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冬至(2004)

冬至(2004)

又名: The winter solstice

导演: 管虎

编剧: 李鸿禾

主演: 陈道明 陈瑾 丁勇岱 张子健 刘斌 高景文 李诚儒 刘敏涛 冯国强 杜玉明 公磊 孔琳 柴鸥 伊春德 阎青妤 陶飞霏 段宇华 李婷 曹力 钱志 毛源 胡龙吟 马捷 王伟光

类型: 剧情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04-04-12(中国大陆)

集数: 36 单集片长: 50分钟 IMDb: tt1886925 豆瓣评分:8.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冬至银行会计陈一平(陈道明 饰)与刑警蒋寒(丁勇岱 饰)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职业,因为一起库款盗窃案将二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警方介入后,陈一平积极协助调査,不久薛非(李成儒 饰)进入警方视线,眼看案件有点眉目,薛非却突然自杀身亡。而发现薛非秘密的陈一平如芒刺背,他决意辞职另谋饭碗。不料事与愿违,在递交辞职报告第二天,他收到一张神秘的软盘,里面的内容让陈一平感觉坐在了一颗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弾上。蒋寒对薛非的死因调査取得重大进展,他感觉薛非死亡背后定有惊天阴谋,事实证明了他判断的正确。陈一平已踏上一条不归路,在冬至那天深夜,惊魂未定的他在日记本中只写了2002年12月20日……

演员:



影评:

