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mstone,《悍女》,看到一半的时候想弃,觉得故事太悲惨又太闷。但是看到最后觉得还是很精彩,今日文明社会中女性所享有的平等权利,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历经数代人,一步步争取而来。这其中的代价,不乏鲜血与生命。看到有影评说Anna逆来顺受,我觉得不是。在她的年代,受到社会和信仰的双重局限,在认为服从丈夫乃是天职的信念下她已经做了最大程度的抗争,最后更是以当众自杀来羞辱丈夫,Joanna的坚忍何尝不是遗传自这位外柔内刚的母亲。
想起另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妇女参政论者》。《悍女》是以美国西部淘金时代为背景,虚构了抗争命运的一对荷兰移民母女,而《妇女参政论者》则以真实历史人物入镜,演绎两位以一己之力推动历史进程的英国妇女。
今日我们可以平等接受教育、自己决定是否结婚、选择什么工作、发表个人观点、四处旅行等等,这些现代社会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方式,在并不久远的过去都曾经是女性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使当下,在这个地球上,不能享受这些个人权利的女性还有很多)。没有什么不可能,也没有什么救世主,所有的权利,要靠自己争取。饮水思源,对所有与时代抗争过的女性,我们都应感激她们的付出,记住她们的故事是表达这种感激最好的方式。
电影比起国外商业大片通常的两个小时要多上半个小时,但是我却一点也不觉得长,看到评论有说又烂又长的,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那些漫威电影不是更长而简单,只是动作、视觉效果刺激而已。不过各人口味不同也不好强求。回头说说我自己觉得这部电影为什么没让我觉得漫长,而且还很精彩的原因。
电影采用多次回溯的手法,像竹笋一样一层盖着一层,每段事件看完会产生一些疑惑,再看下一段,会恍然大悟,而后又有新的疑问,就这样层层揭开事件的来龙去脉,直到最终的核心。
好的故事也要有吸引人的开头,电影一开始就简单利落地塑造一个悍女(英雄、战士什么的好像过于大而抽象,还是拿片名直用吧)的形象,虽然不是无所不能,但那无言凝视一切的眼神挺让人想知道有什么困难会压倒她。是接生时救了产妇一命反而引来其丈夫的仇恨,还是牧师阴恻恻的警告。她又是为什么没有舌头却丝毫不显得软弱?她能凭着一己之力守护家人吗?
第一章最后哑女的丈夫没能逃过一劫,哑女在雪夜带着两个儿女逃离。
第二章突然出现讲粤语的人,难道这一逃居然逃到中国去?这太怪谬了,因为没有标出时间和地点,一开始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慢慢才理出这是倒叙。乔安娜因为某种原因落难,被卖到妓院,一个醉生梦死又极为残酷的地方,妓女有时候会因为跟客人发生冲突被老板施加惩罚,有的被吊死了,乔安娜的朋友Elizabeth因为咬伤客人的舌头而被割掉舌头。看到这里很疑惑,为什么不是女主被割掉舌头。接下来的剧情解开这一答案。原来Elizabeth被割舌后某天,有个有钱人包下整个妓院,并且点名要乔安娜,乔安娜眼睛蒙上黑布条,等解开遮罩后,却发现原来这个人正是牧师,他依然一副恶魔的模样,只不过那时他脸上还没有伤疤。Elizabeth为了保护乔安娜试图杀牧师,却被杀死了,最后乔安娜杀了牧师并放了火,自己割掉舌头假装成Elizabeth,让别人误以为火海中的尸体是自己,坐上车逃出这个蛾摩拉。然而由上一章可知牧师并没有死,他便是为复仇而来。那么之前又是怎么回事。
于是第三章里,让人大跌眼镜的释疑来了。原来乔安娜居然是牧师的女儿。牧师为了行使他的权利(根据基督教教义,丈夫管辖妻子,妻子要受丈夫管辖,这是夏娃偷吃智慧果受到上帝的惩罚),经常鞭挞羞辱妻子,而且觊觎正当青春年少的女儿,妻子想保护女儿,但又无力反抗作为统治者的丈夫,最后只能选择自杀。好在乔安娜帮助过一位牛仔,在牛仔的帮助下,乔安娜暂时地逃离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处全部明晰了。
第四章又接回到第一章的末尾,乔安娜也就是Elizabeth(简称Liz)按照丈夫的指示,找到了公公家。而牧师很快也追来了,乔安娜得到了枪,与牧师展开激战,最后杀了牧师,但公公死了,房子也烧了。不过之后乔安娜坚毅地建新房子,开始新生活。
然后这不是最终的结局。因为这时来了一位警察,他说曾经有个牧师介绍他去妓院所在的矿城工作,在那他调查了妓院火灾事件……他问乔安娜为什么不换个名字,这里叫Elizabeth又没有舌头的人不多啊。最后逃不过的乔安娜跳水而死。
