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边走边唱(1991)

边走边唱(1991)

又名: 断了的弦 / Life on a String / 命若琴弦

导演: 陈凯歌

编剧: 陈凯歌 史铁生

主演: 刘仲元 许晴 黄磊 马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德国 英国

上映日期: 1991-09-08

片长: 110 分钟 IMDb: tt0101440 豆瓣评分:7.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多年以前,在中国某个偏远的地方,一个盲童跟随师傅学琴,师傅告诉他有一道药方可以治愈他的双眼令他重见天日,而这道药方必须在他弹断一千根弦后方能从琴匣里取出来,否则就没有效用。盲童在师傅死后,弹断了一根又一根的琴弦,不顾人生其他。在岁月的磨砺下,小少年成了老琴师,并被村民们尊称为“神神”(刘仲元饰)。村内出现任何纠纷,大家总爱问神神排解。

演员:



影评:

  1.  -------------浅析《边走边唱》中的几个意象
    陈凯歌可以称得上是最具文人品格的导演之。中国传统文化里“诗以言志”的传统在他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他力图在作品中贯注宏大的历史反思与哲学叩问。在可以称之为其第一阶段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边走边唱》中他更是将这一特质发挥至极。电影里空旷高远的天与地,滔滔不尽的黄河水,乃至麻木的面孔模糊不清的人群,神神和石头在旷野里颓废的小屋,皆成了他挥毫泼墨的颜料,被他倾注以大量的隐喻与象征,成就了这部充满了启蒙与反思精神的民族寓言。
    一 天地与黄河水----传统与宿命的反思
    陈凯歌对自然环境的造型有一种独特的偏爱。它常常成为他抒情表意的工具,在他的电影里,天永远高旷辽阔不可触及。这从为他奠定了第五代领袖地位的《黄土地》中就可见一斑,在《边走边唱》中同样如此。
    在画面构图上,陈凯歌给了天极大的比例。一望无垠的蔚蓝压迫性的挤满了整个银幕,将人挤得只剩下米粒似的一点大。人在这里渺小而虚弱,他站在永恒的沉默的天幕之下,又因为天空的永恒天空的沉默而愈发的渺小虚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无所不在的天空的下面,用气愤和不甘来武装自己,一遍一遍地大声质问:海为什么是蓝的,空白为什么是白的。
    在这里,与其说天是一处宁静的景观,不如说,它更是明明中早已被注定的命运,或者是一处永远无法抵达的精神彼岸。
    先知一般的神神一次又一次的地用他手中的胡琴化解了两个村庄的战争,在黑暗的夜幕中他用苍茫雄迈的歌声唱起夸父追日的古老传说,跳动的火把将他映衬的有如神邸,但是在蓝天之下,在广袤的永恒下面,他依然只是一个蹒跚着摩挲前行的瞎子。
    相比天,地是离人们更近的宇宙的一部分,无涯的未知世界的一部分。在《黄土地》中,地是突兀而具有侵略性的,它哺育了人,却也禁锢了人。他是中华民族千百万年流传下来的无形的枷锁。而在《边走边唱》中,地则是怯懦而缺席的。在屏幕上,他永远只是那么细细的一条线,蜷缩在画面的下方。
    大地本该给予人滋养,它是历史的代表。但在这里明显不同,地只是人栖息的一个寓所。与天的高傲的沉默不同,地的无语,是包容的与无力的。所以当那些不知为何而战的村民将耕田的农具作为武器奋而刺向彼此,当做屠戮的武器的时候,地所能做的,只是徒劳的扬起一阵细碎的沙雾。
    在这里,陈凯歌对土地的态度由《黄土地》中的批判,谴责,变成了妥协与叹息,甚至是自省。老神神孤独的坐在麦垛上,拨撩着他的第一千根琴弦,而他面前的路,弯弯曲曲,不知伸向何方。
    黄河是历史的又一个代表,里面流淌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在陈凯歌的镜头下,黄河是奔腾壮阔的。他横亘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是老神神居住的粗俗好狠斗勇的村落,另一个是繁华喧闹的市集。它守住了一份独特的空间,但也使得每一次离开都成了一次艰难的泅渡。
    在黄河边上有一个奇特的面瘫,老板娘娇艳而美丽,她是老神神内心最隐秘的爱的偶像。在半梦半醒的幻境间,他甚至赫然将她拥入怀中。她是他黑白世界中唯一的彩色幻想。但总是出现在有关于她的叙事段落中的,是一块沾满了灰尘的祖宗牌位。禁锢与守护,爱与祖制,两两对比,不能不发人深省。
    古人常讲的天人合一,在这部影片中,这一联系,无疑是断裂的,破损的。石头一遍一遍的进行着无尽的哲学的诘问,却永远得不到回答。而老神神唯一能做的,不过是再一次地重复古老的神话:玉皇大帝有两个儿子,有一天,他们私自逃到人间。玉皇大帝怕世间的脏东西给他们看见,就封了他们的眼。他也只能借此,对沉默的命运与历史做出一番自我抚慰性的解释。
