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水形物语 The Shape of Water(2017)

简介:

    故事发生在1963年,时值冷战期间,哑女艾丽莎(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在政府实验室里工作,是那里的一名清洁女工。年幼时,一场大病夺走了艾丽莎的声音,之后一直至今,她都在沉默之中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全部的朋友就只有画家老头(理查德·詹金斯 Richard Jenkins 饰)和同事塞尔达(奥克塔维亚·斯宾瑟 Octavia Spencer 饰)。

演员:



影评:

  1. 本届奥斯卡现场播放了一个讲述女性及少数族裔艺术家如何克服偏见,实现创作理想的经历的短片。其中,萨尔玛·海耶克说:真正的人性因被刻板印象遮蔽而隐形,而我们的电影工业必须对其葆有最真诚的好奇心。

    这句话是对一些质疑的最好回应。奥斯卡只是追随美国主流思潮的奖项,颁发的从不是“统一全球审美最强影片奖”。这个年度盛会,对我的意义更多是有了讨论电影的契机,就像一群人围着热烘烘的炕头,圈外人热闹吃瓜,圈内人打口水仗,影迷抱团取暖,都很有趣。

    没趣的人只有一种:轻视别人的喜好,不尊重他人的选择,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羞辱为非权威和垃圾。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本片为什么能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以及我爱这部影片的理由。

    一、更具“奥斯卡相”

    ① 技术奖被提名的压倒性优势

    说句不好听也是现实的话:大部分中国观众评判一部电影的标准只有“故事精不精彩”,追求感官刺激,易被煽情,缺乏艺术鉴赏力和技术常识。而技术指标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剧本。

    往前倒推近十年奥斯卡BP技术奖提名概况(★表示获奖): 2017《月光男孩》(摄影,剪辑,配乐) 2016《聚焦》(剪辑) 2015《鸟人》(摄影★,混音,音效剪辑) 2014《为奴十二年》(剪辑,艺术指导,服装设计) 2013《逃离德黑兰》(剪辑★,混音,音效剪辑,配乐) 2012《艺术家》(服装设计★,配乐★,摄影,剪辑,艺术指导) 2011《国王的演讲》(摄影,剪辑,混音,艺术指导,服装设计,配乐) 2010《拆弹部队》(剪辑★,混音★,音效剪辑★,摄影,配乐) 2009《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摄影★,剪辑★,混音★,配乐★,音效剪辑) 2008《老无所依》(摄影,剪辑,混音,音效剪辑)

    一目了然。当一部电影没有任何技术奖提名,基本可以判断与BP无缘。本届提名名单,通过筛选排除(符合剧本、技术奖双提名),就明白本届BP是《水形物语》和《三块广告牌》之争。对比《水》几乎包揽技术提名,3BB的只在剪辑和配乐被提名,势头上稍逊一筹。

    ② 意识形态成分符合学院保守选择

    一言蔽之就是很多人总挂在嘴边的“政治正确”。近五年的最佳影片除了《鸟人》这个“意外”,其他都是紧扣社会热门议题、满足不同群众诉求。奥斯卡的“去艺术化”是当下趋势。

    我在上文打了引号,是表示对这种普遍观点的质疑。“艺术”和“政治正确”就是冲突的吗?“政治正确”就是庸俗无聊、不该被提倡的吗?“政治正确”什么时候被污名化为自动站到了真理与艺术的对面?

    我们该警惕和反思这种趋势:将任何饱含心血的艺术创作揣测为对资本的曲意逢迎和投机,是对艺术家的侮辱,是观众的悲哀。

    二、唯美爱情

    若要接受本片的美与爱,大前提是具备多元审美能力,这注定了一大批人无法接受本片。他们对“美”的判断是单一的,精致的妆容、摆满艺术品的宫殿、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赏心悦目,除此之外,超出常识范畴内的事物皆为猎奇和丑恶。

    本片的怪物设计师Mark Hill说,设计人员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反复调试捏脸,确保这只鱼人有一张“主角脸”:完美的鼻子、间距恰当的眼睛、不影响颜值的鱼鳃。陀螺一直随身携带鱼人的背视图照片,以便随时向别人征询意见。——这些努力,在不解风情的人眼中只有恶趣味。

    鱼鳃的运动并非特效制作,图为整理戏服中的无线电集线器

    观众们渴望被感动。不爱看电影的人,也能朗诵出振聋发聩的影史金句。这在《水》通通失效了,一个是哑女,一个是语言不通的鱼人。当爱无法发声,所以爱无法发生?