剧透完再说说悍女是怎样炼成的。我一开始想到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是想想又不对,乔安娜并没有反抗过,她只是不停地逃(一共逃了三次),不过能逃也是一种本事,对比起母亲的消极反抗——自杀,乔安娜已经足够强大了。客观说来,就算乔安娜有枪,也不是牧师的对手,何况从心理学来说,从小在那种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下长大,不知多少人会习得性无助呢。电影里有几个涉及杀动物的画面,乔安娜来月经后被当作大人了,拿枪杀过牲畜,儿子很小的时候,丈夫就和他端枪打猎,到了羊被剖腹,羊胎被拉出来时,乔安娜看到这画面已经十足镇定了,她甚至小时候就能全程看着牛仔勒死另一个牛仔。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那部让小李子获得奥斯卡影帝的电影《荒野猎人》,该片主要是与天斗,与自然斗,最后也有复仇的与人斗,为了活下去,他剖开母马的尸体,躲进马腹里避寒;为了活下去,她割掉自己的舌头,改名换姓。要说谁更虐,那肯定是乔安娜,虽然那时各种心疼小李子,但是乔安娜是从小被虐到大的,今天死丈夫明天死公公的简直柯南附体。想知道是什么信念让乔安娜挺下来的,却发现无从说起,因为就算她没有割掉舌头之前,也只是一个沉默的旁观者,极少表露什么。但是一定要问个为什么吗?那也未必,也许只是天性使然,就像她父亲表面是牧师,实际上所为尽是恶魔行径,这只是一锅粥中的老鼠屎,虽然我并不喜欢基督教,但是片中并没有什么能够解释他为何如此,我也不想自己添油加醋地扯什么宗教人性之类的。连女主也不想分析,说多了也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只是想说这在我看来是部很爽的片子,到处有悬念,到处设伏笔。说爽不是因为感官刺激,也不是奇思妙想,而是一种根植于现实的能量在源源不断地迸发。她其实很像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一般超级英雄都会有个诸如保护地球保护爱的人的理由挂在嘴边,而我们的女英雄却没有这些理由,也许她只有是什么而没有为什么。为什么我不知道该怎么讨论人性(关于乔安娜的),因为这样的人是野性的存在吧,而我觉得爽快的,并不是那种快意恩仇,而是野性的狂欢,焕发起被死灰掩埋的激情吧。
最后又想起《Antik》那句歌词——Der Tod ist der zeitlose Frieden und das leben ist der Krieg,以此作为结尾。
人们总是在想象人的一百种好,却没料到人性还有一万种恶。
很少有从女性视角看待周遭一切的西部片,若说西部世界是对那个逝去的疯狂年代的一种人为“温故”,Brimstone则是一种写实得近乎令人不忍卒视的血腥与暴力。
那还是个被小木屋与淘金者占据的美国西部,人们的原始欲望在这片土地上肆意蔓延,牧师不再是给予人们信仰与指引的大爱之人,他披着羊皮,一颗恶狼的野心在道貌岸然的躯壳里砰砰作响,泛着幽光的眼神从门缝里盯着年仅十三岁的亲生女儿。
禽兽所做的一切都不能以人的价值观来看待,当母亲被戴上如马套一般的马具,竭力想护女儿周全却一次次惨遭毒打之后,最终用死亡发出最后的抗议。
这是最无奈也是最无用的抗议,女儿从此只能活在魔爪之下。
可她不还是有那位犹如从天而降的义士吗,他口口声声说他喜欢她。
若这是一部现代童话,则结局定会是义士杀死鬼父,带着纯真少女远走高飞,温馨美满。
可在这样荒诞的年代,童话都是哄小孩的,更何况这位义士不是王子,他也只是一位杀死自己伙伴想要独占黄金的淘金狂热分子,可这位无神论者却对女孩说:“你想变得和你母亲一样吗?”
她开始逃亡,魔鬼开始追逐。
一个青春美丽少女的独身逃亡注定是步入另一个悲剧,只不过是从一个地狱来到了另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地狱。在妓院里,为了保她的少女被处以绞刑,不愿与嫖客接吻的女同伴在众人面前被活生生地割了舌头,她只能看着,人生的不幸在此时再多一两个也不为过。
魔鬼终于还是到来,她在魔鬼面前瑟瑟发抖,她不愿意回去,不愿意成为第二个自己的母亲,不愿意做违背天伦的事,哪怕自己早已不算单纯。终于,她亲眼看见魔鬼在自己面前倒下,同伴的舍身相救换来了自己不得不使用另一种身份过下去的残生,而这残生的代价却是对自己的又一次自残。
魔鬼会放弃自己的追逐吗?从来没有。少女已成人妇,丧失了言语功能的她看似有了全新的生活,可实际上魔鬼只是在一步步靠近,在某个日子再次摧毁了她的生活。
这次还要继续逃亡吗?最厌恶枪声的她举起了枪,当身边的人一个个被魔鬼带走,她成为了与自己母亲截然不同的人,她选择反抗,她不能再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自己。
西部世界里的Dolores举起了枪,开启了Journey into Night,自己的全新生命才刚刚开始;而等待Joanna的却只是转瞬即逝的美好,她在这个世界注定难以存在。
但是她所做的一切不是徒劳的,她给了自己女儿一种全新的生活,一种自己期盼的,却从来没有完全拥有过的生活。
Brimstone,其实有地狱之火的含义,这个译法比悍女更贴切,Joanna从来不算凶悍之人,而艰难的现实将她一步步逼上了绝境,她点燃了地狱之火,将毁灭自己的人焚毁至尽,而自己也不能免受波及之苦。
电影里的风景很美,连绵的绿丘,玲珑的小木屋,仿佛伊甸园。
景色是美丽的,而人却是丑陋的,这里所有的一切是Joanna经历的炼狱,只能在奔逃的喘息中嗅到一点点幸福的味道,可这里还是地狱。
时光荏苒,岁月沉浮,我们周围的一切有比Joanna更好一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