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碟中谍6 / 职业特工队:叛逆之谜(港) / 不可能的任务:全面瓦解(台) / Mission: Impossible 6 / MI6
导演: 克里斯托弗·麦奎里
主演: 汤姆·克鲁斯 亨利·卡维尔 文·瑞姆斯 西蒙·佩吉 丽贝卡·弗格森 西恩·哈里斯 安吉拉·贝塞特 凡妮莎·柯比 米歇尔·莫纳汉 韦斯·本特利 费雷德里克·施密特 亚历克·鲍德温 杨亮 克里斯托弗·约纳尔 沃尔夫·布利策 拉斐尔·琼勒 安德鲁·卡扎纳夫·平 克里斯多夫·德·舒瓦西 拉裴尔·德普雷 让·巴普蒂斯特·菲永 马克斯·盖勒 奥利维尔·体班德 亚历山大·普尔 阿利克斯·贝纳泽什 乔伊·安沙 维利贝·托皮奇 格雷厄姆·福克斯 卡斯珀·菲利普森 菲恩·乔利 鲁斯·贝恩 奈杰尔·艾伦
上映日期: 2018-08-31(中国大陆) 2018-07-27(美国)
片长: 147分钟 IMDb: tt4912910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就算被剧透了,你还是会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不过跟最近的其他影片相比,这一部确实是最怕剧透的,所以请谨慎下翻。
一切纷争由三颗铁蛋引起。准确说来,应该是钚蛋,注意是金字旁,不要因为惯性思维看成土字旁。总之,需要IMF出手的,一定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伊森亨特本来打算把蛋买下来,结果他的队友卢瑟被绑为人质。伊森为了救队友弄丢了蛋。在跟抢蛋团伙激战时,伊森的队友班吉展示了全新的叫车体验。那个手机遥控汽车的操作界面,真的就跟赛车手游差不多。这个系列一向很擅长设计这种小机关来链接到观众真实的智能设备使用体验,《碟中谍4》潜入克里姆林宫时使用iPad水滴音效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桥段。
三颗蛋落入坏人手里,很快梵蒂冈、耶路撒冷和麦加发生恐怖袭击。伊森如丧考妣,但还是要去审问一个叫Debruuk的病号恐怖分子,从他那里要到密码以便追查蛋的下落。Debruuk通过病房的电视,了解到恐怖袭击的新闻,笑得合不拢腿。他写了一份反人类的宣言,作为交换密码的条件,他想听到这份宣言在电视上念出来。伊森打了个电话,然后告诉他,安排上了。
CNN的新闻主播果然念起了那份宣言。Debruuk履行承诺,交出密码,病房瞬间大变样,他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一切都是IMF伪造的。蛋刚丢失不久,还没来得及被用于恐怖袭击。新闻是假的,新闻主播是班吉戴上人皮面具假扮的,那份宣言除了伊森他们哥儿几个,根本就没人听到。这种感觉就好像有人领了你的红包答应转发你的内容到朋友圈,结果那条朋友圈却屏蔽了几乎所有朋友。
根据手上现有的线索,IMF追踪到一个叫白寡妇的黑市中介。可惜颜色不对,如果是黑寡妇的话,就可以安排拥有一双温柔手的鹰眼特工出面套交情了。大概正是意识到这一次自己的工作经历派不上用场,鹰眼干脆没出现。
为了跟白寡妇取得联系,IMF的领导Hunley派伊森假装成一个名叫Lark的买家。出发之前,瓦坎达的太后驾到。她说信不过伊森,要安排一个自己的亲信一块儿执行这次的任务。她们瓦坎达财大气粗,把整个CIA都买下来了,伊森坐的飞机都是他们家赞助的。没办法,IMF这边只好妥协。
太后形容伊森是手术刀,但她喜欢用锤子,然后就派了从大叔局调过来的沃克探员,锤子是他以前在大叔局工作的苏联同事的名字。
