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那个夏天闷热的夜晚,突然得知电影可以进入制作了。走在南锣鼓巷的小胡同,所有人都有些恍惚,多年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应。夜月安静的有些沉寂,谁都不敢说话,生怕吵醒这梦境。电影,是我做了太久太久的梦,终于有机会去触碰这个神圣的梦想了。
刚开始工作时,动画行业还不太景气,市面上大多是FLASH动画,比如银行的操作动画、地铁里的安全演示动画。那会没什么新鲜的好作品能让大家记住。起初我一腔热血去做原动画师,是希望用画笔让角色动起来。每天非常用心地画着二维动画,抠每个角色嘴型动画的细节,结果却被主管一顿批,说只要做张嘴闭嘴就可以,顶多区分一个大嘴大写O,小嘴小写o。我看着那些赶工凑时长的分镜,觉得太过草率,决定重新从分镜开始学。然后又发现做动画最大的难题好像也不在这,而是剧本,便又开始学习摸索编剧的工作。后来便以编剧身份入职了凝羽动画,真正开始做我想做的动画了。
刚推进剧本那会,我们十多个人挤在一个屋子里,每天对着键盘一顿输出。更多的时候,大家躺在沙发上,一言不发,一整天都没有太多满意的进展。对于我来说,最痛苦的环节就是剧本了。一上制作,每天都有推进,只要有人在,时间和工作完成度就成正比。而剧本环节,可能几个月都没有能被采纳的思路;昨天想好的,今天一捋,就想完全推翻,我的头发也是在第一季开始弄剧本时掉光的。这里是不是太流水账、想法是不是太低幼、我喜欢的其他人会不会不喜欢......每天每时每刻,我都不断地在自我否定。老家方言最特色的部分就是平翘舌不分,加上我说话吐字不清,总担心自己讲不好故事。
同步开始的美术设计,二维画的王强我们就试了几十版。想要设计出一个帅又不是那么帅,好看又不是那么好看的样子:他是最普通的主角,但要让大家记住。其他角色可以有高矮胖瘦眼镜等配饰做特征,男主必须看起来最简单,却又最鲜明。好不容易推进到模型制作,三维和二维还是很大区别,眼角开多高、嘴唇多长、瞳孔眼球的比例,不断的调整,毛发该多长,每一缕头发该什么造型,苦苦为难了我们一年半。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创作王强就像十月怀胎一样。而后又是设计他的表演风格,怎么走路,怎么说话,他微笑起来什么样,愤怒时候又是怎样的表情,不断改进优化,王强才最后定了型。
直到想尽办法解决了剧本的问题,在进入故事版环节后,我才感受到自在,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再限制想象了。那也是动画环节里,我最喜欢的地方。每次画完故事版,叫一群人去看,他们笑了,还笑得很大声,我就实实在在地开心。
到了电影上,本以为我们只用把网剧的流程放大就能完成电影,后来才知道完全不是一回事。电影的很多流程我们之前其实听都没听过,一些术语更是闻所未闻,不知道流程还是有软件支撑,不知道文件命名需要有多复杂和规范,不知道那么大的银幕需要什么级别的精度,不知道这样的构图到底是什么样的效果......我就像一个小学生,突然拿到了高考卷,数学题我只能看懂数字,却不知道如何解答。
我们就像一群纯“野生”的动画人,“野生”到就像楼顶上长的那些树木。我们公司精心照顾的那些花草,因为多浇了一滴矿泉水就与世长辞,而那楼顶的树,甚至触碰不到土壤,也会自己从水泥石缝中汲取营养,一样活的很好。我想我们也需要一直保持这样的饥饿感。
从基础开始,一点点学习,一点点摸索,加上兄弟公司前辈们陆续的指导,最后我们这群“差生”用了5年时间才交上这第一份电影的答卷。
