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火烧红莲寺(1928)

火烧红莲寺(1928)

又名: Burning of the Red Lotus Temple

导演: 张石川

编剧: 郑正秋

主演: 萧英 赵静霞 谭志远 郑小秋 高梨痕 夏佩珍

类型: 剧情 武侠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28-05-13

IMDb: tt0165127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导语---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恺然,生于1889年,民国著名武侠小说家,民国武侠“南派“”奠基人。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异人传》等。处女作《江湖奇侠传》于1922年发表,一经连载,便引起文坛巨大轰动;《江湖奇侠传》词藻松弛得当,故事恢弘猎奇,可读性极强,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玄妙又真实的剑侠世界。此后《江湖奇侠传》被翻拍成多部影视剧,广泛留传两岸三地,经久不衰。

    一、剑侠从中寻灵感

    在有声电影还没有普及到华夏大地的民国十七年(1928年),一部默片的诞生却能让上海滩万人空巷,男女老少纷纷争先恐后、看了又看、看了又看,并成为茶余饭后的最佳谈资,那非电影《火烧红莲寺》莫属。

    《火烧红莲寺》的诞生几乎是偶然和必然因素并行使然。民国初年,世风开化,民众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伴随着精神上更美好的追求。然而近代华夏教育无法如现在普及,大多民众看到古灵精怪的稀奇事物首先会归结为神仙剑侠,由此武侠小说成为了世人最好的精神消遣,也成为摆脱军阀混战和战争苦难最好的避世良药。由此,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应运而生。

    《江湖奇侠传》在民间流传广泛,其玄幻离奇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侧目倾心、欲罢不能,包括当时电影界的大腕张石川导演。在20年代反应社会苦难的现实主义电影成为当时电影界的主流,无奈种类单一、剧情雷同已提不起当时观众的High点,加之张先生经营不善,使得自己一手成立的明星影片公司举步维艰。

    在走投无路之际,一部《江湖奇侠传》的诞生让张石川产生了一个充满灵气的想法:就是把故事搬上大荧幕。毕竟比起小说文学,电影对感官的冲击力要高出太多,由此一个绝妙的计划从绝妙的灵感中诞生,在Call到老搭档金牌编剧郑正秋后,明星电影公司决定用大红大紫的胡蝶来扮演女侠“红姑”,《火烧红莲寺》启动计划已层层铺开。

    二、火烧民国十七年

    1928年5月,由张石川导演、郑正秋编剧、金牌摄影董克毅掌镜的民国第一部武侠默片巨作《火烧红莲寺》在魔都上映,根据剑侠小说《江湖奇侠传》部分章节改编,讲述青年奇侠郑小青夜宿红莲寺,无意间发现外表光鲜靓丽的红莲寺内隐藏着诸多黑暗恶行,慈眉善目的寺庙僧众暗地里却无恶不作:强抢民女、为非作歹,甚至囚禁朝廷大员。得知真相后,一身正气的陆小青义愤填膺、力挫喽啰僧众,直寻罪恶根源。

    无奈奇侠陆小青飞剑未成且势单力薄,无力对抗以知圆和尚为首的恶贼,奋力逃离红莲寺后,遇到了昆仑掌门金罗汉的嫡传弟子南侠柳迟,然而金罗汉已看穿了一切。在柳迟向陆小青传达了金罗汉为民除害的旨意后,遂于途中汇合桂武、甘联珠、红姑等一干正派剑侠:一个回马枪,杀回红莲寺。陆小青与小伙伴在同邪恶势力联盟进行了一番异常艰苦的飞剑对决后,终于打败了恶僧团伙,找出密道并救出了湖南省长卜巡抚。为了让罪恶无所遁形,一把大火烧灭了罪恶滔天的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一经放映,便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中国电影史上,从来未有人把口述、笔著甚至图画的仙侠故事付诸于影像,这次伟大的挑战也解开了当时国人于对于仙侠传奇极尽可能的想象,
    《火烧红莲寺》第一次把那个虚无缥缈、若隐似幻的剑侠宇宙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给观众,那一刻的美好和震撼远非笔墨可以形容。

    《火烧红莲寺》同样也带来了电影技术的革新。在摄影技巧运用上,创造性的运用了“接顶”法,把两部分图景共同摄制在一幅画面中,从而创造出完整华丽的背景布局;在特效运用上,把动画中卡通效果加入真人表演中,华丽炫目、亦幻亦真的斗法效果跃然纸上;除此之外的腾云驾雾、分身、变大和变小都能在这部神奇的电影中出现,让人惊叹不已、目不暇接。

