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Detstvo Gorkogo / 高尔基的童年 / 童年 / The Childhood of Maxim Gorky
导演: 马尔克·顿斯柯伊
主演: Aleksei Lyarsky Varvara Massalitinova 米哈伊尔·特里亚诺夫斯基 Yelizaveta Alekseyeva Vyacheslav Novikov Aleksandr Zhukov K. Zubkov 丹尼尔·萨加尔 Sergey Tikhonravov Igor Smirnov E. Mamaev V. Korochentchikov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上映日期: 1938-06-18(苏联)
片长: 98分钟 IMDb: tt0030055 豆瓣评分:7.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在少年时,对我影响至今的书籍莫过于前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我至今还保留着母亲为我购置的连环画,前几天我又在书店购得根据原著改编的三部曲同名电影的影碟,画面虽差,但在重温经典的同时,不由得我心潮起伏,汹涌澎湃。 高尔基的这套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丰富的社会表现内容和卓越的思想成就令全世界瞩目,其影响不亚于他的任何其它鸿篇巨制,这部作品以生动的笔触勾画出的革命前俄国社会生活的生动场景和下层劳动人民良莠并存、瑕瑜互见的形象组合为我日后认识社会与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此系列影片,不得不承认,导演顿斯科依对可以说是构成高尔基三部曲的灵魂的主要东西了解得极为透彻。对于那两种表现得尖锐鲜明而富有戏剧性的感情(激烈的憎恨和伟大的爱,正确地说是为了爱而产生的恨)的特殊结合把握得很准确。因此,在改编中,为了极力追求情节的紧凑和突出尖锐矛盾的冲突,重新安排了情节,形成了类似于高尔基戏剧作品的情节结构。随着主人公在银幕上逐渐长大,他独特的性格和民族气质光彩四射,整套影片画面生动,丰富多彩,韵味深长。 我们借助于主人公的眼光,一种叛逆的眼光来观察人生,此时,喜悦和惊恐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物虽众多,几乎全是处于不断前行的生活之流中,全都屈服于命运的变幻莫测。唯有外祖母这个在俄罗斯文学名著人物长廊中生动鲜明的形象让人过目难忘。她的仁慈,宽容,她的博爱,良知,她的勇敢,豁达,让我多次落下无以名状的泪水。 在这部形象体系复杂的系列影片中,可以说二个主题贯穿始终。一个是主人公,另一个是伏尔加河。 在影片中,也就是说在高尔基幼稚的目光中,乎没有对自己境遇满意的人物。所有人都在渴望另外一种生活,或者对自己生活在这种地狱般拥挤之中的现状难以承受。从《童年》中外祖父一家不断变化的房子,天花板总是低矮,杂物充盈,人头攒动,同样的意象也出现在《在人间》中的圣像画坊,《我的大学》中的谢苗诺夫的面包房。在人所生存的封闭空间里,禁锢的感觉不可忍受,这类意象表达出的窒息之感无疑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于是,外祖父的叹息,舅舅的咒骂,小伙伴渴望回到记忆中家乡重新生活的儿歌等等,虽然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表达出了要摆脱不自由状态的愿意。高尔基的作品告诉我们;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但这不是有价值的生活,人唯有与这样的生活保持距离才不会堕落下去,才不会被这种生活所扼杀,才能参悟生活的意义。 伏尔加河在影片中所代表的是真实的俄罗斯的社会生活。在影片开始就以组纤夫低沉吟唱的生动画面中,那条将多次出现的伏尔加河伴之河畔的场景,就为影片打下了广泛社会性和浓郁民族性的文学基调和哲学意象的烙印。酒鬼横行,警察抓人,小偷盗窃,杂耍演出,搬运工在装卸货物等等,在这一切之上是无际的天空,在这一切后是那条无言流向远方的大河。在这里,不是以河流的镜头来比喻生活,而是河流本身在镜头中被表现为生活。它不断的流淌,它周边发生的一切就是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进程。在伏尔加河奔腾的广阔的俄罗斯大地上,高尔基找到了自由的起源,那在影片中时时可闻的民歌成为表现伏尔加河风景不可分割的衬托,歌声在大自然中的回响仿佛代表着人摆脱阶级压迫和环境禁锢的渴望。 如果从“逝者如斯”的意象理念中进一步旨申,这三部影片的叙事脉络还可以概括为;生活把主人公从封闭的家庭空间引领到社会,引领到大河的身边,而最终又把他带到河流所汇聚的大海边,在那里,他找到了真理的“净土”。 这就是主人公对生活不断参悟、路途与无数不人相遇而终于得到的结果。正是这样的参悟生活,小男孩成为了男子汉,使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具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最令人难忘的是在《我的大学》结尾,导演选用了高尔基的另一部作品《人的诞生》中的内容;在大海边,主人公为一个女人接生。鲜活的生命在大海边出现,而永远是浪涛澎湃的大海,也就是生活前程的象征。这一点在电影中格外的意味深长,前二部影片的结尾都是主人公从不自由的禁锢中走向渴望中的“净土”,而每三部的结尾有了更新的含义;他不仅走出了禁锢,而且把新的生命带给了生活。这画龙点睛的一笔,在影片中把高尔基无产阶级文学大师的地位给予了坚固的奠基。
“你要去哪儿?” “我要去向人间” 在最想要走遍、看遍世界的时刻, 看到这样的“人间”, 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满心欣喜,充满希望” 看完,以这样的形式,展现于眼前的“我的童年”。有这样几个感受,很迫切,很受触动。 首先,想要了解高尔基这样一个人。他的人生,有着太多的起起伏伏,苦难与快乐。多想跟着他的笔触所及,去感受他的那段过去。 通过这部剧(没有看过原著),看到了那些。“离心”,“破碎”的家庭,在那里,有的是恶毒而贪婪的大伯(我是长子)和二伯(我不是您生的),易怒而坏脾气的外公,也有始终慈爱、包容、讲良心的外婆。 寄居在外公家的他,可以依靠谁?开朗、善良的家中养子(说话的人),被恶毒的伯父,害死。好心,给他讲处世的长工(37年),在因为一场意外而失明后,被抛弃。家中,教诲他,多去思考,多去看世界的住客,被驱逐。
他的童年,发生了很多事,伴随着外公家境的落没。
直到,他与化学家的再次相遇,与再次分别,然后说出“我要走向人间”。
童年是什么?我认为,在于思考,儿童是不会,不能理解,也不用去独立思考(新世界)的。所以,他的童年,虽然经历了很多“不解”,但是,珍贵。
在他的童年,与其说是苦难,不如说是外界给他的试探,带给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