在口裡, 低頭不語是每天刻板工作生活, 工作流程枯燥, 鮮有趣事分享的都市通病, 日日如是, 說了只是悶透大家, 還是填飽肚子好了。《禍然率71》裡丈夫不知就裡的掌摑, 是積壓日久沉澱的破了多年沉默缺口的反應, 也是《偷窺》突如其來驚嚇血柱的前奏曲。

            《第七大陸》及《班尼的錄影帶》新聞報導用了較遠距離拍攝, 即是我們相約在家裡看電視的尺數; 今次不同了, 距離極近, 彷彿電視新聞吞噬了觀眾, 火紅套裝的金髮報導員平鋪直述少數族裔遭受政治迫害的連天炮火, 兄弟身故, 丈夫死亡的家屬悲泣感動了中康之家妻子, 收養了異國小孩。這時新聞換了視點, 報導歌星Michael Jackson的孌童醜聞, 刻意漂白皮膚的整容名人不影響世界局勢報導可以和國際大事佔有相同篇幅, 人的八卦心理畢竟是傳媒最賣錢的, 那些不禍及己身的血淚感嘆數聲後會忘記得一乾二淨, 希望人們認同是白人的黑人巨星, 才是大家記起的談論話題。
  4. 今天原是赶过去看“凡多与丽丝”,可惜最后放的是原定上星期放的“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当天头有些晕(许是外面太晒的太热,而在馆里又太凉的原因吧),前面有些迷迷的,再加上影片本身的物质,而且放映人在放映前也大概介绍了一下,演员又对那个偷渡的小男孩花大手笔,所以当那男孩持枪进去,开枪,过街,我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因为在我脑中有些主观的认为那个偷渡的小男孩是死者之一,当那最后的一枪响起,而又归为平静时,我才反应过来。一切发生的太快,而又结束的太快。真的是如生命那样瞬间,就一切都发生了,根本就来不及思考与反应。

    作者太冷静了,缓缓把生活推进到镜头中,那么的真实,真实到甚至让人觉有些沉闷,太过于平凡的生活,甚至让人忽略了生活中的死亡,在场看的好几人,没几个有对那男孩朋友的自杀存有印象,就如同生活,我们经常会忽略掉生活中的种种。(当时枪击发生的太快了,一时真的没有反应过来,而且对于他朋友的死,我也忽略了,所以以下都是在放映者放映后补充说明后所感的。)或许能理解那个迷恋拼图,迷恋打赌的男孩吧,生活中太多的无可把握,生活就象是一种赌,太多的随机性了,那男孩执著于生活中的努力,但是他又承担不起,就如他对赌一样,太过于执著了吧,才会在那小小的赌中,发脾气,才会即坚持要有赌注。那长长的在找乒乓球的镜头,中途竟没有一些镜头的变换,那男孩痛苦而又扭曲的表情,亢长想要抑制,却得不到解脱,(或许在一次看时,大多数人会不解,但是重新看时,你会发现那表情下有太多的东西,)那深深刻于眼神皮肤动作中,单调的重复,是那怎也挥之不去的痛苦。吸是去加个油,不能刷卡;ATM坏了;去银行N多人排队;加油的地方后面因他的停顿而快要止滞不前,只是想快点解决去付个钱就被人打;出去赌气的坐在车上,后面的车上人,经过他车时,专门停顿下来骂。虽听不到声音,但那表情已把对方的厌恶表现无余;过去的种种,朋友的打击,那压抑不住的委屈,恨就这样涌上来了,冲破了理智。

    71块,是不是说作者用了71个片断,转换了70次,这就不知了,但是生活就向作者表现的那吧,生活是那么的凌散,那么不不可连续,碎碎散散,有如真实的回忆,不可完整相连。
    片中的色彩用的是那么灰质,回想起来,最先想起的色彩是那对要收养孩子的夫妇送给那小女孩的衣,其次是那个偷渡的男孩偷来的衣服。其它的一切似乎都是黑白,显得那么的悲哀。(是不是在说只有孩子心中还存那一丝对幸福的快乐反应)整个社会仿佛都在哭泣,用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也不可能完全如意,生活总是这样那样地给人与考验,给人与痛苦,总是在我们看不见,听不见的时候,痛苦就那么不经意间就发生了,不管你是男是女,是年长还是年幼。人太渺了,太多的东西是我们所无法左右的。幸福仿佛只是那不经意。

    这部作品真的是太过于沉闷,但是它真的是值得再次看的作品,没什么,就是因为它太过生活了。当你再次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多的细节,那通漫长的电话,那个垃圾堆边的吃食,那路人的眼神,那句“我爱你”,那个几乎没有思考的巴掌,那个苦苦想要讨如孩子却又不知如何去做的夫妇,那个车里微笑的教学,那双人床上相背的看报,那床上工式化的“晚安”,太多太多的细节,太多太多的碎片……

    说不完,道不清,

    最后只能蹩脚地用仅记得的一句来结束吧:Ces’t la vie


    PS:但愿我没有理解过头作者的想法。不过没事,这是我的想法,这是属于我的生活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