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莎拉的钥匙 Elle s'appelait Sarah(2010)

莎拉的钥匙 Elle s'appelait Sarah(2010)

又名: 隔世心锁(港) / 萨拉的钥匙 / Her name was Sarah / Sarah's Key

导演: 吉勒·巴盖特-布赫内

编剧: Tatiana De Rosnay(novel) Serge Joncour

主演: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Mélusine Mayance 尼尔斯·阿贺斯图普 弗雷德里克·皮耶罗 米歇尔·迪绍苏瓦 Dominique Frot 吉赛勒·卡扎德絮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10-10-13(法国)

片长: 111分钟 IMDb: tt1668200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片通过女记者朱丽娅(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饰)的视角重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巴黎东赛馆事件中的一个悲伤的故事。1942年,在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巴黎被要求交出居住在巴黎的犹太人。十岁的萨拉(梅路什·玛亚奇 Mélusine M ayance 饰)和她的家人也未能在这次浩劫中幸免于难。在军队搜捕来临之际,萨拉将年幼的弟弟悄悄锁进家中的衣柜保护起来,并小心翼翼地收好了衣柜的钥匙,满心希冀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让弟弟免于德军的搜捕。可是向往集中营的萨拉意识到这次离开不是一天两天的时候,她拼命逃出集中营回到旧居。可是迎接她的不仅是已经搬进的新住户,还有在衣柜中已经不幸遇难的弟弟。朱丽娅因工作原因受命对这则故事进行挖掘。在采访的过程中她不仅发现了当年掩盖的真相,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与萨拉一家千丝万缕却又好似命中注定的联系。

演员:



影评:

  1. 前几天去了柏林的犹太博物馆,馆藏第一层展示了二战时期那些受迫害的犹太人的个例,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被陈列在黑色的圆形橱窗后面,述说着那段鲜血淋漓的历史。我看到了舞蹈家的书信,40年的婚戒,残损的光明灯和从未被打开的包裹,只是不幸的是,他们的主人都远远地离去了。

    没有用骇人听闻的数字,而是一个个贴近的故事,就这样,我在博物馆里突然泪流满面。

    电影《沙拉的钥匙》就讲述了这么一个让人涕泪涟涟的故事,种族,生命,亲情和自由,在电影里都十分沉重。电影的两条主线,莎拉不懈逃亡回去找弟弟,女记者不断追寻当年的真相,一条在过去,一条在现在,最终交互迸发出让人心碎的音符。

    从电影角度来说,拍摄得相对沉稳,引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女记者的怀孕,对爱和传承有着象征意义。总体来说,电影中规中矩,只是故事本身相对来说还是直指人心。

    其实电影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人类对战争的反思的启示。法国警察被同化,那句希特勒万岁喊得多少有点无奈,除了屈服者却也有悲悯之人,放生的士兵也是用生命在帮助他人。这些历史都不会忘却,总有人会一直记得。女记者为了得知真相不断追寻,象征了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为战争付出代价的人,不该被忘记。

    一个民族要经历多少伤痛,才会在历史的河流中砥砺棱角。在二战时期,近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纽伦堡审判数据则为570万。很多犹太人在当时选择了流亡和逃跑,然而大多数都失败了,最终被送到德国和波兰的集中营,惨死在里面。

    莎拉一家其实只是被迫害的犹太人中渺小的一部分,然而他们的故事,却和任何一个被残害的犹太家庭一样,残酷悲痛让人悲从中来。如果莎拉的故事能触发人类哪怕一滴眼泪,那么六百万死去的犹太人,就意味着一整条悲伤的河流。

    我们悲悯过去,代表着我们珍惜现在,更代表我们渴望将来。莎拉手中的一颗小小钥匙,打开了我们的梦魇,这将萦绕在现代人的心灵之上久久不散,这是一把紧锁着仇恨偏见歧视的钥匙,人类仅有一如既往地珍惜和平平等仁爱,生命才会不断延续,良善才会历久弥新。
  2.        非常欣赏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相比较于直译成“她的名字叫做莎拉”,“沙拉的钥匙”不但突出了电影关注的重点,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感悟。

           钥匙,不仅是莎拉逃出难民营的动力,也是莎拉懊悔一生的根源所在。

           年幼的莎拉和父亲、母亲在难民营涌动的人群里随波逐流,手里却坚定地握着那把钥匙。她以为那把钥匙决定了弟弟的命运,所以不顾一切地从难民营里逃出来,费劲千辛万苦回到当初的家。但是就在她打开橱门的那一刻,莎拉的心门从此以后再也无法打开了,以后的生活,悲伤和懊悔注定如影随形。