    谁说,沟通就一定要用声音?Elisa是在水边被捡到的孤儿,她像是在水中出生,对关于水的一切都非常好奇:晨间在浴缸泡澡,凝视水中煮沸的鸡蛋,描摹窗户上的水滴,工作也是用水清洁污垢。影片最后,她出生自带的伤痕变成使她在水下自由呼吸的鳃,正如她对Giles比划的:我所有的人生和经历,都在指引着我和他相遇。

    水是Elisa和鱼人结缘的契机,艺术推动他们关系的进展。他们关系的第一次推进,是Elisa在池边放一张唱片,比划着教鱼人单词“Music”,鱼人第一次露出笑容;第二次推进,是Elisa在空旷的电影院找到鱼人,他们默契对视,在荧幕背景下心意相通。当怪物具备人类的心智和审美,为什么还要称之为怪物?

    色彩的变化也反映了Elisa陷入热恋的过程:影片前半段,她工作时穿戴黯淡的灰绿色衣服;和Giles相处时,她会换上稍微鲜艳的松绿开衫;救出鱼人后,她第一次戴上红色发箍;和鱼人第一次做爱后,她换上心仪已久的红鞋,穿了一整套鲜亮的红色,走路时都难掩笑意。

    美与爱情,皆由心生。不仅是被看者的心,也在于看者的心。

    三、颠覆改写

    将童话人物穿上夸张的戏服,抛到现代背景,学会超能力和魔法,才是颠覆与创新吗?我恰恰认为本片对童话的改写是颠覆的。

    电影中怪物/动物的功能大致有三种:1、人类的朋友,与自然连接的纽带2、带有性意味诱惑人类的危险存在 3、威胁人类存亡的反派。类型1,大多讲述生物从不愿接触人类到被人类驯化、和人类和谐共处的过程,这几年“萌化”“宠物化”风气更甚,说是人类基于物种优越的自以为是不为过。类型2、3则更不用说了。

    《水》的颠覆,是它的怪物没有变成人,这却恰恰也是观众无法接受本片的原因。在这之前,无论怪物多具备人性,都不会以怪物的形象和人类终成眷属,除非它化成人,通晓人类的语言。青蛙和野兽终会变成王子,美人鱼和白素贞会化为人形。

    本片不仅让女主和怪物相爱,这份爱情甚至是影片中唯一纯粹真实的。Zelda的婚姻名存实亡,Giles必须隐瞒自己的性取向,Richard的妻子只是他发泄工作压力的对象,只有Elisa能无拘无束地追求爱,主导爱。Elisa和人鱼无法说话,却比所有“正常人”更像人。

    若童话不保留其纯粹的内核,改写就无意义。即使本片不乏B级情色片元素,歌颂的依然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主题:无论在何种境遇,都追求爱情与自由。

    四、对边缘群体的“正常化”

    影视中的边缘群体常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不畏艰险强权的励志故事,要么活的不见天日凄惨落魄,唤醒人们对现实的反思。一些刻板印象正因过度的“艺术化”而生:提到自闭症,是《雨人》《地球上的星星》,都是天赋异禀的潜力股;提到胖子,是曾志伟,沈殿霞,热情幽默,勇敢仗义。而现实中的他们又是如何?

    Elisa的生活规律到刻板:听到闹钟响起床,洗澡,做早餐,上班,每天Zelda都为她插队打卡。不正和我们的日常一样吗?按时起床,上班,有一两个交心的同事,偶尔有令人开心的小事。

    Elisa的自律并非清教徒式的。她热爱生活,凝视橱窗里的高跟鞋,想象着穿上它就能变成公主,鞋柜里摆满收藏,每天用鸟形鞋刷刷鞋,走路会哼起小曲。她也觉得这种生活似乎缺少什么,把毡帽垫在头与车窗间时,望向窗外的眼神平静又好奇。普通人也一样,夜深人静,他们会做梦,渴望改变。

    Zelda和Giles都曾是Elisa的阻力。“每次去中餐馆,都要救出鱼缸里的每一条鱼吗?”他们觉得Elisa对鱼人的同情不可理喻。正因没有自动站在Elisa的阵营,他们的形象才有血有肉。同情不廉价,友情才更珍贵。

