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影子大亨 The Hudsucker Proxy(1994)

影子大亨 The Hudsucker Proxy(1994)

又名: 金钱帝国 / 赫德萨克的代理人

导演: 伊桑·科恩 乔尔·科恩

编剧: 伊桑·科恩 乔尔·科恩 山姆·雷米

主演: 蒂姆·罗宾斯 詹妮弗·杰森·李 保罗·纽曼 约翰·马奥尼 查尔斯·德恩

类型: 剧情 喜剧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德国 美国

上映日期: 1994-03-11

片长: 111 分钟 IMDb: tt0110074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诺维尔(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饰)从大学毕业后便来到纽约街头找工作,缺乏经验的他只能在一家金融公司里担任一名收发室小职员。不久后总裁自杀身亡,公司的实权落入了老奸巨猾的董事会成员马斯伯(保罗·纽曼 Paul Newman 饰)手中,这本来没有诺维尔什么事,不料马斯伯为了达到他低价收购公司的目的,竟将看似愚蠢的诺维尔任命为他的傀儡总裁。而诺维尔此刻正在一门心思地研发他的新发明——呼啦圈,马斯伯想借此发明使公司的股票跌入冰点,不料呼啦圈推出后竟大肆流行,公司的股票直线上升。恼羞成怒的马斯伯开始在暗中大动手脚,将公司的局势搅得一落千丈,诺维尔也变成了众矢之的,甚至有可能被关进精神病院。绝望的他再次回到公司大楼的顶层,准备纵身一跃一了百了,然而就在此时,原已故去的前任总裁竟然出现了……

演员:



影评:

  1.    对于商业世界,大众总是充满了复杂的心境,一方面,对之有些好奇甚至向往,特别很多年轻人,总是激情万丈的想在那个充满机遇的世界扬名立万;另一方面,对之又充满敬畏和不信任,在更多人眼中,那是一个充满尔虞我诈的绝对利益世界。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关于商业世界的文学或是影视作品都是揭示着其中的阴暗面,在这些故事中总有老奸巨猾的商人,可怜巴巴的底层工人,无耻的政客,有时会有充满良知的记者,内部人。有人把之描绘的令人憋气,又有人将之描绘的让人开怀。作为营造黑色幽默的高手,科恩兄弟在《赫德萨克的代理人》中便用夸张而荒诞的手法描述了商业世界的种种现象。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有趣,片子很搞笑,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片中描述的呼啦圈风靡美国的场景又曾经在中国大地发生,所以就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致。从剧情上讲,片子没有太多新意,人物设定也是商业片的固定模式,但是该片引起我兴致的在于用现在的话说叫“信息量比较大”,在不长的时间里比较全面的展现了一个商业世界。这次老奸巨猾的商人是马斯伯,在前任老板死后,他试图压低公司股价以便收购控制公司。看到这段,不免想起中国的现实,当前很多国有企业改制,搞MBO时,这类管理层把公司折腾成负资产然后将之变为自身私有财产的事也屡见不鲜,而网上,报刊上经常一群专家解释这个过程,费了老半天劲都说不清楚,倒是这部电影中,一群高层人士的一场会议说得浅显易懂。
        这部电影中,那个幸运而又倒霉的人物是诺维尔,他的“绝招”便是那曾经让万千人扭臀的呼啦圈。人们往往在一项发明创造或商业模式成功后显得恍然大悟,觉得这项发明原理原本很简单。随身听如此,BT下载如此,Blog也是如此,而片中的呼啦圈更是如此,一个小小的环竟然大受追捧,成就了一项诺维尔的商业奇迹和马斯伯的商业悲剧。在片中,诺维尔只是一个本被设定为傀儡似的人物,这也是商业现实的一个写照,在片中看上去傻头傻脑的诺维尔本来被后台的董事们当作操纵的木偶,但是木呐的诺维尔却也有着一个职业经理人的雄心,所以他将企业搞得有声有色从而坏了马斯伯的好事。在当代的商业模式中,所谓管理层和资本层的矛盾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关于董事会对经理层不满的新闻,几乎每天也有一位位经理人从位子上被强大的资本大鳄们踢下来。诺维尔的经历基本概括了一个经理人的典型性过程,起初充满斗志,谦虚而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同时因为走的超前一些而在起步阶段受到挫折。接着,他成功了,功成名就,成了交际场的红人,人人都愿意接近他,同时开始骄傲,开始刚愎自用,开始保守。而经常,经理层和资本的矛盾往往在企业高峰期种下,何况片中企业的高峰是马斯伯们不愿意的,但是在企业高峰期他们又往往没有机会拿下飘飘然不听话的经理层,终于,在诺维尔的自我堕落下找到一个机会将他驱逐,让他声名扫地。
        片中,绝望的诺维尔甚至有了轻身的打算,走上高楼准备跳下。事实上,以我“阴暗”的心理,我到希望这片以诺维尔跳楼身亡结束,这样前面的荒诞与搞笑将与结尾的悲惨形成强烈对比,这样也才是我心中真正“黑色”的幽默。然而,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向来很少有悲剧性的结局,《大保龄离奇绑案》如此,《冰血暴》也是如此,而这部《赫德萨克的代理人》同样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尾,但是,科恩兄弟当然没有时间来个诺维尔从头崛起的故事,而是借助死去的公司前老板的灵魂来拯救诺维尔。看来,科恩兄弟也明白,在残酷的商业竞争环境下,像诺维尔这样的境地想翻盘真的只有靠神力或是奇迹了。
        除了商业斗争这条主线,片中还有其它支线反映与商业社会相关的社会各个环节,比如媒体扮演的角色。他们一方面为了发行量不择手段抢新闻,同时也有些人保持职业良知,或者如那位最终与诺维尔相爱的女记者那样的在职业的野心和良知间矛盾。对于现实,特别有些残酷黑色的现实,在表现手法上可以直面现实的展现,也可以如本片一样很荒诞,很娱乐的展现。这部《赫德萨克的代理人》在我看来是部成功的影片,让观众在宛尔一笑中接触商业社会的真实与荒诞。