实际合作了一下,伊森发现领导强行塞给他的这个搭档还真是个锤子,啥都不懂。两个人飞到巴黎上空,穿得像要驾驶《环太平洋》机甲打怪兽一样,准备跳伞。伊森观察了一下天气情况,觉得这事不宜操之过急。沃克不搭理他,当先跳下去了,结果被雷劈了。
瓦坎达太后应该认识不止一个跟锤子有关系的壮汉,她该早叫人收了神通,再安排跳伞的事。
伊森用一个非常纠结的体位缠住了不省人事的沃克,把氧气罐给了他,结果自己险些被避雷针给爆了菊。着陆之后,沃克还跑来贱歪歪地嘲笑了他一番。
行动目标Lark正要参加白寡妇举办的派对。两名特工在派对现场的卫生间里找到了他。原定计划是给他打麻醉针,但是这个Lark是个练家子,伊森没把握好机会,针管被打掉了。沃克抄起公文包,干晕Lark,两人把他拖进厕所隔间开始制作人皮面具。进去之后才发现,拜沃克所赐,公文包里的电脑被砸坏了,面具制作过程变得异常缓慢。
有几个进来上厕所的小青年,以为隔间里正在上演四脚兽的传说,跑过去表示他们也想加入,人越多越开心。好不容易把他们撵走,Lark也醒了,双方又打了起来。全片的肉搏戏以厕所这段最佳,尤其是反派拔下水管子当武器这一点,充分做到了因地制宜。
以二敌一,伊森和沃克还是打不过Lark,最后女特工伊尔莎拔枪相助,爆了Lark的头,救下两人。做人皮面具需要人面,但是Lark的面部已经被打烂了。伊森只好不戴面具硬充Lark。
顶替Lark身份的同时,伊森也继承了Lark拉的仇恨,成了派对现场的众矢之的。他将计就计,把想要杀自己的人说成是想要杀白寡妇的人,明明是自己拖别人下水,却说得好像英雄救美一样。凭借这一番厚颜无耻的谎言,伊森成功获得了白寡妇的信任。
但是搞对象归搞对象,做生意归做生意。伊森想买三颗蛋,白寡妇却不接受现金。她需要伊森去劫囚车,拿上一集被抓获的辛迪加头目Lane来换钚蛋。
伊森把囚车撞到海里,他的同伴班吉和卢瑟趁机捞走Lane。伊森骑着摩托车吸引[哔]察叔叔们的注意力,由此引发了全片最精彩的追车戏。在经过一个路口的时候,伊森没有仔细看路,摩托被撞翻,他却没事,站起来走两步,跳进下水道,同伴早就开着小艇在下面接应了。
劫囚车计划大获成功,最后关头却非常点儿背地撞上一个本来跟这件事没关系的女警。好在几个小喽啰及时跳出来给伊森提供了又一个英雄救美的机会。
四名特工带着一名俘虏挤在一个小轿车里。车是沃克选的。越是他这种大块头壮男,越喜欢挑选紧巴巴的东西,穿衣服就爱穿紧身衣,坐车也非要绕开宽敞舒适型的。
伊森一行遭遇神秘狙击手,他决定跟队友们分头行事,自己单独带着Lane继续前进。他早看出来狙击手就是一直跟他相爱相杀的伊尔莎,计算好距离和速度以后,开车迎面把她连人带摩托撞翻。自己刚刚经历了相似的一出,刺激的体验忍不住要跟朋友分享。
伊尔莎的目标是刺杀Lane,作为她重返军情六处的投名状。我实在想不明白,那个破单位有什么好回去的。上一集领导已经把她出卖了,她顺势加入IMF才合理。编剧恐怕就是为了刻意把这一部的剧情复杂化,之前才留了那么一个口子。另外,军情六处之所以会被提一嘴,我觉得纯粹是因为这个部门的缩写跟本片一样,都是MI6,算是半个同名之谊,这才给点面子。
伊森的劫囚行动让白寡妇大开眼界,不过她也知道还有个伊尔莎对伊森有意思,出于妒忌,她决定加价,需要伊森把Lane和伊尔莎都交给她才行,交易地点定在伦敦。
在伦敦的秘密基地,IMF的领导Hunley提出要终止行动。CIA收到了伊森的黑料,证明他是真正的Lark,之前被爆头的那个只是替身。功夫那么好,把两个特工打得满地找牙,这个替身应该自己出道。
伊森百口莫辩,决定先把领导打晕再说。他的计划是,做一个Lane的人皮面具,让班吉假装成Lane,自己带着他去跟白寡妇交易。班吉问伊森,Lane是众矢之的,我假扮他,你怎么保证我的安全?伊森的方法是:加油!努力!奋斗!
