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垂直极限 Vertical Limit(2000)

垂直极限 Vertical Limit(2000)

又名: 巅峰极限 / 终极天险 / 垂直极限之灾难地带

导演: 马丁·坎贝尔

编剧: Robert King 特里·海斯

主演: 克里斯·奥唐纳 罗宾·汤尼 尼古拉斯·李 斯科特·格伦 伊莎贝拉·斯科鲁普科 比尔·帕克斯顿 本·门德尔森 史蒂芬·李·马奎德

类型: 动作 惊悚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德国

上映日期: 2000-12-08

片长: 124 分钟 IMDb: tt0190865 豆瓣评分:7.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在一次登山运动中,彼得的父亲为了让他成功获救,毅然选择割断绳索,坠崖身亡。由于内心的痛苦阴影,彼得(克里斯·奥唐纳饰)放弃了登山事业,并由此与同是登山运动员的妹妹不欢而散。

演员:



影评:

  1. 看到男主角飞跃断崖,用两个冰镐钉住对面悬崖的时候,我感动得要吐了。我真佩服他,丫的真不是人,是超人。在如此高的海拔上,正常登山者就连走路都困难,一般是喘口气,走一步,再停下来,喘气,再走一步。丫的却能直接飞跃,牛。

    转一个别人的评论,很遗憾,找不到原始的出处:

    1,
    垂直极限【vertical limit】如果把它归为登山题材影片的话,它的不专业让人感觉是一部很烂的瞎扯电影。这个电影是说登山的,但我看到的只是那导演根本不懂登山,而且连攀岩也没玩过。
    啥也不懂的人是不是可以做导演呢?可以的,只要你足够谦虚,能够倾听专业人士的意见,这样丢丑的几率就降低许多——只可惜,垂直极限的导演可能很固执,他把垂直极限的登山拍成了一个笑谈……


    电影一开始的那段utah攀岩,毫无依据的割绳大摔情节简直让人感觉不可想象,据交代是“行家”的父子、兄妹3人,会出现5个人在同一垂直线路上进行户外攀岩(就算分为两个独立的Team)的情形……这个匪夷所思,只有外行才想得出来。
    然后,他们的上方发生滑堕,更奇怪的是他们前面还有很多跟他们一个岩道路线的?这父子3人组的Leader——父亲已经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了,而稍有常识的都知道,Leader在停止时应有2个或以上的确保点,怎么就一下子也跟着滑堕了呢?
     

    老爹在上方用两个bolt建了个保护站,在上方俩人冲坠的时候,造成两个岩栓全部脱落,最后五个人全部被一个机械塞挂住。两个坚固的点挂不住两个人,一个不坚固的点反倒能扛住5个人。所以说,开篇第一幕的“割绳”悲剧简直无从谈起,我有纳闷开始的郁闷观影感受也就开始了,由此,影片有关“人性亲情、两难选择、心理障碍”的排铺,显得荒唐可笑,那是站不住脚的鬼扯。可惜,由头至尾我都难以投入或被感动,因为片子里面的漏洞实在太多。


    2,
    情节中雷人的又出现了:美国王石坐着直升机到达K2大本营,当晚party,第二天出发。4000米以上的山一般有50%的人会有高山反应,所以逐渐提升适应海拔是必需的,再强悍的也不能例外,按照这样的日程爬8600必死无疑。其实,我知道的王石爬雪山还没高过party呢,据说本土的王石爬雪山是守纪律的,领队说几点睡就乖乖几点进帐篷。


    电影中那个款爷能力不是超强,而且登顶心切,登顶也只是为了在山顶跟自己公司的飞机挥一挥手。有这么白痴的企业家吗?一般登那雪山的,九成九沿着K2的东南山脊也就是阿布鲁兹路线攀登,在接近8200米被称为瓶颈(bottleneck)的地方annie先掉进冰裂缝,然后发生雪崩。那地方有没有冰裂缝不知道,雪崩是很可能的。这个企业家就为那么一点想法要杂记上被称为瓶颈的路段,呵呵,这企业家的脑子是进水了的,他不知道那是阿布鲁兹路线最危险的路段,因为上方有大片冰塔林(Serac),有巨大的雪崩危险,08年就是这里的一场冰崩一下死了11个人,然后开始救援的呀?
    何况,那山顶挥手谁看得见?神经病的编剧!


