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蜂鸟计划 The Hummingbird Project(2018)

简介:

    影片讲述纽约的一对兄弟文森特(杰西·艾森伯格)与安东(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他们是高风险高频次交易操作员,梦想建造从堪萨斯州到新泽西州之间的直线光纤电缆,以赚取百万财富,然而他们以前的老板伊娃·托雷斯——一个强大又有极强控制欲的女人的紧逼让他们的计划充满了挫折和挑战。

演员:



影评:

  1. 这是个幻灭情节的电影。

    在17毫秒到16毫秒的突破上,需要极致的突破。

    但人家11毫秒来得毫无道理。

    人生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这个故事的背景,其实不做交易的人领会不到。

    对于做市商来说,有毫秒的优势,简直就是捡钱。

    A股没有做市商制度,下单差几秒其实无所谓。

    做量化的,都会在张江机房附近租房子,拼的是物理距离。

    以前不理解,为啥要花60万一点,搞个机构通道。下单就是快。

    早上打板,价位是同等的,拼的就是毫秒。单子出去,能不能成交,就是10%的利润。

    世界在脚下变快,是对上帝的亵渎?

    土著喊:等等你的灵魂吧。

    但在金融的世界里,钱不等人。

    就是个金融的背景知识。

  2. 其实《蜂鸟计划》除了商业上的元素之外,还存在一种关于生活,快与慢的哲思。

    文森特和安东,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华尔街甚至是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在追求着生活中速度的提升。

    生活的水准不断提升,人们恨不得把万事万物都按照摩尔定律的标准去要求更新,五年前汽车的0-100加速10秒的水平大家都说够用,现在电动汽车动辄把0-100的加速提升至4秒钟内,甚至是2.1秒钟。但是这些数据的提升,真的解决了大部分人们生活的烦恼吗?

    并没有。

    更高的生活水平,有着更高的生活标准,人们的欲望像一个填不满的黑洞。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比100年前的人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扪心自问,真的比一百年前的人类生活的更加幸福吗?文森特为了赚钱,为了完成蜂鸟计划,明知自己得了癌症却可以放之任之。而我们知道,他和安东的梦想,就是拥有一栋山里面静谧的大房子,和亲人们幸福的生活。

    可是,就算目标达成了,人都没了,还怎么岁月静好?

    在影片中,文森特和伙伴们攻城略地,上天入地,似乎就没有他们过不去的坎儿。

    直到他们碰到,可以面对大笔美元却不为所动的阿米什人。

    阿米什人,是一群特立独行的族群。

    根据百度百科中的介绍,“ 阿米什人,是和的一群信徒,以拒绝汽车及电力等现代设施,过着简朴的生活而闻名。阿米什是德裔瑞士移民后裔组成的传统、严密的宗教组织,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不从军,不接受社会福利,或任何形式的政府帮助,许多人也不购买保险。 ”

    两个重要的概念有助于理解阿米什人的日常行为:对“骄傲”的恐惧和对“谦卑”的推崇。谦卑通常表达为“顺服”和“交托”,也许更确切的理解是不情愿表达自我主张。愿意顺服于上帝的旨意,并且表达为团体规范,在美国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文化中是一个异数。反个人主义倾向是下列行为的出发点:拒绝使用节省劳力的技术,以免不依赖邻居的帮助;不使用电力,以免造成购买显示身分地位的商品而竞争;不照相,以免造成个人或家庭的虚荣心。近似的做法还包括拒绝初中以上的教育,特别是理论学习,对日常的农场生活毫无帮助,只会引发个人或物质方面的野心。在美国的高中教育里,培养竞争和自立意识是件好事,而这与阿米什人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在美国这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很难想象阿米什人驾着马车出行的生活。他们的乡村公路,比起美国普遍平坦宽阔的公路来说,显得简陋很多。不时会有留着大胡子,戴着西方古装电影里的小圆帽子的农夫赶着马车,在路上不紧不慢地“哒哒”驰过。当送货的大卡车从他们身边经过时,就会扬起极大的尘土,但是他们仍然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马蹄声碎。

    他们是独立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特殊社区,宗教教义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无欲求,无浪费”是他们的信条,因此现代社会流行的汽车、电力等至今仍然为很多秉持传统生活方式的阿米什人所摒弃。他们用最传统的手工方式打铁、制作镶嵌木工艺品、手工纺纱制作棉布、做刺绣的被子、制作奶酪,几乎成为了18世纪乡村生活的活化石。铁匠手工打制出来的农具,被马匹拖着在广袤土地上耕作的景象,在大型农业机械已经普及了的今天,看起来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蓝天下阿米什人的房舍外面,长长的晾衣绳上晒着蓝色、黑色、白色的衣衫,在风中飘舞。与一般的美国人家庭一样,恩诺斯一家会在每周的某一天集中清洗衣物,但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洗衣机来替自己洗衣服,也没有烘干机把衣服直接烘干。他们身着的衣服极其简单,男性大多是无领衬衫、古老的吊带裤,女性则穿着没有扣子、用别针之类来固定的蓝色或者黑色长袍,头上一般还要带白色的便帽——没错,就是简·奥斯汀小说里经常提到的最简单的白色便帽。出门的时候,她们可能会在这顶帽子上再加一顶黑色的祈祷帽,用带子系起来,在下巴下面打一个结。