    《火烧红莲寺》除了给中国电影技法上带来了实质性的革新之外,对当时电影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迈进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从1928年到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共推出了17部续篇,故事进展程度已经远超出原著《江湖奇侠传》106回所涵盖范畴,剧本继续围绕昆仑与崆峒两派的世代恩怨情仇,上到飞天法宝、下到遁地入海,正到昆仑仙山、仙风道骨,邪到龙潭魔窟、淫娃痴男,无不展现国人对二次元世界强大的想象力。

    因《火烧红莲寺》的浪潮不减,各大电影公司纷纷借此跟风推出“剑侠电影”,使得剑侠文化在30年代蔚然成风。同时习武热也在20年代的基础上更加兴盛鹊起,在民国武术风行的年代,加之影像的魔力,当时很多人对剑侠故事深信不疑,甚至有疯狂的年轻人为了求仙学道不惜散尽家财,造访深山老林,以求得正果。在电影之外,《火烧红莲寺》同样衍生出了小说、连环画和舞台足本戏,以至于鼎鼎大名的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都前来中国观摩学习。

    三、侠影仙踪落香江

    当然,在“红莲寺”余热不断在大众间传递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间的隔阂,两个群体间因文化认知、教育水平等差异致使矛盾与偏见因“红莲寺”的火热更加深刻。终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民国政府的一道电影审查令,“红莲寺”的火焰戛然熄灭,随之而来的是剑侠电影短暂的春天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也许如果没有这道审查令,也不会催生出还珠楼主开天辟地的《蜀山剑侠传》,当然这些只能算是后话了。

    《火烧红莲寺》的制作团队一路辗转,从上海最终南下至香港,部分主创人员终于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完成了《火烧红莲寺》第19集大结局的拍摄。不光光是电影本身,“红莲寺”的剑侠文化也随之传到了香江,催生出香港本土电影的武侠热潮。

    《火烧红莲寺》在香港得到广泛热捧,成为翻拍最多的系列电影之一。细数诸多翻拍版,其中最经典的当属王天林导演(王晶父亲)1956版四部《大侠吕宣良》及凌云与曹达华黄金搭档的1963版上下部《火烧红莲寺》,尤其是63版富华电影公司制作的《火烧红莲寺》(上下集)更是《如来神掌》之前的最大手笔,同样获得了斐然的票房和赞誉。

    随后60年代邵氏电影的兴起,徐增宏导演启用了当时包括王羽、秦萍、何莉莉、高宝树、岳华、邢慧、凌波、冯宝宝等无与伦比的豪华影星阵容,共拍摄了《江湖奇侠》、《鸳鸯剑侠》、《琴剑恩仇》等3部《火烧红莲寺》系列电影。虽然群星荟萃、投资高额,无奈剧情平庸、人物呆板,导致反响平平,远不如预期美好;倒是13岁冯宝宝机灵精怪的可爱角色成为系列电影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四、两岸三地续侠骨

    直至七八十年代,对《火烧红莲寺》的翻拍热情依然势头不减,1976年及1982年的台版《新火烧红莲寺》已成为诸多翻拍片中尚有名气的两部,而关于剑侠文化及帮派争斗模式却被很好的用在在此后的武侠电影中,成为很多经典武侠片不可或缺的元素。
    当然,最为观众熟知的版本当属1994年林岭东导演、李若彤主演的《新火烧红莲寺》,但故事却挂羊头卖狗肉,讲述了方世玉如何反清复明、如何与洪熙官搞基、如何挑战血滴子,已与最初的《火烧红莲寺》相去甚远,也不得不感叹时代变迁,世事无常。

    虽然《火烧红莲寺》的原片早已失传,但对经典的跟随却从未停止过。2015年末上映的硬派武侠《师父》,更是穿插了近30秒的重拍版《火烧红莲寺》,徐浩峰老师红果果的致敬已表露无遗,这段小插曲无形中既满足了徐老师自己,又犒劳了广大武侠电影迷。


    五、红莲绽放话结语

    相对遥远的1928年90年后的现在,电影特效水平已发展到令人乍舌的地步,而对武侠电影的技术尝试也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新层次与新高度。