  1.   《冬至》是管虎在2003年拍摄的作品,印象中,这部戏当年收视率还不错,但我那时在读大学,正处在装逼的高潮,对各类连续剧一概嗤之以鼻,并没有看。如今我已经工作多年,人日渐平庸,面对这样一部极尽揭露人心欲望的片子,才深深体味到其中的绝望。陈道明饰演男主角陈一平,陈瑾饰演其妻子戴嘉,这部片子的戏码主要就围绕他们夫妇展开。毫无疑问,这二位的演技是没的说的,那么,这部片子除了演员的演技,究竟是什么令我这么喜欢呢?
      最主要的理由,是片子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两个普通的小市民,一步步释放自己的压力,释放内心的欲望,直到疯狂作案,直到自己无法承受自己的作案,最终人格轰然倒塌,人性彻底崩溃的过程。这部片子貌似深刻,其实并不深刻,甚至恰恰相反,《冬至》十分浅白、甚至迫不及待的通过另一个男主角警察蒋寒的旁白,直接向观众进行道德和人性的说教。更不必说,从“冬至”这个片名,到陈一平常常去的废墟,到“史努比”等等这些过于直白的隐喻。因此,《冬至》的魅力在于陈一平夫妇一步步滑向死亡和疯癫的过程,这是一种艺术的、美学的、诗学的魅力,而非哲学的、史学的、理论的告白。
      因此,几乎每一位观众都对这两个小市民的行为印象深刻。陈一平看似憨厚老实,他写日记,听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在单位被人欺侮而处之淡然,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但他其实是在主动的压抑自己,他只是没有机会和足够的胆量反戈一击或行凶作恶;戴嘉则贪恋蝇头小利,毫无远见,在庸常小事上貌似精明强干,却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和大局观,具有城市小市民的典型的愚蠢。陈道明和陈瑾把这两个角色确实演活了,作为观众,我其实并不在意情节,我只关注这两位的行为,就像我在偷窥身边的某个同事、领导、同学、朋友,直至在某个时刻突然反躬自省,扪心自问,这种震撼可不是那种满足于讲故事的影片所能给予的。
      我非常喜爱拉威尔的音乐作品《波莱罗舞曲》,这个曲子只有一个主要的旋律主题和答句,起初,这段旋律只由小提琴和大提琴以极低的音高演奏,逐渐的,更多的乐器加入进来,音乐强度越来越大,音色越来越丰富,到了后半段,那个旋律已经演变成恢弘的管弦乐。《冬至》的叙事与此十分相似,陈一平夫妇对银行款的盗取就是主要动机,钱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复杂,直到两口子走向末路。但是,其他的角色也没有置身事外,无论是柯振华、郁青青这对自作聪明的罪案分子,还是刘家善等自作聪明的银行职员,还是陈一平整日偷窥和打骚扰电话的邻居,甚至蒋寒、谢嘉华等警察,他们同样逐渐走向了癫狂,加入到在这个小镇寒冷冬季里的大合唱。到了片子的最后几集,观众不知不觉也加入了进来。等你看完全剧,关上电脑,回想起《冬至》的最初几集,你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荒诞,觉得这个片子是不是逻辑有问题,是不是充满了不可能的巧合。你开始觉得这个片子漏洞百出,根本不是一部合格的罪案和推理剧。
      但是,如果真的这样想,那就错了。
      与管虎多数作品一样,《冬至》也是那种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的艺术片。因此,用过多的逻辑推理来衡量本片,可能是走错了路。《冬至》揭示的是那种普通人——有欲望也有压抑欲望的理性,有作恶的动机也有行善的本能——在日渐压抑的社会中的处境。陈一平不是坏人,所谓的“坏人”,可以定义为做了坏事但良心上很坦然的人。陈一平是普通人,所以他在作恶之后才会良心上充满煎熬与痛苦,一件“坏事”足以让他从此再也无法安静的下一盘棋、听一次《魔笛》,最终走向疯癫。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是普通人。陈一平走向疯癫的原因,是压抑的社会突然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一个小小的,可以盗窃银行存款的口子,就足以让兢兢业业工作二十年的陈一平沦陷,反衬的是什么呢?难道是陈一平的脆弱?难道是编剧的夸大其词?当然不是,这反衬的恰恰是整个社会对普通人的压抑:金钱、情感、社会关系、家庭生活等各种方面的压抑。陈一平缺钱,被妻子的“淫威”束缚(他与杨婉妤的关系本质上是婚外恋),无力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在单位升职失败,生活在邻居的偷窥中等等,诸种厄运虽然集中在陈一平身上,实则是社会上林林总总的个人烦恼的总和。就我个人的观察,自从工作之后,我身边所有的人总会有一两种陈一平的烦恼。而这些,就是我们这些被抛入社会的普通人的真实处境。
      因此,考量《冬至》在罪案方面的逻辑自洽与否,意义并不大。作为银行从业者,可以说《冬至》对银行这一行业的演绎充满着谬误,但这与那类穿越、瞎编乱造等完全不同。因为这压根就是一部艺术片。管虎的很多作品都是如此,就拿他最负盛名的连续剧《民工》来对比,《民工》和《冬至》都频繁出现“工地”这个场景,这一十分“写实”的影像符号,恰恰透露出两部戏的“浪漫气息”。因为“工地”是一个变迁中的城市的绝佳象征,在压抑的城市中,工地充满着动荡不安,充满着不安全感,因此成为压抑的城市里的野性之地。
      《冬至》的艺术细腻,还体现在许多镜头的考究上,例如第二集戴嘉听说丈夫的银行遭劫了,她从办公室跑出来,一路小跑,跑到大门,蹬自行车,第一次没蹬上,第二次蹬上了,自行车歪歪斜斜的骑出了巷子。这一系列动作是一个长跟镜头完成的,陈瑾也是一次性表演的,虽然这个镜头并不多难,但的确是很具冲击力的镜头。而片中此类长镜头,或用景深同时进行多个叙事等比比皆是,体现出导演的能力和用心。
      《冬至》把小市民刻画的太妙,也正因此,把几个警察刻画的太简陋。蒋寒反复说,自己和陈一平如何如何相似,但全剧并没有表现出他与陈一平的相似处。他还是太伟光正、太高大上了。作为陈一平的同类反面,蒋寒可以做到用自己的理性、德行或知识来控制欲望,但在戏中,这些并没有被表现出来,蒋寒只是简单的出于本能——或者更直白的说出于编剧的设定——战胜了自己小市民的一面。因此,蒋寒的确是《冬至》的薄弱处,以至于会让我这个银行从业者抱屈:论起行业的监督管理和从业者的素质,中国的银行业可比公安系统要清白、自律、坦然的多。
  2.   冬自何至

