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犯罪现场调查完结篇:不朽 CSI: Immortality(2015)

简介:

    CBS的秋季时间表透露了CSI的最终命运:将推出一个2小时的电视电影作为大结局,元老级角色将回归,包括“葛瑞森”威廉·彼德森、“凯瑟琳”玛格·海根柏格。大结局将于9月27日播出,然后《网络犯罪调查(CSI:Cyber)》第二季接档。

演员:



影评:

  1.     
        新年伊始,对中国的美剧迷们来说,就是一连串的相聚与告别。骨灰级美剧《X档案》时隔多年推出了新剧集;连载15年的美剧《犯罪现场调查》迎来了大结局;最催泪的消息是,影响了一代人的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的主创人员来了一次艺术人生再聚首。一连串的“打击”,让美剧迷们唏嘘不已。

        当然,国人看美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早,早到《加里森敢死队》和《大西洋底来的人》,而八零后一代,则是看着《神探亨特》和《成长的烦恼》长大的。然而真正让美剧成为一种现象的,却是2000年左右,靠着DVD和互联网的路径,凭着字幕组的无私奉献,以盗版的姿态如浪潮般袭来。在看完《犯罪现场调查》的大结局之后,我在豆瓣上留言说:《犯罪现场》、《24小时》、《老友记》、《兄弟连》,堪称培养中国美剧迷的“四大名著”。除了这四部之外,这股浪潮还冲来了《迷失》《欲望都市》《黑道家族》《豪斯医生》《绝望主妇》《越狱》……当时我的想法就是,电视剧居然可以拍到这个地步。

        美剧和国产电视剧的一大区别就是长,一周播一集,一年播一季,只要收视率不错,就能年复一年地播下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看的《加里森敢死队》或是《成长的烦恼》都感觉没播完,因为本来没结束。这给观众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陪伴,如果从头看起,《24小时》陪伴了我们8年,《老友记》陪伴了我们10年,《犯罪现场调查》陪伴了我们15年,现实中又有多少人会陪伴你这么长的时间?

        于是这些剧中人就成了我的朋友,而且他们从来不打扰我,只是自顾自地把他们的生活展示给我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信仰。这不仅满足了我们渴望听到好故事、渴望观察不一样的生活的欲望,而且我们也在剧集中寻找自己关于生活的答案。

        这种长时间的陪伴会让我产生那种真正属于朋友间的情感依赖,让我们沉浸并享受彼此相处的时间。作为一个晨昏颠倒的编辑,我父母总希望我回到家就睡觉,然而我在午夜回家之后,总是要窝在电脑前消磨一两个小时的时光,而大部分时间是去看美剧。我跟他们解释说,这两个小时是我一天中最舒适最放松的时间。你沉浸在朋友的故事中,肆无忌惮地展示着在现实中遮掩的真实自我,或捧腹大笑,或泪流满面,或被某个观点激动得满地乱走。这段时光太重要了,无可替代。

        看美剧最伤感的时刻就是剧集完结的那一刻,你不得不和朝夕相伴的朋友挥手告别,这是一种很真实的失落感,以至于我开始试图逃避这种失落感。有两部美剧我剩下最后一季没看完,一部是《神探阿蒙》,一部就是《老友记》,不想迎来告别的时刻,就假装故事还在继续吧。另一种办法就是重看,《老友记》是最适合重看的剧集,因为它就是细腻地展示了生活本身,生活是看不厌的:啃老的富家女瑞秋,强迫症患者莫妮卡,居无定所的嬉皮士菲比,用幽默掩饰悲观的钱德勒……总有一款适合你,他们会教给你美国的时尚,教给你性与爱的关系,教给你平等的价值观,教给你以幽默的武器面对操蛋的生活。

        最终这些东西会塑造你,成为你性格中积极的部分。台湾作家痞子蔡曾经说到过他的写作风格受谁影响,日本漫画大师安达充。我深以为然,一个看安达充漫画长大的人,他的文字一定是温暖的,他的态度一定是达观的,所以不管结局是喜是悲,过程也一定是动人的。

        也许有人会问,电视剧家家有,为何美剧最强?因为美国的电视剧艺术水准是最高的。那么站在电视剧鄙视链顶端的英剧呢?别忘了英美不分家。整体而言,包括英国在内,没有任何国家的电视剧水平能够望美国之项背。这不仅仅建立在美国整体娱乐工业水准之上,而且建立于美国整体文学艺术水准之上。可能在最顶尖的艺术水准上,世界各国都有杰出的艺术家,但在整个基数上,尤其是艺术的“中产阶级”这一块,美国独步天下。

        这还不是全部,随着美剧影响的持续扩大,美国的高水平文艺工作者们开始乐于投身电视剧产业,电视剧不仅仅再是消磨时间的大众文化。随着美剧影响的日益扩大,美国顶尖的作家、导演、演员开始投身其中,如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大卫芬奇、科恩兄弟这样的导演,如汤姆汉克斯、凯文史派西这样的演员,如艾伦索金这样的编剧,如汉斯季默这样的音乐家……他们打通了文学、电影、电视剧的任督二脉。最新上映的一部美剧《11.22.63》,影片阵容堪称豪华,主演是有“付兰兰”之称的詹姆斯·弗兰科,制片人是《星球大战7》和最新两集《星际迷航》的导演艾布拉姆斯,他的导演成名作是美剧《迷失》,编剧则是大名鼎鼎的恐怖大师史蒂芬·金。设想一部连环画,编剧是大仲马,绘画来自伦勃朗,而画中人是拿破仑,这还是普通的连环画吗?

