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心陷棋局(港) / 盖世棋积(台) / The Royal Game / Chess Story
导演: 菲利普·施特尔茨尔
主演: 奥利弗·马苏奇 Dieter Bernhardt Elias Gabele 比吉特·米尼希迈尔 拉斐尔·斯塔霍维亚克 Isa Hochgerner 马蕾茜·里格纳 Anton Rattinger Aron Eichhorn 约翰内斯·赛勒 马库斯·施莱泽 Clemens Berndorff Gerhard Flödl 卢卡斯·米科 安德烈·鲁斯特
上映日期: 2021-08-29(耶路撒冷电影节) 2021-09-23(德国)
片长: 110分钟 IMDb: tt12058584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首先我想问,你害怕孤独吗? 如果你害怕,我不推荐你看这部电影,因为实在,很恐怖! . 《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犹太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最后一部作品,写完没多久,他就和妻子双双服毒自尽。 茨威格出生于19世纪末的维也纳,那时候的奥地利还不叫奥地利而属奥匈帝国,他研学哲学和文学,与罗曼罗兰还有弗洛伊德都是好朋友。因此,从他的犹太身份,以及所读学科及朋友,就能够预料到他的作品思想内涵的深邃。而后,他又经历了一战、二战,看着国家从繁荣走向衰败,堕落的人性充满恶意,法西斯泯灭人性的疯狂,最后无法承受内心的失衡而选择了结束生命(我的判断),向这可怕的世界可悲的人性说“不”! . 《象棋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纳粹攻陷维也纳以后,盖世太保通过特有的“精神折磨”方式来逼男主伏法的故事。至于怎么折磨(这个是重点),又怎么和“象棋”扯上了关系,推荐大家自己去看。讽刺的是,这部剧刚开始的时候让我想到的竟是现在的隔离政策,放在当下再来看,又更加多了一层讽刺的意味。 . 人,是社会的动物,哪怕你是“社恐”,都一样需要一定程度/距离的社交。所以为什么犯罪者的惩罚是监禁?而“小黑屋”是最严厉的酷刑!因为那正是通过阻断个人的社交来激发人类内心最可怕的恐惧:无聊与孤独!!在心理学上,“无人回应之地即绝境”!当你被与外界隔离,剩下的除了你自己什么也没有,你的任何需求都无人回应,你唯一能见到的活物可能只是一只苍蝇,但你的大脑却一刻不停地在运作,寻求着“存在”的渴望,而你却连一本书,一个字都看不到…说真的,不要说是一年,一天我都会崩溃!因为孤独的恐惧会抹杀人自身“存在”的痕迹,你将被抛入空虚无聊孤独的无尽深渊,你是谁?你还存在吗?黑暗伴随绝望啃噬着你的灵魂,最终让你的精神彻底疯狂! .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无数次把自己带入其中,可能正是因为这种代入感激发了我内心极大的恐惧,我也因此进一步的反思,我到底恐惧什么?!或许,我一直在寻觅的是一个能够在思想上与我有共鸣的存在,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因为思想的孤独,与身体的受限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所以啊,哪怕我比男主好一些,身体是自由的但思想孤独,我依旧逃不出锁着男主的那扇门! . 但我也可以肯定的是,哪怕“你”拥有再强大的“自我”,也绝不可能比《象棋的故事》的男主“活得”更好!
.
P.S.:这本小说我没勇气看,因为我是在不够强大。(微信读书可以免费阅读哦) . 推荐指数:♥️♥️♥️♥️♥️
还是来写写吧
毕竟电影看完了,也做个记录
仅仅是各人的观点,不代表谁
---------------------------------------------------------
很片面的去看这件事,已经发生了的事,看到这个悲伤的故事,不能笑,一笑就表示你是个残忍的人,你对于人的悲伤没有任何的同情心。
整个事,来说都是精神上的事情,约瑟夫的待遇还是很人道的,没有被殴打与折磨,只是关在房子里,自己忍受不了这种,孤独感。
他也是坚强的,关了那么久没有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许他相信希望,相信德军会失败,相信自己能回到过去的生活,不管是那一种,都是希望。
于是活着,活着
对于船上的事,也没真实的,那是别人的故事,但约瑟把这个故事写完了。
最后妻子并不是在美国见的约瑟
或许,他也不会下棋。
德奥两国合拍的电影《象棋的故事》(2021)改编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同名中篇小说。该小说是茨威格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我早在20多年前上大学时就看过了,只是印象有些模糊。大约记得小说中讲述了一个在船上下象棋的故事,下棋人同时回忆了在二战时期的经历。因此,我只能以这部电影的内容与阿成的小说《棋王》,以及分别进行比较,以此来对比东西方棋文化中所蕴含的寓意。
在这部《象棋的故事》和电影中,观众不难发现,象棋的寓意表现得非常直观——就是博弈。对于影片中的盖世太保来说,象棋的博弈特性就是一种压倒对方尊严的手段,就是一种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一种方式。因此,盖世太保认为自己就是整个棋局的掌控者,控制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随意折磨他的对手——失去人身自由的奥地利律师。