    也正因为阿米什人的这种特殊性,让文森特在病中冒雨前往,只为做一个道歉。

    之所以叫蜂鸟计划,是因为蜂鸟挥动一次翅膀的时间,是16毫秒。

    而蜂鸟也是唯一可以悬停飞行的鸟类。也就是说,蜂鸟的飞行,可以保持相对的静止。

    安东想住在山里,害怕坐飞机,可以说他是某种程度上的阿米什人,向往慢生活。

    可是,他必须拼上性命,去将数据传输的速度提高1毫秒。

    想要生活的慢节奏一点,却不得不做得更快。

    正如世俗觉得阿米什人守旧如原始人,阿米什人觉得世人匆匆生活嘈杂。

    这无疑是一种讽刺。

  3. 故事主题是一对年轻人做了一个高风险项目然后失败的故事,信息量很大,节奏很紧凑,犹如一顿美味快餐,但结尾却又体会出一些哲理性的味道,让电影有些另类深刻。

    表兄弟安东和文尼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堂弟文尼是高频交易员,堂哥安东是设计研发高频交易的程序员,高频交易的核心就是交易速度,快进快出,他们的下单交易时间是以毫秒计算,抢在开盘时第一个下单买入,然后有很小利润就快速卖出,靠成交量也能成华尔街之王,因此,如何占有最快的网络速度就是各家竞争的焦点。

    兄弟俩想到了一个大胆的方法,从堪萨斯到纽约(约2000公里)拉一条笔直的光纤,传输时间可以突破17毫秒,这将是华尔街最快的速度,兄弟俩的财富自由梦想由此实现,蜂鸟翅膀扇动一次的时间就是17毫秒,片名由此而来。

    兄弟俩迅速辞职,文尼拉投资、找施工队、管项目、谈沿途私人和国家土地征用补偿,安东负责写代码,将传输时间再缩短一毫秒,以达到投资人需求,一群满怀梦想的人开始了这个复杂浩大的工程建设。

    修一条1800公里的地下光缆,穿越各种类型地貌、穿山越岭!私人领地、国家公园,各种困难和阻挠,还有原公司的威胁作梗和与他们光纤传输竞争的微波通讯塔项目,文尼发现自己胃癌,安东被原公司威胁偷窃公司代码,危害国家安全,要吃牢饭。

    最终,原公司的微波通讯技术成功,时间也小于他们预计的16毫秒,他们失败了,投资人破产,文尼住院,安东被起诉,靠他在原公司留的可延迟交易时间的后门程序,迫使原公司撤诉。

    光纤施工队老板做完了项目,实际测试,达到了15毫秒内,老板说;我不管你们怎么论成败,我觉得我们这个项目是实现目标了。

    影片结尾,俩兄弟去了不同意他们穿越领地的农场,农场主当时的理由很简单;这是上帝的赐予的土地,追求速度并不能使生活更美好。兄弟俩似乎有所悟,17毫秒到底是快还是慢,可以帮你赢得交易,也可以是一生。

    关于梦想、坚持、创业、资本、金钱、科技、事业、家庭、生活,影片有很多闪光的小点,都值得回味,同时也串起了整部影片。应该说演员的演技发挥得很不错,无论是文尼的冒险事业狂,还是安东的天才IT男,都极其到位,让小细节熠熠生辉,也让整部电影生动起来。

  4. ▶ 加公号“电影败家子”跟我讨论

    昨天看到一条报道,说iPhone 11的主流购买人群,已经变成了00后。不得不承认,苹果的产品生命力,至今仍然旺盛。

    乔布斯用他的理念和产品,改变了世界。无数人使用着他的产品。

    但却很少有人记得,今天是史蒂夫·乔布斯的8周年忌日。2011年10月5日,他因罹患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世长辞,享年56岁。

    败家子只是个电影号,本想找一部讲述乔布斯生平的电影,聊表敬意;但却悲哀地发现,所有冠以“乔布斯传记”名义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垃圾。电影人对创业、对科技和对创业精神的理解,并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深刻。