又想起第一次路演,影院走廊里挤满了宣发的伙伴们。看他们盯着银幕,盯着观众,为每一次喝彩开心。回去的路上我们说,这么多人辛苦努力为了这一部电影,多希望它能成功。
那天豆瓣开分8.3,我看着那张图,半天没动弹。群里、朋友圈倒是先炸了锅,所有参与的人都觉得那么自豪。半天后,我才回过神,虽然我知道我们的第一部作品依然有很多不完美,但观众的包容却让我感受到:走了这么久的路,还是会有人能认可我们的啊。
又是一个后半夜,结束首映,我们又走在南锣鼓巷。大家嘻嘻哈哈,不再沉默,偶尔仰天大喊,时不时放声唱歌。五年的过往都随着汗水蒸发,留下满肚子快乐的脂肪。五年前,大家什么都不敢说,生怕破坏了那梦境;而今,我们谈论月亮、谈论家乡的小院、谈论刚才的啤酒多么新鲜......我们专说那些与电影无关的鸡毛小事与天南海北,我们无话不谈。因为我们知道,未来会充满希望的。
大家好,我是《茶啊二中》的导演夏铭泽。上一次写这样的文字还是七八年前上学那会儿,觉得自己总是不太擅长做文字表达,但又发自内心地感谢大家能来看《茶啊二中》。
一开始的《茶啊二中》仅仅是一部网络动画短剧集,讲述了8090这代人青春的东北校园喜剧故事。而我也是2014年9月在网上无意间刷到了第一季第一集后,便成为了这个IP的忠实粉丝。回想起来,如果那天我没有偶然间看到《茶啊二中》,作为一名师范大学毕业、有教师资格证的学生,或许我现在会在某所学校里教美术吧。正是因为遇见了《茶啊二中》,让我也成为了系里有史以来第一个硕士毕业,却没去当老师的人。
2015年7月,我和凝羽动画成功奔现,到现在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从相识到相互陪伴成长,从粉丝到主创,从91秒到91分钟,可以说《茶啊二中》不仅是我工作的全部,它更像是和我朝夕相处真实存在的伙伴一样,也成为了我生活里的全部。
这是我们所有人第一次的电影之路。我记得刚开始时,大家几宿没睡的兴奋和真正上手后的磕磕绊绊;也记得过程中一次次不满足的挑战和深夜不放弃的死磕;记得五年里每一位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中途离开的同事,也记得因为相信、热爱慢慢加入的越来越多的新面孔;记得每一位业内前辈面对面给予的意见和鼓励,也记得最后一次在棚里审完最终成片时,害怕被同事们发现的,偷偷抹泪的自己。那一刻,我好像看的不仅是我们做的《茶啊二中》这一部电影,更是一部所有参与这电影的每个人五年里经历的漫长回放:这里有每个人的激动、探索、迷茫、等待、焦虑、欢笑……是啊,几年前我们只能幻想的电影梦,到今天竟然真的完成了。
《茶啊二中》在上映前一个月就开始了路演放映,听同事说,这种安排好像并不多见。因为我们不是大IP,也不是知名导演,所以担心大家看不到我们,需要提前宣传。我本就是一个怯场,不善言辞的人,也不确定大家会不会喜欢《茶啊二中》,所以心里就更忐忑了。每次提前到影城,我们几个人其实是没办法去休息室坐着的,会直接悄悄进到影厅,靠在过道一角,听听观众们观影的真实反应。当听到观众们真心的笑声、甚至是自发的掌声时,悬着的心才能稍微放下一些些。
这段时间经常被问到《茶啊二中》想给观众传递什么主题,我想可以是青春、是陪伴、是和解,是永不言弃,或者仅仅是一次追忆...不想特意去框定它,观众们自然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而我们最想传递的只有一个,它是一种能量,那就是快乐!是快乐的力量!希望这种快乐能通过我们的电影传递给更多人,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曾经那个率性天真,不怂不惧的自己,和那段最中二热血的青春!
