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当夜情绪激动,捋了一晚上剧情越捋越愤怒,于是写了这篇影评发布。没想到热度颇高,受宠若惊。
很多人看到我这是个观影只有一部的新号,自以为抓住了我是水军的铁证。其实原因很简单,我恰好换了手机,登录选了微信登录,结果登成了这个号。这个理由听起来挺牵强的,我也无意证明自己,因为如果一篇收了钱违背良心写的水文还能得到如此广泛的共鸣,那对我来说还真是个不错的认可......何况,我并没有什么道德感。
因此,在这里为自己打一个广告,任何片方需要水文写手,欢迎私信。
—————————————————
张大的目的:控制住秦桧,让他背满江红。 具体计划:把事情搞得一团乱,让整件事处处是变数。 开局底层小兵获得秦桧赏识,领着一群大官查案。编剧敢这么安排,你们敢这么计划事情? 拿到金人密信,握住秦桧最大的软肋,最正常的逻辑难道不是威胁秦桧用遗言来换? 他们的做法是让车夫拿着这最重要的把柄,去暗杀一个比自己武功高强的何立,而无论暗杀成功与否车夫都得就义,这信也大概率留不住。 他们殚精竭虑的为自己安排舍生取义的宿命,车夫宁愿不与亲生骨肉相认,也要将妻子女儿留在这虎穴,就是不送走是吧。 这个何立有这么重要么?重要,因为他们给你灌输了个何立不除就难以接近秦桧的概念。 杀秦桧重要么?不重要。为什么不重要?因为秦桧确实没这么死,所以一个21世纪的编剧必须圆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他活下去。你穿越回宋朝跟岳飞聊他身后名的情绪价值和秦桧遗臭万年的结局,所以要让秦桧好好活着,岳飞能气笑。 满江红重要,因为你我知道它能千古流传,知道那是脍炙人口的爱国词句。 除掉卖国贼秦桧不重要,因为反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千年之后回首看,一切都注定会落幕。这是现代人的自我感动,张大一行人若不是穿越者,他们的脑回路的确是太过清奇。 易烊千玺,他是天定的救世主。所有精心策划的“暗杀”都默认了失败的结局,但没关系,只要易烊千玺觉醒了,那交给他就行了!他一个人接过接力棒,身披主角光环就能搞定这一切了!电影固然可以是戏剧性的,可是你拍个剥丝抽茧的解密故事,怎么就一路脱缰呢。这导致张大这个形象在我看来极其的割裂,前半段深藏不露,丝剥差不多了突然发现,计划就...这? 整部电影就这样一路让我食道梗塞,我很难顺畅的咽下他喂给我的那些错误且失败的逻辑。 你当然可以固执的解释这一切剧情硬伤。但我只想问你一句,有一天你准备投身这样一件舍生取义的大事,组织者给你讲的是这样个计划,你真的不会抽他一耳光么?
这种电影最重要的还是打磨剧本,不要为了反转而反转。看完给我弄一脑门子问号。搞得该上升情感啥的地方也没共鸣。
只有假秦桧知道岳飞遗言,101个字。那别人怎么知道他留的是一首词?上来就让全军复诵,万一岳飞留的家书呢?
歌姬是计划外出来的,才唯一接近尝试刺杀秦桧一次,那原来计划是啥,咋能接近?
刺杀金人特使,怎么就敢说那个信囊只有张大认识?要是何大人也认识,那还有后续了么?
最后在牢房里才拉孙钧反水,他怎么敢确定最后有这个机会?万一俩人没关在一个牢房里呢?
那孙钧决定好要反了,牢房里二打一侍女嫌弃不稳,然后自己上楼一打二侍女?
凭啥最后孙钧喊真秦桧出来他就出来啊。他为啥不一直躲着,或者开窗叫人?
审讯张大和歌姬的时候,让士兵强暴歌姬,然后她一直在那喊“张大,张大”,然后张大招了,她出来唾弃,那你喊啥呢,忍着不行吗?
还是歌姬,审讯女的就要强暴,这玩意也太刻板了,人特么本身风尘女子,就算不是,为了家国舍命刺杀的人。这种事对人家能那么重要?