伊森带着班吉和卢瑟先走,秘密基地里只留下沃克和Lane。这时沃克露出了真面目,他才是真正的Lark。他伪造了伊森的黑料,交给自己的上司。沃克要带着Lane双宿双栖,一起去搞两颗钚蛋来制造恐怖袭击。沃克的愿望是世界和平,他和Lane都相信,越多人受难,和平越长久。
然而聆听他深情告白的并不是真正的Lane,而是戴了人皮面具的班吉。从刚才开始,IMF的成员们就在合伙演戏,骗沃克自己露出马脚。坐镇CIA总部的瓦坎达太后知道了真相,但还是打心眼里不待见IMF,所以要把他们连同沃克一起逮捕。结果派去执行逮捕的人有一半都是沃克安插的。混战中,Hunley牺牲,沃克和Lane逃走。不过他们身上都被安装了追踪器,伊森在外面追赶,班吉坐在车上看iPad上的追踪器信号给他导航,结果经常导错,要么把机器拿反了,要么只看平面上的直线距离,忽视了高度差。
伊森最终还是差了一步。这时卢瑟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Lane身上的追踪器是延时启动的,两天之后才会激活,就是为了不让他同伙当场发现。IMF一行人据此追踪到克什米尔。沃克和Lane如果在这里引爆核弹,中印巴三国都要遭殃,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会受到波及。
要拆除核弹,必须要先找到引爆装置,然后再同时剪断两枚核弹上的绿线才行。接下来小组兵分三路,卢瑟去拆已经发现的第一枚核弹,班吉和伊尔莎去寻找并拆除第二枚核弹,伊森去追沃克,抢他手上的引爆装置。
这时沃克已经坐上了直升飞机,伊森只好爬上另一架直升飞机。他擅长扒飞机,这个在前作当中我们都领教过了,这一次他又展示了开飞机的技术。对于这件事,队友们都很诧异。事实上伊森不但会开直升机,还会开F14,一握上操纵杆,立刻就壮志凌云了。
伊森和沃克经过一番激烈的打飞机,双双在雪山坠机,沃克还被灼热的可疑液体射了一脸,活生生的从超人变成了双面人。
本片有两处利用载具体积做文章的,一次是上面提到的劫囚车,一次就是最后的直升机坠落,都让庞大的载具钻入一个狭小的类似隧道的地方,正正好好在里面卡住。不过前一次是主角有意设计,从而实现阻挡[哔]察的目的;后一次却未免太巧了。而且在最后雪山上这一整段戏中,巧合反复出现,到最后甚至都有股荒诞的喜感了。不过总体来看,这些巧合对于影片想达到的惊险刺激效果是加分的。就算明知道主角一定会获救,观众还是好奇,想看接下来这个极端环境还会如何向着更极端的方向演变。
超人亨利卡维尔在这部电影里有点大材小用了。如果他跟鹰眼一样,是阿汤哥的队友,那么存在感弱一点,以免抢了老大的风头,这个可以理解。但是现在他的身份是大反派,那就应该放开手脚,跟主角大干一场。都已经请来这么一个人气、颜值都不低的演员了,干嘛不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呢?前半部分作为搞笑角色他存在感还挺强的,有点像复仇者里面的雷神;等到双方撕破脸了,观众反应过来,前面他应该是在装傻,为了制造反差,接下来自然应该是尽可能展现他阴险毒辣的一面。结果全片看下来,除了利用华为手机陷害主角,他也没什么太大的建树。
相比之下,回收再利用的反派Lane要称职得多,尤其是最后在木屋中偷袭伊尔莎和班吉,让观众着实捏了一把汗。虽然他够狠,也够阴,可惜绳技比较一般,关键时刻被女主角给挣脱了。局势逆转以后,女主角总算给我们示范了捆绑play的正确操作。
同时此处也是喜剧大佬西蒙佩吉的高光时刻。跟前面iPad指路不同,这一段由于他被吊起来了,全程几乎都无法发声,因此更多通过肢体语言制造笑点。好心好意飞踢敌人帮女主解围,结果却非常蠢萌地丢掉了垫脚的箱子;五官都被吊得扭曲变形了,还要辛苦地割绳子。
最后的结局不用想也知道,主角又一次拯救了世界,拆弹成功,任务完成。IMF原本的秘书长殉职,作为CIA高级干部的瓦坎达太后估计接下来会接管IMF。这个部门的领导实在换得太勤了。Lane被塞进了白寡妇汽车后备箱,续集他或他背后的辛迪加组织可能还要出来搞事情。可怜超人就这么便当了,被大铁钩直接砸中脑门。就算他侥幸不死,下一集再出来也已经面目全非,对于喜欢看脸的观众吸引力大减。