  2.     《圣经》很奇妙,尤其在写到帝王的时候,没有指点江山,没有尔虞我诈,也用不着过人的武力或智慧。面对所罗门的追杀,面对亲生儿子的背叛,大卫王没有集结军队杀回去,没有安排奸细做内应,更没有三顾茅庐,请先知大人出山。他只是随风飘散,然后就回到耶路撒冷了。

        这是因为,上帝掌管着一切,他可以让人蒙福,也可以让人遭难。科恩兄弟的电影,就是以上帝为主角的偶像剧,其中心意思只有一个——人所不能,神有大能。

        《影子大亨》与《老兄,你在哪儿》、《严肃的男人》并称为科恩兄弟的“试探与祝福三部曲”,都充满了偶然、巧合和神秘线索,把这些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解码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

        《影子大亨》出现的第一个巧合,是瘦高的诺维尔,与矮胖的赫德萨克,在前者进入大厦之时,后者也从45层的高度垂直降落,随后前者继承后者产业。这其实是一个信号,是在用不可思议的巧合,提醒观众世外之法的存在。

        《影子大亨》出现的第一个偶然,是瘦高的诺维尔,被派到顶层送蓝色信封,配合他的白痴面相,才被保罗·纽曼选中,成为新的掌门人。这也是一个信号,是在用难以解释的偶然,提醒观众世外之法的存在。

        在巧合及偶然之前,是更加费解的神秘世界,报纸上“赫德萨克公司”的招聘启事,被咖啡杯底儿圈了出来,一阵风又把它吹到诺维尔脚前。这个,就叫做上帝装困,打了个呵欠。

        呼啦圈也是如此,当它们滞销的时候,上帝用奇妙的双手,推着其中一个红色玩具,走过人行道,躲过几台车,拐了几个弯,停在一个身体协调性极佳的娃娃面前,当他开始扭胯扭脚扭脖子的时候,呼啦圈就成为了美国的畅销品。就好像大卫王——诺维尔以他无法精确规划的方式,来到了金钱帝国的顶端。

        接着,还有时间。

        钟表背后的老摩西说:“时间就是金钱,金钱控制着世界。”一个简单的等量代换:谁控制了时间,谁就控制了世界。

        曾经,当保罗·纽曼心烦意乱,他可以对着桌上的牛顿摆说一句“Wait a Minute”,小铁球立刻静止,Minute真的Wait了。但是到最后,却是老摩西让时间暂停,把即将自杀成功的诺维尔,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

        在这个过程中,老摩西和保罗·纽曼的手下——一个面无表情,每次出场都引来恐怖配乐的家伙玩了一场拳击。这就是黑天使与白魔鬼的较量,直白地道明了一切。

        哦,老摩西!想想看他有多么全知全能!他知道女记者的身份,能复述她的原话,他知道她不快乐,甚至在她否认的时候,他还“你就装吧”地笑了。

        最后,不要忘了自杀的赫德萨克,真是个难以捉摸的人物,在公司业绩最好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自杀,死得还那么写意。

