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 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1974)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 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1974)

又名: 飘零燕 / 小天使 / 海蒂 / Arupusu no shôjo Haiji / Heidi: A Girl of the Alps

导演: 高畑勋 早川启二 横田和善

编剧: 约翰娜·斯比丽 吉田义昭 大川久男 佐佐木守

主演: 杉山佳寿子 宫内幸平 中西妙子 小原乃梨子 丸山裕子 坪井章子 吉田理保子 麻生美代子 肝付兼太 塚濑纪子 铃木泰明 岛田彰 峰惠研 永井一郎 山本圭子 野泽雅子 水鸟铁夫 泽田敏子

类型: 动画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1974-01-06(日本)

集数: 52 单集片长: 28分钟 IMDb: tt0070968 豆瓣评分:9.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自从小莲(杉山佳寿子 配音)的母亲去世后,就被姨妈抚养着,因姨妈要到城里工作,被送到了在阿尔卑斯山上住的古怪的爷爷(宫内幸平 配音)家里。自从小莲的到来,爷爷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天真活泼善良的小孙女。在阿尔卑斯山上到处是鸟语花香,小莲和各种动物玩耍和它们做朋友及保护它们。一次小奶羊生病了小莲不顾危险爬到悬崖踩药草给小奶羊吃治病。小莲和放养娃小豆子(小原乃梨子 配音)在阿尔卑斯山每天都发生着好玩有趣的事情,幸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转眼小莲到了八岁,姨妈接她去城里给一个富人家体弱多病的女儿小芬(吉田理保子 配音)当玩伴,小莲到了城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她还会像在阿尔卑斯山上那样快乐幸福的生活吗?

演员:



影评:

  1. 听起那张最爱的碟,好想回到小时候的暑假。

    漫长而寂静的暑假,没有小朋友一起玩,常常在大人午睡后的时间溜出家门。
    这个时候在大院儿里是不会遇到大人的,一切都在炎热的太阳下蓬勃生长,我一个人安静的玩,有向日葵、蓖麻、还有好不认识的植物,偶尔有蚂蚱在草丛里蹦来蹦去,找到一个繁荣的蚂蚁窝可以蹲在那儿看上半天,水塔哗啦啦流着过多的水,知了大合唱着:知了——知了——
    那个16开本的《暑假作业》好像怎么都做不完,妈妈会做自制的雪糕,要每隔几天经过允许才可以从冰箱里拿出来吃。
    大人们午睡快醒的时候,就乖乖回到家,假装也刚睡过的样子。爸爸会切开一个冰凉沙甜的西瓜,那时西瓜好甜啊——
    晚饭后,有时就在家不出门,看电视,吊扇慢慢的转着,有时要“被迫”和妈妈出去散步
    小学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和弟弟玩了一夏天的动物棋,就是一象二狮三飞虎什么的,还有人记得吗?
    初中结束的那个暑假,我看完了整本红楼梦和一半的水浒传——聚义之后就不喜欢看了,喜欢三毛大概也是从初中的某个暑假开始的。
    小时候的一个暑假,和弟弟每天上午早饭过后就一起期待一部叫做《阿尔卑斯山的少女》的动画片……
    多年以后我开始在网上买东西,专门搜索过这部动画片,发现好多人也在网上找它,大家的回忆都是那么快乐,关联着小时候的暑假(有传这是宫崎骏的作品,可在宫崎骏作品如此流行的今天好像没人提到这部),好想知道,小女孩离开阿尔卑斯山到了城里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暑假,静默的、漫长的、淡蓝色、澄净的——
    好想,好想,好想,回到小时候。
  2. 在我还是个少男的时候 ,看了一部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 》,如今情节早已忘记了,但那种美好的感觉是如何也抹不掉的。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女孩,开朗、乐观,像山坡上绽放的雪莲花,清澈透明又调皮。美丽的阿尔卑斯山,木头房子里有个白胡子老爷爷。不知哪段情节在我的记忆里还种下了点悲伤。