    有钱人一般的脑子应该比你我好使,但这个令人膜拜的家伙却徒有虚名,登山要一意孤行,而且有钱到能够把半个城都搬到雪山上来的有钱人,什么都准备了,只观测天气的那阵势比气象局还气派了,但就是一个国家山地救援队的也没有,呵呵,这个企业家还不只一次地登过山呢,没经验和缺懂行的人的指点那SB劲头真跟本片的导演有得一拼。
    这个找登山队员都找一流高手的人,难道后备救援还需要兄长那二把刀出马不成?他不早早备个我国登山队讲究大部队合作的金字塔式登山救援队才怪呢……


    电影垂直极限里的N多情节都是没事找事,制造出来的情节,毕竟是商业电影。不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活的也活下来了,死人是一件让人很悲伤的事情,所以好莱坞的大片里就经常出现死人以此来赚观众的眼泪。但是《垂直极限》里前前后后死掉的十几个人中,有一半多本来是不必死的,或者说是死在愚蠢的编剧和导演手里的。
    我最佩服的是兄长那个炸药救援的想法,出这个点子的也很强悍!好莱坞的超人童话继续在影片里大行其道,在一个雪崩高危区放炸药,他自己在爆炸的时候站哪里呀?难道是揪着自己的头发暂时离开地球一会儿,等大面积的雪崩结束再落地?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登山角度,烂片就是烂片。我看《垂直极限》的技术实在落不了地,它如果不是以登山为主题背景,或者如果我一点也不了解登山,观看本片将是一次令人难忘而血脉沸腾的经历。
    那没有必要的横度场景真让我鼻子都气歪了:一队员通过悬挂绳索横度差不多20~30米宽的万丈深渊,两边基本等高。这样的绳索设置只有两种可能:a、Leader先通过雪桥走到对面,设置好绳索后,再毁掉雪桥——神经病;b、由下方攀登到对面,再设置绳索——从镜头交代的环境来看,弄好前顶峰遇险队员早死光了。而且,在高海拔地区走路都费劲,谁能玩横渡呢?真笑死我了,为了观赏性,这种瞎掰陆续有来,让人看得怒火中烧。


    3,
    影片顾问是登山行家,导演制片是做秀行家。罗塞尔专门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说过《垂直极限》很多不现实而且疯狂的东西。不过,这个片子差的还不仅是登山技术,他们的演员也选得很不到位,女演员眼睛里面没有一般登山运动员会有的纯净,女演员都有一股风尘味道。后来看到影评介绍有“影片还捧红了导演拉丁情人安东尼奥·班达拉斯与性感美女凯瑟琳·泽塔·琼斯这两位当今影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嗯,当今影坛炙手可热我不知道,但我的眼睛也真的很毒,一看就知道她们是被潜规则过的。


    他们的男演员也真的没有登山家的气质,更跟雪山救援的英雄差得很远,可能是为了便于表现演员的表情变化(可惜演技平平),所有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没有一个人保护面部;雪镜大都是隔离紫外线效果最差的浅黄色镜片,个别拯救队员在20000英尺不带雪镜也不导致雪盲。
    NB吧?白种人进化得确实了不起!装备和技术细节的应用很扯,而且往往一扯到底,就没有不扯的时候,看他们表现在暴风中摇晃的那个样子我就来气:拜托,专业点好不好,走路艰难和摇摇晃晃那是两个概念呀!唉,导演不行,演员也真的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这个片子真是可惜了的,跟我们的张大胡子瞎拍还瞎吹牛真有一比!

     
    4.
    高山上死人很正常,死去的登山者会像一袋垃圾或一个什么物体一样被人用绳子从山上拖下来,其实这还算幸运的,大部分死人都留在山上了,没人有能力去把他们弄下来。
    国家救援队能够做的其实不是救援,他们能力范围内能干的也就是从雪山上往下运尸体,或者就地掩埋。而这个电影非要违反登山界的常识,在三个人具体位置还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上山救援,想要用六个人的命去换那三个的。


    用六条健康的生命去为没有多少生还可能性的三个人冒险,值吗?这个在拯救大兵瑞恩里是可信的,在这个片子就很扯,这个扯是大的方面的不可信,它的情节真的很扯:彼得呼吁立即组织一支六人救援小组去两万六千英尺高处找到他们,并救其下山。在高气压及严重缺氧的恶劣自然条件下,极易得肺水肿,能活命已属奇迹,而现在人们还不知三人的具体位置,就算确定了位置,还要除雪,需要急登山,必须在三十六小时内将其救出……
    我就是救援队的我也不愿冒这个险,要是哪个救援队队长是要冒这个险的,我只能说队长不专业,具体到这个片子就是自私——为了你的妹妹,让别的兄弟送命。


    这个片子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混蛋救援队队长的形象:没有啥能力,脑子也一塌糊涂,救援是在没有位置定位和救援队大规模牺牲的状况下进行的,最搞笑的是我们其实跟那个兄长一样不知道他是怎么样把他妹妹救下了的,是背下来的,还是抱下了的,或者是抬下来的?那可是雪山哎!可能是坐什么时光穿梭机穿越了什么高级年代回到人间的吧。
    呵呵,只知道搜救,不知道怎么运送伤员下山,这个救援队队长真是神人,神经病的人!


