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过界男女 過界(2013)

过界男女 過界(2013)

又名: Bends

导演: 刘韵文

编剧: 刘韵文

主演: 刘嘉玲 陈坤 田原 车婉婉 郑丹瑞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2014-02-14(中国大陆) 2013-11-21(中国香港) 2013-05-18(戛纳电影节)

片长: 94分钟(中国大陆) IMDb: tt2852460 豆瓣评分:5.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香港人辉(陈坤 饰)给一个阔太李太当司机,他娶了一个深圳女人婷(田原 饰),两人已经有了一个女孩,但是婷又怀上了二胎,为了不用交超生罚款,辉想让婷去香港产子。他奔波在各个医院,却被告知已经没有空的床位,而找中介公司却要花费20万元的巨款,辉尝试了各种方法......

演员:



影评:

  1.         因为有点累,整场我都是歪着身子半躺着,仿佛除了脑神经,所有细胞都停止了运转。看着电影名打出来,A4纸上打出的默认字体一样,忍不住调侃实在是太过节省。

         然后阿辉出场,冷色调的长镜头让面目都是模糊的,仿佛只剩下走路的脚步声。这只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重复的某个瞬间,那么平常和无趣,却让我想起那个走进苏丽珍小店的背影,虽然他们一个被生活压垮着肩膀努力的捱着一天又一天,一个被日子蒙住了心灵得过且过,没有什么相同。

        但时间永远是相同的,不同的只不过是平行空间里的你我他。

        在那个时间里,阿辉为了第二个孩子,曾与人同站窗台边心中挣扎了百转千回终于还是不自然的笑着说出求人的话,曾听着别的夫妻商量着生产的流程细节手掌计算了脸上每一寸皮肤最后还是无奈的走出去,曾在吸完一支连烟灰都是颤抖着掉落的香烟的时间里换掉了老板的车上零件,曾对着那个仓促而慌乱逃走的背影大声喊着你为什么不能帮帮我。

        人生中总有这样的时期,想尽了办法,却仍不知道该怎么捱下去。自行车倒了不去扶,放在楼下不上锁,门反锁了不用钥匙直接踹开,所有的压抑找着释放的出口,最后却仍只能卖着车上刹车面对朋友的问题强颜欢笑,然后继续捱。

        而李太,这个在慈善会上,骄傲而优雅的舞蹈后说着温暖的场面话的富家太太,一个会抱怨丈夫吃东西总不记得擦手的妻子,一个给女儿手机留很多言撒娇的母亲,毫无准备的发现了丈夫的失踪,账户的冻结。她以为这是一个过程,总会过去,请了风水先生改了房间的摆设,穿起紫色的衣服,用现金代替刷卡,却在自己账户少量的现金和抛售就亏损太多的股票面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个结果。然后她卖掉了改财运的金象,好像也放弃了心里的一点幻想。

        她在曾经做慈善的房间外徘徊了很久,心中的幻想好像越来越小,让她最终转身走掉了。去了母亲的住处,听着她的近期安排,听着她说会打湿你的头发,喃喃自语的回答着我也可以的,最后还是在不停的踱步后回到了家,看着满室的凌乱和看房子的客户,丢掉最后的幻想。

        那个黄昏,望着已经没有了佛像对望的窗外,好像每个细胞都经历了一场衰老。她试过了自己开车,卖掉房子里的古董甚至结婚时的画,试过了路边吃一顿饭,看着阿辉手抖脚抖的抱起临产的妻子赶向医院,那个曾趴在方向盘上无助的哭着的女人,那个又哭了的女人,终于相信这一切的确只是个过程。

            我喜欢电影里很多的长镜头,冷色调下的浓密的树木,总让人恍惚着思绪跳转回那个不让生母看见的倔强着无情和脆弱的背影,跳转回火车外闪过的一层层绿色。在这样的夏天,在一个夏天,开始了,不知道怎么结束。

            每当我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总是发现大概太久没有看过这样纯粹的电影,脑海里居然只剩下那些浮华的故事情节。连自己都忍不住嘲笑自己。在逐渐迷失的岁月里,我逐渐忘记了生活这件事情本身该有的样子。

