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十八个礼物 / 18个礼物 / 18 Presents
导演: 弗朗切斯科·阿马托
编剧: 弗朗切斯科·阿马托 马西莫·高迪奥索 达维德·兰蒂耶里 阿莱西奥·维琴佐托
主演: 维多利亚·普契尼 贝内黛塔·波尔卡罗利 爱德华多·莱奥 莎拉·拉扎罗 马可·梅塞里 贝蒂·佩德拉兹 阿历桑德罗·格罗斯特 菲利波·吉利 玛尔塔·努蒂 贾科莫·罗塞利 比阿特丽斯·席罗斯 安娜·特里欧 弗朗切斯科·沃尔夫 露西娅·佐蒂 苏珊娜·阿马托 罗塞拉·安布罗西尼 亚历山德拉·卡里略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上映日期: 2023-05-13(中国大陆) 2020-01-02(意大利)
片长: 115分钟 IMDb: tt10816484 豆瓣评分:7.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作者:伊姐、杉姐
本文首发微信公号《伊姐看电影》
请点点赞+关注,鼓励下我吧!
比心❤爱你
安娜,在任何一种语言里,都是一个美好的名字,代表着甜美、优雅、善良。
在意大利,也有个叫安娜的小女孩,每年生日,家人都会精心为她准备“盛大”的生日派对。
而且,每次生日,都会收到妈妈特别为她准备的生日大礼。
两岁,是毛绒小玩具。
三岁,是立体书。
四岁,是粉色的学习桌。
五岁,是一辆自行车。
六岁,是画板。
七岁,是游泳课。
每一年的生日,安娜都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被欢声笑语、鲜花彩带、各种礼物,以及朋友家人的祝福包围着。
可时间悄悄流逝,安娜不再喜欢妈妈的礼物。
她看着妈妈送的钢琴,抱着双臂,直接把头别了过去。
当爸爸建议她和朋友一起四手联弹时,安娜忽然拉下盖子,差点把朋友的手砸断。
她为什么不喜欢过生日了?答案很残忍:安娜慢慢意识到妈妈在她出生的那天去世了。
以上片段,来自意大利电影《妈妈的礼物》,它被称为意大利版的《你好,李焕英》。
它是近期院线电影中,最温软,也最强劲的一颗催泪弹。
安娜从小就活在“妈妈去出差”的谎言中。
漫长的等待里,她没等到妈妈回家,却渐渐明白,自己的生日就是妈妈的祭日。
没有妈妈的陪伴,热闹的生日宴,也只是欲盖弥彰,用来掩盖这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十八岁生日前的一个晚上,处在青春期档口的安娜,彻底爆发了。
她和父亲大吵一架,冲客人大爆粗口,冲出家门口,搭上陌生男人的车,离家出走......准备结束这“每年拆礼物的狗屁戏码”。
但一场意外之后,时空穿梭,安娜和妈妈艾丽莎相遇了。
时间退回到2002年,妈妈怀孕的日子。安娜不敢相信,第一反应是躲避。
她把自己关在卫生间,却忍不住拿起妈妈的香水、项链、睡袍,疯狂呼吸。
妈妈要扔掉的旧衣服,她劝她留下来,当作宝贝。
艾丽莎做的苹果派,她第一次吃,就喜欢上了。
看到爸妈同时出现在家里的灶台边,她紧张极了。那不是来自陌生人的尴尬,而是从未有过的新奇和幸福。
没见到妈妈之前,她恨妈妈的礼物,更恨妈妈。
但真正见到妈妈的那一刻,那些厌恶感,全部消失了。
安娜为了和艾丽莎待在一起,她谎称自己的妈妈因癌症住院,父亲现在在南非,无家可归。
她要把十八年来,缺失的母爱,全部要回来,对艾丽莎寸步不离。
而面对这个忽然闯入的陌生姑娘,一向独立的艾丽莎,也显得有点不适应。
但孩子与妈妈的联结感,是人类世界最大的魔法。
明明不喜欢陌生人留宿,却耐不住她的死缠烂打。
两人大吵一架,艾丽莎还是陪着安娜去买吃的。
在酒店住宿那一晚,安娜假装睡着,然后一个翻身,扎进了艾丽莎的怀抱里,她手足无措,却无法掩饰脸上的幸福。
影片中最隐蔽的暗线,是妈妈明明不认识女儿,但两个人的相处,却无比自然,无比真实,时时刻刻都在上演“我和我妈的日常”。
她们像闺蜜一样聊感情生活,像姐妹一样换鞋子来穿。