    找来它的原声听了一下,当主题曲响起,熟悉极了。忘了情节,对旋律的记忆却如此清晰的被唤醒了 ……

    多年后才知道这是宫崎骏的又一力作 ,想想我的童年还是蛮幸运的,那个时候国产动画片的水平还蛮高,国外的动画片也没有被广电总局屏蔽,尤其是日本动画片,那时候中日关系还算凑合,那是邓小平和田中角荣的时代,北京有了日本援建的中日友好医院,长春有了中日友好街……日本的文化产品也就不再那么受抵制,而且那是一个娱乐多么匮乏的时代啊,我们却能看到《花仙子》《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大白鲸》《圣斗士星矢》等一系列优秀动画片,除此之外我们的郑渊洁叔叔也处于黄金高产期,一部部优秀的童话让我曾经模仿他的口气写了厚厚的一本科幻童话。

    这些都随着我的后少男时代的来临而结束了 ,郑叔叔开始在童话里玩色情,号称其童话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看,我可爱的舒克贝塔历险记也被他狗尾续貂的糟蹋,我曾写信给他,说不要再续写舒克贝塔历险记了,都好几百集了,越来越不知所云,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这么糟蹋啊。他给我回信了,里面有两张空白的舒克贝塔的课程表。
    国产动画片也越来越没法看了,什么海尔兄弟,什么XXXXX,那时我还小,但我知道恶心。

    最近又看了奥运的动画片,连葫芦娃都不如,我觉得郑叔叔应该又有写的了,《五个小怪兽折腾地球》多好的题材啊。

    都这么多年了,中国的动画片除了宝莲灯乏善可陈,中国元素在《功夫熊猫》里却大放异彩。是我们文化苍白吗?不!一定是足协的阎主席离任后去主抓文艺工作了,我只能这么想。
  3. 最近看了世界名作剧场的前身,1974年的『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动画共52集,叙事手法朴实无华,但绝非冗长之作。它以出色的人物塑造、真挚感人的角色互动、壮观与秀丽并存的画面、恰到好处的音乐,将观众的身心全拉进主人公小海蒂的世界——真叫人恋恋难舍,不忍心结尾到来。

    动画讲述了出生农村的瑞士小女孩海蒂5~9岁的生活,共三个份量相当的阶段:与爷爷一同住在山中小屋,尽享美好自然的山上篇;被姨妈拐到城市,为教条约束和思乡之情所折磨的法兰克福篇;重回阿尔卑斯并帮助法拉克福的友人克拉拉脱离轮椅的友人篇。



    山上篇的一条线索是季节的变化,另一条线索是海蒂钟爱的动物。前者引导观众透过海蒂的眼睛去感受阿尔卑斯之美,是自内而外的过程。宫崎骏作为场面设定和画面构成的负责,在这个时期已经确立鲜艳又写实的视觉风格。连绵不绝的花海、点燃崖壁的秋日霞光、银色的冬季,由眼睛引发心灵的共鸣。观众不自觉中认同了海蒂成日哇哇大叫在牧场上奔跑的举动,喜欢上小主角的爽朗天性;‘森林系的生活理所当然是健康快乐的生活’这类想法的种子亦悄然埋在观众心中。后者则以旁观的视角,讲述海蒂对生灵的热爱和同情,是由外及里的过程。观众看到她如何悉心照料掉出窝的小鸟,如何为喜欢的羊羔不被宰杀付出各种努力,不断地发现海蒂性格的方方面面。即便观众不一定认同她耍性子执意保护小羊,以及为动物不顾自身安危的做法,对海蒂的熟悉程度却如家人一样了。

    山上篇没有长线贯穿,居然将一年四季都细说个遍,听起来像是导演在敷衍观众。然而每集故事虽小,却是精挑细选、潜心经营的。到该篇结束的时候,观众对海蒂和爷爷的生活已经了熟于心,仿佛早已是亲人。许多场景作为海蒂值得珍藏的宝贵回忆后来出现在法兰克福篇中,为观众理解海蒂的苦闷提供重要的基础。



    与平淡显真淳、点滴露温情的山上篇不同,法兰克福篇集中于角色冲突的描写。冲突的一方是德国富商泽泽曼家为人苛刻、死板霸道的女管家罗登迈娅小姐。和许多动画喜欢塑造典型化的反派类似,管家的性格通过各种细节迅速搭建起来,而且跟主角针锋相对。她一次次折磨海蒂的心灵,最后甚至残忍到不准海蒂流露思乡苦,以免干扰喜爱海蒂、担心海蒂离开的大小姐克拉拉的情绪。尽管观众看得愈来愈揪心,深切感受到海蒂的凄楚,对管家个人的塑造来说只是单一负面形象的不断加深,意义并不大。