剧情不通的地方可太多了,遭不住。再说演技。先说暴论,除了何大人,剩下人演的都是什么玩意。
还是拿典型审讯张大说,刮背后刺青,那哪有那么刮的啊。能刮干净么?不是扯淡呢。还有让士兵按住手,那么疼就这么按手谁能按住啊。但是沈腾的手压根就没动呀。光仰头咬牙做表情了。剧情上最后圆说是假意刮假意疼,那我只能说何大人死的是真不冤枉,这看不出来。
不及格。
对不起 有几个问题我实在实在想不通 1.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孙均不在张大被捅的时候趁机杀了侍女胁迫秦桧,反而要突然变脸曲意逢迎?剧里解释说那时候没把握,难道后续杀两个侍女比杀一个对峙中的侍女更有把握?个人感觉这处纯粹是为了让主角死,孙均形象再变一次,制造观众情感上的波动,是没有逻辑的硬反转。 2.第二想不通的是赔了几条命,做这么大一个局就只是为了让秦桧背岳飞的遗言《满江红》?先不说《满江红》是不是岳飞的遗言,这么好个机会不趁机杀了大奸臣? 3.对于不杀奸臣剧里的解释我也无法理解,说为了让他好好活着背负骂名???且不说他作为宰相活着的时候有多少人敢骂他且让他听到,作为没有良心的人是否会在意骂名,他活着难道不会祸害更多忠良嘛?为了不篡改历史,这个解释显得多么无力啊 4.我一直很喜欢反转多的故事,但是这些反转应基于埋下的伏笔,才会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喜感。这部剧很多反转只有意料之外,于情理则有硬伤。尤其是张大之死真的没有必要。 5.我不能理解这部电影标签里为何有“喜剧”。笑点多在秦桧说的几句话里,因为可耻的身份,多少让人觉得尴尬。 除却以上几点,这部电影想法还是很好的。让秦桧壮怀激烈地背《满江红》,最后替身文学的反转,个人感觉是电影里最好的一处反转,既制造疑惑,又有秦桧种种反常行为的伏笔,又圆了民族英雄与广大观众几千年的切骨之恨。整部电影都是为了这一刻,也可能是由这个想法发散出来的,唉!(还是不能理解,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孙均只让他背个词就自个儿骑马跑了?不杀了有切骨之恨的奸臣以后早晚要被奸臣反杀。可能是历史需要吧……)
【再厚码一下:大量剧透,还没看但又想看的豆友一定不要点进来看。这个片子绝对值得二刷,特别是对南宋初历史、对岳飞岳家军有点情结的人;但同时它也确实怕剧透……会严重影响一刷的观影体验。包括今天官方放出的全部片中配乐都不建议没看片子就听】
评论之前还是要先为一个月前的错误判断道歉,尤其是给编剧道歉:
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前天从电影院出来时脑子甚至是有点懵的。今天好不容易平静点了,想写个长评,但大晚上敲了几千字又都删掉了。——写东西吧,就怕想说的太多。比如现在,一会儿想写个本片史实贴合度分析,写写这个看似跟真实历史一点不沾边、连电影类型看着都格外荒诞的片子,为什么恰恰是对南宋初那段历史的“神还原”,甚至让人YY制作方要不继续,做个正剧向的岳飞传系列大电影吧~ 要知道,国内到现在都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正史为依据的岳飞题材影视剧。以前的一些作品包括比较晚近的《精忠XX》,都是说岳底子甚至还不如说岳。浙江电视台早年挑头拍的六集电视剧版满江红太古早,切口也似大实小,而且史实上的大bug并不少,不足称。这可能也是本片挑中了岳飞这个“大IP”以抒情言志,却又在笔法上选择了小人物视角+完全虚构+不正面写岳飞的原因之一:
在【岳飞对国人其实是个熟悉的陌生人】这一前提下,3小时左右的电影片长,很难讲完一个足够还原岳飞其人其神的故事。所以选择虚写虚构甚至黑色幽默,这是创作者的聪明之处,但在恨不得人人标榜“还原”“史诗”的当下,何尝不是创作者面对历史面对英雄的谦卑与专业?
