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爸妈看的,只能说也就用来打发时间看看,方方面面拍得都挺不到位的。
虽然一直都强调缺水,名字故意设置了全部与水有关,但属实有点儿牵强附会了,从来都是运粮运粮再运粮,也没有强调过一次解决工人饮水问题,感觉工人个个都是骆驼不用喝水一样。
还有问题是演员缺少年代感,爆破开凿山体竟然全部“无尘环境”,脸上时时刻刻干干净净,打凿渠道时柔若无骨。
另一个问题是剧情设置重复突兀,同一时间段既发生了桑红误将大海留给顾叔的遗物木杖烧毁,又发生了水莲误将念祖亡妻遗照烧毁两个事件,但凡有点编剧功底也不至于这样吧?而且今天的剧情更离谱,突击队被童昆发现了没有停工后,水生竟然不顾山体情况一头脑热就开炸,之前那些工人就白死了?血的教训一个都没记住?你们这些突击队的家人都知道你们在山地,但童昆的家人不知道啊,突然两三天没回去了,就没有一个家里人找到工地上来?如果童昆的家人能无视他到这个地步,说明他人品真成问题,众叛亲离。。。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虽然相较于70版纪录片中女性在参与修渠描写占比有所下降,但女性的思想觉悟和功劳没有被完全诋毁和掩盖。
今天看到倒数第二集里,大家困在隧洞里吃红薯干,一直喊饿,就没人喊渴吗?一直都是在演红薯干不够吃。就不演演水不够喝吗?一个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不能够几天不喝水呀。看水生去箩筐里给大家捡红薯干的时候,我就想你们的水存放在哪里啊?红薯干可是越吃越渴啊。特别是有几个民工都发烧了。发烧不是更需要喝水吗?
除了电视剧开始几集反映大家缺水之后,就没有再在细节中体现喝水难了。都在演缺钱缺粮了。水呢?干活的时候渴了咋办啊?
好像后面就演得不缺水了一样。粮食不够吃了就多兑水。水一下子就管够了。
还是得多多演缺水的困难啊,得自始至终贯穿整剧啊,缺水才是这部剧要反映的核心问题,以及整部剧故事的主要矛盾啊。大家在隧洞里奄奄一息,众人问童副书记感觉如何,童副书记说没啥问题,就是饿得慌。童副书记,你不渴得慌吗?等到大家在讲遗言的时候,童副书记突然茅塞顿开一样,说不管出不出得去,他希望红旗渠能够修下去。这是怎么顿悟的?是饿出来的还是渴出来的?
这个电视拍的挺有意思,让人感觉在危险边缘反复试探。
红旗渠是当地人民战天斗地,克服自然困境创造奇迹的伟大工程,但是电视在烘托改造自然之不易上反而着墨甚少,却把大量笔墨放在了内部的的理念不一导致的延阻上,这多危险啊,一个控制不好,容易让观众觉得他们阻止主角们修渠是坏人。这样的剧情走向覆盖了全局,因为余童二人承担了主要延阻功能,在人物塑造和人物环境上还增加了颇多不合理之处。如余的过分强势,让地区和省的更高位置人员都退避三舍,大家都没有私心问题的情况下,为什么都由着余呢,他们的退让就将余推到了更加容易引起误解的位置。童则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喜剧丑角性质的人物。
明明是一个战胜自然困难的奇迹,却把重点放在了人和的问题上,戏剧冲突和矛盾制造的选择是在刀锋上跳舞啊,创作者的想法是什么呢,别出心裁?
另外多说一句,修渠的事故牺牲了十几个乡亲们的时候,林打了一块碑,说是再有人出事,他要跳下去,结果水生出事,念祖牺牲,林就食言了,不讲信用啊!
近年少见的垃圾剧,浪费了好题材,浪费了钱!看了大山的女儿,入迷了。几天看一遍!看豆瓣分9分多。想看看这剧的评分,这部剧,我幸运的是早忘的差不多了。希望记得这些英雄人物,但是电视剧就算了!央视拍的,少有精品!大山的女儿,编、导、演,都是教科书!红旗渠来说,都那么不尽人意!当初为什么不交给地方去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