三年之前评价《碟中谍5》的时候,非常大言不惭地断定,超级英雄片的风头要过去了,接下来最吃香的是特工电影,结果被现实无情打脸,当年寄予厚望的《王的男人》第二部就开始跑偏。《碟中谍》系列虽然保持水准,但也只算独善其身,跟特工电影整个的发展趋势关系不大。
我特别反感现在好莱坞电影动不动就宣称“系列最佳”,以漫威电影为例,什么《银护2》《黑豹》《蚁人2》,都说是系列最佳,其实顶多也就是没搞砸而已。每次都把新片说成是“系列最佳”,这样的营销手段,对于系列前作以及热爱着前作的老影迷们,未免失礼。《碟中谍6》当然是本年度值得一看的大作,动作场面都经过精心设计,保持系列风格的基础上,又努力玩出新花样,既幽默又刺激。这些亮点观众都能看得到,实在没必要用“系列最佳”这种踩前作的评语来推销它。而且这样的说法也容易错误地拉高观众的期待值。平心而论,我不觉得本片具有当年《碟中谍4》那种惊艳感,即便场面更大,动作戏更密集,也只是顺应观众对续集的幻想去不断填充。这部电影值得一个好评,但绝不是类似“系列最佳”这种评语。
当然《碟5》《碟6》也有它们的比较优势,就是新女主角伊尔莎。丽贝卡·弗格森这个演员实在选得太好了,套用一句烂大街的追星彩虹屁,就是“可盐可甜(话说为什么不是“可咸可甜”——难道是因为这样听起来比较像是在说豆腐脑吗?可是把名词和形容词并列真的让人很难受)”。伊尔莎这个角色就是特工电影领域的神奇女侠,她也该有部个人电影。之前同样是亨利卡维尔参演的《蝙蝠侠大战超人》,女主角后来就单飞出道了,希望他能继续把好运带给一起合作的女演员。
如果哪一天汤姆∙克鲁斯参与制作一部电影,在里面他什么都不干,只是不断地奔跑2小时,我大概依然会上映第一时间准时买票进电影院观看。 这是我作为阿汤哥的粉丝走出《碟中谍6:全面瓦解》时的感想……
文末有关于高跳低开(HALO Jump)动作场面的详细讨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转眼22年过去,碟中谍系列已经走到第6部了。22年前俊俏的阿汤哥参与第1部的拍摄时,大概并没有想到这部60年代老旧英剧的翻拍作品可以成为一个系列,更不会想到这个系列作品能有今时今日的成功。但22年过去了,如果我要说《碟中谍》系列是当今电影市场最好的系列作品,应该也不会有太多人说我是在无理取闹吧?漫威系列作品虽然每部都有着不差的制作质量,却很难逃脱超级英雄的约束以及由于作品过多而无可避免导致的兴趣下降;新的《星球大战》作品本来有着非常高的制作质量,却因为试图脱离俗套而被观众唾弃(我对于新作的影评:),同时也不能避免一年一部所带来的期待度锐减;《速度与激情》大概是现在唯一可以与《碟中谍》相提并论的系列作品了吧?但在票房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缺少焦点的它却完全不能跟阿汤哥所带领的本系列相提并论。
在我看来,《碟中谍》系列的成功,始于阿汤哥,也终于阿汤哥。
很少人知道,22年前由莱恩∙德∙帕尔玛所执导的系列开端作,其实是阿汤哥正式作为制作人身份参与制作的第一部电影作品。而在我看来,正是这部系列首作所奠定的创作基调使得这22年间我们竟然可以看到一部比一部好的作品(暂且忽略《碟中谍2》)——相对冷门但有着强烈风格的导演选择,配以让人印象深刻的动作场面(再次忽略《碟中谍2》…),这是《碟中谍》系列经久不衰的常胜配方。
而细细回想,虽然我们最津津乐道的首先是阿汤哥奋不顾身的特效场景,却不能否认每一部作品都有着各自导演的强烈风格。《碟中谍1》中德∙帕尔玛执导加上罗伯特∙汤编剧(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黑色电影《唐人街》的编剧)的组合给我们带来最为直接的是心理惊悚元素,但让人最印象深刻的当然是系列最为著名的悬挂场面;《碟中谍2》的吴宇森则为系列带来了更多的功夫元素,以及让人(至少让我)稍微感到不适的不合情理动作片段和慢镜头;在2所经历的低潮后,《碟中谍3》则带来了当时美剧界的当红人物J∙J∙阿布拉姆斯,而我们也能看到这位后来成为好莱坞数一数二大制作电影人对于这种商业片的掌控能力,以及他对视觉效果犹如魔术般的敏锐触觉(最为经典的当数海上桥梁的动作片段。你知道整个片段都是在沙漠中拍摄的吗?