一会儿又想盘点一些看片时就忍不住暗暗赞叹的细节或者说“小彩蛋”,比如沈腾为什么是效用士(应该是致敬岳飞宣和六年第二次从军平定军驻扎广锐军就是效用士。不过效用士在军中地位不低,经济待遇人身待遇都比普通士兵好不少,按说气质不至于那么屌丝hh 再一个他还有个设定是岳飞亲兵,我猜编剧本来想用的是背嵬军,但是背嵬这个名字对大众也太陌生,所以就直接说亲兵了。背嵬军那就更牛了,“一入背嵬,统制而下,与之抗礼”,就是见张大他三舅都不太用鸟。总之按设定的话,张大能装那么怂真是很不容易233);为什么马夫给桃丫头的传家宝是个玉镯子最后还碎了(不过这个地方也可能是我脑补太多,存疑);瑶琴这个名字绝对是岳飞《小重山》词中“欲将心事付瑶琴”一句化出来的,而且化用方式与人物动机再次神贴合历史;为什么南宋末年四大家之一蒋捷的名词穿越到这个片子里也挺好(因为蒋捷的曾祖也不高祖的。。反正南宋初人蒋璨,曾在岳飞入狱时出力援救过岳飞,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他本来是宋高宗赵构特别宠信的大臣和书法家,但解救岳飞不成后被罢职闲居,家人时时担忧他遭受进一步迫害,甚至晚年一次天使传诏都以为是赐死的诏令。包括蒋捷本人也和岳飞后人往来密切交情深厚,还曾为岳飞故居的风景题过诗);甚至秦桧养的那个鸟,说看着像乌鸦,其实就个变异了的军鸽,我都觉得是做了功课有很深的伏笔:作为一个心理脆弱、十分迷信的人,乌鸦这种不吉之鸟的确给赵构留下过很深的阴影:
绍兴初,高宗建行阙于凤山,山中林木蓊如,鸦以千万。朝则相呼鼓翼以出,啄粟于近郊诸仓;昏则整阵而入,噪鸣聒天。高宗故在汴邸,汴无山,故未尝闻此,至则大骇。又以敌人之逼,圣思遂不悦,命内臣张去为领修内司诸儿聚弹射,而驱之临平赤岸间,盖去阙十有五六里。未几,鸦复如初。弹者技穷,宫中亦习以为常
同时赵构也沉迷养鸽子,以致当时有太学生写诗讽刺:
铁勒金狨似锦铺,暮收朝放费工夫。争如养取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帝书。
所以“变得像乌鸦的军鸽”,其意义或许止是片是一个对秦桧与赵构关系的隐喻,而且完美贴合赵构和秦桧互不信任但又互相利用、相依共生但又缠斗至死的关系。
当然以上也可能是我脑补过多了。但没办法,编剧在整个剧本中对史实的运用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时隐时现,可偶尔一用一闪现,就能让我觉得:卧槽牛逼,高手!然后领悟到人家不全方位贴合历史不是做不到,只是没选择写实风格而已。
但写了又删了几次后,我觉得还是应该尽量挑最要紧的说(历史细节猜梗则统一整理到这篇了:),就是关于本片的剧情主线和结尾的大反转:
名不见经传可能都没见过岳飞本尊的小人物,会为了岳飞的身后名就前赴后继去死吗?
秦桧那个替身突然觉醒和自尽,包括有替身这个设定,是不是太俗套太强行了?
以无数牺牲设局,最终却不求杀秦桧,只为了让秦桧背出岳飞遗言,并让秦桧继续活着,这个最终剧情不闹吗,是不是洗白奸佞宣扬虚无?
其实这些问题,如果比较熟悉南宋初历史,知道一些与岳飞同时代、但不像岳飞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的生平,或许就足以回答。比如何铸。我有个小友兼同好昨天看完《满江红》就不停念叨何铸,说觉得秦桧替身某种程度上就是何铸以及何铸这类人的一个象征:
何铸是绍兴十一年岳飞受诬下狱时,负责主审岳飞诏狱的第一任主审官。但他在审讯中翻看了案件所谓的“证据”,特别是听了岳飞的陈词看见岳飞背上“尽忠报国”的刺字以后(顺便说,岳飞背后有这个刺字,其实就是何铸提供的记载,而且近乎独家爆料。——岳飞因为各种原因,并不喜欢向人展示这个刺字。所以要较真的话,岳家军的亲兵其实不会像电影里演的,人人背上都刺那四个字。虽然要圆也不是不能圆上……比如是见过何铸听他叨叨过诏狱的情况之后回去各自刺的),良心发现,坚决不肯再干这个主审官,转而为营救岳飞多方奔走,
日延过客,密议朝政,以欲缓岳飞之死。上诬圣政,以破和议为能。(岳飞被害后秦桧党羽弹劾何铸的奏章原文)
后来营救未成,何铸也被罢职,还被踢去出使金国,用何铸自己的话说是
“绍兴以后,我师屡捷,金欲和益坚。至是,遣铸衔命。盖桧之阴谋,以铸尝争岳飞之狱,而飞竟死,使金知之而其议速谐也
但金人却奇怪地对何铸极为尊重,事隔几年后还数次问及,以至赵构也对何铸另眼相看,一直想重新启用他,何铸却始终坚决拒绝,就此断了仕途。——作为父亲是小吏而不是“官”、出身不高,全凭自己勤学才考中了进士,又费尽心机一步步从州县小官爬到御史中丞这个高位的寒门读书人,何铸为岳飞付出的代价,按现代的眼光看真不算低:他政和五年,也就是岳飞还是个3岁小孩的时候就进士及第了,所以起码比岳飞大二十几岁(何铸生卒年于史无载),到绍兴十一年的时候最年轻也是六十上下了。一辈子攀爬梯子的成果,近在咫尺的副相之位也就是进入“执政”行列的荣耀(参照后来接手岳飞案的万俟卨随后的升迁轨迹),就为一个上面其实已经定了调而且何铸自己最清楚已经定了调的铁案搭进去了,并且在岳飞平反无望的时候也丝毫不后悔不妥协,按照很多今人的逻辑,简直是毫无必要、鬼迷心窍。然而何铸自己,用彻底弃绝高官厚禄、甚至连临安行在都不愿再踏入一步的决绝,作了“不后悔”的宣示。同时不知是否是编剧有心为之抑或无意巧合——就像影片里秦桧替身良心发现,为世人传下了满江红一样,何铸也让世人就此知道了岳飞背上一直背负着四个字:“尽忠报国”,成就了岳飞身上又一重令人肃然起敬的光环。
不过我自己看电影结尾时更频繁想起的,是张嵲。因为这个人物的良心发现,比起何铸短得多、不彻底的多,但也因此更加贴近本片的隐藏主题:
一个人该不该、需不需要、能不能、值不值得、以及如何,去对抗历史真相的被歪曲,或者说某种记忆与真实的湮灭?