      日记
      以前有过一篇杂文登载在人民日报上面叫做《日记无罪》(见袁鹰《风云侧记》)。提到日记这个东西往往是亲人朋友之间谋杀对方的利器,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甘之如饴道理也很简单:人不仅是谋害自己的元凶,更是最大的帮凶。譬如有个教授在隐藏了一部分日记之后在新的日记上记载了:今日藏匿日记一批于某地某时。而陈一平的不同是在于真正有所行动的日子他不过写了四个字:今日冬至。之后他再也没有翻开过自己的日记本。
      陈一平写日记意味着他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就像许彦成不愿意面对杜丽琳,他用废旧木料给自己做了一个狗窝,直到遇见姚宓。(杨绛《洗澡》)陈一平一直没有这样的艳遇,所以他一直在日记上铺陈自己的方丈须弥。他写得都关于什么呢?工作、学习、生活,还有其他。如果不是作为破案辅助线索,日记也许不过就是一件旧衣服,不同之处在于这件衣服只此一件,亲历亲为。在日记里有什么也许不能一一历数,但总该有只有他自己懂得的尊严。
      陈一平的尊严可以表现为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所有的人都甘心情愿地接受测谎实验的时候他坚决不予以配合,使得审查工作马上可以简单到不用再进行侦破工作,而可以直接定性为这件事就是陈一平干的。
      第二件事情是当行长怀疑了所有人可能是肇始之尤,却断然否认了对陈一平的怀疑:这个人没有用,一定不是他干的。
      巧合得是正反两个结论都是断然被认可的,周围的人也觉得理所当然,但前提有一点是相通的:陈一平是个没有用的人(警察觉得他是不经吓,行长觉得他不够胆)。这些揣测和判断很多不止是暗示而是直接告知,陈一平能做的反应就是不动声色。最后他干的事情其实和发财致富很快脱离了干系,他只是在无声地告诉那些藐视他的蠢人:干事情靠的不是胆子,所以讨论是否够胆毫无意义。

      围棋
      人生难得一知己,吾当以同怀而视之。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涵义就是除非有人要灭了你,否则了解你的人永远不会出现,当然前提你不能一灭就给掐了。
      蒋寒是在所有的人都被陈一平弄得烦死了的前提下出现的,出现之后他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和陈一平下棋。然后天南海北。剧中陈一平原来的好友(李诚儒扮演)和他并不是棋友,如果陈一平喜欢打麻将倒是可以凑一个搭子。围棋古时候被称为木狐,驰骋其中如怒海操舟,舟毁人亡往往是最好的解脱。棋秤盈尺,但可以放进去无穷无尽地思索和沉默。两个本来擦肩而过的男人默默地你来我往,他们都没有主动提到案情,似乎只是来下棋,时光就这么流走,大家的路都没有尽头。棋局之外,大家都锁定了对方是唯一的对手,结局并不是谁输谁赢,而是谁能知道输赢背后的路该怎么继续走。
      陈一平何其不幸,经年累月无人对弈,闲敲棋子落灯花,灯花毕剥,棋子和他总是寂寞。陈一平何其幸欤,还是等到一个人来坐在了棋局的对面,不至于死于宵小庸吏之手。
      犹如他写了大好文章,总有人知道他想写的永远在纸上看不到也猜不着。有人拿起背着灯,逆着太阳,轻叹一声:这样的文章,何必要写出来才被人知道。

      魔笛
      陈一平喜欢莫扎特,于是便想到莫扎特说:原谅那些庸人。而这话本来不是莫扎特说的,莫扎特只是放纵狂笑,吐血而亡。他的敌人意识到他的消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再也没有那狂笑突兀响起,意味着再也没有配被嫉妒被中伤。陈一平干的事情其实不过就是黑吃黑,借财过路。似乎是借别人之酒浇胸中块垒,酒喝得越来越多,块垒也随之而神采奕奕,两不相忘。再多的酒也无用,只是多了个爱喝酒的习惯。
      当低劣破旧的电匣子里吱吱呀呀传出"魔笛",陈一平听得非常平静,非常享受,非常沉溺,非常安详。他在旋律中面对的只有自己摊开的日记,他旋开钢笔,欲说还休。
      在他即将崩溃的时刻,妻子也不敢打扰他听音乐;在他卑微苟且的日子里,妻子也不忍心打扰他听音乐。
      如果说写日记是一种宗教仪式,管风琴里传出的旋律就是"魔笛"。那一刻,莫扎特都在陈一平面前匍匐下来,因为他不是庸人。