          其实如果当初莎拉没有把弟弟锁进壁橱里面,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家四口人全部死在难民营里。莎拉还是年轻的,她不知道在残酷的现实条件下,自己手中的钥匙根本无法左右一个人的命运。即使这一刻你把他从苦海中救出,下一刻他也许又跌进刀山火海。

          在那种反人类的历史背景下,“莎拉的钥匙”就象征着平凡人对抗悲惨命运的殊死搏斗。一个人纵使能够奋力挣出黑暗的魔爪,但等到黑暗褪去,甚至很多年以后,身体上以及心灵上的疮疤仍然会隐隐作痛不能逝去。

          编剧以一把钥匙为引线,带出对那个时代的反思,是事半功倍的。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二战时期我国或者外国种种惨绝人寰的事件和场面,却不易为之所动。但是当我们把自己代入到那个时代下一个平凡人的处境中,切身体会到那种拼命反抗却无能为力的境地,那个时代的残酷可怕才能真正令我们感同身受、冷静思考。

          电影中关于那个时代下的人性、亲情,以及当代年轻人对那个时代的认识不够严肃、深刻等方面也值得深入思考。如果我们不能够深刻地了解历史,清醒地认识以及沉着地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那个黑暗的时代也许还会卷土重来。

          也许就是明天,你的手里就会握着“莎拉的钥匙”;也许就是明天,你就会被锁在黑暗的壁橱里忐忑、恐惧地等待。
  3. 在这部电影看到1小时40分2秒得时候,我看到了标题这句话。
    “我整个人生都是一个谎言”大陆的p民们看看到这句话很同样会觉得很讽刺。不是么?
    面对历史我们想说的都有很多,但恐怕更多的是模糊。
    在我们了解的有限的历史里又有多少是被蒙在鼓里。这一刻面对莎拉儿子了解真相以后的眼泪,又有多少人真能明白这些眼泪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在我们未知的历史里面又有多少是和你我的身世连在一起的。莎拉的丈夫说的对,我们都是历史的产物,而你碰巧是那段历史的一部分。
    是啊,他父亲说的没错,我们作为一滴本来干净的雨水偶然落在了这历史的洪流里滚滚向前,除了融入,别无选择。
    电影过后我静坐了很久,深深地被震撼,假如说黑客帝国给我们创造的数字的世界,那么莎拉的钥匙给我们带来的是真实的生活,每一天的生活。电影之后发现历史不再是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他还活着,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历史在我们走过的街道,在我们的餐桌,在我们的思想,而且仍然继续在我们的后代身上。是啊后代身上。在影片进行的过程中,夫妇两人为了这个六年等待终于怀上的孩子争吵不休,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这个孩子肯定是要定了,但至于在这个孩子身上会和故事有什么联系呢,始终想不出来,终于直到故事的结尾,有了答案,这个小生命是个女孩,名字叫sarah!

    故事发生在1942年7月16日距离,很巧合现在也是7月而且距离16号只有仅仅3天,相信法国政府会有纪念活动的。
    今年6月的某天我也很想纪念,可悲的是只能在香港。
    一个人假如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过去,要么他是个懦夫,要么就是个罪人。我希望他勇敢一点,承认错误没什么不好,而且只会增加你的正面光辉,让人民有信心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有了这部电影让我一下子感觉历史活了起来,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段故事并不是十分久远,当然,我不奢望久远的历史能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被我们感知,只希望50年,不奢侈吧,只希望50年,当然虽然我很想知道100年。
    这是距离我千万公里以外的70年的历史,但我为之动情甚至泪眼模糊,我们众多复杂的感情里这或许算得一个特殊的情愫,在战争的阴影里谁都摆脱不了的报复。历史大背景下的人们生活的怎么样,他们现在好么?或者应该说,嗨,我们好么?
  4. 111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跨越三代的故事。

    【剧情】(看过的观众可跳过)
    茱莉亚,记者,典型的纽约客,事业拼命,有自己的想法。受命撰写一篇有关“冬赛馆事件”的文章,却不料因此挖掘出一桩丈夫家隐瞒了数十年的秘密......

    在1942年的7月份,巴黎警察受纳粹之命,拘捕了上万犹太人,他们先被集中在冬季自行车竞赛体育馆,之后分批送往集中营,死于毒气室,其中包括数千名儿童。

    莎拉就是被惨遭逮捕的儿童之一,当时年幼的莎拉并不知道发生什么,在警察命令她的父母收拾东西跟他们走时,为保护四岁的弟弟,她把他锁在家中他们平时玩捉迷藏的密柜里。弟弟向姐姐保证,不出声,那是他最后一个镜头......

