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美食、祈祷和恋爱 Eat Pray Love(2010)

简介:

    年轻干练的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是《纽约时报》的一名人气作家,她经常周游世界,撰写相关的旅游文章。她的生活同样令人欣羡,丈夫史蒂芬(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帅气潇洒、气质不凡;饮食无忧、优哉安 乐。然而伊丽莎白却渐渐感到空虚和恐慌,似乎着周遭的一切都不是她真正追求的。伊丽莎白决定走出变质的婚姻,寻找自我。在漫长的离婚拉锯战后,她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途,在美食、祈祷和恋爱中,认真地思考人生的种种……

演员:



影评:

  1. 我會想看『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完全是因為預告中女主角的一段話:『我需要改變,十五歲起,我不是在戀愛就是在分手,我從沒為自己活過兩個星期,只和自己相處。』 這話聽起來相當可怕,卻是許多人都曾有過的真實處境。 就像電影中的女主角,她既是自由的旅遊作家,也擁有愛她的丈夫,過著人人稱羨的生活。表面上看來不予匱乏,但實際上她卻從來不曾想過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因為她不曾和自己獨處超過兩星期,只是在空虛的時候不停填補。以愛情的甜蜜填補,以愛情的破碎填補。她的心總是五顏六色,多彩多姿,從來沒有只為自己空白的一刻。 很多人都和女主角一樣,很少一個人,總有談不完的戀愛,最後再從戀愛對象中選擇適合結婚的人共度一生,從此過著像童話故事般幸福快樂的生活。 然而,事實的真相並非如此,當她在婚後八年終於意識到兩人對未來毫無共同期許,即使丈夫依然深愛她,她仍然無法阻止自己想離開的心。 只因她的另一半,並非她真正的另一半。 大部分的人婚後不會再追求自我感受,除非對方有出軌的事實,否則大多會選擇和平共處,儘管兩人已是貌合神離,就算內心深處渴望改變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寧願選擇充耳不聞。因為我們都害怕平靜的生活被毀滅,害怕已經沒有力氣承載另一個陌生的開始,害怕不珍惜擁有,幸福就會轉瞬即逝。 【毀滅,是轉彎之路】 然而,如果眼前的幸福並非真正的幸福,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將它徹底毀滅? 女主角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情況下?選擇勇敢離開。她親手毀滅了別人眼中的美好生活,果決離開的背後,依然背負著至深的愧疚,但這卻是她人生第一次帶著空白的心為自己而走。 她在以美食和美景聞名的義大利盡情享樂,她毫無節制大吃義大利麵和披薩,完全豁出去的將自己交給這個陌生的城市。以往一向習慣以愛情填補空虛,這次換以美食來填補,讓身體一直處在飽足的狀態下,她的心似乎也起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還未找到內心深處真正的答案,但至少她開始可以對自己微笑。   “吃”與“愛”似乎是維持身心平衡的重要依據,兩者缺一不可。 有人失去所愛,會藉由改變吃的習慣,改變自己。原本極為節制,可能變得肆無忌憚;原本毫無顧忌,也可能因為失戀而自動停止食欲。 我想,這應該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本能,在為自己重新填補或讓自己開始匱乏的過程中,放棄一直以來的習慣,放下習以為常的安全感,當我們不再依賴熟悉的感覺而活,才真正開始獨立生活。 毀滅,未必是敗壞,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反而讓你看見轉彎之路。 也唯有打破表相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才會露出一線曙光。 這,就是改變。 