    二 失明的先知
    在这部影片中,广大的普通人是麻木而茫然的,而老艺人则是先知的象征。他用神秘的歌声讲述上古的传说,而他苍茫的琴声则可以化解掉两个村庄的战争。他是时代的先行者,但讽刺的是,这位能比同时代的人看的更远的先知却是一位盲人。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想保持心灵的灵敏与洁净就要首先与时代做出决裂。只有这样,才可以隔绝掉世俗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更加吊诡的是,支撑这个伟大先知渡过漫漫人生的信念却是弹断一千根弦后睁眼看一眼这个世界。这成了他人生的全部,因此女人是短暂的,一切都是虚无的,就像他对石头说的,琴不会哄你,弹断多少就是多少。
    当他终于弹断一千根弦后,他收拾起行李,准备去创造一个从未有过的奇迹,收取这一生努力所该得到的回报。他挨个拜别了寓居在庙里的佛像,到了最后,或许心中猛然一动,将双手覆上香案上菩萨的脸。并且颇有些自得的说,原来菩萨长的,也就是普通人的样子。
    这个时候的神神,不再是唱起古老的神话时衣袂飘飘的先知,他漫长的一生中因为瞎而压抑,磨损掉的棱角忽然的重新长出来。他不再是神话的一部分。
    神神始终没有恢复视力,他与涌进药店看稀奇的人一起等到了一张空白的药方,他赖以支撑生命的东西轰然倒塌。或许,我们不妨做一个设想,如果神神恢复了视力,他还会是从前那个先知一样的神神吗?陈凯歌用这么一个独特的方式来传达他的思考----世界上已经没有先知,也不会再有英明的领路人。
    如果神神代表老去的历史,那么石头代表的就是正在经历的现代。他不相信关于琴弦的预言,不去泯杀自己内心的欲望,与漂亮的村姑兰秀发生了爱情。他更加真实的面对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在师傅指责他和兰秀在一起睡觉时,他竟然反问师傅,你眼馋了吧。
    面对现实他更多的是质疑与诘问,咱们干嘛是瞎子,干嘛咱们是瞎子。但他所能做的,也仅仅是愤怒的诘问罢了。虽然在师傅死后,他扔掉了无字的药方,离开了居住的庙宇,想要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可是当闻讯前来的村民将他拦下,把他放到椅子上搞搞抬起的话,神秘的布光,剪影一般的群像(这一情形与神神制止完两个村落的争斗后被举着锄头的大批村民簇拥着前进的镜头何其相似)无不在暗示我们,新一代的神神诞生了。等待他的人生,依旧是漫长而黑暗的,没有了药方的他,又该依靠什么支撑下去呢?
    历史和现在无不坍圮在现实面前,或者说,在现实面前,现在永远都只会成为历史的重复。当那群盲目的村民欣喜的跟在先知的身后兴奋又踏实的往前走的时候,或许没有意识到,带领他们的,只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瞎子。
    三 结语
    空旷雄浑的大远景,意蕴丰富的视觉造型,在这部片子中,陈凯歌无疑将第五代特有的视觉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他力求每个镜头都有远超于镜头本身的内涵。并且,一如第五代共同的宏大历史叙事的偏爱,他在这个小故事中贯注了厚重的历史反省与文化思考,将一个普通的简单的关于信念的故事转化为指涉整个民族的寓言。但是,我们不仅反思,当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深度与电影的诗学特性而忽视了叙事本身的自然甚至是叙事本身时,电影还能不能负担这一份思想之重。或许九一年《边走边唱》戛纳的落败,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吧。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2.     当人不以为然的时候,他的处境就是一片荒凉和没有希望。不以为然是一种丧失了精神动力的单纯的生物学生命状态。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以为然。Oedipus不以为然的结果是杀父娶母,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他从此开始以为然。我们完全可以不关心他在刺瞎自己的双眼以后精神与肉体的历险,因为我们知道那一定是在一个以为然的头颅中进行的一场幸福与痛苦、激情与理智的持久战斗。然而并非每一个不以为然的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娶母为妻或双眼失明,从而是以为然起来。人们先天地不以为然,也先天地不在意自己的处境。