        影片结尾,当诺维尔停在半空时,变成天使的赫德萨克哼着小曲飞了过来,他让诺维尔拆开蓝信封,才知道自杀是因为女孩——事业的成功反而让他心灵空虚,生活失去意义。

        这就好像某个时期的诺维尔,沉迷俗世,失去了“You Know,For Kids”的创造力,还把他的爱人给丢了。又好像大卫统一犹太王国后,竟然用牛车运送约柜,还犯了奸淫和杀人的罪。

        最终,上帝给大卫以惩罚,也让诺维尔品尝到失去的滋味,不过两位宠儿都得到了二次机会。所以讲述他们的故事,就是在歌颂上帝的美德,阿门。
  3.       影片稍长,将近两个小时,但连接自然,顺理成章,情节紧凑,全程无尿点。
          片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男主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一筹莫展,大风吹来一张报纸拯救了他,让他拥有了第一份工作,在大公司做投信员。新人刚来被欺负,被增加工作量是惯例,所以一般人不愿意做的活都丢给他完成。一封被视为不祥的蓝色信封的信件,当然也由他亲自去送。傻人有傻福,这封信改变了他的地位。原公司总裁跳楼身亡,公司缺少一个新总裁。董事们打算找一个听话的傀儡,做公司形式上的总裁,然后做空公司的股票,把原总裁的股票低价买入,真正控制公司。这封信让他有了面对公司董事的机会,他傻气的微笑和行为举止让他坐上了公司总裁的位置。他带着标志性的傻笑,与董事会交流,在服装店定制西服,然后被送进了偌大的办公室,总裁办公室。如董事会所愿,男主就是董事们想找的傀儡,一个听话的低能儿。
          一时间男主大名远扬,在众人的目光和好奇中乐此不疲。尽管他对公司没有贡献,尽管他一事无成。报社女记者觉得事情有蹊跷,伪装成落难的穷人在男主身边做秘书。她查明真相后,写了一篇又一篇新闻来揭露这个公司总裁的真相。公司的股票因此大跌,而我们的男主也受尽冷落和谩骂。
          事情到谷底后总会反弹,男主发明了呼啦圈,并且卖的不错。公司股票大涨,男主风头无两,地位猛升,身边的女伴也换成了时尚圈里的性感尤物。
          公司的董事们开始着急了。事情的发展与他们的想法背道而驰。然后他们开始行动,丑化男主,编造谎言说呼啦圈的创意是抄袭的,并不是男主自己的想法。男主的人生跌倒了低谷,无所依靠,在街上被人追打。被逼无奈的他回到了总裁办公室,想要跳楼自尽。坠落的时候时间停止,他遇上了原来的总裁,他告诉男主人生还有很大的希望,比如说完全接手这家公司。然后男主开心的活了下来,连滚带爬跑去向女记者告诉这个好消息,他们拥抱,他们高歌,他们大笑。最后男主完全接手了这家公司,并向董事们宣讲他的新创意。
          我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一下几点。1.商业是可以忽略道德的。商人们为了利益可以不顾社会道德,不顾外人死活。2.商场如战场,步步为营才能赢到最后。3.做成一件事,需要6分努力,2分势,2分运气。势,可以是自然因素,比如事情的发展趋向;也可以是人为因素,比如人脉的利用。4.傻人有傻福。5.无论何时何地,都得有一个支持你的人。
  4. 我原来很喜欢科恩兄弟的东西的,虽然不是部部都喜欢,像《严肃的男人》就太闷了。但总体来说,他们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能有自己独特味道的导演,可以称作大师了吧。但大师也不是没有失败作品的,这一部就是。250万投资30万票房,真的不冤枉。
    94年好片子太多了,而且这部片子确实装逼装的有点失败,看它的桥段设计好像是很有想法,但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甚至有些恶心。科恩玩的好的是冷幽默,一旦想热一点,味道就不对了,就像冷盘就应该是冷的,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一下,就不伦不类的感觉。
    拍的是50年代的故事,但即便是50年代的作品,也比它要成熟一些,很多的桥段设计也太幼稚了,说教的味道八百里外都能闻到。
    突然觉得它和姜文的一步之遥很像,玩砸了。里面有多少的隐喻都只能自己欣赏了,没人有耐心去听你们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