【改變,是面對的開始】 改變,不是為了逃避無法解決的困境,而是為了面對心靈深處最懼怕的聲音。 她離開宛如人間天堂的義大利,轉往物質相對匱乏的印度,想藉由清修的方式,理清混亂的內在,重新與自己對話。 赫然發現,認識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開始,她幾乎無法靜坐冥想,總是才坐了一會兒,就感到煩躁不安,過往的愛與恨如潮水般急速湧向她,她沒有離開,只是繼續焦慮的以食物填補。 拼命想找解決之道,才知道唯一的解決方法只有:坦然面對。 面對自己曾經的錯誤是因為無法一個人的恐懼,面對曾經愛過的人再也無法攜手共度人生的事實。當她坦然面對了自己最脆弱之處,所有壓在心上的重擔忽然變得輕盈,同時由內而外產生一股沉靜的力量,以柔軟的態度包覆過往所有的愛恨悲歡。 於是,她原諒自己的脆弱,開始擁抱一個人也可以美好的時光。 她讓我知道:一個人,可以是孤單,也可以是滿足。 我喜歡在餐廳看到一個人獨自用餐的自在畫面,能在人人為伴的地方,一個人也安然自得,這需要極大的自我能量,才能安於他人異樣眼光的注視。 又或者,我們總是難以自處,才不斷需要他人的陪伴,好填補時感空洞的內在。但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沒有根的自我,不管在哪裡?都找不到歸屬感。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兩個人反而比一個人更寂寞,一個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如何能維持兩人之間的和諧? 所有失敗的關係,挫敗的關鍵都是不敢面對脆弱的自我,因而難以接受兩人之間可能不盡完美的真相。 從不曾為自己活過兩星期,到開始一個人生活,她試著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試圖從中找到一種由內而外,以自我為出發點的平衡感。 【真正的平衡,是從失去平衡開始】 最後,她帶著全新的自己飛抵多年前曾啟發她改變的峇里島。白天潛心修行,夜晚享受大好人生,維持在一種身心平衡的難得美好狀態。 她體會到維持平衡的最好方式就是和一切保持距離:不過度修行,也不享樂過度,她不想再將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處境,只想完整保有好不容易失而復得的自我。 她以為,這就是她千里迢迢追尋自我所得到的最終答案。 直到一段意外來臨的愛情,打破了她為自己重新建立的平衡關係。 在她不想戀愛的時候,愛情來了。她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憤怒,彷彿是上天特意和她開的玩笑,笑她無論如何都逃離不了愛情的誘惑,逃離不了就是不能一個人的魔咒。    於是,她斷然拒絕愛情,也拒絕可能幸福的機會。然而,她並沒有因為放棄愛情而回到先前擁有自我的安全感,她再度回到離開美國前的混亂狀態,她以為自己全部好了,卻沒想到令她不知所措的循環又開始了。 這似乎是每個人情感受傷之後的必經之路。當自己終於花費一番力氣找回自己,終於可以不再為愛情失去平衡,想一個人靜靜生活的時候,偏偏愛情又來了。我可以理她不願再徹底陷入的心情,這當中有好不容易找回自我的努力,也有害怕再重蹈覆轍的危險。 心,畢竟受傷容易,修復難啊! 所以很多人在受傷過後,寧願選擇封閉內心,也不再輕易接受另一段感情。 但峇里島德高望重的智者卻告訴她:『有時候,為愛情失去平衡,是平衡心靈的一部分。』 這話有如醍醐灌頂,我也跟著恍然大悟。 所謂維持身心平衡,並非為了保持原狀刻意拒絕自然來臨的感情,如果順其自然是維持身心平衡的秘訣,那麼,此時自然為愛情失去平衡,當然就是平衡心靈的一部分。刻意忽略或排斥,反而才是另一次身心失衡的開始。 明白任何事的一體兩面,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缺失的部分。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是一個人的旅行,也是不同層次的自我認識:當我們敢於毀滅原有的生活模式,才能看見轉彎之後更寬廣的路;當我們改變了對待自己的方式,才能真正面對彼此的問題;當我們不再害怕偶爾失去平衡,或許才能達到真正的平衡。

