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迈阿密风暴(港)
导演: 迈克尔·曼
主演: 科林·法瑞尔 杰米·福克斯 巩俐 娜奥米·哈里斯 塞伦·希德 贾斯汀·塞洛克斯 巴里·沙巴卡·亨利 路易斯·托萨尔 约翰·奥提兹 伊丽莎白·罗德里格斯 多米尼克·隆巴多兹 埃迪·马森 伊萨赫·德·班克尔 约翰·浩克斯 汤姆·托尔斯 托尼·库兰 唐·弗莱 帕沙·D.林奇尼科夫 安娜·克里斯蒂娜·德奥利维拉 Everlayn Borges 马克·麦考利 迈克·普涅夫斯基 欧勒格·塔克塔罗夫 伊兰·克里斯费尔德 Gilbert Quintana 克里斯·阿斯托扬 阿什利·阿维斯 Jeannie Belgrave 埃里克·本德罗斯 Robert Berson 塔拉·卡迪纳尔 Alexandra Cheron Alexander Garcia Maurice Lavelle 瓦尔特·梅迪纳 Stella Oliveros Danny Pardo 弥敦·罗素 吉米·斯达 乔·维达 Breven Angaelica Warren 温迪·威尔斯·冈克尔 David Danello
上映日期: 2006-07-28(美国)
片长: 132分钟 IMDb: tt0430357 豆瓣评分:5.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如果只看豆瓣上5.6的评分,一定会以为这是一部烂片。我想问题可能出在打分的人多是在2006年看的内地影院版后,给出了不及格的评价。我没看过当年的引进版,我是在家看的2016年导演剪辑版,全长140分钟,蓝光画质。以我看的这个版本而言,引用豆友的话“这是一部杰作”。 迈克尔曼是个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虽然在商业上起起伏伏,但他的主要作品都深得我心,包括《惊爆内幕》、《阿里》、《最后的莫希干人》等,更不要说影迷心中的经典《盗火线》、《借刀杀人》等。迈克尔曼早年靠电视剧集《迈阿密风云》起家,这次重拾旧题材,动用1亿多成本,无非是想再次博得商业的巨大成功。事实上这部片子商业成绩并不理想,但今天回头来看这部电影导演是下了大气力来拍的,从演员、剧本、场景、道具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艺术追求,成品确是也出类拔萃,不失为一部都市警匪片的经典。
影片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头一个阶段直到两名卧底为毒贩完成第一次交易,可以说剧情扣人心悬,尤其是身为卧底随时可能被残杀的紧张感十分强烈。导演延用了从《借刀杀人》以来的DV拍摄手法,加重了纪录的风格,强化了写实的气氛,让观众体会到身临其境的压迫感。第二个阶段以法瑞尔与巩利的感情戏为主。虽然有香艳的情欲戏,但更象是两个人在肃杀的环境下苟延喘息的宣泄。两人的关系为本已分明的正邪较量增加了不确定因素。第三个阶段以第二次交易为主,双方在尔虞我诈中走向最后的对决,迈克尔曼擅长的枪击战再次把真枪实弹、刀刀见肉的现实效果搬上了银幕。训练有素的枪战技巧,交叉掩护的战法操作,让观众有如亲临现场感受枪林弹雨。影片的结尾让人感觉这只是阶段的胜利,九死一生的主人公并没有放下戒备,生命的威胁并未完结。
《迈阿密风云》延续了《盗火线》的主题理念:善恶边界模糊、正邪两方交叉。几个主要角色形象丰满,人性立体。也许这就是导演要表达的宗旨吧,人都是环境下的产物,无所谓好坏,只是生存的需要。因而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看成是《盗火线》的姊妹篇,无论是风格、题材、主题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在当今众多的警匪题材电影中,迈克尔曼的作品确实独具魅力,段位较高。尤其是动作设计、场面调度、实战模拟等方面都是大家风范,仅以影片开头的一场摩托艇比赛为例,航拍、跟拍交替,主观、客观视角轮换,大场面、大调度,几个境头下来如宏的气势扑面而来。只可惜,由于票房不高,这之后的迈克尔曼再难有如此大手笔来施展拳脚了。不知道迈克尔看到现在充斥好莱坞的彼得博格这样的作品,作何感想。
这部片子还有一个让人标记的点是巩利的参演。当初国内引进时曾以巩利的香艳戏为噱头,结果国人看的是删减版不仅大呼上当;再有也许国人看不惯巩利扮演一个南美毒枭的情妇吧,总觉得象是一个菲佣把自己漂白了,所以观后一致的口诛笔伐。我想这也是此片评分不高的原因。评心而论,巩利演的很出色,作为一个内地演员挑战完全陌生环境下的特殊身份人物,还要说带口音的英语,难度可想而知。总体来说,巩利完成了导演的要求,对不安心理下爱恨纠缠的拿捏十分到位。只是在情欲戏上感觉还是有点紧,放不开,这是内地演员的通病,毕竟成长环境不一样。如果导演在拍摄时多加一些裸体可能会更自然些,不过迈克尔曼也不是拍床戏的行家,这一点在影片中有让人出戏的地方。我想这部戏是让巩利成长升华的一部戏,因为有了这次好莱坞大制作的锤炼,巩利更加提升自己在镜头前的自信,所谓“巩皇”正是从这部片中老大女人的气场走出来的。不过看了导演剪辑版还是应该明确,这部片子的主角是海报中的两名卧底,巩利的出现只是加重较量的不确定性。引进版的问题也出在这里,让感情戏有了喧宾夺主的效果,会让观众对影片的整体把握有所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