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月亮的形狀 Stand van de maan(2005)

月亮的形狀 Stand van de maan(2005)

又名: 月有阴晴圆缺(港) / Shape of the Moon

导演: Leonard Retel HELMRICH

编剧: Hetty Naaijkens-Retel Helmrich 伦纳德·雷特尔·埃尔姆里奇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荷兰

上映日期: 2005-01-06(荷兰)

片长: 92分钟 IMDb: tt0436794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在印尼的雅加達的工人住宅區裡,有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信奉天主教的62歲母親,與信奉回教的兒子和孫女一同生活著。老母親經歷了社會政治變動時期,印尼的最大宗教勢力回教徒,則為了鞏固他們的勢力而掌控著社會制度。政治社會的衝突,同樣在這個家庭上演,由一個微小的家庭單位,來窺見大時代的變化。

演员:



影评:

  1. 常常感觉看过一本好书、看过一场好电影、认识一个好朋友、去过一个好地方之后,会找不到准确的语言来形容。对《月亮的形状》这部纪录片来说,形容它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但我无法找到一种恰当的描述来说明这种“好”。赫尔穆里奇作为屡获大奖、颇有理论创建和有多项充满智慧的发明创造的优秀导演,在对答中给人一种平和的印象。《月亮的形状》在技法上足以让普通观众积累下很多难以忘怀的镜头记忆,在情节上,尽管有人认为也很单薄,但其中淡淡流淌的感情还是能明确地看出来。

    原来,在雅加达和克里米鲁拍摄的《月亮的形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赫尔穆里奇的印尼血统和语言基础。我们在画面中看到大片的贫民窟、简陋的清真寺、眼中迷离的普通民众和一望无际的稻田,以人口众多但经济贫困而闻名的印尼,也以其宗教上的开放而闻名。宗教差异也是本片的源起。尽管“月亮的形状”这一片名似乎与新月状的穆斯林标志有关,但全片中的宗教冲突却没怎么显现出来。老妇人的儿子巴提想娶信奉回教的女子为妻,自己就不得不放弃信奉基督教。看起来老妇人在婚礼上抚摸着儿子的头时痛哭流涕,可亲情在这眼泪中的比例一定大过宗教信仰。

    关于宗教这个主题,也可以在墙上的挂件中看出。赫尔穆里奇多次将镜头对准老妇人家墙上的挂毯、圣母画像和十字架等宗教物件,巴提虽然改宗,但他很明显是为了成婚才这样做,老妇人反倒阻拦他在婚后仍高挂十字架在门的上方。巴提对信仰的安排,基本以他自己的生活需求为中心,所以他会和母亲吵架时说“我是无神论者”。老妇人对神绝对是一番虔诚,小孙女泰莉则更喜欢记住圣诞节时的状态,或者喜欢圣像的美丽。靠在奶奶的肩膀上,泰莉就是一个很单纯的少女。老妇人无论在雅加达,还是在克里米鲁,都保持着对神的高度崇敬,她认为祷告能为家庭带来幸福,甚至可以让未知的人来赠送沙发,顶替被高利贷债主强行搬走的粉色沙发。这一点,巴提可是不赞同的。可见,宗教对人们的影响,并不是深入内心的,它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公共仪式而存在。村人协力抬竹屋时齐唱回教圣歌,也是一个好例子。

    赫尔穆里奇对情节安排的用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在宗教之上,生活这个主题更为强大而深奥。大火场景和山涧铁路桥场景都是如此,前者包含了太多人的表情和声音,后者则完全是一个人的征途,连危险都是只属于一个人的。雅加达与克里米鲁的比较,对老妇人极其重要,这也是我们能看到的她的晚年生活中的一次抉择。片子中感人之处并不在于拥抱或眼泪,依依不舍也并不让人非常难忘。反而是那些表现过程的部分,像爬火车、集体祷告、井中提水、旋转的梦境,更给人尝试理解片中人的空间。

    对雅加达贫民窟的关注,可能是赫尔穆里奇的一个思考起点。他也称,《月亮的形状》的后记、前传都在拍摄或制作过程中。虽然没有问出口,但赫尔穆里奇似乎已经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希望自己的纪录片镜头能帮助印尼的贫苦人民改变生活状况。应该说,描述精神与物质生活状态之后,镜头应该会对准这家人的成长,特别是泰莉,她弓手看月亮的动作好像就是对未来的张望。巴提或许仍是不羁男子,但他内心有一份坚强和执着,他的眼神时常告诉我们,他早已经想好了事情要怎么去做。如果能够看到他们以后的表情和动作,我们一定能够判断出,印尼社会到底是朝哪个方向在变化。更重要的是,在那样的社会状态下,人是如何作出了选择。