  2. 如果你没有看过原书,你一定觉得这是一个无病呻吟、没事找事的女人。莫名其妙要离婚,然后周游世界寻觅安宁。
    如果你看过原书,那么你又会觉得,对于编剧而言,要从一部流水帐里截取最动人的部分,组成最完整的故事,的确是很困难。

    不管怎么样,画面果真美的令人心旷神怡。罗马和巴厘岛,都是人间天堂,因为他们都相信自己生活在最美的国度,并且生活在最懂得快乐的人群当中。

    罗马人说,我们是世界上最懂得享受无所事事的快乐的人群。
    巴厘人说,我们就站在世界的中心,我们就是世界的中心。

    我喜欢罗马那旧旧的街道,我喜欢巴厘人身处在稻田与鲜花当中的房舍。
    而我们所在的城市与国度,日渐面目全非。
    这是一个在扬新的同时,好不留恋的弃旧的国度。迟早有一天,我们只能见到崭新的一切,越来越躁动,失却了一个城市积淀的良心。

    可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在纽约。她半夜醒来,周遭的一切没有给予她任何幸福感。
    当她背着行囊离开时,她的好友望着她说,其实我也多么希望像你这样丢开一切。
    谁都有这么样的一个理想。可是,把所有东西打包塞进仓库,然后用所有的钱去旅行,不去想,等我回来之后我住哪里?我该怎么样生活?这是太困难的一件事。

    人生最难的不是向前走,而是难以免俗。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勇气去突破俗世的规则与思维,只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折腾与牺牲。所以,要平衡,谈何容易。

    2008年。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是我最低落的一年。
    但我为自己骄傲,勇敢舍弃,从头开始。低落是我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当我重新从最低处开始做起,当我重新回到这个城市生活的时候,这本书给予了我莫大的勇气。

    在那之前,我时常在深夜里睡不着,痛哭。
    我终于意识到,不管他是什么样的男子,他都没有权力这样将我的世界搅的天翻地覆。
    然而我没有能力去旅行,我也没有机会去这样做。我只能重新回到原先的位置,其实是比原先更低的位置,在这个城市里重新努力奋斗。

    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一年不和外界接触,不工作,很少外出,不去美容院,不去商场,甚至连基本的护肤也已经舍弃。

    然而,从舍弃的那一刻,我其实就已经站在平衡点上了。这是我日后越来越深刻的领悟到的一件事。我不再躁动、懒散,亦不再有许多借口和理由,亦不再去抱怨这个城市的冷漠疏离。

    我的内心平静清醒,在最琐碎的日子里,最平凡的朝九晚五的生活,在我眼里充满着希望与乐趣。

    最重要的是,我没有丧失对爱的信心。

    不管是在罗马还是爱巴厘,别人问,你结婚了吗?你需要一个爱人。她不以为然,并且装的毫不在乎的样子。一个貌似强大的离婚女士。她没有懂,罗马和巴厘的幸福,恰恰是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因为伤害,而对爱失去信心。

    她自己最清楚。所有的不平衡,与婚姻无关,与伤害无关,与任何都无关。她身上其实有许多凯莉的影子,甚至是亦舒。

    她们都有追求理想的翅膀,却有爱慕虚荣的泥足。她们都觉得自己的理想高于一切,当对方不满足她的虚荣时,她就伤心失望,却不知道这些并不是生活的常态,也不能成为生活的常态。
    这是女人内心矛盾的最大根源。矛盾成就了许多女人,也毁坏了许多女人。是被成就,还是被毁坏,端看你在自我理想与俗世虚荣中的平衡功力。

    我喜欢无牙的巫医最后说的那句话:因为爱失去平衡,是人生平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他希望她不要惧怕爱,在恋爱中微笑,用肝去微笑。他问她,你会永远微笑?永远禅思吗?她说,是的,我会。

    他曾经送给她一张画,一个人应该用四个腿站在地上,然后用心而不是用眼睛去体会这个世界。

    她最后的台词是,她终于懂了什么叫随心而动。
    你内心的平衡,最终靠的还是自己的内心。
    而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at、pray、love。这真是女人永恒的平衡之路。
  3. “刚毕业那年,去西北的一个小城出差。在酒店的一个派对上,他走过来,突然牵起我的手,把我拉出了人群,我们一起去了广场,蹲在路灯下面,聊天喝啤酒到深夜。第二天他带我去沙漠、等夕阳、抽便宜的烟、坐在破烂的出租车里打kiss,胡子拉渣的司机从后视镜里很纠结地瞅着我们,我们哈哈大笑地抱作一团,恶作剧般拿了一件衣服挂在出租车中间挡起来。窗外就是大漠孤烟,那么美……奇怪的是,至始至终,我们没有做爱。”