张嵲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的才子和诗人,在建炎年间,就是徽钦刚被掳、但东京和华北还没完全丢的那阵,当过岳飞实际上的恩师、抗金名臣、东京留守宗泽的幕僚,算是上过前线的热血青年。然而世事如浊浪人生如浮萍,到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本片时间点再往前6年)岳家军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开始时,他已经成了秦桧信任的笔杆子,专门负责起草朝廷文件,每天A4,啊不是宣纸绫罗上雕花,的那种高级案头工作,还给当时正为金国毁约而懊恼不已、深恐要就此引咎辞职的秦桧,想了一句很关键的维持门面的场面话。
但就是这样的张嵲,绍兴十年在写了一个夏天的各路大军立功将士制词(可以理解为表扬信+任命状)后,却罕见地、可能也是一生最后一次说了一番大实话、爆发了一次愤怒:
他上书抨击张俊在岳家军北上之际,突然从宿州一带也就是淮西前线撤军,“使岳飞军孤”(虽然张俊这个受秦桧授意的阴招,并没给岳家军造成实际损害,岳家军太强了嗯),而且在此之后居然还有脸来谎报军情漫天讨赏;同时声明自己拒绝再给张俊一军写任何赏功升官的制词。
这个爆发看似突兀,但理由其实也充分。因为在绍兴十年的那个夏天,张嵲不光给张俊部下写升官制词,也在给岳家军将士写褒奖制词,比如在岳家军中职务级别其实并不高、完全靠了小商桥一战才名垂千古妇孺皆知的杨再兴,再比如真。岳家军大将张宪,牛皋,以及更多人。他会在往来的文书中和自己的笔下,一遍又一遍地了解和重述,在岳家军,需要怎样辉煌的战绩才可以获得晋升,或者获得岳飞手里那批空白“官告”(已经拟好了官职品级和制词,只需要填名字而且名字随便填的现成委任状。顺便为了防sb提前说一句:这种文书大战前才会集中发一批以作激励和备用,而且数量是有限的),会看到岳家军从主帅到士兵都当真在前线杀的“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无一人肯回顾”,又当真让不可一世的强敌望风披靡即将逃回榆关之外。那可真是“一边是庄严的工作,一边是荒淫与无耻”,他怎么忍得住?
