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卡尔森·亨宁
编剧: 卡尔森·亨宁 克努特·汉姆生 Peter Seeberg
主演: 帕尔·奥斯卡森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比吉特·菲德斯皮尔 Knud Rex Hans W. Petersen Henki Kolstad Roy Bjørnstad Sverre Hansen Pål Skjønberg Else Heiberg Lise Fjeldstad Carl Ottosen Bjarne Andersen Wilfred Breistrand 奥斯瓦尔德·赫尔穆特 Sigrid Horne-Rasmussen Ola B. Johannessen Lars Tvinde 卡尔斯腾·佰林 Frimann Falck Clausen Leif Enger Per Gjersøe Veslemøy Haslund Per Theodor Haugen Egil Hjorth-Jenssen Vilhelm Lund Lars Nordrum Rolf Sand Toralf Sandø Kåre Wicklund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1966-08-19
片长: 112 分钟 IMDb: tt0061042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如果讲雷锋的系列故事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善,《蝙蝠侠:黑暗骑士》表达是一种纯粹的恶,那么这部《饥饿》则是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绝望。 影片开头展示描写主角因为饥饿而吞食纸片,但难以下咽,最终在伴随强烈的咳嗽下将纸片吐出;因饥饿而表现得敏感,好象路人都在对他进行嘲笑;对着挂在橱窗里的肉肠凝视;和自己的鞋进行对话等等。。。 但此等悲况下他依然抱有怜悯之心(或者他喜欢在这份怜悯之心中找到自己异常缺乏的尊严),对一个坐在街角的卖烧饼的老太太撒谎,讲明天早上10点会来把她的烧饼买光,并用"小小的稿劳一下我认识的几个孩子"这样的话语来完善自己的谎言,希望能令老太太相信,但遗憾的是他的谎言无法为老太太带来希望。这个老太太面无表情,一如冷漠地把脸转回原来的角度。。。 似乎两颗与希望无缘的心,怎么碰撞也擦不出希望的火花啊。 后来在朋友的陪同下,一起去找工作,但好象什么工作都无法令他如意,当他和朋友去吃饭时,因为贫苦而支付不起饭钱,只得在餐厅四处张望:一个在猛吃的肥胖老太太;一个拿食物喂狗的老头;还有在旁边大快朵颐的朋友。他终于忍受不了这一切而提早离去。 在两次的消防员面试失败后,他只得偷偷溜回自己的出租房,因为他害怕面对包租婆逼租,在草草地写了封关于杂货店簿记员的自荐信后却不敢自己亲自送出,只得委托一个小孩帮忙投递,因为穷困,他惟有对小孩许诺报酬日后必还。 这一切都暗示了这个文学青年的悲惨景况,但他还是看到了希望----一位美丽而高贵的少女所带来的爱情。 但这个希望好象只不过是另一个绝望的伏笔,因为从第一次无理斗缠,到第二次从散步后发展到她家中,他始终都不知道这个少女的真实名字,除了YIajali——一个在他臆想中诞生的名字。 导演好象在这里放下了两个暗示,一个是男主其实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一个是他看到的所谓爱情的希望,其实只是他一厢情愿的产物。 他饥饿得无论在现实还是在梦中都在和狗争抢食物,露宿街头,被巡警叫醒后回到出租房中继续闷头就睡,第二天灵感所至而写下了一篇文章,打算10法朗卖掉,他认为这笔交易非常划算,甚至觉得这笔交易更象是一种施舍于世人的行为,于是激动地对着窗外大喊"如果你要感谢上帝还不如感谢我吧!",但随即就揽着全部家当——一张污迹斑斑的绵被——被包租婆被赶出街头。 在随后的到处游荡中遇到了一个跛脚,失业而且濒临破产的钉鞋匠,他在他的怜悯之心的作用下,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中把他身上紧有的保暖绵衣给当了,换来的1法朗送给了这个钉鞋匠,并提醒他应该保持尊严,我们的男主好象很擅长于这种施与受的游戏,通过施舍别人东西来获得自我心理上一直缺乏的某种满足。 不过可喜的是他的文章在其他众多者中脱颖而出,只需要作稍稍更改就能拿到10法朗,可惜命运好象一直在抓弄他,明天的10法朗依然属于另一个明天。他由于实在太饿了,吃过纸片,吃过木屑,在后巷中吃过肉肠加工厂丢弃的骨头上的生肉碎,但这些东西都难以下咽而被吐出来,在一番埋怨后他崩溃了,象个孩子一样哭泣起来,整片中少有的两次崩溃,另一次是他在当铺中因不再当出东西时对着老板大发雷霆。 