所有的水都是后期使用电脑特效加上去的,观众却肯定不会发现);到了《碟中谍4》,阿汤哥则找来了动画出身的布拉德∙伯德执导,而我们所看到的则是所有场景都被控制得那么完美,像是一部电脑特效动画一样,镜头经常可以出现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也正因如此杜拜塔那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戏份才能得以实现;渐入佳境的系列在《碟中谍5》中则请来了编剧出身的克里斯托弗∙麦奎里进行系列首次的执导兼编剧,但他却没有走自己成名作《非常嫌疑犯》般的反转路线,而是给观众带来了伊尔莎∙法斯特(由柔美与刚毅并存的瑞贝卡∙弗格森完美饰演)这位可以和伊森∙亨特(阿汤哥饰)不相上下而又引人入胜的女性角色,以及更为现代的制作手法和更上一层楼的制作质量。
到了今天的《碟中谍6》,麦奎里成为系列第一位回归导演编剧职位的人物。这位似乎总是在制作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品的电影人虽然不及J∙J∙阿布拉姆斯般是业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却已经与阿汤哥在9部不同电影作品中有过合作了,因此他们也对彼此也有着相当重要的默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默契,大概是麦奎里对自身以及系列的认识:“我不是一个电影艺术者,因为艺术的标准本来就太主观了。我们觉得某件艺术品很好,其实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别人告诉我们它很好罢了。与其说我是艺术者,倒不如说我是一位娱乐人士,虽然这个称谓在当下似乎很被大众所排斥。“
是的,麦奎里精确地明白到《碟中谍》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肯定是它的娱乐性。而怎么制作出一部娱乐性十足的电影,在他看来则是一副拼图,需要在剪辑室里完成。他在采访中表示,相对于事先想有什么动作效果,他更在乎可以让观众感兴趣的地点,然后再根据找到的这个地点去有机地编排动作场面应该怎么发生。但这并不代表他在编写剧本时没有考虑到这部动作片拼图的每个部分。恰好相反,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他在编写剧本的时候都有所思考,也让电影在前期制作时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让人着迷的动作场面编排,尤其是那段巴黎的摩托车追逐戏,可以说是摄影、编排、以及音效的完美组合。
与此同时,麦奎里也希望可以在本作中适当的进行减速,给予角色们适当的背景交代。从剧情上讲,《碟中碟6》可以说是系列中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续集。《碟中谍3》后伊森的妻子朱莉娅(米歇尔∙莫纳汉回归出演)再次出场,给我们带来了意外深沉的感情冲击。不得不提的是在《碟中谍4》最开始的剧本中,朱莉娅是被设定为无情被杀的。但麦奎里作为该作后期请来的幕后写手,对这个设定感觉并不恰当而在最后时刻把朱莉娅重新写活(也因此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碟中谍4》结局)。而在本作,他也终于可以有机会把伊森和朱莉娅这条感情线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与伊森在前作中不相上下的伊尔莎则再次登场,无论是摩托车追逐还是空手搏击的动作戏都显得那么女性化地坚韧而游刃有余。此外作为与伊森不相上下的特工,可以说这两个角色的般配在上一作里已经备受追捧了吧?(另,有多少观众是觉得两位女角色其实长得挺像的?反正我是其中一个)这次麦奎里也在紧张的动作场面中不断穿插他们之间无声的交流,我甚至觉得在巴黎的追逐战中,两人对视后伊森毫不留情的撞击是一件浪漫的事……