看到安娜受伤,妈妈的心会跟着疼。
安娜爬到高处,妈妈看一眼,就会害怕,并强迫她立刻下来。那是一种下意识的身体反应,连科学家都惊讶于它的神奇。
在意识到与妈妈的相处就要结束时,总是“冷冰冰”的安娜,扑进了艾丽莎的怀里。
但她们偶尔也拌嘴,毕竟,天下真没有不和妈妈吵架的女儿。
艾丽莎执意要把她送走,安娜虽然没说一句话,但重重地关了车门,满屏都是“不爽”。
面对安娜半夜的无理取闹,艾丽莎会坚决地说“不”。
安娜珍惜和母亲相聚的时光,却忍不住时常任性。
艾丽莎不认同安娜的很多观点,却总是在无形间流露出对安娜,母亲般的呵护与担忧。
全世界都看得懂她们是母女,但只有艾丽莎不知道,毕竟孩子还没生出来,又忽然跑来一个十八岁大闺女这事,真不敢想。
我把这次的时光穿梭,看作是妈妈和女儿的双向奔赴,是穿越了时空和生死的漫长告白。
在这个时空里,安娜心头最大的伤口——
母亲为何要送那些过时且不合自己心意的礼物?为何缺席了自己的人生?也被彻底撕开。
原来,妈妈并不是去出差,而是因为在产检中,发现自己患上了恶性肿瘤。
为人母的喜悦与死亡的悲恸,同时向她袭来,两股极端的力量在身体中交汇,在普通人和妈妈的身份之间,她选择了做妈妈。
噩耗突如其来,她最想确认的不是还能活多久,而是:“我能看到我女儿吗?”
每次谈到女儿,艾丽莎的心中都满是期待——
遗传自己的金发;
眼睛要像爸爸;
个性最好乐观积极,内心坚强一点更好,最重要的是有内在美……
而那些又蠢又过时的礼物,是妈妈竭尽全力,燃烧了最后的光亮,为女儿送来的“妈妈的爱”。
妈妈争分夺秒为女儿挑选了十八件礼物,用这样的方式来陪伴安娜,直到她成年。
非常有意思的是,妈妈的礼物,很多都是安娜的主意。
七岁那年的游泳课礼物,正是艾丽莎看到安娜游泳的样子后决定买下的。
和母亲一起挑选礼物的过程,是安娜和原生家庭的和解。
安娜讨厌钢琴,但看到妈妈在琴行摸琴键时的表情,她忽然理解了那个礼物,回到现实生活后,她甚至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弹了一下。
她读懂了父亲的担当,他明明对妻子的死,无法释怀,但仍会装作开心的样子,为安娜庆祝生日。
只因为,那是艾丽莎希望看到的样子。只因为,他是爸爸。
影片中有一幕,安娜潜入水中,亲吻了妈妈的大肚子,与还未出生的自己说你好。
那一刻,我眼泪模糊。
安娜有那么多恨,但那些恨的内核,其实是无法原谅自己。
原来,自己的出生,没有杀死母亲。原来,母亲是那么期盼她的到来,她是母亲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一道闪亮的光,照亮了她灰暗的末路。
安娜,是命运为母亲安排的,最好的礼物。
戴锦华教授在采访中,曾经谈到母女关系,她直接承认“我不想变成我妈妈”,但却最终与妈妈相守了33年。
妈妈离开的那一刻,她忽然发现自己丧失了所有的身份,不再是一个女儿,不再是一个在爱的重压、爱的羁绊、爱的牵系当中生活的人,因此倍感失落。
在我看来,母亲和女儿的关系,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去形容,一定是“羁绊”,而非“亲密”。
《妈妈的礼物》中,安娜和艾丽莎都不是对方眼中理想的妈妈或女儿。
艾丽莎美丽、善良、隐忍,几乎是所有传统女性的标杆。
她在生命的尽头,坚持工作,为陌生人找工作;
会在丈夫有比赛的时候,隐瞒自己的病情,只为顾全大局。得知自己患癌症的当天,她把病历单扔进抽屉。
她从不麻烦别人,哪怕怀孕和癌症同时到来,也仍要坚持“我可以”。
安娜不想成为艾丽莎,她太紧绷了,太疲惫了,压力那么大,却从不能表露。
和一个完美的妈妈相比,她更喜欢看到妈妈轻松的笑容。
那个和她一起炸苹果片的平凡妈妈,就是最好的妈妈。
不想成为妈妈,不是因为不爱妈妈,而是因为太爱。
妈妈的艰辛和痛苦,她感同身受了,才活成了反面。
妈妈是女儿的一个参照,在漫漫人生路上,做了那个先蹚水过河的人,如此,才有了活出自己的女儿。
安娜呢?艾丽莎一定不会想到,她的女儿长大后,会吸烟、喝酒、怼天怼地、离家出走......
