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附上字幕 密码:xt7q
因为一点突发情况本来大概要晚上发的....提前发了,在此我严厉谴责流氓软件迅雷视频(捂脸哭)
本来有很多话想要说的,先打住吧。
什么????正文一定要140字????
那我说说突发情况是什么.....就是迅雷视频这个软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智能.....把我还没有上传过的字幕给自动收录了....然后愚蠢的我今天才发现这个事实......所以赶紧过来发个文章.....(眼泪掉下来)本来我个人做翻译是从来不会主动上传字幕网站的,但是这次因为这种情况也没有办法了.....以后做字幕的时候大概就要用pot看视频了吧......
----------分割线-----------
让我平复下心情,认真写一点内容...字幕翻译的打算是在年初,因为去年末看了相米慎二导演的名作<搬家>,顿时对于这位导演的好感度呈现火箭上升态势,找来了他的另外几部作品观看,就是在这个时候,定下了要翻译夏日的庭院。这一次算上,是我的第六个字幕,也是目前为止做得最耗费心神的一次,追根究底是我认为网上可以找到的唯一一版(还挺不好找...)作为翻译依据的英文字幕问题很多(其实可能以前的字幕问题也多但是我不知道...),然而我三脚猫的日语水平完全不能支撑起我完成听译这么艰难的事情,所以只好一遍遍听,不断的查词典查词典,时不时就会一句话卡一两个小时....所以在做完字幕的时候,成就感也算是爆棚了...结果在校对的时候发现了之前做一半的字幕被迅雷给自动收录这件事真的是挺大一个打击....
关于电影本身...相米慎二是一个很有趣的导演,他的电影大多把视角投注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例如他最出名的两部作品,<台风俱乐部>和<搬家>,而他关注的话题却往往是更加社会性和成人性的,但他镜头下的孩子们,即便是处于精神或者环境的压迫之中,也逆向生长地呈现出异样活泼的状态,真正体现出青春的感觉,而这部夏日的庭院也不出此外。在字幕翻译过程中,我前去阅读了原著小说《夏之庭》,由于是先一步看过电影全貌,在了解到原著小说是一本青少年文学乃至儿童文学的情况下,我基本上做好了导演相米慎二以及编剧田中阳造在影片中大量夹杂私货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关于影片中主角之一河边的家庭离异这种设定,因为就在导演的上一部大获成功的电影<搬家>中,家庭离异正好是其中的核心冲突,也是当时日本社会的一个广泛现象。不过看完小说后,完全推翻了我的设想,电影对于小说的改编幅度很小,电影中我曾经觉得不太可能出现在儿童文学中的种种问题,包括死亡,战争,家庭离异等等,都是小说的原著内容,甚至于被影片砍掉的两个支线故事中,更体现出除了电影着重探讨的死之沉重以外的生之悦乐,使得小说更有几分婉约柔和的感动,总之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觉得不错,那我认为你也可以去阅读一下原著小说,虽然定位只是儿童文学,但其中的深度和趣味一定超出大家对于儿童文学四个字的认识。
相米慎二这位导演,因为英年早逝,拍过的电影不多,但却已经足以体现出他非凡的才气。曾经不少次看到有人将其与大林宣彦作对比,不知是不是因为二者过去活跃的时间比较重合的缘故,但我之前是从不认为两个人有什么相似的点的,不过在这部电影中,关于医院一段的特别描写倒是叫我刮目相看,很有几分大林宣彦的怪谈志异色彩,当然了,我还是坚持其本质色彩是与大林宣彦天差地别的。此外编剧田中阳造也很让我吃了一惊,虽然他与相米慎二算得上长期合作,但对比他其他的编剧作品,这部电影(其实应当还要算上另一部与相米慎二合作的<雪之断章>)体现出一种更加纯粹的天真浪漫色彩。
此外也向喜欢这部电影的大家推荐另外一部与本电影有相似之处,同样由三国连太郎主演的电影,是另一位知名导演吉田喜重的作品<人的约定>,当然,故事氛围比之这一部是要沉重很多了,相信对比观看会更加有感悟。
最后的最后,特别感谢豆瓣@十年 年姐对我的帮助,希望各位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也希望如果有发现字幕不妥之处的可以向我指出,我会一一改正。
看了相米慎二的《夏日的庭院》,立马读了汤本香树实的原著。难得的体验,就算我在小说里看到了更多的故事和细节,我仍旧觉得这电影是极好的,同时,这本儿童小说也是极好的。看到作者的后记写道「感谢在我提出不成形的构思时,鼓励我写下来的相米慎二。」想来,早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就夹杂着二人的讨论。相米慎二的改编是基于他对原著的尊重以及强烈想影像化的冲动,所以这部小说简直就像是电影的剧本,而有一些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却没有交代。