        为什么这些大师愿意投身美剧?因为全球化让美剧的受众极大地增加,这就形成了众多的细分市场,可以容纳各种小众的艺术表达,因为你总能找到自己的观众,而这在过去则是电影的特权。而电视剧的优势则在于想拍多长都行,可以充分地表达观点和塑造人物,不会出现像电影《天国王朝》那样,为了控制时间长度,生生把一部杰作剪成了垃圾。艺术家们提供了艺术保障,娱乐工业提供了技术保障,这极大提升了美剧的艺术水准,俨然有超越好莱坞电影的势头,然后美剧就成了画家陈丹青眼中的“21世纪的长篇小说”。

        陈丹青进一步“妄想”:“并非因为文学本身伟大,而是塞万提斯和司汤达的时代没有影视。绘画也一样,伟大的绘画延续好几个世纪,因为没有摄影和电影。如果希腊或文艺复兴的城邦有电影院,会有那些壁画和雕刻吗?”当然,他也知道这种反方向预设是荒谬的,“准确地说,是伟大的绘画与文学哺育了今日的影视。但人的欲望迅速扑向新媒介。许多老媒介被新媒介灭了,许多艺术的类型过时了,消失了,人的欲望一点没变,无底洞:人永远想看见自己,又想知道别的窗户里男男女女在干吗。”

        影评人杨时旸曾经发出过“美剧是我爸爸”这样的感慨,对他来说,一些剧集扮演了父亲的角色,教导他,伴他成长。其实小的时候看《成长的烦恼》,又有哪个孩子没有接受过“杰森爸爸”的教育呢?所以有的时候,看到学者们抱怨中国年轻人不读书,我总想弱弱地回一句,情况没那么糟糕,因为我们看美剧。
  2. 05年秋末,学姐倚着宿舍门跟我说:“有部剧你一定喜欢。”我说那就看看吧。然后学姐拿来了一摞碟片,没错,是1-5季的碟片。那时有点瞠目结舌:这么多怎么看得完?哪里想到,这一看就是十年。

    从最初的惊恐恶心到后来捧着饭碗乐此不疲地看,从第一遍到第N遍。。。

    老葛是位科学家,热爱昆虫和实验室,办公室里摆放着大脑标本。从不会端着枪冲,而是迈着罗圈小短腿跟在老友Brass身后;
    黑人华瑞克有毒瘾,老葛最喜欢他,待他如亲生儿子;
    尼克长得像阿汤哥;
    凯瑟琳是赌场大亨的私生女,当过脱衣舞娘;(与凯瑟琳老公有暧昧的三流歌手就是海军罪案调查处NCIS中的天才鉴证哥特女)
    Sara个性敏感要强,后来跟老葛结婚了,又离了;
    小葛是个活宝,热爱美女,各种耍宝;
    负责图片影像鉴证的华裔帅哥有点像吴彦祖;

    时间哗啦啦在响,人来人往,晨昏更替,一集一集地看,一季又一季,已然到了2015年,整整十年。

    BOSS换了两任,老黑和白头翁,都很厉害,也都没有老葛的强大客观;
    大结局时老葛再次出现,样貌没什么变化,依旧是罗圈小短腿,偶尔会挑挑眉;仍旧会像第一季第一集那样教新人,只不过,这次的新人是凯瑟琳的女儿;
    黑人华瑞克在第九季已经去世,据说是演员本身涉赌又涉毒,被剧组赶出去了;
    尼克胖了很多老了很多,不再像阿汤哥,反而愈发像老葛了;
    凯瑟琳在第十二季的时候离开去了FBI;
    Sara曾经离开又回来,跟老葛结婚又离婚;
    小葛开始出外勤,人也稳重谨慎很多;
    那位华裔帅哥不再出现,现在的身份是周迅老公;
    现在负责DNA等生理证据鉴证的大卫,在前面几季的某一集演过嫌疑犯;
    新来的圆脸妹子风骚老女人都令人喜欢不起来,面部表情太多,判断太主观,有一集遇到枪手及骚乱时,两人只知在混乱中尖叫,还是Sara临危不乱,果然是老葛带过的兵,强将手下无弱兵。

    终于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亦是终于可以用上“不朽”这个词汇的时候,还有很多想说的,那些叹为观止的科学细节,那些喜怒哀乐的情绪纷扰,也都不必再说。