    本篇中冲突主要的作用其实是以理念对决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批判。罗登迈娅小姐代表的是僵化、功利的世俗规矩,奉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社会礼仪。尽管本性并不奸恶势力,她盲目服从此种文化,对主人家忠实勤恳之外已失去平常的感情。她不懂人生乐趣,成了清教徒式的欢乐杀手。她心无慈善,无法理解克拉拉和海蒂的友谊,最终反倒伤害了她心疼的克拉拉。与她对决、代表作者理想的则是克拉拉的祖母,片中的老夫人。她不拘泥于社会地位,为人亲切,智慧又风趣。仆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她,不惜跟管家对着干。生活苦闷的克拉拉和海蒂更视她为黑暗中的光。动画还特意从教育方面表现两种理念的差别:管家只会居高临下独裁式地要求孩子,急着把孩子训练成‘淑女’;老夫人会花心思观察教育的对象,不去勉强而是启发性地通过唤起孩子的兴趣传授知识。

    法兰克福篇里虽然没有开阔的乡野风光,增加了人物也没展开群戏,但对少女间友谊的刻画可圈可点。友情从宽松的阿尔卑斯来到压抑的法兰克福,催生它开花的滋养不再是简单的朝夕相处、竹马青梅。克拉拉和海蒂各自的孤独无助、成长经历的巨大差异、还有一起面对女管家的小小心愿,让友谊多了秘密、心心相依和别出心裁的成分。或许正因为俩人不单一起经历了欢乐更相伴撑过苦涩时光,海蒂与克拉拉后来虽相隔遥远却仍能维持强烈的思念,这样一来便有了第三篇。



    友人篇是主线最明确的一篇,主打友情和励志。克拉拉和海蒂渴望的重逢在泽泽曼一家希望克拉拉身体状况在瑞士得到改善的驱动下终于成行。飞出法兰克福鸟笼的克拉拉,在大自然和伙伴们身上寻到克服腿疾的意志力和勇气。整个复健治疗的故事可贵地保持了合理和真实的一面,没有掉进日本动画常落入的有志事尽成的陷阱。克拉拉正式进入复健环节前,对她具备站起来的物理条件也做足了铺垫,例如她有足够结实的腰和身体等等。

    友人篇在剧情上实现了圆满,海蒂一家、彼特一家和克拉拉一家都在此篇中得到更光明的出路。帮助的无私和感恩的慷慨是贯穿本篇的另一对重要情感,观众的身心也因为里面美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享受和满足。友人篇同时令整个故事的内涵变得完整。山上篇中的勇气和坚韧,法兰克福篇中因禁锢而生的对自由的渴望,终于在这一篇中结合,获得了解放与成功。概括一下便是自力更生的乡村精神改造了依附性较强城市生活。相对不那么明显的还有城市对乡村的影响,海蒂若不是在法兰克福学会并喜欢上了看书,海蒂爷爷断不会下决心让海蒂上学。总而言之,友人篇里不同世界的人们在同一舞台上改变彼此,虽然并没有激烈的剧情,却可称得上是群戏。



    论『阿尔卑斯山的少女』的整体素质,是各项动画要素都非常均衡且优秀的作品。在故事方面,导演高畑勋发挥了他擅长的扑捉点滴并倾注温情的优势,观众很容易向剧中人物投射自己的情感。因此尽管是人物都非常单纯的儿童动画,却给人以真实之感,动人心肠。加上剧情起落控制得当,虽然是很长的动画,也不会令观众觉得疲劳。宫崎骏贡献的画面亦是成就本片精品佳作的利器,之前已有叙述,相信赏心悦目是所有观众的共同感受。渡边岳夫是另一大功臣,片中无论是管弦作品或民谣不单是独拿出来听好,放在动画里还很具临场感。尤其是多首阿尔卑斯风情十足的歌曲,道地得令人惊讶。也难怪本片在欧洲播放时,没人相信是日本制作的呢。

    总之,大力推荐这部历久弥新的动画!世界名作剧场,还要食更多更多!