    莎拉一家被捕几个月后,茱莉亚丈夫的祖父母一家人,搬进了原来莎拉家租住的公寓......第二天下午,一个小女孩疯狂地闯了进来,用钥匙打开家里壁橱....导演没有给到镜头,Sarah的尖叫,痛哭。其实,过了大半个月,任谁在密闭空间中被关着都无法生存下来。这个我想是Sarah心中最大的阴影,以致于他丈夫临死前回忆说,她心中的阴影越来越大。


    不再累述剧情,关于二战,有很多故事,故事有很多种拍法,这部影片的细腻让人难以想象是出于一位男导演之手。

    三大特点:细腻,美,配乐赞。


    【死亡】

    二战,避不开死亡。

    但这些死亡无关打仗本身,他们弱小,无辜,手无缚鸡之力,本能得预感到危险,却没有办法逃脱死神的魔爪。这里的死神,就是历史本身。

    1.弟弟米歇尔被关在厨里,渴死饿死,或者害怕,除非亲身经历,否则没有人能想象。我记得我小时候被关在衣橱中5分钟,那种漆黑就让我极度害怕。那是一种害怕没有人知道我被关在这里的极度绝望。

    2.在被关在体育馆的那段,一个犹太女人无法忍受,从看台上跳下来,死亡。不是懦弱,是已经做好了死亡的觉悟。

    3.和Sarah一起逃出去的小女孩,病重,死亡。脸上同样的小雀斑和法国人没有差别,唯一不同的就是她有犹太血统。

    这里,没有德国人,也没有真正的侩子手。即使搜查房间,问话都是没有别的电影,如《无耻混蛋》,《第九日》等等来得暴力,要我说,这部电影几乎没有任何暴力镜头。唯一一处可能就是把家人分开那段大家拉扯的景象,拍得很揪心。

    甚至,我们看到一丝丝人性,就算只是那一秒的闪耀。

    【人性】

    人性,这个词很大,难以解释。但是往往,我们看到某个镜头,听到某个事迹,就是那么一瞬间,特别感动,觉得特别崇高,觉得真的是和某些“畜生”不一样,(这里没有贬低动物的意思)人性这个词就浮现在我们眼前。所以人性这个词本身就带着悲情,带着压迫,带着反抗,带着抉择,带着某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我们何以和机器,动物,任何非人类的东西区别也体现在人性二字上。

    1. 雅克,帮他们逃走的士兵。
    "雅克."
    "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
    "听他们说的,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苹果。"
    “我叫Sarah.”然后Sarah想和他握手。
    候我很紧张,紧张他会不会放她们走。但听到小女孩叫他的名字的时候,他颤抖了,对于他来说,犹太人就是犹太人,只需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不需要被命名,名字是没有意义的。但Sarah是有意义的。她代表独立的个体。她是一个人。
    是的,就是那么一瞬间,在你手中的是两条鲜活的生命。

    2. 跑过麦子地的那十几秒的镜头是一个高潮。自由的空气,蔚蓝的天空,金黄的麦田,在前面紧张的氛围下如此珍贵。这个镜头美得窒息。

    3.收留孩子的老夫妇
    农村的老夫妇,宁静地生活着。世道很乱,只求自保。女儿们来求他们的时候,老爷爷把她们赶走了,”不要给我们惹麻烦。“
    就凭这一句话解释了法国历史上的这个污点。74列火车驶离巴黎,马不停蹄,将几万个犹太人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而这几万名犹太人再也没有回来。巴黎人冷眼旁观邻居的消失,没有人追问他们去哪里,命运如何。这种不关心就让这么消失发生了,因为只要我不在那74列火车之中就没关系了。法国人突然变得中庸起来,即使被希特勒踩在脚下。

    我开始想象这种感觉,比如某个发生在中国的大屠杀,不按照国籍分,而是屠杀了中国人民中的某个少数民族。这里大多数住的是汉人,但是对方并不杀你,而把你的非汉族的邻居带走了送进了毒气室。你知道只要自己是汉人就没有危险,全家都没有危险。你会挺身保护你的邻居吗? 现在的社会更没有人会惹祸上身了,城市中,人与人的距离就是一张名片。名片上的就是你的价值。

    回到电影说那对老夫妇,第二天看到两孩子可怜地睡在看门狗的窝里,于心不忍收留了。一个女孩得病死了,Sarah他们十几年视如己出。
    ”一天死一个够了。“ 很坚定,男人这么说着。那一刻,他决定保护这个孩子。

    在追寻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记者做着无意义的事情。杂志社很多竞争对手,时代,经济学人等等,他们的(也是总编)说要建造一个21世纪的乌托邦,什么东西吸引读者。高科技,纳米技术,外星人....我们关心人类未来的去向。但是历史的重演并非巧合。

    在专业的影评人看来,也许这部电影绝对不可能达到五星,但是能发掘很多,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