    Elisa和Zelda工作时常被指手画脚,Giles的画作卖不出去,被酒馆老板驱赶,他们过得清贫;拿到两张电影券而开心,对着电视学跳踢踏舞,在私底下吐槽上司,他们活得快乐;最不受重视的边缘人,也会像Richard发黑的两根手指,变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阻碍,他们活的自由。

    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五、古典布景

    蓝绿色调的墙壁渗透阴湿的气息,窗户边缘一笔一笔刷上的水垢,浴室墙壁斑驳的瓷砖,木柜的裂痕间满是灰尘,既烘托出冷战时期的肃杀气氛,也奠定本片“水”之基调。

    Elisa房间墙壁绘制着巨大的海浪,是葛饰北斋的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为了不让观众过度关注墙上的画,故意做旧隐藏在墙面中。

    阴湿,却不寒冷。Elisa房间的弧形落地窗,和Giles家的窗户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半圆。两人从共享一扇窗到共享他们的一切。依偎在沙发上跳踢踏舞、共享蛋糕、逗猫取暖。书柜、画板、老式电视、地毯,温柔了老旧的空间。

    Richard的家是典型中产阶级独栋,她的妻子也是一个典型Blonde形象。和谐有序的表象下,从卧室染色体状的壁纸能看出一点端倪,象征他们有性无爱的婚姻。

    六、迷影情结

    1962年,是一个人们不喜欢去电影院的年代,Elisa家楼下的电影院,只有零星几个人坐着。一个从南美洲打捞上的生物,刚刚凶残地吃掉了一只猫夺门而出,下一刻在电影院找到它时,又静静站在空旷的影院中,被银幕播放的画面深深吸引。

    取景于多伦多有105年历史的Elgin Theatre

    鱼人总是被艺术吸引。唱片机流淌的音乐、Giles的画作、电视机播出的影像都令它痴迷。“You'll never know just how much I love you.”Elisa想象中的歌舞和表白,也来自她看过的电影。这场梦想中的舞蹈以黑白色调呈现,是对原片的呼应和致敬。

    只有电影中才有这样的爱情,这样的爱情也因电影而起。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电影工业的征途已伸向宇宙边缘,却不愿再触及我们的生命之源。过去关于海洋的佳作,商业有《大白鲨》,艺术有《碧海蓝天》,再往前看是《海底两万里》《白鲸记》。近年关于海洋的叙事片不仅数量零星,故事也毫无记忆点。纪录片拍摄的水下细节愈加逼真,人类就失去对深海的想象力了吗?

    世界上90%以上的海洋都没被探索,梦幻神秘的美人鱼,歌声诱人的塞壬,维京传奇的霸王乌贼,在历史上都有真实文献可考,谁能笃定他们就一定不存在呢?

    人类对新技术的崇拜,已经盖过对古旧事物的痴迷。愿本片能为好莱坞的古典复兴带来助力。

    七、永不忘记

    本片的灵感来自陀螺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黑湖妖谭》,怪物爱上了女主,可是怪物却被杀死了,这让年幼的陀螺非常悲伤。他亦同情《弗兰肯斯坦》《化身博士》中不被善待的怪物,少年时代的遗憾,转化为电影之梦,影响了他的一生。

    多少曾经鲜衣怒马少年,把童年最初的梦想当做酒桌上的谈资笑料,不屑一顾,甚至踩在脚下践踏。

    人们热爱电影,因为电影永远在造梦。《爱乐之城》结尾的蒙太奇圆了男女主角现实中的遗憾,因此留名影史。《水形物语》的结尾超越时空,在电影外圆了一个小男孩的遗憾,是更高层次的造梦。

    《水形物语》结局的夙愿终偿,和《环太平洋》片尾长长的致谢名单,都在诉说一个最炽热纯洁的梦想:永不忘记。

    陀螺在他的私人怪物博物馆Bleak House

    八、The Shape Of Water

    把<The Shape Of Water>译为《水形物语》,重音落在后面,失去了原名懵懂的梦幻:水是什么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最高的美学概念。水正具备这种“无形”的特质,透明,柔软,无处不在,有连接一切心灵的力量。至今都能记得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中对水的描述:

    我们走到井边,有人在吊水,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写了w-a-t-e-r”这个词。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突然,灵光一闪,我领悟了“water”这个词,它指称的正是这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词唤醒了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词是活生生的。

