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第六日 The 6th Day(2000)

第六日 The 6th Day(2000)

又名: 第六发现(港) / 魔鬼复制人(台) / 生死第六日 / 第六天

导演: 罗杰·斯波蒂斯伍德

编剧: 科马克·韦伯利 玛丽安·韦伯利

主演: 阿诺·施瓦辛格 迈克尔·拉帕波特 托尼·戈德温 迈克尔·鲁克 莎拉·温特 罗伯特·杜瓦尔

类型: 动作 科幻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0-11-17

片长: 123 分钟 IMDb: tt0216216 豆瓣评分: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克隆技术在不远的未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复制人仍是法理上不可逾越的禁区,政府通过《第六天法》严格禁止克隆人。

演员:



影评:

  1. 曾间接听到外国人评价中国的电视电影文化节目:中国没有一个关怀和展望未来的戏。

    我们有宫廷戏,革命战争系,武侠魔幻系; 歌舞升平歌功颂德系,开心辞典唱歌比赛系,我们有漫长历史,悠悠五千年,大可以说出个能连续讲上五十年的戏。

    所以,我看到《第六日》的感受,就是,相比而言,那里的人关注他们的未来,为之操心,试图发声,影响今天从而有可能改变明天。除了另外一个感受:作为生物系毕业的惯性,评价此剧在技术支持上基本及格,没有让人明显觉得non-sense的桥段,事实上,科学性相当不错。


    诺大的中国,何时能看到我们展望未来的戏。
  2. 这两天重新思考了一下《第六日》中关于两个“我”,谁才是“我”这个问题,我觉得问题的关键点应该是“时间”。
      比如科幻剧里面的穿越虫洞,基本原理是把人的身体分割成最小粒子,然后在远处重组那么重组后的这个人是不是原来的人本身?
      再假如,能够以基本粒子级别复制一个人,那么,复制后的A/B/C/D......和本体有任何区别吗?谁是我?
      其实,真正的答案是:每个人都不是我。即使不考虑科幻因素,今天醒来的我已经不是昨天的我。
      原来的我已经停留在原来的时间节点,重新创造的人拥有我的记忆,但是,他无法退回到过去的时间在那个时刻感觉我过去的感受,同理,过去的我也只能憧憬未来,而不能穿越到未来拥有未来时刻的自我感受。
      “我”这个概念是有着强烈的时间性的,每一个“我”都被禁锢在最小的时间单元,比如普朗克量级。
    昨天的“我”是什么?是记忆,是遗留的一串电信号,就像恒星爆炸产生的遗迹一样,你可以观看到它,阅读到它,甚至可以感应到它,但你永远无法还原出当时的时空架构和当时的“我”。阅读过去的我,就像阅读小说入迷带入主角,可以激起一部分电讯号的共振,从这个角度来讲,复制一个人和复制一本书并没有本质区别,和复制一个硬盘上的操作系统更加无差别。那只是过去的一堆物质总和,没有“意识”,没有“灵魂”,即使在过去的那个时刻,他是有“灵魂”的,但他的“灵魂”停驻在过去的那个时刻。
    再举例就是那个生活在两维世界的蚂蚁,如果我们在它身上拴一根绳子,让它沿着垂直于它的平面世界的方向运动,那么每一个运动轨迹上,它看到的平面世界就是一个它从来未曾涉足过的世界。那么,在人类的三维世界中,时间的流逝就相当于每时每刻带我们去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这不就是理所应当的推论出了“平行宇宙”么?
    想起《2001太空漫游》的结尾,主角突破了时间桎梏,他感觉到了过去的、未来的自己,那应该代表着时间这个锁死的维度被打开了,就像两维世界里面的蚂蚁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是三维的,它可以任意穿越每一个两维世界。那么,人类生存维度的拓展,那应该就意味着可以自由穿梭在以时间作为分割的平行宇宙间,就像《蝴蝶效应》一样随意进出过去的时空,热力学第二定律被打碎,宇宙从奇点到热寂,就向电脑上的视频一样可以随意拖动时间轴。
    但是,我们的时间似乎还是有起点和终点,奇点就是时间的起点,我们的时空仍然是包围在视界之中,宇宙的视界即是黑洞的视界。
  3. 单纯的克隆只是基因复制。

    跟同卵双胞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影片的关键是有记忆扫描复制。

    想想那个恳求主角开枪打掉他的大脑的那个人。

    在记忆扫描复制下,人没有隐私可言。

    不仅仅如此,在记忆扫描复制下,谁能保证你的记忆不是个假记忆呢?

    你喜欢吃巧克力,那么给你多次吃巧克力过敏中毒的记忆,你还敢吃么?

    那么你的自主意志,理论上也成为别人可以控制的了。

    也就是说记忆扫描复制,为全面思想控制提供了可能。

    另外,反派非常弱,一个老大四个手下被主角弄死超过两次。作为生物复制中心,自己在从事克隆技术,居然还使用指纹技术门禁。
  4.        请观影完毕后再看此影评。

    蓓蓓的电影世界:
             
             我以前不敢看《第六日》是因为那时候还小,觉得此片想想都毛骨悚然的也是莫名其妙的胆小。
             现在看片积累成死猪儿不怕烫,口味越来越重,回头再看2000年的老科幻片的特效,真的俩字“幼稚”。
             但是不得不说,虽然现在来看当时的科幻片,都无一例外感觉技术拙劣,但剧情的连续三个反转也能体现编剧的负责,这是现在很多没有良心的商业片做不到的。有些时候光有特技并没有什么卵用。我们依然需要内容和情节。

    第一招:片头放出2个施瓦辛格

             虽然一看到施瓦辛格这张老脸,就知道他反正怎么被追杀都死不了。片头安排同事代替他的身份上了贼船,就注定成了替死鬼,只是没有想到,这样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让他不死,而是克隆出另外一个施瓦辛格,影片一开始就出现2个施瓦辛格,也是让观影者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为之一兴奋。

    第二招:真假施瓦辛格

            原本以为剧情就一直跟随镜头拍摄的真施瓦辛格在前进,到了剧情关键时候,一个大反转,我们一直跟随的以为的真施瓦辛格其实就是个克隆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个克隆人。看到这里,我们也会大吃一惊!哇,被编剧也僵了一军,赞

    第三招:不死施瓦辛格

           好吧,既然出现施瓦辛格这张脸,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不仅是主角,更不会死。那么既然本片的主题就是反克隆人,那么假施瓦辛格就会因为上帝第六日创造人类的准则而判死刑。所以呢,我也傻傻的一直在等待假施瓦辛格在搏斗中为了救真施瓦辛格的妻女或者为真施瓦辛格挡子弹而“意外”放弃生命。但是,嘿,编剧又调皮了,人家就是不安排克隆施瓦辛格离开人世。最后,两个施瓦辛格健康愉悦的活在这个世上,其实我在想,如果说他是他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假施瓦辛格最后坐船去其他国家思考人生。好吧,祝他想通。

           虽然本片并没有把如何制作克隆人的科学理论说得很有说服力,但是为了满足观众观影的愉悦性,一直在层出不穷的反转剧情也是让影片不枯燥。技术只是为了使故事更生动精彩的手段,并不是一部电影的全部。现在太多导演好像已经颠倒主次了。技术滥用并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反而会狗尾续貂,望各位大导慎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