甚至连她的模样,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但她们依然彼此依恋,不停地为对方考虑。
影片最催泪的那一幕,是母亲躺在手术台上,临时要了纸和笔,给女儿写信,她热泪盈眶,表情里全是喜悦。
悲的是生命即将结束,喜的是女儿要出生。
提笔的那一刻,她写下:亲爱的安娜。
母亲认出了她,更欣然接受了她——一个几乎和她想象中,完全相反的女儿。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的礼物”,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在物质充裕的今天,礼物已经不再稀有,但看完电影,我们才更明白,艾丽莎的礼物,分量究竟有多重。
她承载着母爱,更诠释了妈妈在病魔面前,拼尽全力的样子。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母亲节要到了,所有温柔的祝福,都不及我们对母亲的爱的三万分之一。
我真心建议大家带上妈妈,带上孩子去影院看看《妈妈的礼物》,它是一场双向的告白,是我们理解母亲、成为母亲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杉姐,影评人、编剧、导演、教师小姐姐一枚。
《导演请指教》荐影团嘉宾;
中宣部原动力漫画《我是人才》编剧;
微博、豆瓣电影、搜狐、爱奇艺,认证影人;
作品散见《幕味儿》《豆瓣电影》《第十放映室》《电影烂番茄》《武志红》《遇见张小娴》《外滩The bund》《灼见》《大象点映》《独立鱼》《伊姐看电影》《世界华人周刊》等公号。
20230513万影国际影城观影之《妈妈的礼物》 本片是我今年到电影院观看的第58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635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版《你好,李焕英》,难得一见的意语院线电影!母亲节应景,不是上佳的剧本,但结尾真挚的母爱和告白足以打动人心! 影片充满了浓郁的意大利风情,佛罗伦萨足球队元素,花园式的意大利婚礼,意大利老将军岳父的感人陈词,意大利的生日聚会,原来意大利的家庭温馨也和中国一样一样的!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且细节满满的电影:在泳池,女儿吻着母亲的大肚子,那里有着还未出生的自己(这个时候的BGM超赞!);当母亲手把手教女儿炸苹果片,她们互相偎依,头靠着头,脸上既显得很开心,又带着悲伤——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要逝去;艾丽莎和阿莱西奥举办了婚礼,艾丽莎的父亲用一番感人的祝词,让婚礼显得既热烈又感伤;母亲最后一份礼物是临终前写给安娜的一封信:“带着愤怒和悲伤活着是不值得的。我知道你一定在想,又是礼物,真烦人。但你不知道,这样做,我有多开心,琢磨这些礼物,想着你,想着什么能让你成为更好的人,给了我莫大的力量。要是有的礼物不合你心意,对不起,但那是唯一能让我亲近你的方式。你要记得,即使在阳光最耀眼的日子,你也能看到我的那颗星。” 演员们精湛!怀孕的妈妈脱衣游泳,肚子隆起,应该是演员真怀孕了,所以孕妈妈发挥的很真实,女儿青春期叛逆,也演绎地很生动。足球教练的爸爸好像意大利门将布冯,典型的意大利男人,秃头的外公也好可爱。 成长只需要一瞬间,第18个礼物也是最后一个礼物,经历过才能明白其中的刻骨铭心,也必须是成年后再拆开才能明白其中的良苦用心 精彩台词: 你是女孩。 是吗?我就想要个女孩!是女孩。 你有个肿瘤。 我能看到我女儿吧? 我从没说过要钢琴,我不需要! 我再也不想要妈妈的礼物了。 我已经成年了,你想要和我亲热的话,不需要经过他的许可? 客用卫生间在楼下。 我更喜欢另一间。 (倘若你想要幸福的生活,请把它当做你的人生目标。) 在车库里怀上的。 车库? 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因为你要打决赛。 这种癌症是治不好的。 你凭什么戴着一条破领带, 就坐在这里决定别人的生死? 钢琴烂透了, 架子鼓比较好。 不过,你要时不时坚强给她看。 即使是最耀眼的太阳下,我也是你能看见的那颗星。 豆瓣评分7.2分,我给7.5分。
属实说,这类题材非常常见,尤其 在东亚文化的日韩、港台里,有很多类似的作品,身患重疾却一定要生产,生死离别,投胎转世,亚洲文化似乎有着先天的血脉优势,但一句“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瞬间让本片有了特殊的内在! 那份生的喜悦和亡的绝望,我们一定会刻画的涕泪纵横,刻骨铭心,但欧洲文化却以温馨和伤感的艺术构图展开,人性的感情共通,但表现形式各异。 每年一份的双亲祝福,是维系母亲爱的嘱托的家庭信念,只不过与常见“相依为命,报答使命”不同,女儿从收到钢琴并知晓母亲亡故的十岁生日开始,叛逆,成了唯一的信念,对所有人冷漠,成了父亲的噩梦,母亲在远方的谎言和缺失得爱,可能都是原因。 还好,荒唐的放纵式成人礼遇到了父亲的朋友。穿越的形式多样,成为朋友同事恋人都有,继续成为女儿,还是头一次见。 而后的日子变成了一次从质疑到感动到共融的里程,女儿看见母亲的善良、无奈、了解父母的恩爱,亲历母亲的痛苦,参与被自己厌恶的“生日礼物”清单,见证婚礼和生育,很奇妙的第三视角陪伴。 女儿直到最后也没有真正的表露身世,而且以不良青年的面目示人,母亲的坚韧显得平静而伟大,巨痛的催泪并不是本片的主题意愿。在有限的余生里,女儿和母亲互相告诉对方,要敢于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 从产房的走廊出去,女儿看见了自己的病床上的真身,这个穿越,是一场梦境般的自我构思,还天主安排的魂魄旅行,影片没有明说,这大概就是本片动人的地方。女儿最终明白了母亲苦心安排的一份份礼物的伟大,也在泪水里知道了父亲的伟大,教母的视如己出和其他亲人的关怀。 母女游泳池那一段,想必和结尾处羊水里的胎儿呼应,隐喻了生命的降临,生命,会倒数,也会伸展到未来。珍惜身边的人,感恩被爱的历程,想必这是导演和那位真实母亲想要告诉我们的,8分,推荐!