         整场戏没有故作的碰撞和高潮,像是某段生活的24小时直播,激烈的从来不曾出现,所有的只是暗里的波涛汹涌。就那样平缓的冷着色调讲着某段时间的生活,却让人仿佛能看到某段时光的某个自己。

          风终于吹过夏季的树叶,仿佛歌唱,她停止哭泣,慢慢的走回去。像那只被放生的淡水龟,终有一天可以回到水里,虽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片水域。而生活就是生活,其实从来没有什么离开或者过去,有的不过都是继续而已。
  2. 前几天一个偶然点了《过界》电影的豆瓣界面,看了几版预告片,感觉很好。情人节这天上映了,却发现它的名字改成了《过界男女》,情人节一夜过后豆瓣评分只有六点几,今天已经掉到了5.5分,我纠结了一会儿(因为我看电影习惯参照豆瓣评分)最后还是选择去看。看完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分不可能是这么低的,按照豆瓣的评分习惯起码应该在七八分。但是为什么它的分数会这么低呢?
    首先这是一部个人风格非常浓的片子,讲的是一个社会底层男人为了避免大陆超生二胎罚款而想尽方法去香港生孩子的故事。故事很不错,但是问题在于,浓烈的导演风格以及一些平缓的情节设计让整个片子看起来毫无商业片惯有的爆点,比如大场面大反差悬念等等。这样干直接导致了我看的时候硕大个放映厅没超过十人,途中几人离场,旁边还睡着两人这样尴尬的局面。类似这样的局面我记忆里还发生过两次,一次是看《一次别离》的时候,一次是看《桃姐》。没错,《过界》的整体风格和它们一样:都是典型的文艺片。
     上网查了一下数据,果然《一次别离》在中国的票房同样惨淡。《桃姐》因为有刘德华这样的特殊型演员撑着,某种程度上又算商业片,所以票房好坏不做参考。
    而《过界》之所以票房这么差(太容易预料的事),评分又这么低原因是什么呢?很明显,它选错上映时间了。它选在了情人节这一天上映并在片名后面加了男女两个字,以为这样就能票房叫座了。但是它完全低估了一个问题:大多数选择在情人节去看电影的情人们,整体文化水平使他们喜欢并热论的只会是《小时代》《致青春》《失恋33天》等等这类型的电影。而你即使起一个吸引他们兴趣的名字,再找一个吸引他们的演员(陈坤),也抵不过导演和故事所营造的强烈的文艺片风格。
     如果能做一项调查数据我想结局肯定是这样的:这些情人们(他们最容易传播信息)回去给他们的同事朋友和准备去看的情侣们讲起这部电影时说,不好看,而且每次想亲一下的时候那背景那音乐,都他妈像要分手了一样。豆瓣里正好这一天看过的情侣们可能在一夜之间点了无数的一星。连锁反应后,再加上一些常年在豆瓣上泡的跟风狗(别人点低分为了显示自己品味比别人强绝对不会点高分)这样,就部片子的悲剧就诞生了。
     以上拿《过界》作为例子分析一下“好片子为啥在中国电影市场失败”这个话题。现在该来聊聊“烂片子为啥在中国电影市场成功”了。
     说起我们的烂片,星罗棋布,最近火的比如《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爸爸去哪儿》等等,骂声此起彼伏为啥还有那么好的票房呢?想讲清楚原因,太过庞大,都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了,我觉得这可能涉及到了....中国近代史,文明社会在中国的发展等等听起来很扯淡的东西。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文化和思想层次较低者在我国社会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占了大多数。因为历史和X党的种种原因导致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我们就不聊了。思想上一直以来很受禁锢,文明的发展较发达国家也很落后,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外《一次别离》那么受欢迎,在中国它那么惨淡的原因。
     如果把如上提到的一些片子类型做一个按文明社会发展的理解程度排一个顺序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从高文明到低文明):一次别离类>爸爸去哪儿类>小时代类。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排序?追求真理(一次别离)>不被我们社会文明重视的父子关系(爸去哪儿)>高富帅白富美们的拜金青春?(小时代)
     在这样的排序下很明显相较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喜欢金钱名牌喜欢帅哥美女的文明理解程度最为容易,追求真理自由科学民主....这些的理解程度最难(没达到追求这些的时候)。