    附图和附注完整版评论:
  4. 看动画可能也需要心情与境界的配合。

    没有一个合适的心情和契机,没有对某种类型的偏好,可能有时候很难看进去。我之蜜糖,彼之砒霜。这也是渐渐的,我不再和别人推荐我喜欢的作品的原因。

    这是一部很早之前,几乎一口气看完的片子。那之后的几天里,阿尔卑斯山上的雪山、开满鲜花的草地,高大的枞树,便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人本从自然界而来,也许,这种自然,对人也存在着永恒的召唤。

    不同于第一次时纯然的欢乐与幸福,这次重看,注意到了许多之前没有留意的细节。这里分集记录下来。

    第1集 到阿尔卑斯山去

    第2集 爷爷的小屋

    在一开始,黛特阿姨的做法就引起了争议。比如,在前往爷爷家的路上,走的那么匆忙,一点也不在乎穿着很多衣服的闷热而笨拙的海蒂,当海蒂不小心摔倒了,也只是催她快走,而不是过去抱一抱,拍一拍。

    我想,小时候有过一个温柔母亲的孩子,应该很容易看出这其中的差别。妈妈不可能不在乎孩子的冷热,和摔跤,在她走不动的时候,甚至会把她抱起来,即便责备,也是带着亲昵的。而在这次远行的一路上,黛特从没抱过海蒂。她表现出来的,确实就像一个阿姨对待侄女的态度,不亲不近,不冷不热。所以,我们觉得海蒂可怜,并非没有道理。从而对黛特心生责备,也没问题——她不是做错了什么,她只是做到了一个再普通的人也能做到的事。换句话说,她做得不够好。

    弹幕里有人说,黛特把一个只有一岁的孩子带大,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依照黛特这样的性格和照顾方式,我们很难判断,小海蒂在她的照顾中得到了足够的爱和温暖。从送他们一程的大叔的话里,我们知道,小海蒂是经常被“转手”的。

    五岁的海蒂善良,乐观,善于为他人着想,在吃饭时会主动拿出餐具——这一行为在之前被我解读为懂事,但现在来看,一个孩子,会在什么情况下懂事呢?可能就是,寄人篱下,感觉到“不懂事”会带来的后果之后吧。

    让我有些确认这点的,是剧中海蒂看爷爷的一个细节。

    黛特不顾海蒂和爷爷的意愿,将海蒂留在山上就走了。——这个地方有人指责老头子,我不得不替他辩解一句,爷爷可能并不是不愿意照顾孩子,而是担心孩子不愿意和他一起生活,他当然知道自己“恐怖”的名声,他对黛特问出的问题是,“如果你走了之后,她哭个不停怎么办?”黛特说,“那我就不管了。爷爷自己想办法吧。”爷爷或许是担心委屈了这个孩子。

    海蒂似乎不知道自己刚刚被一个不愿意带她一起生活、甚至当着她的面说带上她会没办法做事的阿姨,交给了一个在村民口中颇难相处、对自己的到来也没有表示欢迎的陌生老人手里。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小孩会是什么反应呢?会不会哭闹,撒娇说不愿意留下或一定要跟着阿姨走?

    这些,此时的海蒂都没有。也许,她已经习惯了被黛特送来送去、交到陌生人手里的生活。可能,最开始的几次,她哭过,也闹过,但是没用。不管对方是否愿意,黛特将她留在那里,她就得想办法在那里生活。

    她是不是真的开心呢?

    黛特阿姨走后,老爷爷坐着一句话不说,低头沉思。小海蒂独自绕着小木屋走了一圈,最后静静站在爷爷面前,抬头,满脸笑容,低头,笑容消失,似乎是看了大狗一眼,重新抬头,还是笑容满面。

    这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无论她多么乐观、开朗,五岁孩子该有的担忧、恐惧、彷徨,她一样不少。但是,她过分早熟与懂事,学会了低头把那不讨人喜欢的忧郁表情收起来,总是笑呵呵的跟所有人说话,乐观的做一切事。

    在第一夜的梦里,她去跟之前住过的人家道别。梦里,是黑白萧索的场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纺车前织布,海蒂叫了几声,她似乎没听清,转过头来,也只是说,海蒂啊,要玩就在我家里玩,不要出去摔倒了。看来听力已经不是很好了。海蒂大声说了好几遍的是,奶奶,我要去阿尔卑斯山和爷爷一起生活了。她推开门,屋外的景色,都是彩色的。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推想出,海蒂以前,至少有一段时间,是和这样一位听力不太好的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人和她说话,而她在多数时候,也只能在家里玩。可能也不会有玩伴。任凭是谁,可能也没法说,这是一个小孩子该有的幸福生活吧。