        师傅和徒弟先天失明,但不会先天地不以为然。师傅的师傅告诉师傅,对于失明,有一种治疗的仪式和祖传秘方,或许师傅的师傅曾经尝试过这种治疗方法,但动人的是,尽管他最终死于一片黑暗,他仍然将三弦琴连同希望一起传递给另一个处境与他相同的人。师傅没有任何犹豫,把老师傅的以为然的人生一起承传下来。陈凯歌在此片中向我们证明了,先天不幸的人们似乎更容易觉醒,而觉醒着的追求则将比不以为然的人们来得更为迫切,事实上,使人们觉醒或使人们易于觉醒都不必要一定使人失明或丧失其它生理功能,不必不幸。陈凯歌选择了史铁生的极端假设, 在《边走边唱》一开始就打中了我们的痛处,护着自己的伤口,我们隐约地从这个假设中觉察到陈凯歌当年内心火热的激情。

      

    A. 师傅的师傅

        当我们看到他的时候,他已在一个宛如童话的世界中奄奄一息,只有一个终生执着追求的人才能够如此辉煌地离开现实。陈凯歌和我们一起目送他进入一个并不需要任何生理器官的神殿,等待老人的必将是永恒的光明和爱情。若真如此,有许多不以为然的人正需要您的启示,若有来世,则祝愿您不要忘记您前世的传统。实际上,他悄然弃世,平静得美丽,根本没有理会我们凡人的罗嗦。他决不流连人间美丽云彩,但也决不留下万古长青的诗文。多少人死亡,遗嘱太多,他的逝世,言语太少。此时,我们同陈凯歌一样无限惋惜地看着师傅的师傅像所有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人一样飘然而去。我们同师傅的师傅一样相信,师傅的师傅空守了一辈子的希望,一定会有许多认真的传人。

        B. 师傅

        也许一个不幸的人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更加准确地掌握不幸。但师傅,一个被命运所定义的失明人,却通过对这种定义的思考进而讨论所有人们的命运,从而与人们相互依赖,共同生存。当我们看到他的时候,他和他的徒弟远行归来,在河边的小酒店,用琴和歌换饭吃(我们注意到他没喝酒,师傅拒绝一切来自物质所诱发出来的快乐和解脱)。他填充人们的脑,人们填充他的胃。人们听到歌声欢歌鼓舞,他吃着食物无动于衷。这张平静的面孔正对着那位不取分文的美丽的老板娘。我们无从知道,在他长期的远游生涯中到底有多少老板娘不取分文只听歌声,但无疑此刻面对的是最美丽的一位。在他无数次的梦境中,就是这位老板娘给他的无限的对可以抚摸的真实的感受。