观影时,我隐隐从这部电影里感受到侯孝贤的童年,是枝裕和的日本以及杨德昌的电影母题。但相米慎二,不会让人觉得说是一个长镜头实践者或者固定机位爱好者,尽管他会在注入深情的场景使用长镜头,可是他不止如此。
首先是夏日的形象(与此同时脑海里蹦出:首先是男孩的形象。思忖过后,是夏日。)无时无刻的蝉鸣,快乐午后和半夜醒来倾盆的暴雨,种满庭院的波斯菊,短暂的烟花,由别的孩子拍下的DV影像,等人等睡着的午后,西瓜和葡萄,蝴蝶,等等。看了原著以后我发现,这些夏日的形象,都是人的形象。例如他们播撒的种子,是从一家种子店买来的,而那家种子店的老太太,长得特别像弥生太太;老爷爷年轻时是做烟花的,电影里短暂的几秒烟花戏其实是老爷爷带他们去看的。片尾的蝴蝶是死亡和重生的意象,确实也是爷爷。书中写道「我想起前一阵子上自然课看过的蝴蝶产卵的幻灯片。蝴蝶产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卵,但最终变成蝴蝶的可能一个也没有,大部分卵都被别的虫子吃掉了,有的幼虫因为找不到叶子吃,或者气候条件恶劣死掉了。他们生下来好像就是为了迎接死亡。」这番话,电影里没有说明,但电影又能如何说明?(啊,想起来电影的开头部分有把死蝴蝶扔进枯井。)
其次是孩子的形象,不仅是三个主角的形象,还有那两个爱告状的孩子。
不管是书还是电影,都把男孩河边描写得细腻至极。「地球上有空气,小鸟有翅膀,风会动,鸟会飞。人们不是发现了这些重大的联系吗?所以飞机才能飞上天。为什么连超音速的飞机都有了,而我却没有爸爸?」小说中这段无邪的对白足以让人怜爱,相米慎二处理这场戏的手法更是一绝。两个镜头。第一个镜头,俯拍,别的住宅,摄像机晃荡。第二个镜头是河边站在秋千上荡得高高的,老爷爷坐在一边。后来另外两个孩子也入镜了,老爷爷开始讲自己结婚的故事。这时候,河边没有停止荡秋千,但他蹲了下来,荡得矮了。到后来,河边说出那句台词的时候,竭尽全力,人都荡出画面了。同时,爷爷和另外两个孩子的位置造型也发生了变化。单单这一个镜头,就能把情绪转换得如此到位且自然。还有很多对话细节,都在塑造河边的形象。比如很会晾衣服,吃西瓜不买一整个,提到父亲就满嘴谎言。明明是一个把爸爸当作死了的孩子,却这么好奇死亡,而他亲身经历了一个父辈的死亡之后,他又能接受爸爸了。死亡和失去,是一回事吗?
胖子总是被塑造成一个善良的、与世无争的形象。山下也不例外。他的善良也因为他快乐和知足。
「你将来也打算卖鱼吗?」老爷爷问。 磨完的刀刃像鱼的脊背一样闪着银色的光,山下盯着菜刀说「我也不知道会怎样,妈妈说,像爸爸那样开个小鱼店能有什么出息,连个像样的媳妇都娶不上,所以她叫我好好学习,将来做点别的事。」 山下稍微停了一下,把刀翻了个面,换只手继续磨。 「但我觉得爸爸的工作很不错。」山下说完,用大拇指摸了摸刀刃,看看磨得够不够锋利。
演员找的很恰当。胖子容易自带一种狡黠的幽默,但山下不是的,他的形象需要有一点朴素的迟钝。他不像河边,有那么多不解和困惑,为了和别人一样而说谎。山下不缺什么,虽然也没有多出什么,甚至还比别人少了一个乡下的奶奶,可是他不是个敏感的、乐于杂耍的孩子,他只是一个会为了切西瓜而回家里店铺抢走父母的菜刀,扑腾扑腾跑很多路的孩子。胖,还是只表现出爱吃和营养过剩的胖,实属不易。
山下游泳时溺水在电影里轻描淡写,但在小说里有明显的意图。
老师捏住山下的鼻子,对着他的嘴里往里吹气,五次、六次、七次……周围鸦雀无声。 忽然间,我想起山下磨刀时的双手,想起他一笑就眯成一条缝的眼睛,想起他满头大汗跑在最后时那左摇右摆的独特跑姿,想起他系着围裙在鱼店里帮忙时说欢迎光临的样子。我终于意识到,所谓死,就是一切都将在我眼前消失,而且以后再也见不到了。我再也见不到山下了吗?可现在是夏天,我还活得好好的,世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依旧照常运转。这让我觉得可怕。
预演了一场朋友的死亡。电影的处理是男孩被体育老师救上来以后,四个人一齐躺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相米慎二真的懂得选择「表现反应的时机」。
山木在电影中没有上述二位的印象深刻,这和小说以他的视点展开也有关系。我觉得他的情节总与死亡有关。比如医院的那场诡谲的幻象,喜欢数自己呼吸入睡,还有小说中重复嘀咕的鬼和幽灵。是一个线索型人物。
另外两个总是想告状的孩子也特别有意思,其中一个整天举着dv也不知道干嘛。其实他们也是很羡慕的吧。
最后零散的写几条。
以上。
(写于2018年5月22日)
《夏日的庭院》摘录:
1、台词“人死了之后要被运去一个叫‘火葬场’的地方烧掉,连着棺材放进一个很大的炉子里,然后‘砰’地一声,门猛地就关上了。然后差不多两个小时以后,他们就便成骨灰了,身体全被烧光,只剩下骨灰,白白的,碎碎的。”
“要烧两个小时啊?那一定很热!就这样烧啊烧……”
“然后还要用筷子把骨头和骨灰捡到骨坛里”
2、“你们觉得,如果有一天,一个老人独自死掉了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就一个人死掉了啊。”
“会从一个人便成一具尸体,会有某个人发现他”
“被谁?”