当然,每一次官场中的忍不住,都要付高昂的代价,何况张嵲暴走之际,正是绍兴十年秦桧的权势遮天已经就差一道缝的时候。张嵲很快被秦桧另一党羽罗汝楫弹劾,理由是兀术毁约南侵的警报刚到临安张嵲就请假居家办公(不是),肯定是想背弃君父和职责自己落跑。张嵲呢也就此告别了在中枢要地的大好前程,后来再怎么告饶拍马屁都没有用,只能当地方官了,哪怕他后来献了歌颂和议的《中兴复古诗》,也没赶上热乎的:宋高宗看到诗倒是决定召他回行在了,但张嵲随即就发病挂掉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形象毫不光彩、一生反反复复的张嵲,在自己最终的私人文集《紫微集》第十二卷里,留下了几封绍兴十年写给岳家军立功将士及幕僚的制词。不过这批在张嵲文集中留下了痕迹的岳家军部属普遍级别比较低or属于敌后义军(只有两个例外:岳飞的幕僚长之一朱芾和,在郾城颖昌两战中表现极为亮眼和关键、但一年多后就与父亲一起遇害,人生永远定格在了22岁的岳飞长子,岳云)。这是因为如果留的是岳家军高级将官,比如统制、副统制、统领、副统领(顺说统领其实比统制低,或者说统领之上还有统制。《满江红》不用统制这个官名,可能是怕词意古今变化和谐音,让观众难以马上get,觉得奇怪)这个级别的升官制词,那就太显眼而招祸了,一定会引来秦桧的追索和删毁。所以看《满江红》的时候忍不住开了个脑洞:孙钧孙统领如果绍兴十年以统领身份跟了岳飞北伐,那其实历史上还是留不下他的名字咳咳。
张嵲制词中提到的这些岳家军将官、幕僚大多于史无传,或者有传也没有提及他们绍兴十年的事迹,全靠张嵲这几封制词,后人才得以或多或少的,能够想象他们在那个华夏历史高光时刻的英姿,顺便知道岳家军的郾城大捷并不全是靠重装步兵抗住了金人重骑兵的冲击,而是也发生过壮观的骑兵对决:
或角其前,或掎其侧,用能使敌人之强,不得逞志于我
近千年之后,我因为各种正经不正经的需要,经常得复习张嵲这几封制词并全文引用,但是不管翻多少遍,每次翻时都还是忍不住会想:
秦桧对岳飞相关记录的清剿力度太大了,张嵲不可能不知道不忌惮,也一定主动上缴过大部分,所以现在才查不到以牛皋为代表的、绍兴十年“立功最”的一批岳家军高级将领的升迁制词,因而也无法知晓他们到底立下了怎样的功勋、在战斗中有怎样精彩的表现。
换言之,紫微集里现有的断简残章,大概率是张嵲有意留下来的。
——那么,当张嵲把这几封制词偷偷匿下,藏进为自己文集而准备的底稿堆时,他在想什么?整理温习旧文时,他会想起绍兴十年那个夏天吗?会对那之后直到现在,现实中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吗?会夜不能寐甚至抱头痛哭却不敢发出声音吗?会想到自己偷摸留的这几封制词,会在后世成为珍贵文献,并被既具良知又具史家慧眼的现代历史学家们一再征引,但不管被征引多少次,都和他自己的文才、官职、当时名望……完全无关,甚至大部分人都不会留意张嵲这个名字吗?
以上都来自反派或者摇摆集团。所以是的,你不难想象得到,秦桧党羽尚且如此,那么代表正义的那一方中,站出来并且更加勇敢、行动更加积极的人,当然只会更多:
论有名有姓有官有品的,有李若虚、胡闳休、沈作喆、朱芾、高颖、于鹏、赵不尤、冯赛、梁兴……他们都在岳飞平反还遥遥无期时,为岳飞的清誉不再受进一步的玷污,或者保留平反与反击的力量,付了或多或少甚至一生的代价。而且这些人当中,不少人是世家子弟或者宦海老将,出身显贵人脉极广,甚至近亲中就有靠卖身秦桧得到重用的。只要他们肯换个念头,那何止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简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或者严格比照电影中张大、瑶琴及其同伴、马夫、更夫的设定,找史书中无名无姓的小人物,那也不胜枚举:
因为在朝廷点戏公演时公然做戏嘲讽秦桧“只把二圣环放在脑后”而被杀的杂剧艺人;
冒着掉脑袋风险祭祀岳飞或者保护岳飞石刻画像的江西武宁、虔州、庐山百姓,还有宜兴周处庙那几个天才道士……
哦对,还有一个我觉得简直就是现实版“全军复诵满江红”的事件: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侵之际,赵构迫不得已正式下诏激励各军准备迎敌。此时岳飞还是没有平反,但心有所系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这是给岳飞恢复名誉的机会。于是当朝廷大臣汪澈到【鄂州驻扎御前诸军】——也就是当年的岳家军——的驻地,安抚军伍,传达朝廷动员三军奋勇御敌的意图时,原岳家军的将士们向实质上的天子钦差递交了联名上书,请求重审岳飞案,“为故帅申理冤枉”。汪澈允诺一定原样向朝廷转达后,在场估计得万名起步甚至更多的鄂州军将士“哭声震地”,齐呼“为我岳公争气,效一死!”