    残障者的其他器官有更灵敏的感知度。他们天生不幸,却拥有一种独有的语言:化无形为有形。Elisa和鱼人相拥沉入水中,她感受到的是爱情,是生命,是自由。

    后记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觉得这就是一个温暖的爱情童话。看到许多人把本片仅仅提炼成几个苍白的关键词——这也是当今影评人快手撸短评的普遍方式,就觉得,天呐,成人的世界太无聊了。

    你们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童年,那个世界中没有好与坏,只有想与不想,喜欢与不喜欢。你们觉得奥斯卡颁给“政治正确”很无趣,我觉得,奥斯卡愿意颁给童话故事,很牛逼。

    当你拍电影的时候,你总会想着填补某种情感上需求。我需要去拍这样一部电影,它能让我能继续活在这个世界。我感觉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着恶意和不信任,不问缘由就能讨厌、憎恶、嫉恨每个人,把别人想象成恶魔,我想要扭转这种情况。我想要拍一部电影,好比一首歌,赞叹爱情和电影的伟大,治愈这个世界。——吉尔莫·德尔·托罗

    愿电影人永远具备真诚的好奇心。

  2. 首先,女主是在水里(强调是水里,不是河里,是河边的水里)被发现的,其次女主脖子的伤疤其实是鳃,因为脖子两侧都有,而且三条伤疤的间隔不一样,而两侧的间隔是一样,如果是伤疤,感觉不应该两侧这么巧合的对称,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女主习惯在水里diy,第一次见到人鱼的时候也没有恐惧,反而有一种同类的亲近感,这并不是孤独导致。所以我脑洞大开一下,猜测女主是人鱼弃婴,也许某个人鱼跟人结合生出来的(这里就不要说什么基因隔离了,这是电影剧情),因为人类基因较多在人鱼物种里头算异类,导致被人鱼遗弃,纯属猜测,谢谢! “你说到“鱼类被称作不发声的动物”,我突然想到有一段理查德问女主,“是不能说话还是一点声音都不能发出”好像是这个意思,猜想,可能只是女主被遗弃,没有受到同类的训练,也就是你所说的“他们的语言”,还有一点,我猜测人鱼不是鱼类,他们是有肺跟鳃的两栖动物”---------------------------------------------这一段是在评论里面根据网友回复发现的新想法。 1小时24分,女主在公交车上用手指控制滴落在车窗上的雨滴,这个在评论中被提醒到,之前看到的版本印象中只是短短的一幕,认为只是雨滴随着车辆的行驶在车窗上滑动,或许是自己忽视,后来为了证实,重新又下了一部,发现女主真的是在控水,因为女主用手指控制了雨滴的走向。 在水里女主的鳃被激活,有的人觉得是人鱼亲吻后激活的,我觉得也有这个可能性,但是我个人的猜想是女子一直在陆地生活,用肺在呼吸,在中枪后,肺部停止工作,掉入水中,导致鳃被激活。 还有那些都没有认真去看故事,就评论什么人兽恶心的人,真的很可笑,这尼玛是个爱情故事啊~为什么就没有人说美人鱼的故事恶心?就是因为这片子里面的人鱼比较丑陋?真的很气愤!