    终于把这个麻烦的问题解释完了,接下来就比较容易了。 这样来说,就可以很明显的明白为什么文艺片的市场在中国这么差了(文艺片表达的大部分为此)。
    之所以《爸爸去哪儿》《小时代》这样的片子能在中国票房这么火爆,是因为他们的文明程度最容易被中国现阶段的观众所理解和喜爱。这就奠定了中国电影市场上,好票房影片类型的基础:别讲的太深了。
     其次就是典型的商业片道路了,用大牌。越红越好,越大牌越好。能请刘德华就别用赵小光。能保证大牌云集,已经完成了最简单的炒票房大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年一到过年各种贺岁片里无数大牌,光看偶像的粉丝基本就已经能挤塌电影院了。
    最后一步最至关重要:造舆论。
    想要卖好票房,会制造舆论就等于成功。为什么《富春山居图》那么烂的片子依然能赚钱?除了刘德华和志玲姐姐,其他应该全部要归功于他们的“烂片营销”。《富春山居图》的团队不研究电影,研究开兵法了,一招将计就计让电影票房直升。你们跟富春山居图比谁骂它自己骂的更狠,显然它成功了。其实不论《小时代》还是《失恋33天》等等,都带着些烂片营销的方法来炒作自己。他们以此来达到自己的舆论热度,人们都奔着”他妈的究竟有多烂“这样凑热闹的好奇心去看个究竟,票房就这么上来了。甚至我觉得现在的电影也好明星也好,可能都怀抱着”求你往死里骂我吧“这样积极向上的心态。
     而这样的造舆论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爸爸去哪儿》,大家都表示他不是电影,但依然比大部分电影好卖多了,其原因就是趁着他们刚刚播完火到没朋友的同名综艺节目,在舆论还热的同时再加入什么哪俩个小朋友天天在一起啦,青梅竹马啦这样成天各种娱乐头条的热心炒作,成为热心群众的热聊话题。再加上大过年这种一家团聚的亲情时刻导致了它《过界》导演想都不敢想的好几亿票房。
    《小时代》那么烂最主要票房大卖的原因是它的导演,它的导演本身已经是一个集无数死忠粉与舆论为一身的大牌。其粉丝恐怖程度不亚于”你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吗“的五月天。另一方面,《小时代》如同《致青春》一样,在微博上搞起了”青春营销“,什么毕业,爱情,回忆,时代,理想等等一大堆关键词。两个以前上学时看郭敬明《圈里圈外》的粉丝,下班后,满怀青春的去电影院回忆去了。
     分析完后,又自我感叹了一番,这真是一个悲哀的行业。以一个正常行业里正常的发展模式来讲,你只有把握了这个行业这项技术的精髓,把专业知识修炼的越深,你才能做到这个行业的最前端。但是在中国作为一个导演,你的故事并不是太重要,你会不会导也不太重要,你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混圈,怎么和有钱人混好关系,让他投钱给你。只有有了钱,你才能用起大牌,才能请团队炒作,才能拍”砰砰轰“大场面。而如果你单单只是想做一个真正的导演,想拿你微薄的资金讲好一个实实在在的故事,那你可能做完第一次就夭折了。就目前中国电影和社会的发展而言,要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电影环境体系,短时间内肯定不太可能了。
    今天下午还有看到好像是个影评人拿《小时代》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合一起写影评的,影评名字起的也很郭敬明:浮光-XXXX。大致表达的意思是讲青春的电影哪个更青春(如有错误表达请更正),结论是两个都不是,某种意义上两个没区别。转发呼呼过了好几百。我评了句类似”两个有可比性吗,冯小刚和斯皮尔伯格能比吗“这样的疑问,享受了微博开号以来最热度的转发,有一个他的粉丝回我,冯小刚和斯皮尔伯格,一个亚种,一个犹太种,至少可比谁更像新美利坚高加索种......
     我觉得,真的没法比。两个导演,一个是真正拍电影的,一个是商人。你觉得《两只蝴蝶》和《蓝色的多瑙河》能比吗?你觉得《小时代》(书)和《战争与和平》能比吗?姜文好歹是为数不多在中国导演里能坚持作品的,且不说他作品的好坏,起码他的表达有思考,电影拍的像电影。并且起码他在这失望的环境里证明着另一种可能。
     大牌很可怕,炒作很可怕,死忠粉很可怕,但是换个角度想,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大家的口味总会越来越挑剔的,不是吗?
  3. 刚开始看完这部片的时候只能是失望,结尾的时候感叹,什么!这就结尾了?说的什么啊?电影院总共就四人,前面一对情侣完全就是在接电话打电话,还有我和朋友,朋友看着看着就拿手机在看小说了,如果我当天来豆瓣评论的话一定是一分,但是经过一夜后我决定四分,因为他给了我不同的感受。