    真心希望天朝诸多热爱武侠文化的迷影人和电影工作者传承经典、再接再厉,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武侠神话。

     
  2. 是艺术创作商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制片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某类成功的影片大量仿制,长久后形成一些相对稳定的影片制作模式。 特点: 1.受商业和艺术规律的双重制约但两者冲突时,商业法则获胜 2.有一套独特的电影语言及其语法背景、人物、道具、情节多有雷同 3.迎合大多数观众的心理 4.往往从动作或感官上刺激观众,以直观生动形象画面吸引观众

    产生的原因: 商业竞争和电影发展自身演变的结果 观众选择余地增加,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民族电影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 市民欣赏口味多样性 具体类型 古装片《西厢记》、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神怪片《盘丝洞》

    联华影业公司,中留私营电影企业,全称为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1930年由罗明佑的华北电影有限公司、黎民伟的民新影片公司、吴性栽的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和但杜宇的上海影戏公司等合并而成,又吸收在上海经营印刷业的黄漪磋参加组成。1930到1932年间,联华共拍摄了包括《故都春梦》(1930年)、《野草闲花》 (1930年)、《一剪梅》 (1931年)、 《南国之春》 (1932年)、 赴国难》(1932年)、《火山情血》 《野玫瑰》 (1932年)、《共 (1932年)等在内的28部故事片。 1933到1934年公司在左翼电影运动的影响下,生产了一批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影片,如《三个摩登女性》(1933年)、《都会的早晨》(1933年)、 《母性之光》(1933年)、《小玩意》(1933年)、《渔光曲》(1933年)、《大路》(1934年)、《神女》(1934年)、《新女性》(1934年)等。联华从发行,放映到制片有一整套完整的机构,并且有较合理的经营管理方法,明确提出“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的制片方针。《故都春梦》的成功,更加坚定了罗明佑走“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道路的信心。联华影业公司以其鲜明的个性色彩、严肃的创作态度、与众不同的制作经营方式,给当时相对无序的影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培养了阮玲玉、金焰等一批具有较高表演艺 Sap术的演员。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客观扭转了中国电影以武侠神怪为主的 局面,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很快发展成为可与老牌电影公司“明星”齐名的著名公司,在中国影坛上形成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明星”、“天一”和“联华”三足鼎立的局面。

    罗明佑,中国电影事业家,电影导演,1927年创办华北电影公司。1929年,华北电影公司与民新公司合作拍摄《故都春梦》、 《野草闲花》,1930年又联合大中华百合公司上海影戏公司,组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从而罗明佑建立起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与“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他提出“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营业”的口号,广泛网罗人才,发挥导演作用,注重艺术质量。“九.一八”事变后,罗明佑在东北的电影业丧失殆尽,随着上海抗日战争爆发,“联华”制片厂毁于炮火。罗明佑曾被选为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执行委员,两次被派赴欧美调查电影业,被聘为中央摄影场顾问。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罗明佑在香港主持中国教育电影协会香港分会,后又主办《真光》电影半月刊,宣传抗日救亡。罗明佑非常重视电影业的国际关系。一方面提倡民族之美德,推广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则是主张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与技术,并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化。凡有国际影展,联华总是最积极的参与者。1933年,联华推选《三个摩登女性》、 《城市之夜》、《野玫瑰》等五部影片参加意大利米兰电影展。1935年,联华影片《渔光曲》参加了次年苏联电影节,并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国际获奖影片。

    国片复兴运动是罗明佑1930年10月在联华期间发起的;指1928年以经营电影院起家的罗明佑抱着“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热望而发起的一场电影运动,他们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发展艺术”作为制片方针,把发展电影艺术放在首要位置,拍摄了一批具有较强现实感和较高艺术品位的影片。代表作有《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恒娘》等。其影片注重对电影艺术特征的把握,讲究镜头组接和画面美感,表现“雅”的格调而被称为新派。 首先,罗明佑在1930年发表了《编制(故都春梦)宣言》和《为国片复兴问题敬告同业书》两篇文稿,从而发起了一场影响业界的“国片复兴运动”。“国片复兴运动”下拍摄国片的四大纲领是:普及社会教育、对抗外片垄断、提倡艺术及道德、尊重演员人格。罗明佑认为以往的国片“对于东方忠孝仁侠,可歌可泣之往事,尚未能表而出之”,他希望能够“以我国固有之懿风美德,发扬光大,贡献社会”。所以,受过正统教育和现代高等教育的罗明佑期望能借宣传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来“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改变“制片家甘居下流,只晓唯利是图,粗制滥造,一味注重于摄制牛鬼蛇神的怪诞片子”的局面。 其次,“国片复兴运动”是罗明佑在联华的期间发起的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商业浪潮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在相对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强压下.电影以自身的规律和市场调节自觉地发展。在这一次商业浪潮中完成了古装片、武侠片的类型发育。随着“复兴国片”口号的提出,“电影既负着改良风化的使命.在这世风浅薄的当儿.就应该本着竟是劝善的宗旨来宣扬国粹艺术”得到了普通观众的欢迎。