能走到今天,真的要感谢很多人,这些感谢可能我们这帮人都没办法当面说出口。感谢每一位参与或者帮助过电影制作的伙伴!也感谢每一位粉丝和观众的陪伴、鼓励和包容!希望《茶啊二中》可以成为一本厚厚的影集,在大家累或难过的时候,它就在手边、随时翻开,便能穿越回那段最美好单纯的校园时光,便能多一些微笑和温暖。
(原载于)
《茶啊二中》坐落到当下院线,多少有点另类。
抛开子供向的不谈,近年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国产动画基本上都是幻想类大片。跟现实接壤较多的《长安三万里》,也需要极强的想象力来串场和控场。可以这么说,我们似乎习惯了在这些动画里看到异域、听见奇响,并以多寡强弱来判别高下。
但《茶啊二中》走了另外一条路。除了师生互换身份的超现实设定和部分幻想片段,所有内容都根植于现实,甚至可以说,太现实了,现实到能对应得上故事发生地长春,对应得上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南湖公园等等实际场景,更对应得上大众共同的中学生活。
长春早之前就叫「茶啊冲」,这个古代肃慎祭天的祈福语,被主创们拆解为「茶啊二中」,点明了发祥与血缘。
《茶啊二中》也很明确地圈定到这所虚拟中学的初三三班,一个所谓差生班里。班主任石妙娜是暴躁且有威慑力的,至于形形色色的学生,以王强为首,各有各的闹腾,故事的冲突以及借由冲突推进的剧情,带来一段段中学时代的记认。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在动画领域看到这样的选题,可这本该是最为寻常的那一类,即取材于周遭,取材于回忆,取材于总在重复的当下,以达成跟观众的默契呼应,且不需要知识储备,更不会设置门槛。
它一方面区别于动画电影扎堆冲击的方向,另一方面又在补救真人电影在校园题材乃至喜剧题材上的生硬、庸俗和乏味,即明明是个异数,却反而实现了曲线救国。
这部电影还有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把这些年越来越难讨观众欢心的动画形式,给做了一次相对彻底的减法。画面没有那么精良细致,时长没有超过最经典的一个半小时,而且,它的故事脉络精简到师生互通上,只靠彼此从嫌厌到理解的主线,来获取叙述的推力以及情感的释放。
可以这么认为,《茶啊二中》首先展现的,是当下国产动画相对特殊的面相,不是电影还可以这样拍,而是电影之前就能这样拍,可是我们竟然都久违了。
甚至它明明是全盘东北语境,无论语言习惯还是生活方式、相处模式,都有浓厚的地域风味,但是任谁都能很轻快地进入。
无意中去看这部电影,得来的观感就有这样一种惊喜在。
它会让人不由倒推,动画或者说故事,最原初最拙朴的共性支撑究竟是在哪里。特别是,《茶啊二中》在拥抱传统习惯的同时,就意味着选择跟俗不可耐的路数密切捆绑。
好比说「身体互换」,我们随便都能数出一批电影,例如《与冤家约会》《两男变错身》《你的名字。》《爸爸是女儿》,而国内近年的代表算是《羞羞的铁拳》,说实在的,这一设定已经用腻了,尤其是经过了开心麻花的大油热烹,而且很多时候,这模式成了双方达成相互理解的急速戏剧手法,限定了路向。
《茶啊二中》偏偏选择在这样的高台上进行表演,这当中又暗藏了一个叙述上的险情,就是很难绕开刻板印象的反复堆叠。
电影里头,老师是凶暴蛮横的,学生是叛逆无礼的,恶老师与坏学生,早就是校园戏码常见的对立关系,我们完全不难判断,故事走向必然是师生之间的相互谅解,相互成全。
实际上,它确实是这样发展的,在电影受众的需索甚或是电影市场的趋向里,似乎也只能这样前行。这就注定了某种如同教科书一般死板的做派,注定了《茶啊二中》在大银幕首秀时,走了一条格外艰难的路。
没错,相比添枝加叶的纷繁杂沓,删繁就简的推陈出新是更困难的。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确实是有偏向虎山行的胆量。
因此它给我很大的一个触动是,在用以填补空缺的反套路上,反得很到位。
前面说的以旧作新,亮出与同期动画的不同姿态,是一种「反」。那要是落到细节上,也有很多堪称大胆而自信的尝试。
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彻底把底牌亮在明面上的。故事主线与走向,大家都了然于胸。那么对观众,尤其是头一次接触这个IP的观众而言,也许很难想到,这么一棵老树,会有那么多始料未及的新枝。
师生追逐,有着《猫和老鼠》的影子,而这又积淀了师生间堪称「妖魔化」的想象。当然,片中展现的字面意义的「妖魔化」要偏中性一些,那更关乎想象力的释放,通过夸张的动画展示,供应大众在学生时期用来抗衡不平等位置的心理防御,未必有表面那样直白、凶悍,但往往有一些自鸣得意的骄傲,迅速拉近关系。