    我想大多数人是看着陈坤和刘嘉玲两位演员去的,加上海报宣传以及这个过界男女的名字,不得不让人以为这是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戏,可是看了以后发现他们完全没有情感瓜葛,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就失望了。

    而且整个的电影风格都是平淡型的,没有那么强烈的高跌起伏,没有感情纠葛,正好当天妈妈问我说,怎么都没看到拍老百姓的电影,我说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欢看老百姓的生活。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背景都不一样,所以体会不一样,更多的是无法体会,所以无法想象。

    首先:陈坤
    一个为了避免大陆的超生罚款,想尽一切办法去香港生的司机。
    有种男人是很苦的,他能力有限有难处,但是要安抚家人,不想让家人担心,所以只能一人默默承担,在外面不管是做小人,多辛苦,受多大委屈,在家里也不会吭一声,还要云淡风轻。

    后来他去找前任女友,因为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所以他只得厚着脸皮去,生活就是这样,他不管你愿不愿意,你也只得去做。

    他鼓起好大的勇气去找老板娘想要提前预支薪水,我想很多打工者能体会到这种心情,自己急需用钱,没办法去找老板,心情是如何忐忑不安,七上八下,如果老板答应了,我想会感谢的五体投地,如果老板没答应,瞬间就像焉了的黄瓜。

    到后来他去变卖汽车零件,不是走投无路他不会这样做,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不见得你坏,但是因为生活所迫,你别无他法,这时候就最容易做坏事,有了第一次,就很容易有第二次了。

    到最后,他利用后备箱将妻子偷偷搭载过界,而此时的内心也是焦虑不安,又怕被发现,又怕妻子在里面出什么状况,很多时候会想,你给他家打工当司机,如果你坦白和他讲,或许搭车过去或者老板有办法弄到医院床位这不都是举手之劳吗?(当然我不知道坐小车过界是不是也是必须车上每个人要检查证件什么的)

    感觉陈坤演的挺好的,将一个小百姓忐忑不安,走投无路,被逼无奈,焦虑不安,纠结的内心表现都很好,尤其是有一集在房外车上等老板娘的时候,老板娘一个电话过来可能是不需要回去了,然后他就默默一人走回去,打工者都是很难的。

    其次:刘嘉玲
    本来是衣食无忧的富太太,可是老公某天出状况后却突然跑了。
    有会赚钱的老公,有出国留学的小孩,自己不需要上班,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外出有司机,我想这是很多女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是这样真的好吗?小孩经常不接电话,打电话就是要生活费,老公很难一起吃顿饭,见面也是匆匆忙忙。

    某一天,突然发现老公消失不见了,经济出状况了,晴天霹雳。
    这就像很多平常优越的家庭,突然出状况以后,你还得强颜欢笑,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千万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和谁都不能说,只想自己能够私底下将事情都解决好。
    就像她们平时经常一起的富太太喝茶,她的信用卡已经无法结账,于是给了支票让陈坤取现,期间一直很着急取来没有,这并不是一种打肿脸充胖子,而是身处在一个环境下的无奈,家丑不能外扬,不能让人看戏。