        也许这次远游太久,人们迫不及待地要听见歌声。假设师傅没有失明,在他被人们拉出酒店的时候一定会回头再看一眼。此时我们清楚地看到,一大群抬着一条即将入水的船的人们前面,昂首阔步地走着师傅和徒弟两位盲人,他们引吭高歌,激荡出人们内心的回声,协调着人们一致的步伐。双目失明是师傅和徒弟的命运,我们由盲人引路是我们的命运。《边走边唱》向我们揭示了我们的荒谬处境,师傅曾婉转地将失明解释为盲人的祖先是因为看见了不慎重从天上掉到地下来的天王的女儿的躯体而被天王弄瞎了眼睛,师傅那幸福而得意的神情令我们反省(恐怕还是不以为然为妙):我们是否也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就是因为没有艳福窥见玉女的胴体才变得不以为然的哩!我们不以为然地使用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流露的必然是散漫而虚弱的眼神。

        师傅领导人们大步向前,胸有成竹,步伐坚定,也正如他对光明的追求。但陈凯歌在最关键的时候却表现出一种最彻底的软弱。师傅用毕生的精力弹断了999根琴弦,他在年幼时,他的师傅临终前告诉他,若是亲手弹断1000根弦,就可以用藏在琴盒子里面的祖传秘方治好失明,几十年来,师傅将弹断琴弦视为一种神秘的仪式,毫无疑问,师傅一定会激动地而又有耐心地弹断最后一根弦,此时此刻陈凯歌却亵猥地让徒弟不以为然地说,这根弦是太阳晒断的,陈凯歌表现得比那个药房老板还不如,不以为然的神情在他那张故做苍桑的脸上淋漓尽致。然而师傅的光芒却足以让我们将陈凯歌忘记,他在因为把一张白纸当作祖传秘方去取药而遭到一位愚蠢的药房老板的嘲笑之后仍然按徒弟的要求买了一个蓝色的风筝,重新回到这个任何人任何物都客观地证明他毕生努力彻底失败的村庄,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人们仍然需要他的歌声,因为他知道,这里有他永不甘心的爱情。当他跨进栖身的庙门,告诉徒弟,买回了蓝色的风筝,徒弟惊喜地要去抚摸师傅的复明的双眼时,师傅在极度的痛苦中准确、敏捷而有力的阻挡中,我们分明看见师傅是一片光明。此时,师傅作为一个银幕上被创造出来的形象击倒了它的导演。坚韧的精神将战胜所有的不以为然的对手,甚至包括陈凯歌在内的,所有不以为然的人们。

        复明失败的师傅背着蓝色的风筝从药房首先回到酒店,此时不再平静,因为这之前他完全可以选择放下不以为然的人们,放下内心隐秘的爱情,要么远走他乡,要么归于尘土。感谢老板娘的酒,感谢大家宽容师傅一碗接一碗地豪饮有失风度,更感谢老板娘体贴地代替从不饮酒的师傅饮完最后一碗。然后,我们一起欣赏师傅埋藏多年的爱情会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表白,并同师傅一起沉湎于老板娘醉心的回答,最后与师傅一起紧紧握住老板娘的手。应该说还要向老板娘的丈夫即老板和导演陈凯歌致以忠诚的谢意,因为全片中,只有此刻,我们坐在下面,才同刚才所提及的所有人融为一个共同的灵魂。

        师傅死了,我们无法回忆他是怎样离去的,但总是记得师傅走在最前面,站在最高处,坐在最中间,他的后面、下面和四面,都是沸腾的人群,是一群偶尔因为仇恨和误解而发动战争但经常却是跟随迎望和围绕师傅的人们。影片中,只要有师傅出现,他们就是一张张深以为然的面孔,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中,这种面孔却越来越陌生。他们与我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不知是他们远离我们,还是我们远离他们。我们看他们觉得他们有点固执,他们看我们可能会觉得我们有点不以为然的样子。

        