这又派生出电影对于一些残酷事情的戏谑,或者说,用戏谑清洗滞重的气氛。当溜去网吧的王强等人被石老师「追杀」时,班里预先举办了带有追悼会式样的「追到会」,以不正经的哀戚,来加固石老师本身的严厉与强悍属性,还放大了身为学生不得不认命的自我调侃。
梗是奇想连天的,但不止于好笑。在师生彼此的理解与喜爱达到巅峰后,学生们给石老师也举办了一个「会」。
当很多人以为,学生乖巧了,老师也终于要温柔的时候,出现了全班同学集体签名的奖状,表达了接纳与喜爱,还亲昵地叫她「不许骄傲」。一般来说,氛围到了,泪点也到了,故事可以圆满结束了。
但《茶啊二中》不是,石老师脾气的突然爆发,又把所有人的情绪拉回现实,唯独表情里彼此心照不宣的笑意,能够代表未来纷争不止,可是肯定风和日丽。
这样的反差层出不穷,正是这样不经意的突然融梗、反转,调高了艺高人胆大的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又少不了别具特色的东北话助阵。
动画片里使用方言其实并不普遍。当年不思凡的《大护法》虽然力推粤语版,但是国语版同样在做。《茶啊二中》也有想过普通话的转化,但一个与长春紧密关联的故事,要是失去方言加持,总归是失色的。
不说东北话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哪怕是来自粤语区的我,也能轻松感知到这种语言里头的锋利与诙谐。还是得说,那毕竟是跟本地文化,或者说跟当地精神、人物群像所挂钩的。
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的气派下,有一股浑然天成的乐呵劲,也彪,也二,但是生活的愁苦就这样被吸纳进去了,顺溜地转化成某种智慧,一如这部电影的风格甚或是风骨。要是抽离了这种语言,很多事情就没法跟风一样刮过去,就只能滞重地摊一地,暴露出无聊至极的骨相。
观众也很难体验到叭叭叭横扫的嘴皮子底下,是有那么一颗热乎乎的心,来随时招人笑泪的。
这电影哪怕打着引发集体回忆的旗号,但显然故事只能局限于一部分人的青春。东北话这种黏连着性情的方言,却可以构设出粗线条下的热乎温情来,靠这个,如同电影的夸张手法那般,放大得了观众对于那个时代的美好回想,哪怕是因为被提炼过,而有了滤镜的加持。
也就是说,比起对怀想模具的共性苛求,集体情绪的渲染更多是一个发酵过程,或者发酵成品。不是忧愁、害怕与燥怒值得怀念和歌颂,而是这些负面内容有了时间的距离,有了旁人的参照,也有了喜剧化、夸张化的转译,才可以提炼出美好的质地来。
《茶啊二中》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工作,用简单至极的校园热血励志模式,构成一部没有负担的喜剧。这里头就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在。
所以,要把《茶啊二中》吹成神片,大可不必,也根本不可能。它想要的,也不是被奉在高位的伪饰。它哪怕在战战兢兢地走向大银幕时,有自己的忐忑,但这些并不妨碍它本身所具备的真诚。
那是设计、取舍、期盼都无法全然遮蔽的真诚,会引来观众对背后那个野生团队的喜欢和钦佩。他们就很乐意坚守在家乡,做跟自己休戚相关的故事,怕背井离乡后就失去了根,也失去了真。
2014年开始的这个IP,本身就是个尽力而为却难免粗糙的泡面番,鸡零狗碎地夹杂一些乍现灵光。能够走到今天,靠情怀共振,自然也靠看来还没有败坏的本性。能够在大电影里实现自己的突破,不管市场表现怎么样,也不管制作上有多少遗憾,至少对得起很多人的青春。
不是不去苛求更高的品质——那是他们后续理应达到的目标——而是当这样一部相对小体量的新奇作品同步出现在市场,总该予以我们一些关于体量、题材、突破口、多样性的启迪,那大概要比挑出更多的刺有价值。
电影看完,突然很想鼓掌!影片比我的心理预期好很多!这个是让你从头笑到尾的好片子,看着看着就会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白绿相间的学校走廊挂着科学家的画像、女老师的高跟鞋、总是一身西服的校长、让人头疼考试……当然还有无数被数学语文占领的体育课!在这样的校园中,一群青春岁月中少男少女,他们的表演自然而简单、那些小小的快乐不做作也不矫情,就是那种醇醉的“属于小屁孩的开心”!对,已经长成大人的我,再一次回忆起那种——平凡小屁孩的——小小的,简单的快乐,坐在荧幕前笑得像个孩子,享受着这种久违的、纯粹的快乐,真的非常难得!
先说哈,前方高能,有很多剧透!所以介意的同学,先去电影院里刷个电影再进来看,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下呗!
我特别看重这个片子有一点是:没有俊男美女,也没超能力,但特别接地气的给力!