    河边的水里(强调是水里,不是河里,是河边的水里)被发现

    右边的伤疤3条,宽度是上窄下宽

    左边的腮,腮的宽度也是是上窄下宽

  3. 作为金球奖多个提名,奥斯卡大热门,水形物语这部电影在美国院线的排片少的可怜。在休斯敦,只有两个影院,加起来每天大约安排8场;同时期的星战,几乎每个影院都有大小各种排片,粗略数过来每天大概195场。25倍的差距。 半年前刚看到剧照和预告片的时候,预感到会是一部文艺长片,长并不是时间本身,而是因为通常因为自带的文艺属性,剧情拖沓,违和,长镜头多,让时间变得很长,坐卧不宁,担心一同带去的不爱看文艺片的朋友看片中间和看完之后的白眼(对,我在引用银翼杀手2049)。因为怪物的存在,电影会让人觉得不安,丑陋,害怕。我预期的是一部会挑战我诸多舒适区的一部电影。怀着这样的期待,我走进影院。 观影本身从各个角度都超出我的意料,电影本身情节紧凑有序,逻辑合理,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几乎完美的贴合了这个故事和故事所处的时代。这种逻辑和故事上的自洽,让人轻易就沉浸其中。电影结束的时候,一片掌声里,我不记得电影有多长,只是觉得时间稍纵即逝。对,这是一部让时间变短的文艺片。我觉得情节的精心构思是这部电影之所以精彩的基石,看完特别满足。 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冷战氛围下,哑女Elisa在一个机密实验室做清洁工。哑女生活规律,寂寞,夜夜自慰。她体形修长,骨感,脖子上有三道疤痕,据说是小时候就有的。她的朋友圈有黑人逗逼小伙伴Zelda和邻居中老年脱发弯男插画师Giles。 她平淡的生活一天被一个神秘事物打破。白人长官Richard给实验室带入一个水生生物(类似男人鱼),和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一起研究。所谓研究,就是严刑拷打。满地的血污让Elisa和Zelda得以应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清扫战场。在打扫的过程中,Elisa和男人鱼接触,熟悉。Elisa也被这个神秘的物种吸引,常常给他带点吃的(剧组为省钱选了鸡蛋)。 长期的实验没有结果,让Richard和他的将军上司失去耐心。他们决定杀死男人鱼,从研究活体变成研究尸体。Elisa了解之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偷走人鱼,并决定下个月10号的时候把他从运河送走。10号的时候,运河水位升高,城市会开闸放水,人鱼也可以从河道回到大海。杀死人鱼的决定也激怒了科学家Robert,他看到Elisa的行动,并暗中予以支持。原来Robert不光是科学家,还是苏联的间谍。对神秘物种的爱让他决定背弃自己的间谍任务(毁灭人鱼让美帝也研究不了)。几方的努力让行动成功,黑人小伙伴,弯男插画师和间谍科学家齐心协力把人鱼送到了Elisa的浴缸里。一起生活中,插画师发现人鱼有能力可以恢复别人的受伤,甚至让秃头重新生出毛发(程序员的福音)。而主角Elisa和人鱼在一起生活之后,两人也感情升温,竟神秘地跨过了物种的界限。 另一方面,愤怒的Richard用尽办法,想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回人鱼。浴缸太小容不下人鱼,他日渐衰弱。Elisa和插画师决定按照之前的计划从码头送走人鱼。Richard顺着蛛丝马迹找到Robert,揭破他间谍的身份,拷问到了Elisa和Zelda偷走人鱼的事情。千钧一发之际,在码头上,Richard找到了Elisa,插画师和人鱼。一片枪声中,Elisa腹部中弹,人鱼胸中两枪,插画师被直接一拳击倒。在坏人即将全面胜利的时候,插画师爬起来用铁棍打伤了Richard。人鱼在中两枪的情况下竟然自愈,缓过劲来之后反击Richard,戳破了他的喉咙。故事没有介绍Richard的结局,他如果没有死亡,那也会成为一个哑巴。人鱼抱着中弹的Elisa跳入大海。 影片结束的时候,是电影海报里的画面。在插画师的口述中,人鱼和Elisa在海中拥抱,本已死亡的Elisa在水里睁开了眼睛,脖子上从小就有的三道伤痕变成了鱼鳃,他们一起成为了水里的生物。 这个结尾我特别喜欢。这是插画师的口述,他或许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这个浪漫的想象有情节本身的合理性(Elisa的伤痕,人鱼的能力和在人类社会不被接受的孤独),也有他对自己好朋友的爱。也许两人最后都是以死亡告终,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导演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你一个结局,你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嗤之以鼻。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样的处理和我们认为逝去的亲人会以灵魂的形式存在一样,对于留下来的人来说,真相不重要,对事件的理解比真相更重要。 我的观影体验如此之好,让我疑惑为什么这样的电影只有这么少的排片。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一部有野心的冲奥电影,带到明年二月奥斯卡颁奖之后,院线会补放一次这个电影。 这个电影第二个让我特别满意的地方是音乐。五六十年代什么最流行,歌舞片。Elisa虽然是哑巴,但她酷爱音乐,跳舞的节奏感也很好。