          C. 徒弟

        徒弟始终是一个令人怀疑的对象。当师傅为众人唱歌的时候,他似乎心事重重,完全没有参与的责任感,当然,在人们为他提供食物的时候也没有内疚。当他思考人生的时候,他的疑问是,为什么是我瞎呢?我们的疑问是,当师傅为了更多人不流血牺牲而冒着生命危险站在斗殴场的正中间的时候,他躲在避风的山头;当他在初尝爱情禁果,师傅严肃地批评的时候,他居然反问师傅:“你馋了吧?”;当师傅满怀痛苦复明失败回来以后,他完全忘记了他托付师傅买的蓝色的风筝;最后,当心上的人从崖边坠落的时候,他追过去又从悬崖边返回,安然无恙;最令人怀疑的是,当尊崇师傅众人分明是企望他继承师傅遗志,继续用琴与歌唤召不以为然的人们而抬着他前行的时候,他是否经得起这样的抬举?这位怨天尤人、玷污爱情的盲人徒弟,是否也会落入不以为然的尘俗,倘若如此,又如何能够真实地渡此人生?也许徒弟还年轻,所以,这些陈述该是对陈凯歌的怀疑。

      

        D. 陈凯歌(结语)

        在《边走边唱》里,我们看到陈凯歌的不以为然和严肃认真的两个方面。他的不以为然和严肃认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最为认真严肃的时候,他却往往流露出一种更大的不以为然。在深沉的思考中不时流露出市民的奸笑----所谓“奸笑”就是在人们最需要严肃的时候所听到的一种笑声。

       陈凯歌的《边走边唱》出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顾影自怜的《命若琴弦》在陈凯歌这里发出了最大的光芒,使《边走边唱》成为这一期的绝唱。值得思考得是,他将此片献给了他亲爱的母亲。而母亲最担心的,一定是不以为然的孩子如何能够完成一个壮志凌云的人生。在此,不能不说,历经人生磨难并且成功创造了师傅这个光辉形象的陈凯歌,开始放慢了脚步,并在离巅峰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歇了下来。徒弟颤颤巍巍地坐上人们抬来的竹椅,哆哆嗦嗦的手摸索到隐藏在琴中的白纸药方,一脸成熟的不以为然的表情。他的手一扬,我们的心便同那张药方一起,在深山旷野中,随风飘荡。
  3. 坦白来讲,能静坐下来,忍耐看完如此沉闷的一部片子,尤其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世,已实属不易。对于我这种胸无点墨的人来说,如果试图去解读或者参透其中的内涵更是难上加难。才华与学识兼具的导演,在我泱泱大国,陈凯歌算是不可多得的一个,虽然电影理解起来稍显晦涩,但是其中透露出的孤傲和不流于俗的文人品格显露无疑。

    在我的印象中,第五代导演拍起文艺片来,影像意蕴压倒了故事本身,以至于人物的刻画不是通过讲故事的手段去达成,而更多是用诗学特性的语言去营造。这样一来,在那个陈凯歌踌躇满志的年代,去驾驭这种片子,是很任性的一件事,任由手中的颜料在画布上恣意挥毫泼墨,尽情发挥。当然了,这种曲高和寡的美学风格很接近艺术片的范畴,不然也不会毫无缘由地入围第41届的戛纳,至于为什么没有拿下金棕榈,只能怪其时运不济,竞争对手太强大,比如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边走边唱》的故事改编自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故事发生在中国某偏远山村,一个盲童跟随师傅学琴,师傅告诉他有一道药方可以治愈他的双眼,令他重见天日。但是这道药方必须在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才能从琴匣中取出,否则没有效用。盲童等师傅死后,踏遍穷山恶水,唱尽千古苍凉,在岁月的磨砺下,弹断一根又一根的琴弦,六十年后,少年变成老人,被村民尊称为神神,除了化解村民的各种纠纷,还收养了一个盲徒弟石头,黄磊扮演的石头与许晴扮演的兰秀开启了一段炽烈的爱情,遭村民痛殴,兰秀愤然自杀,了结自己的生命。神神凭借着自己数十年所秉持的坚定信念,终于弹断了千根弦,从琴匣取出药方去镇上买药,结果发现是白纸一张,六十年的坚守轰然坍圮,油枯灯尽,两脚一蹬,了断红尘,石头则被村民奉为新的神神。