    混合烟草酒精和漫天尘沙的情景,朋友Suki的这段回忆就是一部公路电影,她到今天还保留着Estée Lauder的香水Intuition,一个空空如也的瓶子,放了七八年,搬家的时候偶尔会打开闻一下,香水金黄色的液体和沙尘一样消散殆尽,她想思索一下是否还能找到汗水和琥珀混合的“直觉”,那个清晨,他比她先离开那个城市,去火车站送别,她把香水喷在了他的衬衣领子上,“你记着,这就是我。”像一个巴黎香水广告片一样,几分钟后,故事就结束了。

    聊着这段经历的Suki,在三个月后马上要成为新娘,准备结束6年的爱情长跑。尽管不准备操办婚礼,但似乎还是患上了婚前焦虑症,总会半夜三更地接到她打过来的电话,“我睡不着,最近工作压力太大了。”我们都知道那不一定真是工作的问题。Suki的未婚夫很爱她,第二天醒来看着床边空荡荡的皱床单,他总有种女友移情别恋的错觉,而我们对他俩的态度则在“七年之痒”和“是否是真爱”之间的旁观判断中摇摆不定。一天夜风吹过, Suki无意间起想起这个沙漠的故事,还有那个不知姓名的陌生男人,她突然扔掉烟头,很玩味地笑了起来。

    几天后,收到Suki发来的短信:“正在火车上,帮我请假,我要提前度蜜月去,一个人。”很意外,也突然之间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开心。

    【完美的艳遇是没有完成的爱情】

    福楼拜说,要是一个男人从未在一张陌生的床上、一张他将永远无法再次看到的面孔旁醒来;如果从未在黎明时分离开妓院,生理上出于对生命的彻底厌弃而产生从桥上跳进河里的念头,那他就缺失他渴望得到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这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福楼拜是一个直白的人,尽管性压抑是让福楼拜想从桥上跳下去的原因,因为那是在维多利亚的童话时代。不过他的话传递到现在,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如果我们没有让自己失足过,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是完整。如果我们没有让自己冒险过,也许永远不明白自己究竟要去哪里。

    那种重要的东西可能是激情、可能是自我、可能是组成我们心脏的其中一块。它不会平静地出现,它需要一点暴风雨,一点幽默感,和一点放松。也许,Suki是去找寻,这种感觉去了。

    而谈到“艳遇”这件事,如同福楼拜所描述的角度,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是一个男人性质的命题,相比之下,男人更愿意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艳遇”,女人则要羞涩的多。如果一个男人经常艳遇,我们会说他浪漫,如果一个女人经常艳遇,我们会觉得她“不正经”吧?这些标准不同的枷锁,已经套了多久了?

    当然,有一些人始终在刷新我们对于“女人”的看法,可以同时有四五个男友的杜拉斯,还有四五十个性伴侣,她可以跟全世界搞在一起,然后理直气壮地老去。在精神层面来讲,她作为一个打破男性霸权的女人的意义,不亚于她的才华所带来的意义。一个人敢于活成那样,才华不过是她过人勇气的产物。她被生活摧残地老态龙钟,你依旧还可以爱上她,为什么?因为她不拒绝爱。

    “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但发生一次爱情故事比上床四十五次更加重要、更有意义。”她说。就此你不能认为她是在放浪形骸,因为在她看来,爱情是极其严肃的。那些一辈子只跟一个男人做爱的女人,也许根本不明白爱情是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Suki的行程已到了哪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绝对不是去寻找旧情。多年以前的那段艳遇,他们互相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也不知道为什么。”尽管浪漫的好像这便是天涯海角的最终版本,身体和大脑一般一片空白,只是漂浮在风沙和拥抱之中,“什么都忘记了。”没有名字、没有过去、没有手机号码。

    也许这就是爱了?忘记了要去占有,只有无限的融合。时间短到只有那么几分钟,让我们觉得已经足够。有一天,你遇到一个人,如此让你心动,心动到你绝对不想知道他住在世界的哪个角落。这样就好,吻一下,亲爱的,那么我们可以说再见了。最完美的艳遇就是这样,是不一定需要成形的爱情。


