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燃烧的棕榈 Burning Palms(2010)

燃烧的棕榈 Burning Palms(2010)

导演: Christopher B. Landon

编剧: 克里斯托弗·兰登

主演: Zoe Saldana Jamie Chung Nick Stahl

类型: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0-04-23(纽波特海滩电影节) 2011-01-14(美国)

片长: 112分钟 IMDb: tt1283887 豆瓣评分:6.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燃烧的棕榈》是一个关于在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从未被开发的5个地方,那里没有任何的禁忌,发生了充满颠覆性的故事。这是一个太阳永远照耀的神奇地方,而且每个人都非常的漂亮可爱。但是仔细一看,你会发现,事情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样。5个混乱的故事即 将发生···《燃烧的棕榈》采用了图画小说的框架,这部电影将在美国洛杉矶的五个很受欢迎的社区制作成一个很有特色的展示板,像是通往黑暗的经常画漫画的命运通道。

演员:



影评:

  1. 五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五种心理:
    1、妒忌
    2、洁癖
    3、反悔
    4、审判别人
    5、受虐欲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心理。电影海报上有句话:Five tales that will fuck you up for life.(五个会毁了你生活的小故事)
    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2. Wow, this one is really creepy!!!可能自己很久都没看weird的电影了,上次看到还是那个the Human Centipede(that one is a big joke,还不如去看南方公园恶搞它和苹果的那一集)。只是看到演职员表上的Peter Macdissi(he is very good in SFU and towelhead),我决定要看一看。
    写而导的Christopher Landon显然借鉴了“creepshow”的概念,讲了这么五个关于madness的小故事。
    1. the green-eyed monster。A woman commits suicide because her fiancé has a close or even incestuous relationship with his daughter。非常的disturbing,结局略显仓促,可以更好。
    2. This Little Piggy。小胸中国女人不够自信,为了让自己安心,同意男朋友finger他的请求(哈哈,straight boys,you know you like it),结果事与愿违,竟然无法释怀,最终将自己逼疯。很有点喜剧效果,当然可以更好。Robert Hoffman你这娃儿怎么不注意保持身材,发福了不是。。。
    3. Buyers Remorse。Now it is gay show。Christopher Landon自己是gay,当然会有这么一出。一对gay couple从黑市上买了一个非洲娃,结果这娃不会说话,结果两人费劲半天,这女娃会说的第一个单词竟然是faggot,两人于是将这娃弃置荒野,过上了饮着martini,养着小狗的日子。 当然这片子充满了stereotypes of gay men:West Hollywood,gym queen or just queen,promiscuity,drugs,BDSM。还好Peter Macdissi的表演很出色,故事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娱乐性却是最强的。可惜身材最好的Victor Webster和Jason Brooks两个人也没有露一下。
    4. Kangaroo Court。这个最没意思了,一群闲得蛋疼的小屁孩儿逼疯自家女仆自杀的故事,除了Lake Bell的台词之外实在没别的看头。
    5. Maneater。故事开始于Zoe Saldana被强奸的场景,更加disturbing的是当她发现强奸犯的钱包之后,居然要挟他再次非礼她,不知道是真的寂寞到了极点,还是有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总之是个非常令人感伤又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片段,Zoe Saldana演的非常好!
    虽然你说Christopher Landon模仿Tarantino也好,或者Stephen King也罢,这年头原创都不太可能了。当然每部都还有提高的可能,但是至少这五部能让你看下出去,加上一群二线演员尽职的表演,你也就不想多要求什么了。
  3. 《燃烧的棕榈》是编剧出身的克里斯托弗·B·兰敦的处女作,看的出来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也隐藏着相当大的野心,电影由5个混乱又cult 的小故事组成,相对独立又有着微妙的关联,而且最晦涩的一个故事还是由《阿凡达》里的佐伊·索尔达娜饰演重要角色,剧情非常有趣和黑色幽默,貌似闹剧的剧情下却是对人性的探讨,只不过电影上映后反响平平,豆瓣的评分甚至才只有6.8,不过这也验证了导演所说的,这样的题材永远得不到所有人的认同,只是观看角度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请在看一遍”。