    三足鼎立:新旧之争——明星、联华、天一

    联华影业公司 主演林楚楚 阮玲玉 王瑞麟 《故都春梦》:1930联华演德 士演全焰 阮玲玉 《野草闲花》:1930联华 导演孙瑜 《恋爱与义务》:1931联华 导演卜万苍 主演阮玲玉 编剧朱石麟 《桃花泣血记》:1931联华 导演卜万苍 主演阮玲玉 金焰 特点: 1.早期创作面貌较杂,编导创作人员大多是受资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而不同于过去的优秀的鸳鸯蝴蝶派的文人和文明戏出身的电影工作者。联华的创作未卷入武侠、神怪、古装影片的制作中,也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 2.联华创作突破了中国电影长期以来流水帐交代故事的陈规旧套,比较讲究导演技巧,注重电影艺术的特性,在当时给人新进的感觉。 3.其趣味受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学生的欢迎,成为明星、天一之外风格独特的一面大旗。

    明星公司 《火烧红莲寺》1928第一集 导演张石川 明星出品,共18集武侠神怪片热潮由此掀起。 《歌女红牡丹》:1930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蜡盘发音 明星出品导演张石川 主演胡蝶 王献斋 夏佩珍

    《啼笑因缘》1930:张石川 胡蝶主演

    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作为中国电影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

    早期电影的总结: 早期电影题材特点: 时尚娱乐的工具,滑稽片、武打片、言情片,“鸳鸯蝴蝶派”与没落文明戏的组合。 游离社会现实。 表现民主主义、人道主义追求的健康影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邪恶势力的鞭挞。 《姊妹花》、《天涯歌女》等。 早期电影观念:影戏论 电影是戏剧的一种,是用摄影机照下来的戏剧。以简单的拍摄方法再现戏剧,再现戏曲艺术的载体。以戏剧观念、戏剧程式理解电影、创作电影;情节设计与表现方式的戏剧化,如:激烈热闹的动作场景、起承转合的情节结构。固定的摄影机位、银幕画面以中景为主、缺少时空变换。

    早期电影的评价: 1.经济和技术基础 尽管为商业投机,但超出自身局限,为30年代电影奠定了基础 2.开端 向戏剧艺术学习,形成主流风格传统 电影基本技巧 形成第一代导:郑正秋、张石川、洪深、欧阳于倩、史东山 3.半殖半封组成部分 4.商业投机性:严肃内容和形式实验都缺乏条件 5.落后与世界:落后的政经、技术,正在形成的影戏传统

  3. 自幼多病的陆小青学成后返回家乡,后父母去世,便再次离家出游寻师。某日,陆小青至红莲古寺借宿,发现殿中许多鬼影向佛像礼拜,走近一看,莲座后面有一深穴,恶臭逼人。寺中的知客僧见陆小青发现了他的秘密,便威胁他归顺寺庙,受戒为僧。陆小青不肯,知客僧欲杀小青,后见小青颇有武功,遂忽然遁去。小青欲出古寺,却发现四周都是铁壁。危急中,侠士柳迟从屋顶破梁而入,救出小青。路上,二人遇见军官赵振武,赵正在寻找失踪的长官卜文正。原来卜文正为官清正,私访时被红莲寺的知客僧劫持,扣在一铜钟内,要把他活活饿死。柳、陆让赵振武回去搬兵,自己返回红莲寺打探情况,路上又遇到了红莲寺的庙主常德庆。常德庆发出的掌心雷令柳、陆无力招架,幸得女侠甘联珠赶来相助,使出梅花针绝技,打败了常德庆。此时,赵振武已引兵围住红莲寺,经过一场激战,众人救出卜文正,破了地穴,但知园、知客二僧等却从地道中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