    故事本不俗套,而且颇有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里轮回的意味,但是当故事的背景被安置在一个广袤无垠,浑厚苍凉、风尘弥漫的荒漠里,人物的命运已然幻化成广阔苍穹下颓败萧索的浊浪和微尘,淹没在遥远的天际。开篇灌注整个屏幕的一股悲怆的幽蓝,昭示出浓烈的精神意象,盲童反复吟诵着“千弦断、琴匣开、琴匣开、买药来,买得药,看世界,天下白”,这是从已经亡故的师傅那里传来的告诫,这番能让他重见光明的规训将贯彻他的一生,成为他活下去的信念,并且将它传递给下一个无法触摸光明的盲徒石头。

    总体来讲,《边走边唱》是一部容易看懂却难以领会的电影,隐隐浮现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微乎其微的哲学叩问。我特别痴迷这种需要深度思考的电影,尽最大努力去解析其中暗含的因果和玄机,每当看到别人洋洋洒洒就挥就出一片让人艳羡的评论时,我只能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所以说容易看懂,是因为故事本身很浅显,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冲突,但是影片的气质和抒情手法很难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去概括。在看西方的这种闷片时,影像风格大多是很容易提炼、比较和概括的,因为欧洲的文艺电影即使千变万化,也是在一个成熟的电影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到了东方的语境里,如果老天爷没赏饭吃,就得靠祖师爷了,毫不避讳地说,陈凯歌如果是在古代,一定是诗人,诗人有其自身的品格,才艺可以有高低,但是文人清高的品性是共通的,不能说他是自视甚高,但一定是恃才傲物的。

    在开篇的构图和色调中,已经颇具大师的风格,大面积的蔚蓝,营造出孤寂的气氛,这片蓝的寓意是有明确指向性的,从后文石头的口中既已言明。

    石头:“师父,星星们是什么?”

    师父:“是什么?是天上的瀑布。”

    石头:“那一颗星星呢?”

    师父:“一颗星,那是块不落地的石头。”

    这段师徒二人关于星辰的对白是给石头这个承接前后的人物一个精神上的寄托,和一个寓言故事一样,在灵魂上给其一个寓所,但是蓝色象征着希望和星辰大海,同时又深不可测,唯有弹断琴弦一千根才能解开其中的奥秘。蓝色的中寂寥的两个黑色身影,象征这这一老一少两个盲人的世界。头顶几缕微弱的亮光,与之后石头的诘问,海为什么是蓝的,光为什么是白的也是不谋而合的。

    像这种高超精妙的色调和影调是充斥着整个影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陈凯歌是做到了“诗言志”这一文人的使命。还有一些镜头也是神来之笔,比如李家家族和孙家在荒原上大战那一场,导演并没有将镜头对准激烈的杀戮,而是将镜头拉远,将老人孱弱的身影搁在画面中间,这场恩怨的化解全靠这个眼盲的老人,这个有着先知的盲人去结束愚昧未开化的村民之间的纷争。如果把这部电影看成一幅画,它肯定是一幅油画,虽然是东方的故事,它没有留白的地方,广阔的天际下,苍凉雄厚的土地上滋养和哺育着充满野性的人,奔流不息滔滔不绝的黄河水谱写着时间的流逝,天地间虚无缥缈,混沌未开。