      香烟
      在破案的推理过程中,有人质疑罪犯无法离开现场(本格派的密室?)。蒋寒近乎忧伤地说:他的确没有离开现场,他在冬夜的沉寂里缩在柜台下面。伴随他等待天明的除了被抓捕的焦虑,道德感的交织纠缠,对自己人生的绝望和倔强,还有一只只被燃烧殆尽的香烟,还有很多。还有什么。
      男人抽烟经常被斥责为燃烧生命,那么生命是什么,活着为了什么?自然有责任,自然有担当。就像活着似乎就是自然的事情,可惜自然的另外一个面目就是往往这些不能足以支撑活着这么一个高难度技术工作,所以必须有附加值的出现使得这场含辛茹苦哪怕是一种苦役,也是一场有高额或者至少是合理回报的苦役。健康似乎就不仅仅是奖赏,而很多时候还更多是一种生产设备的感觉。那么就再加一个自然:幸福。人为了幸福感可以赴汤蹈火,但问题随即而来,幸福是否等于幸福感?如果幸福感很多时候就等于一切的话,点上一根香烟的时候是否幸福呢,至少在那么多东西在陈一平的心里翻江倒海暴风骤雨,陪伴着他的还有一枝枝香烟。他看着烟灰被抖落的时候,哪怕不浪漫地以为那是生命的一种遗蜕,他至少可以知道,有东西正在离自己越来越近,但是毕竟也有逝者如斯夫。

      亲人
      曾经有大量的文艺作品讨论过独囚是最残忍的一种责罚。也许就是那种被遗弃,孤立,禁锢的感觉就像沙漠那些叫人窒息。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动心,遑论其他。
      陈一平活着的一个意义在很多时候是零。譬如那个妻子在自己弟弟好吃懒做的时候觉得你这个姐夫就是没用。因为在讨论对她有没有用这件事情大家应该已经有了共识,剩下的就是你这么没有用的人为什么这么点用都没有。所以她理所当然动用陈一平用生命和尊严换来的东西,(其一生命这种东西其实最不值钱,其二在她眼里不觉得一个没有用的人要尊严这种奢侈品作为常备药太奢侈了)所以她在一步步发觉丈夫已经变成笼中困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你说我弟弟会不会有事情?(她不是不知道陈一平也会有事,但对于他有事她已经习惯了)。
      陈一平已经没有了日记,也再也没有时间去听音乐,他还有自己的肾脏。当妻子这个时候开始争风吃醋大肆吵闹的时候,他平静地指出:我必须变成她的亲人她才会不仅仅把我看成一个卖下水的,她也不会在银货两讫之后翻脸不认人而给自己几分脸。而以陈一平的智慧胸襟,他何尝要通过卖下水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因为他觉得他的下水都比不上猪的下水,因为他下贱,因为他没有亲人。
      陈一平最后的结局是疯了。他用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办法(法理和情理)逃脱了这个世界的折磨,他真的不再需要亲人了。他都不是人了。

      下午
      陈一平也有快乐的时候。
      当一切只是萍末微兆的时候,当蝴蝶的翅膀刚刚开始挥动并没有渲染出滔天巨浪的时候。陈一平莫名其妙得到了两万元的奖赏,他给妻子买了首饰,然后全家一起去挑选女儿觊觎很久的电脑,晚上还去镇上最大的饭岛饱餐了一顿,全院的邻居都看在眼里,大家至少在表面上不得不向他恭喜:陈老师今天大出血啊?!陈一平近乎羞涩腼腆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这一刻的陈一平是幸福的,幸福得如此具体,幸福地如此天风浩荡。
      但下午是什么,下午就是马上要天黑之前的一段时间,既然是一段,自然很快就过去了。

      冬至据说是一年里可以美美睡一觉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夜最长,昼最短。其实,很多时候也就是一种感觉,长短不过就是"可堪"与"何堪"的距离。冬至何至?不招自来。
      陈一平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缓慢而坚决地走入冬天的深处。

