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雷和莉兹 Ray & Liz(2018)

雷和莉兹 Ray & Liz(2018)

又名: 我的极品父母(港) / 屋檐下的记忆(台)

导演: 理查德·比灵甘

编剧: 理查德·比灵甘

主演: 米歇尔·邦纳德 詹姆斯·伊莱斯 萨姆·吉斯 安德鲁·杰弗森-蒂尔尼 埃拉史密斯 托尼·威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8-08-05(洛迦诺电影节) 2019-03-08(英国)

片长: 108分钟 IMDb: tt6601502 豆瓣评分: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酗酒颓父、痴肥恶母,以廉价相机拍摄的一张张私密家庭照片,绚烂色彩与模糊影像带来真实坦率的震撼。英国著名影像艺术家理查德·比灵甘将摄影集《雷的笑声》转化成电影首作,以十六毫米菲林重塑戴卓尔年代,劳动阶层一家窝居廉租屋的清贫岁月。蕾丝窗帘飘渺的昏黄回忆里,是乏人照料的三段成长经历;韶光在花卉墙纸上剥落,不曾褪色的是孤单里的微温浅笑。

演员:



影评:

  1. 推荐一部笔者眼中的年度(2019)十佳影片入围者,一部讲述80、90年代,英国底层人民生活现状的写实作品,一部每一帧都在诉说故事的生活实录。

    英国电影《Ray & Liz》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Justin Salinger、Ella Smith、Tony Way

    故事概述:回忆杀(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的英国底层阶层一眸)

    上映时间:2019年3月8日在英国上映

    作品得奖一览(2019):

    笔者观感简析:

    1,画面冲击力,每一帧都像是一张珍贵的老照片,诉说着昨日的回忆。

    2,因为真实,所以感人,这个“感人”更多的是指“故事内容触及观众的心灵”,有一丝往事历历在目的错觉。

    3,画面、剧情、人物、情绪,结合得有条不紊,相互依托、互相补充,丰富了影片的质感。

    进入点评。先聊主创人员。

    编剧兼导演---Richard Billingham

    喜爱摄影的小伙伴对于这个名字应该不会过于陌生(如果不太熟知,建议登录“色影无忌”查看一下)。此作就是这位摄影界的大咖自编自导,用影像(这次不是照片了,而是电影形式)讲述自己儿时的故事,对,就是自己(Richard)、Jason(弟)、Ray(父)、Liz(母),四个人之间的往事。

    另:看照片,请参阅《Ray's a Laugh》

    再看剧情。

    主要人物:

    Ray、Liz、Richard、Jason

    叙事架构:

    双线:以年纪来划分。壮年+老年

    闪回:特别关注刻画Ray的几个特写镜头(老迈时、壮年时),有效且有力呈现了主角的精神状况/心理状况/情感状况的变化,由浅入深,将人物情绪转变用镜头语言诉说了出来,无需任何言语/旁白,无需任何动作/行为,只是一个定格画面,就足以写明一切了。

    关键剧情:(看懂剧情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剧情与《Ray's a Laugh》结合在一起、然后顺势读懂Richard Billingham拍片的意图,这才是关键)

    简而言之,故事只是记载了一段儿时回忆,仅此而已。在这个回忆中,有肥胖慵懒的女人Liz、有酗酒且无责任感的Ray、有无辜单纯的小胖子Jason、还有用相机记录着昨日影像的Richard。四个人演绎了一场英国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起承转合”、没有什么“合辙押韵”,只有“最纯粹”、“最简单”的英伦生活实录。

    拍片意图(笔者自言自语):

    这部作品,笔者从头至尾看了几遍,硬说导演有什么隐意,充其量是“原谅”二字,即:与过去和解。说实在的,就在下看来,本片就是一个“记录”,记录自己的过去,记录那些事、那些人,记录某个时期、某个年代、某一代人的生活,这就是本片的存在意义,观众大可不必绞尽脑汁,想出些莫须有的“深层含义”,这个,真没有。

    最后看“电影与画册的关联性”。

    前面已经提了,本片的构思/故事都是来源于一本名为《Ray's a Laugh》的摄影书籍,既如此,片中的不少镜头与相册中的照片就有着不少共通点,换而言之,通过观看电影,每一位摄影迷可以找寻到“照片的下落”,相反,观看相册集,每一位影迷又可以嗅到“影片的气息”。

    比如以下这些剧照(不一一列举),都可以在相册中找到对应的照片(由于版权问题,不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买书对照)

    写在最后。Richard Billingham的这部处女作,将故事印在了照片上,将照片融进了影像中,将影像投射在故事上,环环相扣,三者合为一体,一气呵成,终成经典。

    编剧★★★★★(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活,自己评说)

    导演★★★★★(最牛逼的处女作之一)

    演员★★★★★(全场带感,真实无敌)

    剧情★★★★★(平淡,却真实,很现实,很无奈)

    视效★★★★★(殿堂级镜头语言)

    音效★★★★☆(配乐稍弱,但结尾高光)

    推荐度★★★★★(本年度必看影片之一)

  2. 底层人物永远是英国导演致力关注和表现的主题,从自由电影年代的林赛·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和托尼·理查德森(Tony Richardson),到横跨90和千禧年代的肯•洛奇和迈克•李,再到近10年的琳恩·拉姆塞和安德里亚·阿诺德,他们都擅长在小人物的故事上构建属于自我的作者标签。这部在去年洛迦诺电影节上勇夺评审团大奖的处女作也遵循着同样的叙事风格,导演本身是摄影师出身,影片的美术设计与摄影构图上自然特别显眼。采用古典4:3画幅传达出时代感,固定长镜头瞄准了人物身体部位,近似于一幅幅静止的摄影作品,而动物和昆虫活动的特写镜头则不算陌生,其隐喻手法跟阿诺德的《鱼缸》有异曲同工之妙。 影片的视角比较特别,父亲的回忆视角和孩童视角彼此重叠交错,逐渐勾勒出这个四口之家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穷困状况。然而,导演并没有刻意贩卖惨情,而是用中立抽离的口吻传达出生活细节里残忍的幽默感与偏执的孤独色彩,无疑令这段童年的回忆增添了几分动情时刻。剧本对酗酒而毫无责任感的父亲也并非一腔怨愤,故意留下几笔浪漫痴情的描写,刻画他对妻子离去的不舍眷念,又令这个气氛绝望的自传故事顿时多了一些甜蜜温情的气息。松散随意的结构始终是导演的短板,意识流的叙事与前重后轻的处理有点让人措手不及。不过作为一部处女作而言,难得让观众亲历英国80年代底层阶级的生活风貌,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父母对孩子情感教育的缺失而引出的社会问题思考,都算是创作者对昔日英国政府的一种无形的批判,尽管这个并不是影片要揭示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