这种小小的爱好在她和插画师一边看电视一边坐在沙发上用脚跳舞可以看到,也在她打扫卫生时候拖地有规则有韵律的动作中也可以看到。我想,观众在捕捉到这种细节的时候也会和我一样畅快的笑吧。Elisa在和人鱼对面无言的时候,她心里在用最大音量唱歌,和他一起跳舞。这种使用音乐的方式,和其他一些精彩的电影一样,向过去的那个黄金时代致敬。我说的其他的精彩的电影,是绿色英里里面,老年的Tom Hanks回忆和爱人跳舞《脸颊碰脸颊》,Cheek to Cheek (Ella和Louis的爵士名曲);是机器人瓦力里面,瓦力总也听不厌的《穿上你星期天的衣服》,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是几年前的奥斯卡影片艺术家里的无声韵律;也是去年的大片La La Land里的歌舞青春。这种使用音乐的方式,有爱,有回忆,永远不嫌多(对,奥斯卡评委们也特别喜欢)。 这个电影第三个让我喜欢的地方是用到的各种明喻和暗喻。在这些比喻里,我感到导演最大的野心。Richard傲慢自负,对除了将军之外的所有人都毫不尊重。他是一个化石标本一样的白人至上主义者。用五六十年代的背景来讲故事,导演可以把这些人的嘴脸毫不留情的全部表现出来。他对黑人鄙夷,对属下要求毕恭毕敬,对能够表现自己地位的物品特别着魔。电影里用了两个细节来体现,他随身的电棍,是他的武器,随时准备对周围的人挥舞。他在凯迪拉克的4S店,在销售人员的吹捧下轻易了买了最豪的车。这样一个人,也对自己毫不留情,片头的时候他被人鱼咬掉了两个手指,后来虽然接回来,但是并没有得到营养,日渐腐烂。他可以在愤怒的情况下扭断自己的手指。在追击走失的人鱼时候,受到将军的压力,他也会对着镜子打自己,说“你可以行”的话。这种对他人和对自己的残酷,是这些人的属性。在一个强调阶层分化和种族隔离的社会,上位者过的并不轻松。系统自动的筛选出来这样的人来成为他们中的领导。悲悯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是很难存在的。在皮尔斯 布朗的《红色崛起(Red Rising)》一书里,作者详细的讨论了上层是如何自我淘汰的,血腥发生在阶层之间,血腥也发生在阶层内部。 Elisa,插画师Giles,黑人朋友Zela和人鱼都代表了少数派。他们是身体“不健全”的人,如Elisa哑巴;是精神状态在主流社会里“不正常”的人,如弯男Giles;也是种族“低”的人,如黑人Zelda;也是神秘不为人所知的群体,如人鱼。Richard在不同场合里对他们的压制,我觉得象征了社会里人群之间的互相挤压。在落后的时代和社会里,人类的主流是排斥异类。这些异类,互相成为好朋友,抱团取暖。片子里也有很多辅助的人物,展示当时阶级分化的侧面:如偷偷吸烟的众多黑人打工仔;空座满地的酒吧拒绝衣着严谨考究的黑人夫妇;电视里黑人的暴动和警察的镇压,等等之类不一而足。一个现代的社会应该能容得下不同的人和少数的人。越是看到这样的黑暗,越是期待光明的一天早日到来。 情节、音乐和比喻之外,不得不说导演对Elisa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完成度特别好。她沉默而机敏,电影里处处可以看到她有急智的一面。她渴望朋友,珍惜任何一个可以沟通的机会。这里就很好的呼应了为什么她能够和人鱼发展出浪漫的关系。孤独和对爱的渴望,会跨越很多东西。而孤独本身,也让她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很勇敢。片子一开始,她轻松在地上捡起Richard断掉的手指。这样的细节映衬出为什么后来她可以直面人鱼而不是被直接吓跑。面对Richard的骚扰,她也可以坚定的用手语打出F U的手势,而且不止一遍。 主角本身的表演也特别棒。坦白来说,她的长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角色没有声音,所有的感情都通过手语和眼神传递。她的一颦一笑都牵动观众。在第一个镜头里,躺在床上的她一脸皱纹,肌肉因长期劳作而变得粗糙,我心想导演怎么选这样一个(不好看的)人来出演一部浪漫电影。在最后一个镜头里,我已经完全爱上了她,并衷心的祝愿她幸福。 最后,提一下电影里萦绕的神秘主义氛围,我认为来自克苏鲁神话。据我所知,希腊神话和西方传统童话里的人鱼都是女性,如水妖Siren,如安徒生笔下的人鱼公主。只有克苏鲁神话中,人鱼近似男性。他们被称为深潜者,魚頭人身,身上的主色是灰绿色,但有白色腹部。四肢的指间有蹼,身上覆有鱗片,颈部有鳃,身上有浓厚的鱼腥味。虽然外观看起来低能,但深潜者是除非被杀害否则就会永生不死的高智慧种族。在克苏鲁神话里,深潜者可以和人类生下混种的后代。所生下的后代一开始与常人无异,但随着年岁增长,会渐渐表现出深潜者的特征。当他/她完成变化的时候,这样的后代会从海湾入水,加入深潜者的族群。 这从科学的角度上,说明Elisa有可能是深潜者遗落在世界上的一个子民。Robert如果不死,大概会做出这样的推断。如果你遇到脖子上有三道疤的人,记得一定和他/她交朋友,他/她有可能治好你忧郁的脱发病。 Water falls from the bright air It falls like hair Falling across a young girl’s shoulders Water falls Making pools in the asfalt Dirty mirrors with clouds and buildings inside It falls on the roof of my house Falls on my mother and on my hair Most people call it rain That's one shape, of the water