“被我们啊。我们可以去监视这个老人”
3、“无论你多少次驱逐这些飞蛾,它们也总是会再飞回来。就像是那些死去的人想回来和你打个招呼。也许是某个和我一起参加过战争的家伙,还有那些……”
“哪些?”
“有一天,我和其他几个士兵躲避在丛林里,找到了一间草房,里面住着几个女人、小孩和老人,我们把他们全杀了。如果不杀死他们的话,他们可能会向敌人告发我们。”
夏之庭 The Friends (1994) Director:相米慎二
目前影展哭最慘的一部片,我真的沒想到《夏之庭》是這樣的故事, 改編自湯本香樹實的兒童文學,但其實它談論的議題一點都不簡單, 是更像少年文學那些關於戰後、生死的議題, 或許有趣的地方也在這《夏之庭》選擇用三名小學生的眼睛來探索這件事, 一切都從山下參加的葬禮開始,三人開始對死亡產生興趣 調皮的他們選擇觀測一間半廢棄庭院的老先生,想要看他是不是快走了…。
小學生的眼光稚嫩,但很多時候卻比大人們更加清澈, 三名小孩在探索死亡的過程,卻讓老先生與庭院重新活了過來 這個庭院因為小孩們的切入重獲生命,老先生也慢慢的從戰後的罪惡深淵中走出來
《夏之庭》選用的不僅是小孩子的眼光更是還原出了最自然的童年 不管是颱風、吃西瓜、播種、為死掉的蝴蝶送行、重新佈置整個家, 因為有三名小鬼+兩名告狀鬼的在場老房子也開始顯現的生意盎然, 而小孩們也無意間地瞭解了老先生的秘密,因緣際會的解開了上一輩人的身世之謎
自己會特別喜歡那段老人與小孩盪鞦韆,老先生娓娓道來自己黑暗的過去時刻 也喜歡在颱風夜時,三名小孩為播種植物擔憂的童心、 這些戰後對生死議題的看法,在大林宣彥的作品中屢見不鮮, (或許這兩人都深受寺山修司所影響) 相米慎二有著自己在意的主題, 他神乎其技的長鏡頭總是輕鬆的帶我們進入了角色的狀況, 不為炫技而為劇情服務。
《夏之庭》後半段葬禮時,不僅酸了老先生姪子(從來沒聯絡,來了就想侵佔家產,根本不尊重過往人的一切、墨守成規)也顯現了反而新一代的年輕人比那些活了好幾年的人還懂的尊重生命,這一堂生命的課程意義非凡。
最後小孩子埋葬蝴蝶的方式,是一個古老文化的傳承,這傳承也暗示著生命之間不可思議的關係,《夏之庭》中有意無意強調的大自然、昆蟲的片段,生生長流相互影響。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先生原本打算等到秋天才播種,還好小孩子急性子催著它播種,最後才能趕上那美麗的波斯菊海,說實在老先生的想法也沒有錯,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罪人,殺了孕婦永遠都不該擁有幸福的人生。 而後自然養成了把事情往後拖的個性(反正還有時間)然後就在他要做出改變的那天,一切都太晚了,原來三名小孩的催促是正確的,當 河邊 搖著老先生的屍體指著桌上的葡萄說「他還在等我們」時,我真的忍不住我的眼淚,生命短暫,切勿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