    好在,这一次的交手里,她如倦鸟归林,池鱼入渊。

    海蒂是属于自然界的孩子,她在阿尔卑斯的群山里,找到了自己生命与灵魂的归宿。正如爷爷选择成为一只离群索居的孤鹰,海蒂爱阿尔卑斯的群山,胜过灯红酒绿、物质繁茂的法兰克福。这种本质上的类似,或许也是他们爷孙俩能如此珍爱彼此的原因吧。

    海蒂虽然可能没有得到过幸福,但她并没有失去辨认幸福的能力,她的心很小,也很纯净,所以不记得坏事,也学不会怨恨。海蒂能带给我们快乐,正是因为她如此纯然而珍贵的天性。

    第7集 枞树之声

    年幼的海蒂因为贪玩,一时不小心忘了锅里还煮着羊奶,就去送小雪上山了。

    回来之后,爷爷也没有骂她,只是说,是他的错,不该把这个工作交给她。也许爷爷不会知道,他这样的话,比责骂更令人难过。那仿佛在说,你不堪重用,是我看错人了。而海蒂这样聪慧,又怎么会不明白。

    于是她伤心的跑到屋后,抬头忍着泪看枞树。

    三棵高大的枞树在风中轻轻摇晃着,海蒂听见它们说,没关系,从明天开始努力工作,不要失败,爷爷就还会把工作交给你的。——所以,并不值得绝望,如果还有转机,还有机会,就有可以做事的空间,就不要伤心的哭泣,去为了明天做好准备吧。

    也许是一路的上学过程——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被迫与所有人比较、竞争,尤其是在三年高中里,老师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在你在偷懒玩耍不用心的时候,比你聪明、成绩好的人在努力读书”。而学生之间传为笑话的“我也没复习”,也从侧面折射了这种竞争的惨绝人寰、背离人性。所以,不能停下来,没有不一样和不努力的自由。

    我们的教育,没有交给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有光荣榜,榜上都是成功者。失败者被扫进垃圾堆,只配在角落里仰望。成为失败者是可耻的——不知在什么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被种下了这样的魔咒。没有人告诉我们,失败了也没关系,下次再作就好了;这个做失败了也没关系,总有你可以做好的事……一切都要等到成年之后,我们才不得不在长期的竞争的疲累中醒来,告诉自己,停下来也挺好的,失败也没关系。还有下一次,总会有别的事可做。

    第8集 啾啾到哪里去了

    深秋了,啾啾不得不和它的朋友去温暖的地方度过冬天。

    海蒂追着啾啾跑了很远,最终伤心的回来了,看到爷爷时扑上去痛哭不止。这可能也是海蒂在前期为数不多流泪的时候。

    爷爷轻轻拍着海蒂说,这样啊,好不容易才养大的。

    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到,爷爷,也许是在说自己吧。也许他也在借着海蒂的眼泪,表达自己没说出来的难过。在剧里,爷爷的儿子,也就是海蒂的爸爸,在海蒂一岁时就去世了,如今,应该已经去世四五年了。比起啾啾,儿子,更应该是老人辛辛苦苦、非常不容易才养大的吧。就像养了一个春夏的啾啾,不得不离去,儿子也不得不离去。不管养的有多么辛苦。

    但明年春天,啾啾还会回来。而死去的人,却永远不会回来了。

    海蒂也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在彼得将一只新的小鸟交给她时,她将鸟儿放了,并说明天会跟彼得道歉——想必,细心温柔如她,也能想到彼得抓鸟的不容易。她说,鸟儿应该更喜欢和自己的同伴待在一起吧。

    真正的爱,是希望你幸福。

    像候鸟不得不在秋天南去,像它不可能和人类长久的生活在一起。有许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的。不知怎的,想起了中国民间传说中人/妖/鬼相恋的故事。这种跨越种族的爱,是不会有结果的,在一起也只会导致不幸——比如夏目友人帐中,人类死去之后,妖怪却不得不独自度过漫长的孤寂岁月。“不可结缘,徒增伤悲”。

    人长大了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无可奈何与不得不,做不到,没办法,必须要。然后,原来圆润饱满、生机勃勃的梦想,开始干瘪,显出线条。

    “ 相信如果可以,海蒂永远也不会想离开阿尔卑斯山,因为山上有她最爱的一切。 ”(维基百科)

    相信如果可以,我永远也不想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