    关注纪录片,思考生活。请关注由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和UME新天地国际影城联袂推出的“真实中国·影院计划”。
    网址:
  2. 终于看过一场真实影院的片子,虽然那天还是加班,最后自己做主跑了去看。是挺好的一个电影,纪录片,并不乏味。

    说实在的有点惊讶,由于我对东南亚地区的无知,之前完全没有概念,印尼是这么样落后的一个国家。所谓落后是相对于我以为的程度,或者说相对于电视上旅游风光片得来的印象。

    如果电影里的一家人代表的就是雅加达普通百姓过的日子,放在中国来看都是相当穷困的。基本上家徒四壁,老太太买一个沙发都是跟高利贷借的钱,分期付款还,最后凑不出尾数,高利贷女人带了人来把沙发搬走了。老太太伤心得要命,说我只是想有套沙发,让家有个家的样子,谁家没有沙发的呢。小市民的一点理想和追求,让人心酸。

    导演颇有童心,镜头时常给到一些动物。开头就有一支形销骨立的黄白猫,眼神很凶恶,然后另一支猫出现,又一支。很好玩的一段是,先看到一只虫子,然后出现壁虎甲,扑上来嗷的吃掉了该虫子,还没咽下去,斜刺里又蹦出一个壁虎乙,一口咬住壁虎甲。甲拼命挣扎。虽然是这么悲惨的情节,可甲乙壁虎浅灰色半透明的身体和乌溜溜的眼珠都可爱的很。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印尼是回教国家,大清真寺做礼拜,有人高声引导大家说,请阿拉拯救巴基斯坦,请阿拉拯救阿富汗,请阿拉拯救伊拉克,请阿拉拯救回教游击队,请阿拉拯救我们的国家。先人后己。而人们的声音是那样的虔诚和谦卑,人群中一名长者边祈祷边抹着脸那样的恸哭,观者无法不动容。

    宗教的两面,前面看到的祷告和仪式是极动人的,转过来,又是另一回事。

    老太太的儿子要结婚,他们家信奉的是天主教,未婚妻是回教徒。结婚登记处的人说,天主教徒和回教徒结婚,国家不承认,性质如同卖淫。必须让那个不信回教的改宗。改了宗之后仍要虔诚,否则死了会像一件脏衣服被洗干净那样被反复摔打揉搓,然后才能进天堂。

    小孩子读报纸,报纸上的漫画都是宗教劝诫故事,说放高利贷的人死了进地狱会如何受苦,不祷告的人死了进地狱皮肉会片片剥落,进行动物赌博的人死了会被巨大的怪兽驱使两两搏斗,巨大的公鸡还在旁边呼喝,不快点上就啄你。虽然很脑残,但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出的焉知不是迷信和盲从,这一点宣传教育工作,真是九州一同。

    夜里发生火灾,接连烧了邻近的几座房子,人们拿水桶扑上去浇,而天亮了,火灭的差不多,该烧焦的都已剩下余烬,消防车才赶来。这样的社会工作效率实在已经是惊悚了。

    那里土地看上去真是肥沃,气候什么的应该也不坏,到处都绿油油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落后。一个人在火车铁桥上走,落脚的小道宽不盈尺,令人心惊,而桥下的大片绿色那么美。

    老太太决定回乡下生活,这边民居的做法很有意思,不知道是否印尼特有。主体承重结构仍是木的,梁柱体系大约是穿斗式,屋架是方格状的木条或竹子搭的,上面覆瓦。下面的地面用砖石铺就,墙面都是竹皮编的一片片席子一样的东西。厉害的是,需要搬家时,揭掉瓦片,用粗大的竹竿纵横固定住整个房子,下面柱础的地方松开,几十名男子便将房子抬着走,搬到新铺好的基地,重新固定每个柱子。这不就是原始的可移动住宅嘛,简直叹为观止。