    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但同时土地也成为了人们精神的禁锢。黄河流淌着千年的传统和文化,如同神神指间拨弄的班卓琴,六十年如一日倾其一生去弹唱。与神神的坚守相比,石头则冲破禁欲的枷锁,当师傅告诉他:咱有钱呢,琴不比女人好,琴弦子断了就是断了,它不哄你呀,你师父说了,咱的命就在这琴弦子上面。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和兰秀在麦垛上面上演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神神邂逅黄河岸边娇艳的面摊老板娘的方式,只能在幻境中进行,尽管师徒二人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对黑暗世界以外的幻想,但都难逃相同的宿命。

    兰秀的死在镜子中完成,对她来说是永久的解脱,但是对石头来说是照在心间的悲怆之殇。一代琴师最后的绝唱在村民团簇的火把中落幕,流浪歌者的陨灭随琴声一道响彻在寥寥无云的苍穹之中,老者至死都未能见到一天光明,但是他还得把艺术脚夫在焦渴的荒芜之地求取水源的意念传承给年轻的盲人,村民们不能没有盲人的引领,盲人黑暗的世界离不开那道孤寂的光亮,这片土地也不能没有上古的神话和盲者神邸。

    神神:“你打哪儿来呀?”

    女子:“记不得了。”

    神神:“你来到黄河岸上……多少年了?”

    女子:“也数不清了。”

    神神:“我打这岸边过多少回了?流水一般多。”

    犹然雾气般凝滞的气氛,哀恸沉默的氛围,诗意的镜头语言和意蕴丰厚的视觉造型,早就冲淡了故事的框架,游离在电影之外。从边走边唱里,看到了一丝《雾中风景》的影子,有诗意的影像,也看到了《第七封印》的舞台感,但如果没有过硬的功力,电影就流于形式了,成了没有灵与肉只有情怀的一具空壳。不过尽管如此,现在看来它依旧超越了很多同类别的电影。

  4.        整部电影看下来,其实,描述的就是作为老琴师和自己徒弟的命运。先祖在临死的时候,交给徒弟一个药方,说当你弹断1000根琴弦的时候,你就打开药方,去药方领药,然后你就能看见了。徒弟们,因为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但是相信师傅说的话,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坚定这个信念活了下来,值到死亡。
     
            其实,他们师傅在给他们徒弟纸条的时候,也不知道对他们来说是好是坏,至少给他们希望,让她们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生活,没有了希望,那这个人就失去了勇气。虽然活着,但是没有精神气,相当于活死人。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徒弟们勇敢的活着,而且是对光明的向往,等自己眼睛好了,看看这个世界,哪怕是一眼,可以看见自己吃东西的颜色,可以看见喜欢姑娘的脸,可以看见星星,白云。

           秀和石头的爱情注定是悲剧,对于许晴演的秀儿,演的特别的好,两条马尾辫,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意味着石头心里的太阳,跟她在一起,感觉很开心和幸福,对爱情的无限憧憬。老师傅也憧憬爱情,黄河边的老板娘一直是他梦中情人,当最后老师傅知道先祖欺骗自己,伤心绝望,激发了老板娘的母爱,这时候瞎子跟一个孩子一样,被自己信任的人欺骗了,在也不相信人,在“妈妈”的怀抱里倾诉自己的委屈,获得内心的平静。

           电影里的大吃大笑,各种声音的配合,黄河水,西北的苍凉,老师傅站在黄河高处,向远处瞭望,心里在纠结,在思考。当得知1000根琴弦断了,高兴的像个孩子,石头和他其实是相互依赖,像亲人一样的,谁也离不开谁。石头代表年轻的一代,有些叛逆,不相信师傅说的,他知道师傅的1000根琴弦是被太阳晒断的,他不相信师傅的眼睛会被看见,最后把师傅给的纸条换成秀儿给自己的信,带着它度过自己的一辈子,那段美好的回忆永远藏在心里的最深处,或者是作为灵感,把对秀儿的思念换成旋律,每天谈给天上的秀儿听,感觉她从来没有离开过。

            给村民们解惑,是他价值的体现,让自己有事情做,不会去思考一些虚无的东西,融入到现实中去。在弹琴的时候,又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让自己的思绪到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