    【我们并未失去感官,只是失去了使用感官的激情】

    一个平凡女人能活成杜拉斯那样吗?也许很难。我们要承认在法国那样的土地上,先天性地飘荡着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的甜腻氛围,在法国,你要是没有勇气活出自己,不要怪为何爱情找不上你。中国人对自己的身体向来缺乏浪漫想象的培养,相比之下美国人有些清规戒律的态度反而更适合我们的国情。在纽约的书架上你总是能找到一堆告诉你该如何找到自我的书籍,纽约女作家莎拉•班恩•布雷斯纳克就是其中之一,她语出惊人地告诉我们,历史上最杰出的纵欲者不是示巴女王(the Queen of Sheba),不是马塔•哈丽(Mata hari),不是玛丽莲•梦露,而是海伦•凯勒——一个又聋又瞎的女人。

    为什么说海伦•凯勒最伟大的纵欲者?与莎拉本身经历的一段遭遇相关,莎拉曾因意外头部受到重创,有一年半的时间丧失了知觉,当她躺在床榻上无望地等着迷惘的未来时,突然有一天她闻到了厨房里的意大利面条在沸腾的香气,消失了一年半的感官被一点点打开,那种重获感官的狂喜,使得她一瞬间明白了海伦•凯勒,明白了她一直在叙说却很难被人们感同身受理解那段话:“把每一种感官发挥到极致吧,就好像明天将会失明!”海伦凯勒教人们“贪婪”地嗅闻每一朵玫瑰、纵情地抚摸每一样你想触摸的物品,和“生活”这位爱人抵死缠绵,难道不是最高境界的纵欲者?尽管对于没有丧失过感知功能的人来说,这样的想象尚有距离。但海伦•凯勒与莎拉还是教会了我们另外一件事情。

    也许我们并未失去感官,只是失去了使用感官的激情。许多人并没有像海伦•凯勒那样瞎了,却比任何一个瞎子都要看不清生活的真谛。对生活感到恐惧的人,常常没有办法用一种艳遇的态度活着,对生命失去探索与感动的人,常常会比时间本身更能摧毁一桩爱情。

    【保持自我的艳遇】

    去年夏天,和Suki一起看茱莉亚•罗伯茨的《美食,祈祷与恋爱》,Suki的这次出走总是让我想起电影里的Liz,她们很像,有着一样看上去“很完美”的恋爱关系,却一样选择了要搞一次小破坏,都是属于不太安分的灵魂,不安于别人给出的答案。像电影中的Liz那样,这次Suki是不是也打算去通过旅行找到真正的回答?记得当时和她一起讨论过影片的结尾安排——“明明是女人寻找自我的一趟旅行,最后答案还是要给出一个男人,大团圆的结尾是不是有点做作了?”Suki向来有点讨厌要把终身托付给一个男人的意向,但我觉得电影中那些Liz与自己独处的那几段场景倒是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一个年近四十的女人,只带一本词典,飞到遥远的国度开始一个人的旅行,坐在广场上勺冰激凌吃,住在破破的公寓里,给自己做一份芳香四溢的早餐,享受陌生音节在唇舌上的颤抖,走上大街,去交朋友,心无芥蒂,把橱窗里心仪的丝绸睡衣买下来,像听歌剧一样地去大块朵颐一盘意大利面,不为哪个人性感,只为时时刻刻都记得爱上自己。自从她开始决心踏出这趟旅行的开始,有一种变化已在她的身上被唤醒,在经历长长的旅途后,最终她之所以会“艳遇”到那个浓情蜜意的男人,我想是因为从一开始,她的周身已经开始弥漫了一种与自我艳遇的气氛。

    什么是自我的艳遇?那大概是能够爱上自己,信任自己,喜欢并且愿意将每一丝优美的自我挥洒到空气中的能力。不管那个人有没有来,始终像迎接一段爱情的认真态度来迎接自己。于是,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美,已经漂浮在了你的周围。这种氛围让你变得不同,你微笑、你沉思、你开口说话,当你站在人群中,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能远远地就把你认出来。

    我知道,那真的很难,一个人需要跋涉多久,才能变得如此信任“真我”?电影中的Liz在罗马的深夜给美国的男友写下那封决绝的分手信,不知是熬过了多少焦灼的疑问与拷问的结果?