    辗转再三,我找到了一部评分和知名度都不算高,但却能深刻诠释创业者、创造者内心的电影:《蜂鸟计划》

    这部片子,也是败家子内心,最好的创业题材电影,没有之一。

    蜂鸟挥动一次翅膀的时间,是16毫秒

    作为一个自负的影评人,对于复述电影剧情,再配图解说的套路,十分厌恶。但考虑到《蜂鸟计划》相对小众,还是得介绍下。

    文森特(杰西·艾森伯格,“卷西”,曾出演马克·扎克伯格、莱克斯·卢瑟)是堪萨斯的一名高频交易员——啥叫高频交易,我们不展开。你只需要知道,高频交易是以毫秒甚至纳秒为单位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网络速度越快、算力越高,就越能赚钱。

    因此各大高频交易公司,都在拼命提升自己的网络响应速度。而文森特,押注了一个很土但能够很快实现的提速方案——拉一条直通华尔街的、横跨美国的光缆。这一设想一旦实现,他就能把交易响应速度,提升到16毫秒左右——蜂鸟会动一次翅膀所花费的时间,因此这个项目就叫“蜂鸟计划”,这将为他带来财富自由。

    于是,他放弃了工作、得罪了老板、赌上一切开始创业。而他的合伙人,是原单位的技术核心:他的秃子堂兄安东(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大E,刚拿了金球奖)。文森特吸引安东的原因也很简单,公司不同意安东提出的提速方案,转而开始研究信号塔。

    文森特的执行力非常强,他找到投资人布莱恩,飞速完成了融资。然后找了十几只施工队,在全美各地开始施工铺线。

    横贯美国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光缆必须穿过国家公园,否则响应速度会慢得多,一切都将毫无意义。文森特只能挟债倒逼投资人想尽办法,超预算通过了国家公园的地下。

    在这个过程中,安东还发现,即便项目完成,但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响应速度也应该是17毫秒,而不是16毫秒。1毫秒之差,就是天差地别。文森特不惜把他软禁起来,让他升级技术。为了突破这1毫秒,安东不分昼夜,脑袋更秃了。

    而负责监工和花钱的文森特,遇到更大的麻烦。一伙摩门教徒油盐不进,给钱也不要,就是不让光缆穿过他们的农场。沟通无果后,文森特不惜找讼棍,钻法律的空子——100英尺以下的土地谁都可以用,农场主无权干涉——终于还是突破了这一难关。

    这时,文森特查出了胃癌。但他还是毅然决定要继续完成这个项目。前老板伊娃前来威胁,毕竟这俩小子有可能抢了她的饭碗。但文森特不买账,伊娃就决定把这两人弄进监狱

    收到警告的安东没有逃跑,在被捕的前一刻,完成了技术跃迁,终于将响应速度从17毫秒缩短到了16毫秒。但施工队却又被前老板伊娃策反,文森特无奈只能找投资人再次追加投资,这也使得投资人跟他们一起走上了狭窄的羊肠小道。

    靠着安东以留在前公司系统中的后门为威胁,文森特和安东才得以躲过牢狱之灾。

    最后项目完成,15.73毫秒!比预计的还要好!

    可惜,毫无意义。

    前老板的开发团队里,一个华裔小伙子,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信号塔传输的核心算法,前公司的信号塔计划比蜂鸟计划更早一步落地,响应速度:11毫秒

    这使得倾其所有、连命都不要了的文森特和安东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成了笑话。文森特失去了一切,安东无处可去,投资人布莱恩被蜂鸟计划拖垮、破产。

    最后,文森特回到了那个阻止他施工的钉子户农场,累倒在谷仓。

    失败,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在众多的创业题材电影里,《蜂鸟计划》是最让败家子产生共鸣的一部。一方面或许因为我曾经从事过这个行业,另一方面,只有这部电影和《无间道》里那个给韩琛算命的家伙,道出了创业的真谛:一将功成万骨枯。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部关于失败者电影,能最好地表达我对乔布斯的敬意呢?

    仅仅只是因为,主人公跟乔帮主一样,都罹患了癌症吗?不,这只是表面。

    我真正想说的是:乔布斯带领苹果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其实每一秒都有失败的可能。而创业途中的失败,是不讲道理的。正如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真的)才实现的16毫秒奇迹,就因为对手的一次意外收获,变成了垃圾。

    这条路上,没有道理可言。

    乔布斯以其无可比拟的创造力和独裁性格,战胜了无数外敌、内患、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用户习惯和自身疾病,然后再加上恐怖的运气,才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

    然后,英年早逝。

    我们祭奠他,不仅仅因为他的成功,更因为他其实随时可能失败——如果诺基亚没脑残呢?如果微软注意到移动端了呢?万一塞班崛起了呢?……不好说。正因为“不好说”,所以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份成功的不易。

    失败,当然是失败者的墓志铭;但同时,也是成功者的铺路石。

    乔布斯逝世时我什么都没写,因为举世都在哀悼;今天,我决定写几笔,因为少有人记得。

    你还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