至于老角色卢瑟和本吉则都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卢瑟终于不是只被遗忘在监控车厢里的技术人员了,而本吉则终于如愿以偿带上了面具并且充当了一名合格的特工人员。
但正如前面所说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始于阿汤哥。是他说服麦奎里回归执导和写剧本的,是他正确地理解观众们需要的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因此而召集了这些最为合适的角色和演员。
而所有的这一切,也都终于阿汤哥。已经56岁的他,脸上早已没有了出道时《乖仔也疯狂》(强力推荐,重看依然是经典电影)中的那般稚嫩的帅气了。但他脸上的皱纹,甚至是稍显下垂的面部肌肉却都让他显得更加的迷人。年过半百的他依然为了电影奋不顾身地亲自进行高跳低开的跳伞特技,依然像20年前一样帅气地踩踏摩托车的油门横穿巴黎,依然肆意地在伦敦里穿梳奔跑,依然为了电影以正常人一半的时间学习如何驾驶直升飞机,依然在脚踝受伤被叫停8周后继续自己亲身上阵拍摄动作场面……
阿汤哥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让其他人不需要去完成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似乎就是为了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可以在两个多小时内真真正正地逃脱现实,进入这个”不可能“的世界里,看着所有的这些特效,惊叹着它们的”不可能“,心里却明白他确实亲身完成了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我看来,《碟中谍6》是近乎完美的。如果要吹毛求疵,接近两个半小时的长度以及被这么多动作戏冲击而带来的疲惫感,还有稍欠亮点的配乐,大概是我能想到的唯二不满了吧。这样看来,续集要超越本作似乎又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但我却毫不怀疑这个系列会继续这种”不可能完成“的自我超越。
归根到底,《碟中谍》系列唯一的极限,只有阿汤哥本身吧?而对阿汤哥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PS:我虽然只字没提凡妮莎∙柯比所饰演的新角色白寡妇,但估计这个角色其实会很讨观众喜爱。而这些观众也不需要惋惜她的出场时间太少,因为柯比在接受采访时已经确认了白寡妇其实是《碟中谍1》里的军火女商麦克斯的女儿,这在她最开始出场的演讲中也有所暗示。相信后面的续作中她再次登场的可能性也相当大。
巴黎闹市空中高跳低开(HALO Jump)的跳伞特技动作场面
电影中其中一个(也是第一个)最重要的动作场面,当属伊森和沃克(超人亨利∙卡维尔饰)使用高跳低开跳伞技术潜入巴黎的片段。
无须怀疑,这当然是阿汤哥自己亲身上阵拍摄的。
这个惊险场面,从伊森看到云层闪电希望更改计划开始进入一镜到底的高难度拍摄状态。摄影师首先必须跟踪伊森转身回到货舱内希望延后计划,然后必须背身与阿汤哥一起往下跳,进行半空中的拍摄。
由于阿汤哥正对镜头,往下跳之后最近只离摄影师1米的距离,然后摄影师迅速到他背后摄影他“进入”云层被电击的片段。虽然荧幕上是进入云层,但实际上整个段落都是在阿联酋的茫茫沙漠上拍摄的,阿汤哥甚至提到如果不是阿联酋慷慨允许他们进行拍摄,制作团队会不知道整个段落将如何是好。
进入整个动作场面的后半段时,镜头变成横向纪录伊森如何拯救在半空中昏迷的沃克。这两位角色缠在一起的同时,摄影师也离他们距离很近,因此麦奎里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拍摄时大家都需要异常小心去避免演员和摄影师之间的空间位置,以防相撞。
似乎是为了让这个片段的难度再升一级,拍摄团队选择在每天的傍晚,也就是每天拍摄效果最佳的时刻进行拍摄。也因为这个要求,每天可以进行拍摄的有效时间只有不超过3分钟。而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包括练习和实际拍摄,阿汤哥一共进行了106次跳跃!