     “有一天,我的朋友带我去了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叫奥古斯顿,奥古斯都大帝建造了它来收藏遗迹。野蛮人来了,他们摧毁了一切,包括奥古斯顿。伟大的奥古斯都,罗马第一个真正的皇帝,他怎么能想象,和他所知道的全世界,有一天会成为断壁残垣?黑暗时代,有人闯进来,偷走了大帝的骨灰,十二世纪时,这成为了卡罗林诺家族的一个要塞,后来变成斗牛场,再后来变成烟火仓库,现在则是流浪汉的厕所,所以你得时刻注意你的脚下……这里是罗马最安静,最寂寥的地方之一,城市已经在它周围成长了几个世纪,它就像一个珍贵的伤口,像你不会放弃的心碎,因为它伤的太完美了。David,我们都希望事物能保持原样,安于活得悲惨,是因为我们害怕改变,害怕事物变成废墟。我环顾这里,看它经受的这些混乱,这些改造、焚烧、掠夺……然后又找到了重新塑造自己的方式,然后我就释然了,也许我的生活还没有那么糟糕,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而已。毁灭是种礼物,毁灭是通向变化的途径。即使在这个永恒之城,奥古斯顿让我明白,我们必须为无尽的变化浪潮做好准备,比起绑在一起,我们都应该过得更好,不要害怕分开带来的伤害。”

    看着Liz含着泪按下Enter键,Suki拿着纸巾无声地擦着眼角,她说这段最感动她。毁灭是种礼物,许多事纵然包含着许多危险,但必须去经历它。




    【世界末日的亲吻】

    艳遇是一桩需要相互情投意合的事,假若两个人中有一方完全擦不出火花而避之不及,那就只能说是性骚扰而非艳遇。艳遇的达成必定包含一种这种想投入享受生活一回的小喜悦。只是有时候,心里的一堆旧日废墟,会阻挡我们去迎接这种新的改变。只有当我们真正地从废墟中走出来,忘记它,才能真正地快乐起来。这种快乐难能可贵,因为它短暂,又不容易被人们体会。想起很久以前有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告诉我:

    “年轻是闭着眼睛浪费的,人人都有一口好牙。等我们老了,牙齿掉完了,什么也吃不了了,于是发现,事物的味道原来是可以想象出来的。于是觉得,很多东西是我不想要的。因为牙齿没有了,所以我需要发现更多不需要牙齿的事物。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是永远不需要牙齿的,譬如亲吻。”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如果,有一个吻正在等待诞生。亲爱的你,今天打算怎么过?
  4. 我本来以为是个女人寻找自我的片子。有人说离婚那段没交代清楚,作为已婚妇女,我觉得其实理由挺充分的,就是瞧不起那男的,不再爱了。后来去了意大利,我很喜欢那段经历,几乎是动人的探寻真我之旅了,好多让我感动的片断。但是后来就越来越看不懂了。可能是对片中表现出那种对“exotic orient(异域东方)”的西方想象让我很受不了──也许是我太敏感了。不过最让我觉得无语的是,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原点。在一个男人那里失败,就要从另一个男人那里成功。让女人进地狱的是男人,救她上天堂的也是男人。当然,这女人的择偶观到后来的确还是进步了的。

    前阵子看到有人推荐刘瑜一篇讲crush的小文章,我觉得这个女人就是一直在crush,crush,crush,一直到最后我也没觉得那个男人是所谓的“真爱”,但那的确是在物质和精神上与她最为匹配的一个了──前面两个男人(也许还有更多,因为女主号称从16岁开始就没缺过男人)都是puppy型小男生,最后终于找了个生理和心理年龄都合适的了。至于是不是真能安顿下来不再折腾,谁知道呢。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或者这本书想表达什么。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最后还是归于男人。即使是在巴厘岛遇到的智者,最后问了一大堆问题后,还得再问一句,你和你男朋友如何了?最后的最后,女人明白了,有时候为了爱失去平衡,正是生活的平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于是坦然跟男朋友出海兜风去了。

    唉,这就是所谓的小资生活的想象吧。旅行,吃,交朋友,貌似过着在别处的生活,从美国到欧洲到热带亚洲,但其实一直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女人在意大利的时候,有人问她哪个词可以代表她,她想来想去想不出来。我看完整部电影,为她想了个好词: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