其实他完全不必活得如此身无分文,因为命运拿走了你10块,那它就会通过另一个方面给回你10块:他本想去杂货铺买一根蜡烛来照亮那间新“租”回来的房间,结果杂货铺店员错误地以为他已经付了10法朗,把蜡烛和零钱塞到他手中。不过当他拿着这些意外之财时显得犹豫异常,因为他在生存和自己很看重的道德之间进行抉择,最终他选择了前者,不过他无法享受这份天赐之物,在餐厅中他面对用零钱换来的一碗食物,却有种呕吐的冲动,因为他多日没进食的胃受不了那突然而来的食物的涌进,对于这份在影片中唯一属于自己的食物,他只得草草吃了几口了事。第二天醒来后他为昨晚的贪婪感到深深地愤怒,不过他把非法所得的零钱送给了那个卖烧饼的老太太来兑换自己的承诺,然后冲进杂货铺并把自己的错误完完全全地归咎于店员的失误,并在一连串"羞耻"的谴责声中结束自己的赎罪之旅。 后来因为没钱付租金而房间被别人租去,只得在包租婆的家中过夜,他看到了后辈对前辈的无礼,但自己作为一个外人却无法提出谴责,他感到异常无力。第二天在桥上遇到了他所喜爱的少女与一位绅士结伴,他只是因旁人的话语就把她两的关系简单地一步一步想象为情侣,更可笑的是这使他深感被背叛,于是就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与她进行了决绝。 当他回到出租房时因为无钱而被包租婆赶了出来,却意外收到了少女寄来的另一个10法朗,但他仅仅只是为了面子,把这10法朗甩给了包租婆,加上此前那张轻率地送给一个老头的绵被,他已经一无所有了。。。 这种一无所有表面上好象是社会所逼,但实际上更多的是由他自身的敏感和无尽的臆想,还有对于所谓的品质(尊严和怜悯)的执着所导致。性格决定命运。 当他对这个城市绝望之时,便是他展开另一段旅程之时,他来到码头,脱下眼镜应聘船员的时候,终于等来了久违的成功----船长答应了他的应聘请求,这种突如其来的成功令他倍感喜悦,来到船头四处张望,脸上写满了对新旅程的决心,但他此时是没有戴眼镜的,伴随着焦虑的背景音乐下,导演在这里暗示了他其实是看不清自己前程是如何,正如他在这整部电影中都处于一种漂泊的状态----他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即是这部电影展示的只是他的其中一段漂泊旅途,他在这段旅途中的糟糕境遇,难道在下一段新旅途中就会有所改变吗?
第12届##无人知晓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饥饿》,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落魄作家们极力挽尊的评价了!
墨夜轩:
要这自尊有何用?
RIVER:
描绘创作者的生存困境,男主角演技精湛。
果树:
有点回忆起当年初看《偷自行车的人》的一些感觉。
Daisyrrr:
人间真实。月亮与6便士的抉择对于每一个创作者来说太感同身受了。奥斯卡森的演技为本片大大加分
我们敏熙:
生理上的饥饿,心理上的饥饿,孰轻孰重?困顿的文人形象是永远的创作母题,单看能否沉浸了。幻想戏白得发光,不美好,倒是渗人。
张益达:
电影一样描述了一种绝望、饥饿和生命的无意义的感觉,看着心情沉重,角色演绎的让人感动。他似乎是一个好人,但他的道德却受到了极限的考验,准确地描述了道德与自身需求之间的两难境地。
格系艺人:
果真是live in the fantasy。看似社会施加的残酷现实的背后却是作家恶狠狠地伪善和自我施虐,阳光明媚的结局背后或许已经埋下了真正的绝望。解释为讽刺社会尚且,更加深层地应该是批评所谓的高知青年自以为是的幻想,而不去脚踏实际。亦或许也不是他们的错,只是生错了世界,却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去融入。
Bboard19920313:
整部电影非常具有一种代表性,男主人公刻画出的知识分子轮廓非常生动而形象。他的那一丝执念有时是恼人的谎言和莫名的自负(这一段的刻画其实让人有点恨铁不成钢),但另一方面却又是这冰冷世间的唯一火光,点亮着只有他一个人能看清的前方的道路。男主角帕尔·奥斯卡森演技无比高光,将那一份执着与自傲的综合体拿捏得极为恰当,而且他真的really my type。
子夜无人:
完全能共鸣到主角这种别扭的性格,人类个性本身的悲剧比什么怀才不遇都要令人难过。“5分钟以后我会是一个非常开心的人,上帝一定会厚待我。”饿到吃不上饭的时候仍然有放不下的体面,为了维护仅存的自尊心可以用最丢人的方式逃之夭夭,希望的曙光永远在倒数的梦里可你永远张望不到,万事万物大萧条,为人为狗皆乞食。 他盯着脚上破烂的皮鞋、咬着手指当作咀嚼,转身甩着礼帽对富家千金风度翩翩,可他永远敌不过世人满怀怜悯看向他的任何一眼。最后他终于看着彼岸露出发自真心的笑容,可是在此间无处容身的人,去了别处,就会好吗?