近年来观众们对长镜头拍摄似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敏锐的察觉,但似乎很少观众讨论长镜头的使用是否得当,甚至很多拍摄团队只是为了挑战难度而进行一镜到底的制作。在我看来,在往后的几年内《碟中谍6》的这个跳伞特效场面都会是长镜头动作场面的标杆。
从一方面讲,动作戏是否成功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如何把每个角色或者障碍物之间的几何位置简单地传达到观众脑中。要知道,每次普通镜头之间的切换都代表着视角的切换,导致观众需要作出几何位置的重新理解。这也是为什么长镜头在这个高跳低开场面中使用是那么的得当。在挑战高难度的同时,由于视角是连贯的,作为观众的我们并不会有任何关于位置关系的困惑,同时还会由于与动作场面的接近得到更好的临场感(被电击后全场安静也起到了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说收效奇佳)。
同时,这个高难度的动作场面也很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 – 电脑特效是否成功,完全取决于导演是否对观众眼睛的关注点有很好的了解。虽然是在阿联酋的沙漠中拍摄,剧情实际上的发生地点是巴黎。但整个巴黎背景均是电脑特效的这个事实,却一点都没有让观众们觉得有违和感,反而让这一连串的动作场面制作质量有所提升。归根到底,这是因为制作团队明白观众们的注意力不会在背景的巴黎闹市上,而是在高速发生着的动作场面中。
怎么样才算绝高的动作片制作质量,《碟中谍6》这个高跳低开场面可以说是范例了。
你知道阿汤哥的骨折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高跳低开”是什么样危险行动吗?
你知道丽贝卡在拍戏的时候已经怀孕了吗?
西蒙·佩吉也有八块腹肌了?
这次片中的宝马轿车,知道是什么型号的吗?
片中,直升飞机的追逐足够刺激,知道它的型号吗?
......
这部电影的拍摄场景达3000个,出动了13架直升机,有6个人在本片制作期间怀孕,包括了5次电影中断,4周的航空摄影,在3个大洲拍摄,跨越了2个冬天,还有1次脚踝骨折。
(2018.9.21修改)此词条在豆友的提醒下修改,解释一下6个人怀孕的事情。这是导演克里斯托弗在接受记者迪尔克采访的时候说的,后来迪尔克也对这个事情也调侃了一下。
迪尔克写得采访文章:
“导演克里斯托弗也提到了在电影制作期间有六个人怀上了孩子。至少,我希望这些都只是发生在电影制作期间,而不是发生在片场,哈哈。”
在整个《碟中谍》系列中,阿汤哥因为他高难度的特技表演而极其的知名,在这部《碟中谍6》中,他又把自己的特技表演增加了难度和惊险度,在片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表演场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阿汤哥是尽量少使用绿屏和雇佣特技替身演员的):
1. 高跳低开伞降。这是一种特别危险的高空军事跳伞行动。跳伞人员需要携带装备从4600米到11000米的高空空域跳出机舱,再下降到接近目标区域一定高度后才打开降落伞。
还有一种比较刺激危险的跳伞行动叫“高跳高开”。
2. 一场发生在巴黎的,无头盔的摩托车的追逐戏,其中包括:阿汤哥骑着摩托车帅气地围绕着法国凯旋门逆行!
3. 一场激烈的伦敦屋顶追逐戏。这场戏拍摄于2017年8月份,在这场戏中,阿汤哥从一栋建筑物跳到另一栋建筑物的时候,由于动作的失误造成了脚踝的骨折。
阿汤哥在脚踝骨折之后,电影拍摄因此暂停了4个月,在返回片场的时候,他的踝骨依然没有完全愈合,阿汤哥自己说的,他每天都会进行康复训练,时间是8到10个小时。
4. 一场直升飞机追逐戏。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阿汤哥需要自己驾驶直升机。
注:
因为阿汤哥在伦敦屋顶追逐戏中脚踝骨折,所以拍摄不得不暂停了4个月,但是预定的上映日期还是没有发生变化。
阿汤哥为了能够在电影中演好“高跳低开”,他整整接受了一年的训练。
我想给阿汤哥10000000个赞,敬佩。