    去看她妈妈的时候,她妈问她是不是和老公吵架了,她说没有,后来她说走了,那个落寞的背影,朋友说她怎么不和她妈说,因为有一种人就是自己出事后,不希望家里人知道,不想要家里人担心。

    她请风水师到家里来看风水,然后写了张支票给风水师,我会想正是没钱的时候啊,这钱留着多有用啊,可是人往往就是在六神无主的时候就开始迷信,是一种心理安慰。所以骗子更容易上手的就是那些六神无主的人。

    到最后她把家里一些值钱的东西拿去卖了,加起来应该也是好几百万,对我们来说,好几百万多有钱啊,现在有个一百万就觉得是很多钱了,完全可以拿着去发展事业等等,可是对于她们来说几百万都不是钱,就是由奢入俭难。

    结尾她发现陈坤老婆躲在车尾箱,她还是帮忙打开的士门,然后哭了一场慢慢走回去,又是那个形影单只没落的背影,她哭是因为看到陈坤小夫妻之间的温馨,还是因为连陈坤走了完完全全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呢?

    以前觉得刘嘉玲的电影也就一般,但是在这里面,将一个富太太从最开始的知性生活,到后来家里出事以后,自己一人奔波,故作镇定,几度到崩溃边缘,到最后接受现实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朋友说,你看嫁给有钱的人呢,也不好,自己老公跑了都不知道,还有风险,嫁给没钱的又要为生活担心,也过的不顺畅。

    当然,所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管如何,生活将推着你不得不一直往下走。
  4. 我只去过一次香港,从深圳口岸排队入关,先是面对深圳年轻的公务员盖章,然后走十几步面对香港边用粤语聊天边工作的大叔公务员盖章,港味气息扑面而来。在小窗口前大叔用粤语加手势示意我撩开敞开的大衣前的长丝巾,我还以为是看我腰上有没有绑武器,结果过关后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看我是不是大肚婆想要过去生孩子。
    其实我是不明白为什么大陆人非要去香港生孩子,为什么不符合条件的人非要生二胎,交不起罚款又能怎样?不能像买房那样贷款月月割你肉么。
    我在深圳的同学说,香港的教育和福利是非常棒的。一个“棒”字不用过多解释了。望子成龙的父母总爱用“棒”来鼓励孩子,因为他们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自己力不所能不及的情况下也非要去追求所谓“好的”生活,我不认为那是孩子想要的,用自己爸妈一生的努力和没有尊严的生活来换取,至少影片中的大陆人是这样的。
    阿辉除了给阔太开车没有其他方法挣钱,而去香港产子的中介费需要20万之高。他试过向李太预支薪水,由于李太的突然家变没有办法成功;他去赛马场探听消息赌马,结果没有赢;他去修车厂卖车的零件;他去找以前的女友要开医院证明,结果被女孩在气愤中拒绝,两次,毫无尊严地乞求,仍然只招来臭脸和拒绝,于是阿辉眼中终于泛出了憋屈的泪光——都是生活所逼。
    最后的情节是阿辉胜利了,卑微的大陆人胜利了,虽然吓到了李太和我,但是他胜利了。我在想,这样真的可行吗?如果可行大家不都采用这种方法了?或者,边境的安检会更严格。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香港人把大陆人称作“蝗虫”,大陆人通过把下一代挤进那块小而富饶的土地,默默地用强大的力量占据了香港。富人和穷人都一样,只不过富人用金钱,穷人用无奈的手段,也许成功只发生在电影里。
    刘嘉玲用优雅和美丽的服饰、妆容和姿态诠释了香港人的风度,陈坤用路灯下含着屈辱和绝望之泪的眼睛演绎了大陆人的尴尬。但是无论港人还是大陆人,都是默默地、安静地、坚强地面对着生活和自己内心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