——岳家军余部将士所说的“争气”,是说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不能折了当年岳飞的威风,不能辱没这支“鹰扬当日谁能及”的天下第一雄师的荣誉,而且也确实做到了:抵御阿亮南侵时,宋军真正打的漂亮又真。起到巨大作用的,其实就是中线鄂州和东线的胶西海战,而胶西海战中的宋军水师统帅、被赵构亲口定为抵抗阿亮南侵“第一功”的李宝,是岳飞一手培养起来的岳飞小迷弟(至于这个小迷弟为何能逃过岳飞被害时对岳家军部将僚属的迫害,还能重新获得宋高宗任用,那是另一个时间跨度近四十年、而且也“跟瞎编似的”故事了。)——就像完颜亮南侵、隆兴北伐之后更往后的百余年间,开禧北伐时给南宋各种补锅救火的名将毕再遇,和南宋末堪称独木撑大厦的名将孟珙,也都可以非常确凿的定义为“岳家军后人”,他们自己也在始终不懈的“cos”岳飞致敬岳飞一样,岳家军将士对岳飞的感念、继承和践行,真的持续了很长很长时间,以至于这一条血脉,就撑起了大半部南宋军事史。
扯得太远了。以上冗长繁杂的瞎扯,只是试图通过翻故纸堆来证明:
1)尽管影片一开头就亮出了“本故事纯属虚构”的黑底白字字幕,并通过完全不可能的宋金谈判时间地点(如您很容易查到或被人教导的:绍兴十六年宋金没有在山西举行的谈判,更不需要贵为一国宰相的秦桧亲自前往),再次重申了对追求百分百“还原”历史的知难而退,但同时又采取了另一种巧妙的手法,使得影片的故事不但不违背真实历史位面的大结构、大走向,还能与其精神共振共鸣:用凝练但也传神的写意笔法,将与故事相关的史实高度提炼,重组为一个有关谎言与真相,记忆与传承,更有关威压与奋起的寓言。
2)在这个寓言中,几乎所有的故事主角,都在对历史的遥遥呼应中,各有其位置与使命:
“张大”和他的队友马夫,更夫,象征的是“岳家军”这个群体,或者说一切在宋金和议前曾经投身抗敌卫国前线的行动派;
(另外说到这里实在忍不住再提一次李宝:李宝在遇到岳飞之前,和影片中“张大”这个角色一样,是个多半没什么正经营生还一身不良习气的市井游手之徒,所以有个载于史书的外号叫“泼李三”。虽然比起影片虚构的张大,遇到岳飞前的李宝多了几分悍勇、壮志、傲气和领袖能力,但受限于成长环境缺少资源和调教,说实话,也没有强太多……比如起义时想搞一手劫持伪地方官一起归宋都没搞成,投奔岳飞后因为怀疑岳飞也不敢北伐了想偷渡回老家打游击结果被抓个正着、指着岳飞鼻子乱骂充好汉……等等等等,总之有一大堆足够贴上一个喜剧标签的事迹。然而靠了岳飞的慧眼识才和简直是手把手的耐心培养悉心指导,这个小泼皮出身的平民百姓,最终官至节度使,绍兴三十一年胶西一战立功建节、青史留名,也再一次挽救了南宋的命运。确实是“遇到岳帅后,我变了”。我甚至有点怀疑沈腾所饰角色“张大”的人设来源,多多少少有来自李宝的灵感。)
瑶琴及其女伴,象征的是曾被岳家军保护或者任何对岳飞、对当时抗敌志士心怀感念与报答之心的平民百姓。顺便说,瑶琴的名字,我认为是本片中最饱含深情的细节之一——岳飞《小重山》词中的名句:“欲将心事付瑶琴”。
被很多观众感慨狡猾阴毒中居然还有优雅斯文的何立,代表的是秦桧党羽,或者说在宋金第二次和议后选择追随秦桧的文臣和士大夫。武艺淳拿出金牌时嘲笑其“品级不够看”,以及何立试图以密信要挟秦桧,这两个剧情设定锁定了这一身份:从万俟卨、范同一直到杨愿,秦桧的党羽确实都像何立一样被旋用旋弃,试图直接接触赵构、“私自奏对”也确实是他们与秦桧关系的雷区,触碰必死,哪怕奏对是高宗要求的或者无意为之。
武义淳代表的是皇权,甚至可能就是编剧试图描绘的赵构本构。——这片上映前我一直担心岳云鹏会如网络传言的那样,饰演另一个角色或者那个角色在本片中的“投影性角色”,以作“解构”之用,没想到最终竟然是,或者至少我感觉是,用来代言了赵构:
岳云鹏所扮角色的人设和阵营,精准贴合了吴皇后、小刘贵妃等高宗宠幸后妃之为官亲属在历史中的形象:在赵构和秦桧之间首鼠两端,作恶不少,但是能力都不咋地,甚至连队友都知道这些人是凭什么路数上来的,确实容易在内部都遭diss……同时又牵出了赵构与秦桧的角力,黑色幽默的风格让观众啼笑皆非,却不妨碍精准点出了“赵构不信任秦桧且俩人互斗没停”“然而只要宰相活着宰相手令到底大于金牌”,这两个秦赵关系中的最关键处。然而岳云鹏塑造的那个心机不浅、小手腕频出,平常窝囊废但必要时心狠手黑,但最终都是无效输出,又坏又怂又废还tm贱、裹乱……还特别爱标榜自己美化自己的人物,实在太过精准贴合真实历史中赵构的性格特点,让人很难不怀疑编剧在此处埋了对南宋初历史更大更狠辣的吐槽。——对了,“武大人”狠起来的时候,甚至可以亲手勒死瑶琴的另一个同伴,一个柔弱美丽全然无辜的少女。虽然何立也杀了瑶琴的一个同伴,但勒死的手段,要比一刀毙命要求更强大的犯罪心理支撑。就连这点都与历史中赵构的变态倾向——当亲王时就“侍婢多死者”——神契合了。 另外经微博的“优选天然成分”网友提示:武义淳在给瑶琴递刀时,先将刀柄中暗藏的匕首塞进了靴子里,这个很可能是化用了赵构晚年“靴中置刀”的典故:
桧既死,帝谓杨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更原始的版本为: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
所以几乎可以确定,武这个形象,就是象征的宋高宗。
3)在岳飞身故后,对岳飞、岳家军事迹的保护与传播,确实是一件关系到人心也关系到天下的头等大事。换言之,被名义上的权威有意遮蔽、毁灭和歪曲,是岳飞事迹的一大主题,这使得岳飞事迹有别于其他英雄志士的故事,要求人们的抗争必须首先从记忆和“正名”开始。这也是影片《满江红》的故事主旨确实需要寄托在这段历史,和电影所用的故事模板并不能被简单复刻到其他时代、其他人物的根本原因。
4)在这样的寓言里,张大代表的主角团以及后来加入的孙均,有充分理由不取秦桧性命,而将其丢弃在“身后名”逐渐崩塌的毁灭与恐惧中。——在电影故事本身,雷佳音饰演的秦桧反复叙说自己对名节的重视,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的虚弱和焦虑,以及最后的崩溃,已经足够让这一情节成立;在故事对真实历史的映射与呼应中,这一情节则不但重申了华夏文明对于“历史审判”的重视和坚持,还包含了一种足够清醒、冷静因而也坚决、彻底的反抗:
岳飞遇害之后,绍兴十六年再杀秦桧迫真对北伐和救国救民都意义不大了(。)虽然也不是一点没有。比如这会儿秦桧死了又怎样,都这时候了,你找谁北伐能成?孝宗朝无恢复之臣是说没有张浚了吗(。)(此处暂且略去对另一位知名且出现在本片台词中两次的历史人物的吐槽——不是完颜宗弼。如果有人杠再喷不迟嗯)
至于秦桧在毁灭当时人民获救希望(仍然是防杠所以补充一句:岳家军北伐对当时的南北人民甚至各族人民都是正义之举,不服者尽可以去翻书)之外的罪恶,比如挟持君父、迫害士大夫,那是代表了历史中牺牲者的张大等六义士所不关心,也没有必要关心的。在真实的历史中,那时的平民百姓本也从没有足够的权力去左右绍兴和议后的政局,所以才只能去保卫记忆、传承记忆,然后等着这记忆重新激发向善向好的可能。更何况绍兴和议后依然存活的大部分精英士大夫,说实话还是要为国运走到这一步负一点责的:“诸公可谓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留下一个秦桧和他们纠缠,让自诩精英的群体面对、解决或者承担某种程度上由他们造成的烂摊子,对一个旨在讲述人心与历史才是最终审判的寓言而言,不仅合理,甚至必须。甚至可以说恰恰是留下秦桧这个情节,以清醒锐利到近乎冷酷的态度,使得虚构与历史、传颂与批判、绝望与希望,完成了完美的对照和闭环。
于是通过这样的巧妙对应和编织架构,编剧不仅讲了一个记忆复现和传承的故事,也精准勾勒和释放出了岳飞这个人物、这段历史、这个真。“大IP”中最珍贵、在当下最有助益,因而也最该被后人再度记起的内核:
不是文韬武略天神下凡一路仿佛开挂,不是同仇敌忾金戈铁马大杀四方,甚至也不是忠君报国纵然一时挫折终能名垂青史的苦情主旋律,或者“诸公可谓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的反思与争吵,而是:
对于什么才是正义和真理、什么才值得坚持、追求和付出甚至牺牲这样的宏大命题,真正重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任何力量,而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思考和选择,哪怕只是一瞬间的心头一念,都很必要,也很重要。
所以不要放弃相关能力,比如记忆,比如话语,比如思想;比如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寻求,去追索,去验证,而不是因为真相错综复杂就感到沮丧或者惰性发作,就把本有的选择余地,轻易让渡,放弃动自己的脑子。当然,肯定有些人会告诉你:这些都不重要,甚至没有更好,至少对小人物来说是如此,就像影片结尾的神反转以后,真秦桧踹替身的那一脚和那句台词:
“你也配(做回了自己)?”