  4. 没做任何功课,只瞅了一眼海报,直接看的。观感十分一言难尽,看了这边和imdb的评分我更迷茫了。可能是我年纪轻轻的却老了,已经无法欣赏童话,可能是我太刻薄和薄情不能充分的感同身受。 全片画风一如既往的精致和艺术,可是故事主体,人物,和主题的表现方法,都不是我的菜。有人说尽管老套却好看,我觉得尽管视觉不错,但故事太老套。看了不到20分钟就预感到整个故事线的情况下,真的没法如何沉浸。很多比较刺激的元素,性和暴力,也比较生硬,看的时候十分出戏和不舒服。

    男女主的爱情……如果这种在我眼里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的选择是爱情,那便是爱情吧。或者换个说法,开头对两人处境和初遇的表现和渲染没有说服我。两人初遇时,女主一眼爱上了男主,我一眼觉得这个眨着无辜又水汪汪大眼睛的生物像个可爱又可怜的小狗,片子后半段里像个智人,当然,结尾告诉我们,这是个神。这么一个从头到尾没有多少深度,只是头顶闪烁着“我是异类”的没有多少人类气息的男主,还搭上了一个跟他几乎一样“单薄”的充满着少女幻想的女主,确实是童话故事了。那成人的部分在哪呢?就是各种血腥到让我不安的折磨画面和直白到让整个影厅回荡着轻笑的成人情节。前者尤其不喜欢,此处不做回忆。

    至于故事……一切为结局服务,抱着看童话故事的友好心态,看下来没有让我想当场吐槽的点,只是味同嚼蜡而已。一众配角,每个人头上都挂着闪亮亮的标签,十分简明直白。当然,片子花了篇幅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丰满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然后呢?并无卵用,主线依然是主线,他们就像圣诞树上挂着的装饰,一看就是装饰,装饰拆下来,还是那棵看了二十多年的树,还是死的/假的。

    现在说主题。老实讲,看片子的时候,由于当时十分无语,并没有深思主题。过来豆瓣扫了两眼评论才知道,哦,这是说边缘人物,说孤独人物的。嗯……若是前者,那确实够边缘,一个看上去智商大约在哈士奇和智人之间徘徊的神和一个工作多年的纯洁的单纯的的充满美丽幻想的女人,加上他俩的爱情,每一个都够边缘。若是后者,对不起,作为一个还算孤独的人,我没有看到和感受到任何共同点。我不认为主角是哑女,配上低微的身份,同性恋男闺蜜,黑人,就是边缘人的故事了。我也不认为全世界就男主一个人长那样还被一群科学怪人折磨就是孤独人的故事了。这片子只是拿一个边缘人和一个孤独人讲了一个童话爱情故事。

    综上所述,个人观感,故事无聊,爆点(色情和暴力)生硬,人物脸谱化,主题浮于表面。当然优点也是有的,美工特效服化道很好,男主作为一个野生puppy很可爱,女主一碰男主男主就浑身闪光那块儿挺喜欢。

    建议,要给自己充满“童心”和“怜悯”,或者谈一会儿恋爱再去看,不然可能就会像我一样,脑子刚经历过前一晚的王者荣耀,一周的论文,和生活琐事,不太能转的过来这个弯儿。当然,如果你本来就很浪漫很感性很敏感,直接去看吧,你可能会喜欢。

    补充,这片子本身我是想给三星的,及格,但是里面的暴力镜头实在太不舒服,加上其他不满,一共扣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