我解释下哈,
影片里并没有孙悟空、哪吒一类的传奇人物,也没有任何飞天遁地的超能力、放大招,就是平凡的日常,却能真真正正的戳中我记忆中的某些点,我们都曾经有过少年时,14、5岁是一个很敏感、很感性,又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年纪,满嘴喊着“理解万岁”和“我已经不是孩子”的同时,却无奈地在中国教育体制中和老师们一起苦苦挣扎,埋在试卷里,埋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无奈现实中。
虽然每个人都执着的喊着“成绩并不代表一切”,“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但影片中的那个石妙娜真的就让我想起我中学里那些从可贵的老师们!
而且我记忆中的老师嘴里最常说的话是“教学相长”,意思是:不光是我教你们,其实你们也每天都在激励着我在前进,我们互相不放弃才能一起向前走!
预告片里写着“不管几岁,快乐万岁!”
真的是这样!
这个片子是属于那种“大人小孩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笑点”的全能型喜剧。比如我作为一个80后的大人,有不少笑点来自于我还是小孩的时候追的那些影视动漫,在这个片子里居然都精彩的呈现出来了!戳中我的笑点还有怀念点,太意外了!
首先是:男生们在仓库里放大招的那部分!
《圣斗士星矢》的天马流星拳突然变成了“天驴流星拳”,打出来的时候还有“天驴星座”跟着出现!!!我当时就笑喷了!这一小段男生对打,包含了太多太多我少年时追的动画片和电影甚至是游戏中的精髓,《忍者神龟》《宠物小精灵》《魔兽》《天龙八部》甚至还有……
《大话西游》最后的周星驰在城墙上走的那一段经典!!!然后所有的我自己中学时代的情绪就都被“勾搭”出来了:对对对!我们中学的时候也是这么喊着“钻石星辰”“庐山升龙霸”“皮卡皮卡丘”去和其他同学打招呼的!对方也会非常配合的把各种动画效果一边脑子里YY一边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回应你!!!
虽然在旁观者眼中……就是一脸嫌弃,因为她们看不到你们正热火朝天的通过想象力脑补的各种不得了的效果和背景音乐!!!
但这种强烈的反差放在电影里就超级搞笑!
这个就好像《海贼王》里每次弗兰奇又发明了新武器的时候,路飞、乔巴和乌索普满脸放光背景音乐也雄壮到爆炸,然而切到娜美和罗宾的时候,就一脸安静,满脸都写着“这是啥?一点不懂也不想懂”!
就着这个效果!瞬间get到这种反差的你,就在这个鲜明的对比中笑出声了!
另外,同样对比鲜明的笑点还有:《美少女战士》变身
就是王强化妆变身石老师那段!!
从头到脚,换装渐变还有闪亮效果,我在变身那个部分都在期待王强能说一句“代表月亮消灭你!“了!!
不得不承认,放在王强身上,既搞笑又看的人怀念不已!再配上粉笔灰当粉底、烤肠当口红以及最后那个无背景音乐的冷静傍观者版本的王强自high跳来跳去!笑得我眼泪都出来了!
再有一个就是《流星花园》!
王强假发第一次登场的时候,背景音乐是《流星花园》的主题歌!哇塞,这个音乐一出现,再配上那顶在风中飘动的长发!
吴建豪版的美作就神再现了!
我当时就在想这个制作团队一定是带着真情实感的把自己的成长时期影响重大的影片都悄悄的放进去了!而且《流星花园》不只出现了一遍,在女生给石老师送礼物的时候,有个钥匙链也是F4的,没看错的话,还是4大花美男都亮相的,所以那个女生在给了“妙姐”以后,还郑重声明:公开课以后要还给我! 我太能理解了!那个时候F4 的偶像魅力真的就是这么强大!
男寝和女寝那段也让我惊喜!妈呀,我是北京的啊!这个影片是东北的,但学校宿舍的结构甚至床单颜色都和我的记忆中是一样的!
长长的走廊里有着各个寝室,走廊里永远挂着衣服!
特别是王强用来包头的那块布,就是我以前寝室的床单花纹!我不知道是不是全中国所有学校都是统一配置!但真的,这个床单我们6个同寝室的人,大家颜色一致,还都用了4年啊!