对于失去人身自由的律师来说,虽然被囚禁在一家酒店里,无法获得任何外界的信息,与世隔绝,备受精神的折磨。因此,象棋的博弈性则具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象征着个体对压迫的抗争。影片中,律师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在精神层面却是自由的,他牢牢掌控住了棋局,顶住了纳粹强权的压迫,扭转了局势,最终获得了“棋局”的胜利。
从影片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都在积极争取棋局的主动权,努力成为棋局变化——人生命运(无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的掌控者。
而在阿城的小说《棋王》中,体现出的则是人生如棋的寓言意义。在这个寓意小说中,每一个普通人都如同棋局中的棋子,他们的命运都掌控在下棋人的手中,任由下棋人摆布,成为下棋人进行博弈的工具。换成武侠世界中的描述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而,对于棋局中的普通人来说,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采用逆来顺受的方式,努力让自己生存下去。这对于经历过几千年苦难的中国人来说,阿成小说《棋王》中人生如棋的社会寓言意义,更能激起普通国人的共鸣,获得读者认同。
现在将东西方棋文化中象征意义进行比较,其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东方人身处棋局之中,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命运,而西方人则身处棋局之外,总能牢牢掌控住自己的人生命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集权专政统治历史所造成的。在中国封建集权专政统治的时代里,整个国家的权力往往掌握在皇帝,或者独裁者一人手中,成为绝对的权威人物。对于普通个体的人而言,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绝对地服从于权威人物。再经过儒家思想——这种维护集权专政统治的学说一代接一代的奴性教化洗脑,国人作为普通个体的独立人格也就这样一代接一代的被早早地消灭掉了。因此,对于国人来说独立人格是不存在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国人的心理年龄一直处于童年时期,永远也无法长大。直至今天,绝大多数的国人表现出的还是一种奴性的人格。
然而,对于崇尚独立自由的西方人来说,独立人格没有被扼杀。从小就开始对独立人格进行培养,心理年龄得以健康成长。因此,他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哪怕献出生命,也要维护自己的人格上的独立,如同电影中被囚禁的奥地利律师那样,努力与纳粹对抗,不成为棋局之中的人,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
最后,我个人的总结是:对于独立个体的人来说,必须建立起独立的人格,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否则,就只能成为局中人,成为别人的一颗棋子。
此外,这里还说几句题外话:
一是台湾作家张系国的小说《棋王》,是关于未来预测的预言,不具有东方思想的代表性,这里不进行比较。
二是影片中大西洋上漂荡航行的客轮,也象征着对主角的禁锢。
三是影片对小说原著改变最大的地方,是影片结尾部分增加了精神病院的场景。这说明主角根本没有得到盖世太保的释放,乘船逃往美国的场景仅仅是主角单方面的幻想。连主角的妻子也是主角根据精神病院中护士想象出来的。
男主是一名奥地利的律师,负责保护几个家族的财富。德国入侵,把他囚禁在了一个酒店里,开始对他进行漫长的精神折磨,除了一个酒店房间一无所有的他在尝试了各种抵抗后意外的偷了一本棋谱,用国际象棋作为消遣。但很快此事败露,换来了新一轮的折磨…他后来离开了酒店踏上了去美国的船。船上的娱乐活动是和一位国际象棋冠军下棋,在准备的过程中他的精神再度崩溃…
故事将船上和酒店里两条线穿插着讲的,所以转场就显得尤为精彩。另外就是男主演技,到后半段他在酒店被棋谱和最后的决战,简直神级表演!电影最吸引我的是很多鸟瞰镜头(bird-eye),这个镜头的给法就是会给出一种上帝视角,特别是他在室内颓丧的时候,就会特别有一种无力感。这些镜头都让我觉得他很困住的一切都特别不知所措。镜头可能只有几分钟,但对主角来说是漫长的日复一日。
整个电影都有一种美感,我还挺喜欢的,一些镜头的构图和展示都能感觉到摄影和导演是在尝试去更加风格化的展示整个故事的,所以视听整体都是舒服的。故事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据说只有结尾不太一样,电影最后的结尾也很妙,出现在棋谱上的他的照片,医院的偶遇,说自己是职业棋手的自我介绍…所以他到底是不是律师,这艘船上的故事又是不是他经历的我们不得而知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所遭受的一切折磨和被摧毁的精神世界,是真实的。
战争主打的就是一个残忍。不管是去描述纳粹的所作所为还是战争所带给各个国家的伤痛以及对平民的残害,我们从各个角度看到的都是无法回避的伤痛和折磨。这一部用一种相对没那么血腥的方式去展示了一种更为隐秘的精神折磨,把人逼疯熬空,从而去获得所有的信息。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他们的残忍。
希望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