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香港七大导演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徐克联手导演的《七人乐队》在大陆公映。这部影片原本叫《八部半》,吴宇森因为身体原因退出后,只能以《七人乐队》的方式呈现,影片也因此“缺失”了“七十年代”。等到影片上映,《七人乐队》中的“七人”又变成了“六人”,导演林岭东已经于2018年去世——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比“缺席”的吴宇森更早离我们而去。
要说香港影坛里最“像”的两个导演,我会说是吴宇森和林岭东。他们俩的主要作品的风格、主题接近,他们都擅长黑帮/警匪/犯罪类型,他们都“热衷”男性情谊。他们最重要的作品里都有周润发,甚至,他们影片中最经典的“CP(双雄)”都是周润发和李修贤。他们在拍出惊世之作之前,都摸爬滚打了多年,且都尝试过不同的电影类型。他们后期的作品,都显得力不从心,有点“晚节不保”了。他们都曾闯荡好莱坞,不同的是,吴宇森在好莱坞辉煌过,而林岭东只能拍B级片。最可惜的是,他们最后一次“相遇”,竟因(吴宇森)疾而终。
在去电影院缅怀香港电影的美好时光并观赏林岭东的遗作的同时,也让我们回到林岭东电影生涯的起点——他的导演处女作《阴阳错》(1983)。
林岭东导演的最早两部影片都是和谭咏麟合作的,另一部是《君子好逑》(1984)。那时候,谭咏麟从台湾“回流”香港不久,其歌唱事业开始迈入辉煌时期,同时也在影坛大展拳脚。和谭咏麟合作的一大好处是,可以顺便让他献唱主题曲。《阴阳错》和《君子好逑》的主题曲都由谭咏麟演唱,而且都很动听,更同时获得了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提名。在《君子好逑》的结尾处,谭咏麟还和林青霞开了一个“阴阳错”的玩笑,算是间接为《阴阳错》植入广告。
若要将《阴阳错》做一个电影类型上的“归类”,它可以说爱情、喜剧、恐怖三大类型的合体。爱情有两段,一段是“母亲之命”选定的“母老虎”,一段是“人鬼情未了”。喜剧有两种,一种是女强男弱的“小丈夫闹剧”,一种是人鬼殊途的“阴阳喜剧”。恐怖也有两个套路,一个是碟仙游戏,一个是“捉鬼敢死队”,都不算突出,但作为爱情和喜剧的“配套”,也算不错了。
影片的三位主演,谭咏麟的“呆萌”、叶童的泼辣、倪淑君的“鬼灵精”,加上董骠的“马经”、陈欣健的“竞选”、弟弟的人小鬼大等等,林岭东都“指挥”得当——影片在惊吓与深情之外,“笑果”多多,成为了八十年代香港喜剧繁荣之一页。
林岭东导演生涯这个不错的开端,同样离不开新艺城电影公司“三巨头”(麦嘉、石天、黄百鸣)的鼎力支持,而高志森的剧本则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高志森还是影片的副导演之一。
《阴阳错》之后,高志森也升任导演,首部作品便是大获成功的《开心鬼》(1984)。《阴阳错》的喜剧/恐怖“模式”,几乎被《开心鬼》完全复制。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阴阳错》是《开心鬼》系列的“先驱”。而《开心鬼》系列的青春色彩,是高志森赋予这个系列又一大特色。
说到喜剧/恐怖“模式”,林岭东当然不是始作俑者。洪金宝主导的《鬼打鬼》(1980)、《人吓人》(1982)都已经把喜剧/恐怖的“模式”运用得出神入化了。在往前一点,刘家良导演的《神打》(1975)也在谐趣功夫中加入了恐怖元素。后来,以林正英为标志性人物的《僵尸先生》(1985)系列,进一步将喜剧/恐怖“模式”发扬光大。
反过来看,在喜剧/恐怖“模式”中加入爱情,成为了《阴阳错》最具特色的部分。影片的最后,古志明(谭咏麟 饰)虽然捡回一条命,但哀莫大于心死,他与小瑜的“人鬼情未了”在片尾曲声中让人不免唏嘘。
林岭东导演的前三部影片《阴阳错》、《君子好逑》、《爱神一号》(1985)都是爱情片。
《君子好逑》明显是照着好莱坞经典影片《窈窕淑女》(1964,源自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的故事改编的。影片的最后,JOJO(林青霞 饰)追出去一节,又是《毕业生》(1967)“上身”了。林岭东对好莱坞经典的借鉴或致敬,诚意满满。“你有权不爱我,但你无权阻止我爱你。”“中国人相信算命,和外国人相信心理学是一样的道理。”英年早逝的金牌编剧黄炳耀也在影片中留下了如此金句。后面一句,虽然夸大,但也有些道理,算命其实是中国式的心理学。
《爱神一号》是一部典型的“偶合”喜剧,比较一般,而嫩出水的郑浩南和叶倩文,是影片的最大看点。原来,郑浩南不是只会演坏人或渣男,也可以演好情郎。
拿出三部水准不俗的爱情片后,林岭东终于得到新艺城电影公司的重用,执导大制作《最佳拍档4:千里救差婆》(1986)。又过了一年,林岭东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接连推出两部经典之作:《龙虎风云》(1987)、《监狱风云》(1987)。
从首执导筒到呈献经典,林岭东只用了五年时间,这个成长的速度,他把吴宇森远远甩在了身后——吴宇森用了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