    -----------
    这部电视剧是拍得非常糟糕的,但陈道明的演出五星都不止,迄今为止这是我觉得最好的电视剧演出。

    但,同时这个电视剧实在非常糟糕。
  3. 太久没写东西开始炒冷饭。。。

    号称《黑洞》的姊妹篇,实际上《冬至》跟《黑洞》根本八竿子打不着,顶多有个时间的延续性。早先《黑洞》曾创下不俗的收视率,更有着重播N次的纪录,此次虽是原班人马,不过能否超越前作,还是未知之数,我也不妄作定论,片子看到现在,我只有三个字:我喜欢。

    一个臭拽的导演

        其实我并不喜欢管虎,一看就知道他是那种孤芳自赏、看谁都不顺眼的人,就凭他曾说过“电影是艺术,电视剧只是快餐,垃圾食品”,我就有权利这么说。电影导演看不上电视剧也是常事,既然如此你就别拍电视剧啊,像这样一边拍着电视剧,一边骂电视剧没品位的人,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是什么?
        当然,我不喜欢管虎不单单因为他的脾气性格,更重要的是他对片子的控制能力并不像他自己认为得那么好,从当初《黑洞》结局的仓促,便可见一斑。如今的《冬至》就更加明显了,管虎犯了一个和刘伟强一样的错误,他想讲很多事,但他没有能力把它们讲好。也许管虎想给观众一种像剥洋葱一样的层层剖开的视觉享受,但结果证明,观众剥开的不是洋葱,而是一头蒜,还好没有完全散架,那银行里的拆迁款将故事中的人物松散的联系在了一起,但与导演自己的想象却相去甚远。另外,40集的长度,管虎也没能把握妥当,明显给人前紧中间松的感觉,只有结尾那10集做得比较出彩,有那种该有的紧张感,而不是前几集的慌乱感。
        再有,管虎喜欢营造一种故弄玄虚的氛围,当初的《黑洞》已初露端倪,如今的《冬至》既然打的就是悬疑剧的牌,自然就更加明目张胆了。殊不知,让人有故弄玄虚之感是悬疑剧的大忌,有的时候过分强调感觉会使片子显得很做作的。
        不过,话分两头,毕竟他为我们带来了两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且他在演员选择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总体来说功大于过,还是应该给他一个公正的正面评价的。

    两个绝顶的演员

        再刁钻的观众恐怕也不会对陈道明的演技质疑,这个已经习惯地被冠以演技派明星头衔的男人在《冬至》中的表现仍然让我吃惊。如果你看过《黑洞》看过《康熙》,恐怕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阴险如聂明宇、霸气如康熙帝怎么能变成如斯懦弱平庸,活脱一个又慫又软的小市民。外八字、驼背、终日带那一条长及膝盖的大围脖……满脸写着老实人、与人无害的字样,这一切的细节还有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乃至语言微笑都恰到好处,让人又气又怜。但,当他第二次进入微机室转帐时,陡然间,仿佛有一个身影从他身体内闪出,聂明宇那张阴笑的脸时隐时现,这个平庸小民背后的决绝与恶念一点一点从幕后走向台前。可以说《冬至》所讲述的正是主人公陈一平如何走上从方鸿渐到聂明宇的无间道,而陈道明的成功也正在于他将这种转变表现的丝丝入扣,顺理成章,既不觉得突然,却也明显可见。
        按照电视剧中的话,陈谨所饰演的是一个具有很多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品格的江南小镇女人,只不过太过典型,反倒适得其反罢了。个人一直对陈谨的演技评价颇高,原因不在她那大辫子老师的知性女子形象,也不在法官检察官这类威严理性的角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花非花》,虽然收视平平,个人认为却不失为一部好剧,陈谨在其中演绎了那样一个角色,神经质、敏感脆弱,我就是被她那连眼神里都透着的神经质所打动的,那是一种让人心疼到想要保护的感觉,就这个人物而言,陈瑾的演绎是很成功的。如今《冬至》中这个戴嘉再一次证明了我对她演技评价的正确性。戴嘉是主人公陈一平的妻子,典型的小镇市井女子,小气而敏感,胆小却贪婪,这个促使陈一平走上犯罪道路的催化剂,你又能说她有什么错误呢?她只是出于本能地保护着这个家庭、尽着做妻子的义务、盼着自己的丈夫能有所作为,虽然这种本能带来的是家破人亡的命运。可以说陈谨让这个人物立在那里,观众说不清楚到底应该很她还是爱她,骂她还是安慰她,只能感叹小人物的命运就是如此,永远也别想摆脱宿命的轨迹啊!