<含有剧透和大量个人情感,谨慎食用>
特地在母亲节这天,一个人,买了最早的场次。这部影片光看简介就已经足够吸引我。
母亲在孩子出生时就离世,孩子从未见过母亲,父亲一直没有再娶。周围的很多人应该会可怜这个小女孩,这个女孩对她妈妈会是什么样的感情呢?她是否知道妈妈再也回不来了。她会孤僻和心理偏激吗?
每年来一次这样的聚会,这种尴尬我很能理解。就好像清明节,我家去祭拜,大家都会让我对着我妈的墓碑说说话,说什么我肯定有话说。小时候我尝试写信烧了,折过星星,撒在坟边。但是,我觉得真的很尴尬,很厌恶这样的,可悲的同情。
六岁的安娜收到了母亲订的钢琴,这也是一个伏笔。她被按照母亲的设定长大,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控制。可以知道的是这个女孩会被送去学钢琴,因为她妈妈给她送了一架钢琴。她会觉得没有人会问她是否喜欢,她会觉得自己被安排好了。这是矛盾的起始。
之后果然,第一次爆发了这样的矛盾,索性,爸爸告诉她,妈妈走了。
但是小姑娘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将给妈妈的花扯碎,摔在坟前,就是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估计那个时候就种下了18岁想把自己弄伤的种子。
其实爸爸的处理是有问题的,妈妈是爱孩子,所以希望留下一些东西给孩子,代替自己陪她,不希望自己被忘记。但是爸爸应该给孩子引导,毕竟孩子其实没有见过妈妈,她不一定会有他所期待的对自己妻子的情感。(有点绕……)
因为18岁的离家出走,安娜遇到了车祸(很老套emmm)然后穿越回妈妈知道自己患癌的那个晚上。
本来安娜对妈妈是有敌意的,因为她觉得,这个妈妈没有考虑自己喜欢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妈妈也因为一些世界观的原因不太喜欢这个姑娘。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从一起晚上游泳之后开始,两人其实发现了彼此的共同点。妈妈就像受到了社会限制的安娜,安娜的自主也在影响着妈妈对自己孩子的判断。
买乐器从钢琴换成了架子鼓。18岁的礼物从裙子换成了一份炸苹果的食谱。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地人。
安娜虽然没有见过母亲,但是其实她身上有很多她母亲地特点,比如固执,有己见,执行力强等等。
最后地ending,妈妈没有出现在时间线。安娜欣喜地穿上了那条本该被退掉地裙子,理解了爸爸经历的一切。
蓝色连衣裙是妈妈的精神,妈妈的期望和爱意。蓝色的板鞋象征安娜将做自己的符号。还在世的英语老师(妈妈的朋友)、外公外婆,团团圆圆,在那一刻各种感情得到了升华。
2小时的电影,哭了可能1小时吧。我在思考,我身上是否也有妈妈的影子。妈妈没有给我18件礼物,她也没有给我留下书信。但是在我印象里,她是认真负责,细致的完美主义者,和我现在是否又有点像?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在一段时间突然消沉,饭也不做了,做面条当饭,但是她教会了我怎么煎鸡蛋,怎么煮面。爸爸在那段时间在广州和老家之间往返频繁。然后妈妈住进了肿瘤医院,最后离开。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明白了爸爸为什么从年轻新锐到现在的不争不抢,为什么我会经历这些。
带着她的期望,珍惜她赋予我的健康的身体,努力地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