    5,
    相反,被这个片子糟蹋的商人我倒认为他在这一段儿的讲话很理性(后面情节瞎编的居多,这一段倒可信)
    被困于峭壁中的三人,依靠地赛米松艰难地维持着生命。这时汤米因受伤,过早地得了肺气肿,需要消耗更多的地赛米松。当安妮决定给他注射地赛米松时,却被另一个商人出身的范艾略制止了。
      
      安妮:不打他会死的。
      商人:我们都知道他已经撑不下去了,你已经尽力了。我们不能浪费资源。
      安妮:救人不是浪费。
      商人:除非救得活。为何要两人陪葬这一人?
      
      商人决意将实情告诉汤米。
      
      商人:你是个职业登山家,你知道现实,就算他们(救援人员)来了,他们也没办法送你下山……安妮想帮你打救命针……这只是拖延时间。
      汤米:你要我死?你是这个意思?
      商人:我没有什么意思,我是要你尊重生命,不要浪费他,我要是你……
      汤米:你不是我!
      商人:没错,我不是。你要了解,你不只害死我,也会害死她的。
      
    后来情节是趁安妮睡着时,商人杀死了汤米。呵呵,其实,那时候真不用他动手,汤米要是个登山家的话是能够认清形势的,在那种情况下活着其实就是在无谓地拖延,而且是痛苦地拖延……不过,据说也就几个小时人就冻硬了的,不会等到什么安妮睡着的情节……

    6,
    垂直极限【vertical limit】是一部很糟糕的登山电影,也是一部很混乱的救援电影,救援要是那样救人的话,救援队的规模得是玩户外的人的N倍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救援需求,呵呵,谁愿意做那里面的救援队队员呢?我反正不是那样的救援队副队长,呵呵……
  2. 《垂直极限》以雄健粗犷却又不乏温情细腻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雪地救援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在情感与理性的较量中,讴歌了人性的美,鞭挞了灵魂的丑,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下面就其中的四处细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细节一:三年前,父亲领着一双子女和其他登山队员正在攀登几乎垂直的岩壁,突然上方有新手坠崖,他们躲闪不及,共同被吊在依靠一个安全栓固定在岩壁的绳索上,父亲在绳索的最下端,儿子彼得居中,女儿安妮在最上端。安全栓在岩壁的缝隙里渐渐松动,很显然的,一个安全栓是承受不了三个人的重量的。这是,父亲让儿子拿出匕首,让其从身后割断绳索。儿子彼得实在不忍下手,可安全栓继续往下滑,眼看三人即将丧命,在父亲的催促下,儿子彼得万般无奈,闭着眼睛割断了父亲的生命线。父亲终于跌入谷底,换得了儿女的安全。

    这就是父爱的伟大!这就是理智的登山家正确的选择!试想,如果当时儿子在没有得到父亲命令的情况下从自己身后割断绳索,尽管是理智的行为,能舍一保二,我相信,获救后的儿子也会内疚、终生良心不安的。可妹妹还是不能原谅哥哥当时的举动。 此后,彼得自责不己,再也不登山了,妹妹安妮说他是在畏惧,在逃避。安妮继续从事着父亲的登山事业,终于成了登山速度最快的女性,上了《国家地理》的封面 。安妮说,唯有如此,才能最接近父亲的灵魂。

    细节二:安妮终于自行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向喜马拉雅山脉的第二主峰K-II峰发起冲击了,不料突遇雪崩,很多队员都命丧雪山。在山脚登山基地的彼得通过微弱的通讯信号(摩尔密码)得知妹妹安妮及两同伴幸存后,大家一片欢欣。可随即又是一片的死寂。彼得呼吁立即组织一支六人救援小组去两万六千英尺高处找到他们,并救其下山。在高气压及严重缺氧的恶劣自然条件下,极易得肺气肿,能活命已市奇迹,而现在人们还不知三人的具体位置,就算确定了位置,还要除雪,需要急登山,必须在三十六小时内将其救出。谁都不愿冒这个险。用六条健康的生命去为没有多少生还可能性的三个人冒险,值吗?