    只要看到他们都很好,实验室在运转,设备在更新换代,人们仍旧在运用科学知识保护善良打击罪恶,那就什么都不必再说啦。

    当浮一大白。
  3. 第一次看CSI时我应该刚刚念初中,深夜爸妈都熟睡了,我偷偷在客厅里看着某个台播的电视,瞬时就被吸引。那一集的大多数片段都已经记不清了,却有几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极难忘的印象:一个母亲带着她的女儿嫁给了第二任丈夫,之后女儿在一次玩过山车的时候死于非命。调查的最后,凯瑟琳通过女孩母亲回忆事件时眼珠转动的方向说了一句话:“一般的人在回忆事情时眼睛会向右上方看,而在编造故事的时候却是向左上方看。”
    故事的最后当然证明是母亲杀了自己的女儿,原因只是她希望可以和新丈夫更好的独处。这个结局让年幼的我震惊,因为那个时候我所接触的世界,无一不是赞扬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我从来不知道世界上其实还有一些母亲自私而阴狠,虽然是在电视里。因为印象深刻,这部电视的情节我一直没有忘记过,但是年纪太小,剧的名字早已模糊,甚至一度只以为它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之后便在脑海中封存好多年。
    07年我上了大学,开始知道世界上有“美剧”这种东西的存在,凭着所剩无几的一丝印象和从来没有准过的直觉,我觉得CSI就是当年我看过的那部剧,果然,在第一季的某一集中,我找到了熟悉的片段,仿佛瞬间回到曾经的那个深夜。之后的无数个熄了灯的夜晚,借着充电台灯微弱的灯光,冒着被寝室大妈查寝的风险,我一集一集的追回了落了这么多年的CSI。
    对不起,这么久才找到你;谢谢你,至少一切还来得及。
    也曾被变了形的尸体恶心到吃不下饭,好像隔着电脑屏都可以闻到那股窒息的腐败味道;也曾吓得半夜里不敢一个人上厕所,听到点声音就自动脑补大量血腥画面;也曾夜里做过噩梦,第二天醒来擦擦似乎还在额头上未干的冷汗,若无其事的跟室友一起奔向食堂。
    智商巅峰时期,我可以完全跟得上夜班组办案的思路,跟他们一起破案寻找凶手,意犹未尽的时候一集可以重复看好几遍都不觉得腻。不像现在,经常一个推理要反复看来回看才能get住他们抛出的点,更多的时候是在凭着感觉蒙结果...
    华瑞克死的时候,心都要碎了,之后组里的老人走的走换的换,也就渐渐没有了当年的热情。
    从第十二季起再也没有看过,没有了老葛、华瑞克,小葛不再逗逼,尼克变成发福的中年大叔,甚至连凯瑟琳都跳槽去了FBI的CSI不再是从前那个我深爱的CSI,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也会走到终结。
    电影的最后凯瑟琳让老葛去安慰组里那个新来的有些沮丧的小女孩时,老葛很傲娇的问那个女孩是从哪来的,凯瑟琳假装不在意,轻描淡写的回答道:“大概是从我身体里”时,老葛和我都惊了。Lancy,曾经的小女孩,原来在不经意间都已经长大了。忽然就有了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骄傲和伤感,欣慰曾经的小女孩终于长大继承了妈妈的衣钵,伤感于故事至此,我们终于要和CSI说再见。也正因为有如此复杂的情绪,所以虽然年前就看完了“不朽”,可是我却迟迟不敢动笔去写些什么,怕绷不住情绪,把好好的一个电影观后感写成追悼文。是的,我觉得刚刚这些根本就不算影评,我也远达不到很多人对电影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想。我只是觉得自己该写点什么,纪念曾经陪我走了许多年的一部剧,纪念自己已经越走越远的青春。我相信,就”不朽“这部电影的拍摄而言,它或许达不到五星的级别,但是就CSI本身的情结来说,它在我心中又何止一个五星的分量。
  4. 老G,H夫人,还有C和她女儿,Brass回归,大结局回忆起很多很多的过去。

    特别是只有小G才能吐槽老G和H夫人的暧昧细节,也只有从第一季第一集呆到最后一集的小G才有资格吐槽啊!

    曾期待的老法医和老G久别重逢的镜头也没有有些遗憾。最后C说要当夜班主任的时候,心都是沸腾的!

    还有还有看到老G对虫子的热爱,对现场还原的实景再现都是抹不去的回忆。老G还是这么喜欢虫子和实验室~

    最后说说字幕组,从一开始第五季就是看伊甸园的字幕,到最后一集的字幕,感概万千。原来大家都还爱着CSI。

    曾记得老G离开后,老黑上任新一季主管的时候,怎么都看不惯没有老G的夜班组。很多人要弃剧,可是大家还是边骂边看。记得在伊甸园论坛里有个帖子说到:CSI大家看的是剧情、是科学的通过证据找出罪犯,而不是老G。事实上,CSI:lv的播出持续十五季,更多吸引我的是严谨剧情和理性的分析,还有酷炫的检验仪器。

    ——————仅作为个人花痴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