##DAY4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世味,人人都会感受。谁都会咀嚼到现实之中的味道。只是投射到内心的滋味,会表现得各有不同,深浅不一。所谓人走茶凉的世态炎凉,这都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总结。其实,世味远比这些广阔得多。
常想起丹麦导演卡尔森·亨宁的电影《饥饿》(1966年)。说的是19世纪末一个一文不名的作家,在饥寒交迫中,他依然坚持写作。作品不能换来钱,饥肠辘辘,要活下去,只得吃纸裹腹,最后还不得不学着狗的狰狞样,双手趴在地上,与恶狗争抢骨头。这部电影,多少会让人有点惊悚。原来,饥饿是一种对未知人生的恐惧症。
十几年前,几个同事闲着谈心,说到电视上的有些公众人物,一开口,黑乎乎的牙垢,让人瘆得慌,说是牙刷得不够,或者说是小时害的牙虫病所致。你说是饥饿的缘故。别人都笑道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难道还饥饿不成。你说,或是久远的饥饿基因,投射到心理的饥渴,有点类似贪官的欲壑难填,还怕失去,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挤压的饥饿快感,于是通过抽烟、酗酒和宵夜等滥吃,达成满足。结果,遭罪的只有牙齿。就是天天用梦露作广告的“闪光”牌牙膏也刷不干净。
说到梦露,就替她怜惜。她因长期滥吃精神类药物,导致亮丽的生命过早夭折。她从小到大遭受太多的压迫,精神极度饥渴,缺乏关爱与慰藉,成名的途径只有靠性感,就是现在说的所谓“潜规则”;成名后,成了别人赚钱的工具,堪比印钞机。这与猫王和杰克逊的结局相似。犹太人说过:上帝要摧毁一个人,就要让他赚足全世界的钱,然后再一点点地毁灭他。
“潜规则”自古有之,各行各业有之,不稀奇。很多艺人空虚之时,就会沉浸于酒吧中灌醉自己,或者借毒品麻醉自己。因为他们的人生就像蹦极,一会儿升腾,云里雾里,不知自个姓什么;一会儿坠地,老悬着,晃悠悠的,就是不踏实,整得不像个人似的。这就是人间万象。这就是世味。一个艺人需要上镜,需要曝光率保有知名度,就不管所做的是好事,还是歹事。每个艺人背后,牵涉很多人的生存,家人、经纪人和各类人等,自然,这五味杂陈,全担在一个艺人身上,压力可想而知。心力不强者,久而久之,不出格才怪。这就是游戏规则。没脑的泰森是这样,光彩照人的梦露也是这样。
让·雷诺阿在1939年所拍的《游戏规则》,就道明了世味的特有游戏规则。一个成功飞越了大西洋的飞行员,落地时,发现未婚妻并未出现在欢迎人群中,他愤怒了。有人告诉他,必须要懂得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于是他走入其中,折腾一番后,发现原来所谓的上流贵族社会的最大游戏规则,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要脸”,就是要“撒谎”。不会“撒谎”,就会被淘汰出局。这是飞行员体验到的世味。
世味,是一种冷暖自知,也是一种浑然不觉的嬗变。沉溺于其中,却往往不得要领。即使吃了葡萄,酸得掉牙,发誓不再吃,过段时间,又吃了。人生就是不断上一当的过程。明白人,只是写在纸上。因为要活着,远处是风光无限,周遭却都是陷阱。或者远处吊了一块肉,想吃,却永远吃不到。世味的人生,如让“世卫”头痛的“禽流感”一样,永远不知道它下一刻会在哪爆发,或会以什么变异的形式爆发。
“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还是古人说得正点。除去其中消极和糟粕,无非就是说:活着,看淡一切,宠辱不惊,并多多充实自己,这才是正途。
200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