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Aelita: Queen of Mars / Aelita
导演: 雅科夫·普罗塔扎诺夫
编剧: 阿列克谢·法克 费奥多尔·奥采普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主演: 尤丽娅·索恩采娃 伊戈尔·伊林斯基 Nikolai Tsereteli 尼古拉·巴塔洛夫 薇拉·奥尔洛娃 Valentina Kuindzhi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上映日期: 1924-09-25
片长: Netherlands: 67 分钟 IMDb: tt0014646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本以为这是关于火星的想象,其实跟那个时代的其他苏联电影一样,它仍然在描述苏维埃和共产主义。 与梅里埃那些非常舞台化的布景和滑稽剧般夸张的人物表演比起来,Aelita里更多真实的场景,人物表现则速度平缓,注重内心和情感。 在我们所知的苏维埃共产主义背景下,爱恋、嫉妒、匮乏、阶级、婚姻、情感、分配制度、奴役、受困被一一描摹,关于私有化与公有化、个体与集体的危机,早已在当时的影片里被预言过。 关于火星,关于未来的想象,苏联人凭借一个全新的国家,比同时代所有的同行都走得更为遥远。那些关于火星的布景设计,人物造型,服装,直接受到当时的先锋艺术影响,而与过去干脆得没有丝毫联系。 在弗里茨•朗那里,可以同时看到表现主义和包豪斯的影响,而雅科夫•普罗塔扎诺夫也确实清晰地用古典悲剧般的笔调展现地球,而把对火星的想象献给了构成主义。 在杂家的现场是一个人的电子配乐,没有人声,是几天来最好的现场。 苏联人,确实在那个时代创造了全面的辉煌。
后座两位女生笑点全程,不停噗嗤,对于我来说,除了火星苏维埃的滑稽能让人心中呵呵一下,相反它并不是一部在现今能让人觉得舒适的电影。荷尔蒙过度充沛、无能的男性和被动接受自己命运的女性,大义小礼,演绎的明明是一出悲剧。即使归咎于梦境,有了善终,但只是用一丝安慰来勉强弥合已撕裂的现实。 它和《火星之旅》一样,科幻也只是用作外衣,但在置景和服饰化妆方面显然要胜出一筹,可惜这版拷贝修复的不甚理想,而和《火星之旅》相反的则是在火星女王里是对乌托邦对外输出的幻想。人啊,要么痛恨自己的不完美而期待外力拯救,却又会被自认完美的先进理想所支配,陷入集体疯狂和自我膨涨,这种唯一性的自我造神使得人们自以为可以改造整个世界,甚至是地球之外。 梦境和最后真相揭示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应属很有想法和超前,即使现在眼光来看,仍然值得加分。
观影体验确实比较有意思,所以想简单记一下。
说是科幻,其实火星场景加起来也大概就三十多分钟吧。最科幻的可能是很无调性的音乐,当然这类老片子的配乐感觉其实有点无所谓,维基上看到在苏联上映的时候还是肖斯塔科维奇弹自己写的钢琴曲当背景乐,羡慕。另一方面,埋下的线索收回得也很烂。开头是全球都接到一条不明讯息,此讯息也在片中重复多次,本以为是什么重要线索,结果只是一个轮胎广告。当然,这种无关紧要的因素在幻想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观点,可能其实也蛮超前的。不太了解电影发展了。
影片男主角是一位普通科学家、工程师,工作之余会跑到朋友家设计火箭,幻想自己飞到火星。他认为自己的妻子被搬来的保持着旧思想的前资产阶级分子腐化和引诱(这些情节占据了影片大多数时长),盛怒之下对她开枪。赶往火车站试图潜逃时,他幻想自己假扮成无法忍受新生活方式而迁往国外的朋友,造好了火箭并在十月革命纪念日前往火星,见到了因在望远镜中观察到他和妻子亲嘴而大受震撼并有点迷上他的火星女王艾莉塔(女王如愿亲到了嘴,边上士兵开始作呕吐状,现场许多人爆笑)。同去的士兵开始勾搭女王的女仆,同去的平民侦探则把火星人当作民兵组织试图逮捕有杀人罪的男主角。他们都被残暴的火星国王投入大牢后,开始组织其中的火星奴隶展开革命斗争,鼓励他们掌握自己的命运,建立火星苏维埃共和国(说这些时,现场观众大笑并鼓掌)。此时,影片还插入了一节象征革命的片段,一个劳动者用锤子砸碎了精美建筑的模型,并铸造出一把镰刀,组合成经典图案☭(此时,现场观众继续大笑并鼓掌)。个人觉得比较有趣的是,后一个镜头用了倒放的方法,本来是把一个镰刀砸扭曲的过程,不过在如今似乎还有不少象征意义,比如人们只能在后革命时代通过逆向摸索旧日残骸来展开对communism的想象之类的。
因为包庇地球人也被投入大牢的女王说要领导革命,士兵私下说自己不信,奴隶主怎么参加革命(此时全场又大笑)?果然把国王和长老们轰走以后,女王马上背叛并偷窃果实,一人统治火星。男主大梦初醒,回到家惊喜发现妻子没有中枪,便请求其原谅。最后,男主烧了火箭设计图纸,说自己已经找到了更重要的工作(感觉是建设苏联)。剧终,大家鼓掌。
或许从中可见,不少人眼中革命本身已经成了最科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