    一个比导演还臭拽的警察

        不知道是我自己的问题,还是大陆电视剧就这样,我总觉得大陆刑侦剧中的警察不招人待见。走了一个凭经验办事的老头子(请允许我这样形容刘振汉),却换来一个欺骗感情,卖弄学识,自以为是,外带神经兮兮的哲学家(请再次原谅我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蒋寒),我只能说这个警察比导演还臭拽,比刘振汉还不着我待见。整部片子都在他的自说自话下沿着本来的轨道运行着,这个省城来的干部总试图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地道的心理分析家,总想在别的人的心上陶个洞钻进去,总自以为是的认为只有自己了解主人公陈一平,只有自己能拿捏得准身边这些形形色色各路人等,总而言之,在我看来,他不是个自恋狂,就是个神经病,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纯属个人观点。至于他欺骗女人感情之事,涉及生活作风问题,或许本身就是一种侦破手段,我暂时不予置评。

        终于,在压抑和郁闷中,《冬至》落下了帷幕,那种严寒与燥热并存的感觉久久无法退去。虽然它有些繁冗,甚至可以砍掉10集,虽然它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成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剧。

        无法与剧中那个可怜的人围炉对弈,只得和这部剧本身手谈一番,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过程,那种享受心灵契合的过程!
  4. 看两三集就看不下去了,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冲着陈道明去看的。
    全程快进。
    全剧有两个最操蛋的不正常人,一是戴维DB,一是郁青青。
    先不说两人怎么去的日本混的几年,败完了家一事无成回来却都一副极屌的样子。

    尤其是郁青青,眼神永远迷离,在四十集里没睁开过,或者总一副喝醉酒的熊样,笑起来哈哈哈故作豪爽,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竞也毫发无伤?敢问你凭什么,你的人设就是这样恶心吗?你爱你亲哥——揣着这样不伦的情感还想着报仇,我想问一下:如果没有戴维透露消息陈一平能转帐,你准备怎么报仇?怎么跟刘家善斗??再说人银行说收回贷款就收回,你哥经不起就自杀还怨得了银行吗??就那副样子还不费吹灰之力把个光头老总耍的团团转让他睡了还差不多!!她的人脉全凭一张破嘴,动不动就对着萍水相逢的警察发发浪?有个财政部长的儿子当男友还必找戴维这种渣男合作?什么鬼啊。人姐夫转给你们100万,都 是你个人的??光头一分没有,他弟顺子为你背一条命也是一分没有还被亲哥砍死?然后光头还要跟你合作绑架??DB转走其中的50万你就绣架人外甥女?这什么逻辑。银行的钱不是你哥的好吗?

    再说DB,无非是从日本欠了一屁股债回到家就到姐家作呕。你姐嘴不严,屁大的事都告诉DB,DB就原话转告给郁青青(还一口一个妖精,我呸!)合着这么大的公司都靠从外人这张嘴里漏饭过活???

    警察永远是饭桶,尤其是国产电视剧一点不假,这里我就不吐糟。但凡有他们的片断我都会快进,他们的人设就是饭桶+蠢蛋+和上级/路人谈个恋爱。

    不少人说最后十集精彩,我又中招了,首先我最不明白的是陈一平为毛好好的去给人捐肾?无非就是想搭上这条关系想转帐出国,用的着用这种办法???还想骗人恋爱??这都什么逻辑。

    郁青青的嫂子姐姐个个看着都有戏个个都是无病呻吟,尤其是姐姐,永远化妆永远围一条围巾像烈士一样,我呸呸呸!!

    还有一糟不吐不快:捐肾就捐,谈什么恋爱?杨小姐就TM那么饥渴交易就交易不是相亲!!!

    整个电视最正常的人是刘家善,他被捕后,再没任何看点,当然在黑洞里他也比陈道明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