对了,多说一句,这段阿拉伯登场的背景音乐超赞!一定要好好盯着字幕看!再配合王强他们5个的群魔乱舞,马上如假不包换的变装少年们的戏剧效果就出来了!(后来我在网上特意找了找,那段音乐原来是叫《东北之冬》据说还是印度神曲,并不是阿拉伯)
以上都是我个人被戳到的地方。还是那句话,我觉得每一个看这个影片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连接点”,然后会心的笑出声来。不管你是14岁还是40岁!快乐万岁!
下面想换换“画风”,盘盘各种我的小发现!
影片里面其实藏着很多很多“小心思”。目前我就刷了一遍,应该不太全,回头再去二刷,估计能找到更多!
先说“校训”哈!
是不是全中国的学校教室黑板上都有8个大字啊!我还记得我中学的时候是“团结 友爱 勤奋 开拓”(妈呀,我决然现在还记得!)
可刚一登场的3班,和1班的学霸班比起来,除了班级氛围各种“闹”以外,你看看这8字箴言写的啥!“自由无限 快乐无边”!哈哈哈,就这一秒我就发现这个电影的制作团队,埋着无数的“小心思”!然后就好像《我的野蛮女友》里默默观察某某导演到底客串了多少次一样,开始注意着8个字了!
石老师初登场的时候,王八(网吧)那段,后面的校训是“团结友爱 温柔以待”,这个出卖王强他们行踪的同学肯定不属于“团结友爱”,当然了后面石老师的各种猛女师太形象也绝对不是“温柔以待”啊!
王强变身的石老师开始讲课,后来演变成两个人互相黑化的时候,后面这个居然是“互帮互助 宽容大度”
到后面真正的石老师上课的时候,则是“本色出演 真情流露”。
最后教室里舞狮子那段,8字箴言变成了“贺妙娜获 优秀教师”。
有一种“咱作为字幕组不能白拿工资”的存在感!有没有!
另外,背景这里有很多特别接地气的中国氛围,比如:
背景海报,就着一个瞬间,有没有人好像我一样看到了“葛优”?
烤串店里,背后的“青鸟 啤酒”,不说了,大家都认识青岛这个著名品牌!
另外,其实小胖子手里的零食那个好像虾条一样的上面写着“上你家”!有没有谁联想到一个品牌叫“上好佳”?
还有女生宿舍的方便面“坑师傅”这个我不解释了,方便面里有“师傅”这两字还是K开头的,就那一个吧!
另外,在后面高燃电车上,学英语的除了3班的同学们,还有这个金头发的,其实他就出现在刚开始的网吧里,可见3班这个“燃”的氛围直接把网吧里的游戏青年都给带动的好好学习了!
这里有种喜滋滋的“哎呀!我发现了!“的小开心。其实这种应该还埋着不少,回头2刷去再补一遍!
当然也欢迎留言讨论,我估计我应该还有好多没发现的!
最后影片的音乐真的赞!除了刚刚提到的那段《东北之冬》,
超爱王心凌的主题歌,这个主题歌一起来,马上电车上那段“燃”的学习氛围就不一样了!你会觉得既热血又然,但又充满着青春气息!看完电影我回家又刷了好几遍这首歌,爱死了!
最后嘛,想说说关于东北话配音的部分,因为制作团队是东北团队,所以我挺能理解预告片里说的那种“我们东北也能有好的动画片”的心情,而且据说配音其实做过普通话版本的,不过主创团队认为效果没有东北话带感。
但是……
作为一个北京人,我才发现而且还不得不承认:原来东北话我不是每一个字都懂啊!有很多好像俚语一样的东北特色笑点表达方式我都没有get到。连我一个北京人都不一定懂的方言部分,估计南方小伙伴就更加理解困难了吧?要是能有一个标准普通话的字幕就好了!真的。我记得之前看哪吒的时候,刚开始登场的师傅是一口四川话,但字幕是每个字我都能理解的普通话字幕啊,所以四川话一上来,觉得既好笑,又不耽误理解他说话的意思。但……东北话似乎每一个字都能用普通话文字打出来,但是具体俚语的笑点在哪里,get不到的地方真的就不懂也笑不出来啊。所以难免有“怎么周围人就笑了呢?”的情况。
好了,大概这样吧,欢迎留言,尤其是那些“小心思”,谁get到其他的了,我没写到的,留言给我,我二刷的时候去找找。
最后的最后,我下次再在家里找到蜘蛛的话,我一定要起名字叫“帕克”!哈哈哈!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