    还有很多值得一记的东西,不能一一说明,片子拍得很用心,主角也的确是很真实可爱的人,虽然有很多缺点。
     
    导演说这是三部曲,后面还会有。期待那个面容秀美的小姑娘长大的样子,据说变成了叛逆的teenager..
  3.               “真实中国•影院计划Ⅱ”六月盛典
                            ——世界纪录影像•典藏展

    雅加达三代同堂的一家人,
    母亲笃信回教,儿子尊奉天主教,
    小孙女对着天空比划着“月亮的形状”。
    争执和冲突,微笑与相拥,一方小空间折射着大时代的变迁。
    2008年6月9日,上海新天地国际影城18:30,
    电视节大师评委莱奥纳多•拉提尔•赫尔穆里奇(Leonard Retel Helmrich)做客影院计划,内地影院首次放映《月亮的形状》,呈献平凡生命阴晴圆缺!
    详情请登陆:
    《月亮的形状》含英文字幕

    时间:2008年6月9日(周一)晚18:30-20:30,导演莅临现场与观众交流
    地点:新天地国际影城1号放映厅(兴业路123弄新天地南里6号5楼)
    票房热线:63733333
    官方网站:
    网络支持:新浪网
    技术支持:爱普生影艺坊
    票价:35元
    即日起,登陆,填写问卷调查得超值优惠券!

    21部优秀纪录片视觉盛宴,
    打造品质生活,
    28位金牌导演零距离接触,
    再创豪华阵容,
    新天地影城
    相约周一晚黄金档!
    2008纪实频道再启程,
    真实中国•影院计划Ⅱ,
    城市里的纪录片旅行。

    小孙女跟着外婆诵读回教经文,
    经文说生前以动物赌博的身后必受惩罚,
    舅舅却在斗鸡、斗蟋蟀中乐此不疲。
    外婆向真主阿拉祷告,
    祈求被高利贷收走的座椅们能回来;
    舅舅拒绝祷告,
    认为阿拉不会赐予幸福,只有靠自己争取。

    在印尼,不同宗教信仰的男女结合不被祝福。
    为了娶一名回教女子,儿子改信回教。
    “浪子回头”,常常游走在铁轨边缘的儿子,
    遵循起回教传统,跪向母亲忏悔,
    母亲老泪潸然。

    雅加达弥漫着不安全和不安定,
    外婆决定回到故乡克里米鲁,
    一群老太太在田埂边唱起竹林之歌……
    歌声中,小孙女依依不舍离开外婆,
    和舅舅一起回到喧嚣的城市,
    继续着未知的生活……

    《月亮的形状》,
    时圆时缺。
    小女孩问,为什么今晚的月亮是镰刀形状的?
    舅舅漫不经心的答道,就是照镰刀的模子打磨的。
    用什么样的信仰和看法应对生活,
    生活就彰显出何种姿态……

    赫尔穆里奇,
    荷兰纪录片大师,
    剧情片起家,“单镜头电影”走天下。
    《白天的眼睛》之后,
    再次定睛观察,体察异域生活与命运的奥秘,
    谱写现实生活的曲折与前行——
    《月亮的形状》

    《月亮的形状》
    2004阿姆斯特丹国际电影节(IDFA) “尤里斯•伊文思”单元最佳纪录片奖
    2005美国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国外纪录片大奖

    简介:
    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的工人住宅区里,有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信奉回教的62岁母亲与信奉天主教的儿子和孙女一同生活着。老母亲经历了社会政治变动时期,印度尼西亚的最大宗教势力回教徒则为了巩固他们的势力而掌控着社会制度。政治社会、宗教信仰的冲突,同样在这个家庭上演,由一个微小的家庭单位,来窥见大时代的变化。

    导演简介:
    莱奥纳多•拉提尔•赫尔穆里奇(Leonard Retel Helmrich),1959年出生。1986年结束在荷兰电影学院的学习并导演了了剧情短片《正在溺死的男人》。1990年以故事长片《凤凰传说》正式在电影界出道。1991年凭借纪录片《移动的物体》赢得旧金山金门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现在堪萨斯州、雅加达等世界各地的艺术院校建立工作室,讲授“单镜头电影”理论。并在苏哈托担任总统之前、任期中及之后拍摄了一系列纪录短片。其中《白天的眼睛》获2001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第三地方公众奖”,荣获众多国际奖项。其它作品还有:2003年《来自天堂的班机》、2000年《印尼良心的躯体》、1996年《艺术的非布劳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