西蒙·佩吉为了本片的动作戏,在健身房里卖力地训练,竟然练出了拥有八块腹肌的超好身材,要知道这是他在过去25年中,第一次练出了八块腹肌。西蒙佩吉并不是一名动作影星,身材也不是很出众,在片场的时候,阿汤哥和亨利•卡维尔(这两位经常在电影中“炫腹”)也对西蒙的好身材开起了玩笑。他们给西蒙佩吉娶了一个绰号:八块腹肌佩吉。阿汤哥说:“其实我叫他6块腹肌佩吉。他的八块腹肌确实快成形了,他几乎就是有八块腹肌了。”佩吉对他们两回复道:“说实话,这是六块腹肌,不能叫做八块腹肌。让我回忆一下哈,在有天早上,我的腹部突然就出现了6块腹肌,要知道,自从我23岁开始,我就没有六块腹肌了,所以这是过去25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六块腹肌。我知道要拍好电影,必须要有个好身材,所以我努力地去训练来实现我的目标。如果需要去展示我的好身材的话,那我是相当乐意的。还有我老婆可是相当喜欢我的腹肌的。”
阿汤哥在戏中开的两部轿车都属于宝马M5 系列轿车。片中第一辆宝马是在2017年年中被用于拍摄的,而这辆宝马车型是宝马 M5 F90,是在 2017年8月21号科隆游戏展上于游戏《极品飞车:复仇演示》上公布亮相。拍戏时使用的是宝马(F90)的试验车型。
第二款车,时出现于电影的巴黎追逐戏中,此款车是来属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叶的vintage(复古车) E28车型。
大家来看看这两款车吧:
这部分词条在多位豆友assit下修改了:
BMW F 90 的性能一窥:
宝马 F90 从 0 km/h 到100 km/h 只需要3.4秒,从0 km/h 加速到200 km/h 只需11.1秒。此款车的最高速度限制在249 km/h ,如果去掉限制,在竞技配件M Driver‘s package的辅助下,最高能加速到306 km/h,特此说明一下此种配件只在部分国家有售,当然德国肯定是有售的。
此词条在豆友提醒下修改,电影中的并不是 R nine T pure, 而是 BMW R nine T Scrambler
看看阿汤哥骑的这款车:
杰瑞米·雷纳不得不退出本片的拍摄,因为他参与了定于2019年的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中拍摄。
片中,阿汤哥驾驶的那架直升飞机是一架H125,由总部在法国图卢兹市的空中巴士(Airbus)公司生产。
在电影拍摄时,丽贝卡·弗格森就已经怀孕了。到拍摄完成时,她已经怀了7个月了。
所罗门·莱恩是第一个在两部《碟中谍》系列电影中都有出镜的反派。
在《碟中谍5:神秘国度》上映之前,《碟中谍6》的制作计划就已经获得通过了。
本部电影长达2小时27分钟,这是迄今为止,《碟中谍》电影中最长的一部。
克里斯托弗·麦克奎里是第一个执导了超过一部《碟中谍》电影的导演。
阿汤哥和文·雷姆斯是仅有的两个在6部《碟中谍》都有出演的演员。西蒙佩格是自从《碟中谍3》(2006)以来,就一直在此系列中出演。
亨利·卡维尔太壮了!
亚历克·鲍德温在本片饰演艾伦。亚力克觉得与亨利·卡维尔合拍打戏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亚力克说: “在这部电影里,(因为剧情需要)我必须和亨利·卡维尔大打一架。恩,哈哈,大家都知道,他是超人的扮演者。实际上,亨利真的是个超人,因为他的身体就像是大理石构成的一样。当我和他拍打戏的时候,我开始的时候会和他用拳头打,接着我会和他近身扭打起来,我需要不停的推拉使他移动,但是我发现,要移动他太难了!而且他的肩膀太宽大了,肩膀宽大到每次摄影师要给我特写的时候,我都会问亨利:‘你能不能把腰弯一点,因为你的肩膀挡到了拍我的镜头了。’他真的太壮了!但是跟亨利一起拍电影真的很有趣!”
对,有豆友提醒这位亚历克·鲍德温的侄女正是 :海莉·鲍德温 ,海莉也就是贾斯汀比伯的老婆。说道这里肯定得顺便上张图啊!
2018.9.3晚更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也发在了公众号了:
2018.7.31
更于2018.8.20
最近的更新:
信息翻译整理于以下网站:
最近,整个网络都在传“《碟中谍6》系列最佳”。单看数据的话也的确如此,截止7月31日MTC 86分,烂番茄新鲜度98%,均分8.4,IMDb 8.5分,均是系列最高分。
《碟中谍6》确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动作片,甚至是今年最佳动作片之一,但我不太喜欢“系列最佳”这种通过贬低前作来捧高新作的宣传手段。我喜欢除了《碟中谍2》以外的每一部《碟中谍》,没有必要因为最新的一部《碟中谍》好看就否定以前的《碟中谍》。
参考资料:
HALO幕后花絮:
阿汤哥亲自驾驶直升机幕后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