    只要有一点可能性,都应该尽力拯救生命!在彼得的呼吁下,终于组建起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六人小组。当这六人决定上山救人之时,不管成功与否,不管自己是否能平安返回,他们的生命已经得到了永恒,他们已经彰显了人性的伟大与崇高!我们不应该用世俗的经济学的投入与回报的原则来对待生命问题。如若那样,我们又怎样去看待当灾难到来时,一次又一次不遗余力的救援行动呢?特别是当自己也处在灾难之中时,我们又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呢。生命是伟大而无价的,我们不应该漠视生命!漠视生命就是漠视所有的一切。

    细节三:被困于峭壁中的三人,依靠地赛米松艰难地维持着生命。这时汤米因受伤,过早地得了肺气肿,需要消耗更多的地赛米松。当安妮决定给他注射地赛米松时,却被另一个商人出身的范艾略制止了。

    安妮:不打他会死的。
    商人:我们都知道他已经撑不下去了,你已经尽力了。我们不能浪费资源。
    安妮:救人不是浪费。
    商人:除非救得活。为何要两人陪葬这一人?

    商人决意将实情告诉汤米。

    商人:你是个职业登山家,你知道现实,就算他们(救援人员)来了,他们也没办法送你下山……安妮想帮你打救命针……这只是拖延时间。
    汤米:你要我死?你是这个意思?
    商人:我没有什么意思,我是要你尊重生命,不要浪费他,我要是你……
    汤米:你不是我!
    商人:没错,我不是。你要了解,你不只害死我,也会害死她的。

    趁安妮睡着时,商人杀死了汤米。

    这的确是很难抉择的问题。理智告诉我们,商人把实情告诉汤米,并要求汤米等待死亡或许是正确的。汤米似乎也该认清形势,尊重生命。但汤米并没有等待死亡的意图,商人更没有权力剥夺汤米的生命权。

    细节四:四年前在攀登K-II峰的时候,范艾略雇魏蒙哥的妻子为向导,可恶劣天气让他们困在山上,范艾略用完自己的地赛米松,还抢夺了女向导的地赛米松。结果女向导死亡,商人靠多次注射地赛米松后脱险。商人后来却说,女向导的地赛米松在登山的过程中不小心掉落才导致了她的死亡。魏蒙哥守在雪山上,他一直在寻找妻子的遗骸。这次救援行动,魏蒙哥也参加了。当他找到冻死的妻子,知道了妻子真正的死因后,魏蒙哥说,他要亲手杀了范艾略。终于,救援小组找到了安妮他们。魏蒙哥并没有杀范艾略,而是决定救出害死自己妻子的范艾略。可这次却又出现了与三年前类似的险情,一根绳索上系着多条人命。彼得与妹妹安妮在上,魏蒙哥居中,范艾略最后。魏蒙哥闭上眼睛祈祷片刻,果断地用匕首在自己身前割断了绳索,拯救了彼得兄妹,自己和范艾略坠入深渊。

    在生命处于极端困窘的状态下,在生死之间,人性中善的、美的;恶的、丑的都被放大了。平日里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样子,关键时刻却为了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不惜剥夺他人的生命权。良心何在?这样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

    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极限条件下,仍不失生存的勇气,不要轻易放弃,要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如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只要还有坚强的毅力,就一定有希望,只要有不灭的希望,就能获得重生!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权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力随意结束他人的生命。绝不能因为一己之私,于他人生命不顾。在他人生命权受到严重威胁时,我们的社会必须挺身而出,倾其所有,拯救生命。因为,生命权始终是第一位的,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

    《垂直极限》引发的人性思考是多方面的。它告诉我们:生命是坚韧而顽强的,生命是伟大而无价的。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3. 这电影对我来说,是10年后终见真身呐

    大学时曾经选过这部电影的一小段音频做广播节目,对画面和情节都有很多想象空间。后来遇到过译制片由于配音无比恶心所以放弃观看

    今天是因为驴友活动才有看这部电影的机会,刚开始就冲击很大。因为,一开场居然就是当年做节目用的那一段音频!当年完全没想到音频里听到的对白居然是在野攀。我今年刚开始玩攀岩,各种器材和操作细节都让我觉得很亲切,大岩壁视觉冲击很大,感觉一切都对上了--真是在这儿等着我呢~

