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这个电影最大的问题是它只是思春少年特质的罗列汇聚,角色并没有活过来(角色并不有机,并不能引起观众共鸣共振,只能活在虚拟土壤),我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角色没有活过来
我最喜欢的还是剧本架构,剧本架构是一贯的强项,这部戏就以男主为中心勾勒出社会群像——“摇滚老头-社畜父亲-思春男主”是男性的老中青三代,“外遇母亲-邻家女孩-清纯妹妹”也呈现出女性的三个年龄段:摇滚老头平时是老年痴呆一样只有在拿吉他唱摇滚的一瞬间仿佛活了过来,母亲是循规蹈矩的家庭主妇只能偷着摸着想出轨韩剧男演员,两者都在压抑的社会规范下行尸走肉地求喘息(摇滚老头被社会规范的压抑和爆发程度略高于家庭主妇母亲);父亲是按部就班人畜无害的社畜,邻家女孩在邻里八卦和母亲的影响中渐渐习得社会眼光和既有行为模式,他俩是社会规范的践行者和见习者(父亲对社会规范的遵循程度略高于邻家女孩);男主和妹妹还处在天真烂漫的阶段,男主比妹妹更早被社会的成人规范所洗礼——被暗恋的邻家女孩嫌家贫而抛弃,所以男主崇拜单身父亲/连环杀手这样的孤胆英雄、最后也把自己幻想成了超级英雄,都是他的反向补偿;因此以上六个人物是被固化的社会规范戕害的六个不同层级的灰度渐变,太牛逼的角色设定,而且清纯妹妹和返童的摇滚老头组成了“CP”,非常卡哇伊,也构成了角色设定的闭环,宫藤笔法之老练不服不行
游离于以上六个人物标尺的其他人物更有意思:这电影其实说的是日本残酷青春的社会现象,里面谋杀单身父亲爱妻的未成年人是残酷青春的极致,性能量喷薄状态下对社会规范的极端冲撞;男主的形象也是对即将落在他身上的压抑的社会规范的反抗,有残酷青春的倾向,后文将做更深分析;最有趣的是单身父亲/连环杀手这个形象,看完电影两个小时后才想明白他其实是人格分裂——
给单身父亲写的台词总是人格分裂的一句A面一句B面;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安排单身父亲不会骑自行车的细节,想起《月与雷》知道日本有父母教孩子骑自行车的文化传统就跟美国有父亲教儿子橄榄球的传统一样,明白这是宫藤在暗示单身父亲是弃子,没有父母教他怎么骑自行车,身为孤儿的他按部就班的压抑自己的攻击性长大结婚生子当了警察(社会规范的绝对服从者和维护者),却被不良少年杀害了妻子,所以攻击性泄洪成了连环杀人犯(社会规范的极端反叛者);另外他给邻里各家各户发放看似名字色色的“成人光碟”其实内容是教训邻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这是宫藤对社会规范的深刻反讽——衣冠禽兽,单身父亲喜欢拿社会规范教训人这个特质是他从小到大养成的极端的恪守和维护社会规范的固有思维(成人面),但对“成人光碟”含义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还像孩子一样单纯(少年面),所以说单身父亲这个角色是撕裂的;最后单身父亲被自己的不知世事的儿子拿枪当玩具意外杀害,这个剧情设计是宫藤对残酷青春现象和少年犯的一种慈悲——Jesus said, "Father, forgive them, for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单身父亲最后一句台词是问男主舔到了没,这个贯穿全片的重口梗其实深埋宫藤的用意——少年知屌味,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性和攻击性有了意识,就不再无意识地被自己的本能所驱使
现在明白角色为什么没活过来了,这是部作者意识形态很强的电影,背后渗透着宫藤深刻的价值取向,他本来就不打算搞character building,他想让角色承载和传达自己对日本社会压抑的固化的衣冠禽兽的社会规范的批判、以及对残酷青春少年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所以说这是个议论文,不是记叙文
表面上这是部青少年妄想的电影,深埋着这样一句台词——
这台词太猛了,有下面几层意思:
1. 这部电影看似胡扯胡闹,其实都是真话真理
2. 单身父亲被男主幻想成连环杀人犯,其实也真是连环杀人犯,单身父亲少年时也做过跟男主一样的自舔尝试,男主在和单身父亲见面后把他奉为偶像和father figure,以上的情节编织呈现出宫藤对“残酷青春少年犯罪社会现象”的反思——人性是连贯的,善恶只在一念间,连环杀人犯也曾是懵懂少年,懵懂少年也可能转化为连环杀人犯
从character building理论上说,单身父亲和男主互为对方人性的延展和显化,他俩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角色
3. 这句话是宫藤对单身父亲人格分裂的A面(少年面)的批判,杀害他妻子的少年犯是青春荷尔蒙冲击下的无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有严重后果,单身父亲和他们一样的,冲动犯罪而不自知
这也契合我对单身父亲是孤儿的猜测,他没有过反叛的青春,因而在妻子被害后极度反弹为和少年犯同一类的人——犯罪而不自知的懵懂少年
4. 这句话也在是宫藤对单身父亲人格分裂的B面(成人面)的批判,就是恪守压抑的社会规范并且用这社会规范打压别人的这一面,宫藤是在劝导年轻观众,很多社会规范其实是衣冠禽兽(从这个角度讲社会规范本身就体现出成人社会的精神分裂),年轻人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梦想和营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再次佩服宫藤的牛逼,和前作《》一样这是部同时做到了“呈现-解构-议论”且雅俗共赏的电影,岩井俊二《hana & alice》的牛逼之处在于能同时做到“呈现-解构-疗愈”且雅俗共赏,中岛哲也《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做到了“呈现-解构-抒情”且雅俗共赏
如果说有遗憾,就是能察觉到宫藤世界观的底色苍凉,没有暖意,没有疗愈,而这是我看电影最渴求的。但这种世界观无关好与坏,it is what it is,雄性思维到了极致就是如此,吕克贝松的《碧海青天》、北野武《那年夏天那片海》以及他一系列黑帮作品都这样,美,且冷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