又或者是他问孙钧的那一句:
“值得吗?”
——当然值得,当然配。如果不值得,不配,不应该,那么电影里和历史中的秦桧,不会不遗余力的追缴关于自己的负面记录,并在可能做不到这一点时恐惧、战栗,几乎每一句看似斩钉截铁杀气腾腾的台词,都伴随着焦灼和行就将木的气虚(雷佳音之前作品积淀的艺术风格和形象特色,在这里完美贴合了角色,当然演员自己的演绎也是超满分发挥。再顺便,编剧对秦桧晚年这个心结的把握,真的稳准狠,一下子就在秦丞相罄竹难书的诸多“黑料”中抓住了最关键、最富戏剧性,也最能凸显秦桧甚至某个群体特质的一条。真高手。)
如果不值得,不配,不应该,那么在赵构与秦桧的双重高压下(秦桧挂之前秦桧主导,秦桧挂之后赵构主导。这点影片同样有精准点题,就在岳云鹏饰演那个角色的那条线上,但是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岳飞的相关记录应该真能删个差不多,而不是至今仍熠熠生辉,成为依然能激励后人的精神遗产,“千秋志士,永式英标”。
甚至如果不值得,不配,不应该,根本都不会有岳飞这么一个英雄,一段传奇。——岳飞的故事,其实从来不是“文武双全”“忠孝两全”“忠君报国”“仁信智勇严”就能够概括的。如果仅止于此,他作为一个农家子出身从士兵奋斗到节度使的“卷王”天花板,大可不必在三十二岁建节并且有机会进入中枢执政(不是绍兴十一年,比这次更早)、一切都近乎功德圆满足可青史名标之后,还依然愿意放弃荣华富贵甚至生命去争取一个北伐的机会;不需要要求部下在严守纪律刻苦训练之外还要不扰民,而不扰民的要求之一是——如果万不得已借宿百姓家,第二天行军前不能睁眼拍拍屁股就走,必须帮老百姓把屋子打扫干净甚至刷干净用过的盘子和碗;不需要不但不克扣士兵钱粮,还要“斤斤计较”用什么样的发放方式,才能保证最底层的士兵能尽量自由支配自己的收入;不需要自己食宿与最下等军士同待遇、每战身先士卒这些“古之名将爱兵标配”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和士兵沟通交流,让他们尽可能的和自己一样,在做一件事情,比如赢下一场战斗、坚持一个原则、追寻一个目标时,先要明白,为什么应该这么做;尤其不必,在所有这些之外,还不准军中再养营妓艺伎——这个在今人看来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搁在南宋绝对是石破天惊的程度,因为当时官场上迎来送往必有艺伎服侍和表演助兴是惯例,甚至还要比拼哪位官员、哪处衙门供养训练的侍女艺伎水平高、节目编排别出心裁,审美品味好,大将也不例外。所以岳飞的这个坚持,其实是超出了当时的道德水准的。
——永远不放弃多想一层和使用自己的脑子的能力,才是岳飞之所以成为岳飞的根本之一。是张大、瑶琴、马夫、更夫所代表的的群体,为一个看起来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目标相继殒身,心态却居然都是“幸得慷慨一搏”的另一重心理支持。是片尾终于“不当走狗”的孙均,以及禁军士兵和秦桧替身,不能在天家划定的禁区中安于现状的原因。是所有高高在上者眼中的飞蛾一旦看见都忍不住要去扑的火。
总之,如果你看这个电影时为主角团感动了,燃了,当真了,甚至哭了,别怀疑自己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别觉得自己幼稚天真,甚至是做了个成人童话梦。请相信——或者试着自己去阅读去学习去验证就更好:
这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真正存在过的“遥遥壮烈时刻”。只是时间的尘埃和目下的喧嚣,让它显得有些遥远,甚至有些虚妄。所以很庆幸有《满江红》编导这样的创作者,以如此恰当、高水平和富于感染力的方式拨云见日,给今人一个与古人相接、从真正优秀的传统中获得前行力量的机会。
要记得。别辜负。哪怕只是有一刻心里往那个方向动了一下,也很重要。真的特别特别重要。如果谁对你说不重要,试着反驳他,哪怕只在心里,先不说,也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