    第一个故事就充满着阴郁的压抑,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坦诚相见”反而让父亲的未婚妻充满着嫉妒,女人无数次的告诉自己是因为伦理道德接受不了,而不是单纯的嫉妒,可是当她第一次在机场见到女孩时,她就知道自己已经被打败了,整个过程中,她可能都已经忘记了这也是她的“女儿”,而把她当成一个较劲的情敌了吧。爱是自私的,特别是在女人这边,片中的女人和女孩都有极强的占有欲,或许在女孩这边只是单纯的任性和依赖,但是在女人这边,后面就已经变成扭曲的恐惧了,最后的自杀显然是有点诡异的,但其实既然插足不了这对父女之间,为什么不选择退出而是选择毁灭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爱,也是有底线的,有个度存在的,某些关系一旦跃过了底线,就算是亲情也是不能够被接受的。而女人的善妒之心,也是无关年龄没有止境的,片中女孩跟酒吧邂逅的男生在房间缠绵,声音透过墙壁传到女人耳朵里,打乱了她看书的心情,她看看身边已经熟睡的男人,露出无奈且烦躁的表情,这个细节的隐喻恰好表达出了女人内心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自己心中的传统思想被逾越,还有就是欲望和妒火已在心中悄悄燃烧,这个情节也为后面女人出轨和最后的悲剧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关于肮脏的故事其实颇为荒诞和搞笑,女生因为做爱时男友要求她把手指放到私处,而一直有肮脏的心理包袱存在,最终把自己逼疯。故事设定女主角为医生,而且还是华裔,外国人一般对于这类事情作风比较开放,而华裔的女主角受到熏陶的则是传统的教育,所以她一直认为这是件肮脏的事情,可是为了留住美国男友的心,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原则。故事开头就表明女主是一个没有主见和非常自卑的人,看到男友与大波服务生打情骂俏却无可奈何,只会埋怨自己胸小,直到听到接电话的男友在那边气喘吁吁,就更加坚定了要挽回男友的想法。最后的结局,女生接受了“神”的旨意,切掉了认为肮脏的手指。其实,如果你有你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原则,就不要轻易为了别人去改变,因为,你的改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但在别人看来,却不一定是伟大的。

    第三个故事,是大部分观众认为最搞笑也最认可的一个故事,一对男同性恋买了一个非洲小女孩做女儿,但是这个女孩却不开口说话,自始至终格力都对这个小女孩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倒是汤姆一直发挥着“慈爱母亲”的角色,一直宽容的忍耐着,她不说话,没关系,可以等,她半夜尖叫跑到灌木丛,没关系,慢慢教,她毁了整个派对,没关系,可以忍,可是当女孩看着他欢呼雀跃的说出“同性恋”这个单词时,他毫不犹豫的把她抛弃荒野,任其自生自灭。这个故事的两个重点,一个是一个人可能无论你对他做在过分的事情他都可以忍耐,可以原谅,但是你一旦戳到他的痛处,跃过他的底线,哪怕只是一个玩笑都是无法原谅的,因为一旦揭开了这个伤疤,就是一个无法修补的伤口。另外一个,他们领养一个孩子倒不如说是买回一个可以秀的玩具,“会三国语言,会拉一手令人难以置信的小提琴”,还有彬彬有礼的问候语,只是看着女孩们脸上的表情,就知道,她们的“爸爸”们并没有倾注多少感情在她们身上,养育一个孩子谈何容易?或许,他们缺的仅仅是只狗而已。

    第四个故事我不是很喜欢,像一场闹剧一般,三个孩子组成的审判法庭,要查出是谁偷了女佣去世孩子的脐带,却意外的从女佣口中逼出原来为了让孩子的父亲痛苦,正是女佣自己杀害了自己的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女佣从出场都一直是以一个弱者的身份存在,在“法庭”也是受害者的角色,可是,仅仅是为了报复男友,却拿自己的骨肉作为复仇的工具。小审判者尼古拉斯,既是“正义的化身”又是偷脐带的真凶,而面对死亡所表现出来的镇静和麻木也是令人发指,而小尼古拉斯拥有真凶、审判者和未成年人的多种身份设定,也是一个有趣的讽刺和隐喻。

    第五个故事是最先拍出来的,经过导演多次的顺序调整,却被放到了最后。佐伊·索尔达娜饰演的宅女深夜被人强奸,发现遗留下的钱包和证件,却迷上了强奸自己的男子,千方百计的找到他,要他再实施一次当晚的“暴行”。这样跨越道德底线的剧情自然招来不少人的谴责和反感,的确,从女性角度来看,这个关于强暴的命题最后的结局自然是一个争论点,克里斯托弗·B·兰敦给出的答案是“我并不是大家口中的那种厌恶女性的偏激分子,对于我来说,我只看重这个故事所能带来的强大的动态效果。没错,她最后确实让他变得一无所有,她疯狂地掠夺了他的一切,因为她之前遭遇过的是相同的经历,所以她决定以牙还牙。在创作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希望它能够成就出一个描述反牺牲精神的概念——不管是遭到强暴还是复仇”。
    故事的女主角显然是有些病态的,电话中她说她自己从不读报纸,说明她是一个很少与外界交流的人,如果说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其实并不准确,而导演口中的复仇也有点牵强,看到最后女主角痛苦的表情,我想应该是对于这种畸形的感情产生了依赖感,所以受虐之后的快感已经超过了悲伤。

    集锦式电影往往不能每一段都精彩,而每个观众喜欢的片段肯定也是都不一样的,听说导演的妈妈最讨厌第二段,认为那“太愚蠢了”,但相反,我最喜欢这一段,有些信仰和原则是一定要坚持的,像如导演的这部处女作,有人会讨厌,有人会看不懂,难道要因为这一部分人就要放弃心中的想法而改变拍摄吗?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妥协,但一定要学会选择,因为总有些人或事是不值得为他改变的。
  4.   自杀者是这么一个囚徒,他在监狱院子里看到人们树起一个绞刑架。他错误地以为那是为他而树的。于是他在夜里闯出牢房,走了下去,把自己给吊死了。
                ——这个电影讲的就是这么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