    就剧情来讲,坦白说我是不能理解一个登艾格峰的好手(艾格不是你想爬,想爬就能爬)居然愿意在那种情况下强行登K2的,貌似她也认为在山顶向飞机招手一事很酷,您这么多年登山的心智成熟度在哪里?登山遇险者的家属有资格煽动别人一同救援--专业级救援队在哪里???关于雪崩后对讲机确定三人存活后都不用搜救是否还有其他幸存者的么?对于硝化甘油这件事我就不评价了,随身带上山真是自杀利器,另外关于军方不知道日光直射会引起爆炸这事我只能认为是剧情需要。
    另外就户外技术来讲,为什么其他攀岩者会跟主角一家三口共用同一根绳?红头巾MM插岩塞好运气,安妮拿背包好运气,她哥远距离飞跃也讲的是运气吧。。。这不是在宣扬户外技术大多依靠运气好才能实现吗。。。好吧,一切都是电影情节需要

    不过,先不评价剧情是否狗血,这片子想讨论的户外态度是非常经典的,很多在城市生活中可以被我们忽视的小小问题,当你面对大自然,赤裸裸不容回避,会直接拷问我们的灵魂

    1. 天王老子也得懂得该怂就怂,安全是第一要决
    对自己可能遇到的风险抱有侥幸心理,就给了置别人陪自己一起身处险境的机会。没本事负责就别开这个头。成功,征服,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
    户外没有侥幸,越牛X的人越谨小慎微


    2. 身为领队随时要为滥用权力付出一切代价
    是的,对自己下达的命令犹豫并进行民主讨论会变成是滥用权力,不珍惜,就是滥用。身为一个对登K2最有发言权的被指定为领队的人,居然在队员的攻势下犹豫了,还给了别人讨价还价的机会,当然他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只是代价高昂了点。不过,这些在他做决定时就差不多预料到了


    3. 别和不怕死的人一起登山
    都说不怕神一样的BOSS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当你的队友把冒险作为户外的目的,当你的队友渴望出现突发状况以证明他的户外能力,相信我,唯恐天下不乱的队友是猪


    4. 人性
    坦白说,亿万富翁或者是巧舌如簧,又或者是狼心狗肺,又或者是早就已经习惯牺牲他人保全自己。以及编剧要安排他之前杀了别人老婆,后来又杀了自己同伴这些剧情,的确是令人义愤填膺。
    但一码事归一码事,直接告诉同伴你活着意义不大,让人觉得冷酷无情,但我们也要看到他遇险时保持冷静和理性,与同伴及时透明沟通生存的可能性,理智遵循各种维生程序,在救援时先确认队友是否存活并优先援助丧失行动能力的队友。
    人性永远是无法讨论的话题

    另外,感动我的还是小人物。
    巴基斯坦小伙儿~~刚出场是因为兄弟可能遇难了。他说你们刚刚说活下来三个,我想应该还有其他人吧。简短平静的询问下是理智压抑的痛苦;祷告是敬山和感恩的表现;理解队友的情绪并主动提出让队友撤退。不争辩不废话不抱怨,只做有效的动作。这哥们才是靠谱的登山者啊有木有!!!选什么队友都要选他这样的!!!
    疯癫二人组是多大的亮点啊。个性鲜明绝不媚俗,登山和攀岩水平都非常高(体力好外加反应迅速。硝化甘油落下深谷爆炸前那哥们攀岩的速度真是神乎其神),在大本营敢喝个烂醉说明心态平和不急功近利,加入搜救行动说明善良+行动力强,虽然话多但是不废话不娘娘腔,兄弟出事后迅速结束悲痛继续行动。别说哥流氓,哥是纯爷们~~

    至于主角,特别不想评论,只是传达登山精神的载体而已--登山是因为山在那里。
    兄妹俩一个倔一个冲动,事实证明,还是得先翻过心里的那座山。

    再牛X的登山者,都别想征服大自然。
  4.   这是一部登山者的电影,凡是登过雪山的人,经历过那种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知道连呼吸几乎已经无法自我控制情况的人。可能会爱上这部影片。
      当在极限情况下的时候,所谓的团队精神,自我牺牲,这种日常看作口号,而当时成为“抉择”。“上还是不上,等待落后的队友还是继续,有限的食物分配给谁??”
      这些在平地简单的问题,在那里都会变成对灵魂的拷问。
      我热爱登山,从而热爱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