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他们住的地方,刚来北京找房的时候我去过,下了地铁到小区要先爬个小土坡,再穿过一铁道,再在施工的路上踩着沥青走十分钟,中介当时鼓吹我说:嫌累的话你就买个摩托,下班还能拉活儿多好啊,你晚上怕黑,这一路全是人,大伙儿都加班,你有啥可怕的。我当场吓跑了。 后来我搬了很多次家,换了好多室友,张译和他们中许多人很像,怯生生的,话不多,心血来潮来北京混饭吃,随时等着机会落头上。我们一般白天早早的就走了,晚上回来心情好了用公用厨房做个菜,心情差了就闷在房间里。 上厕所会揣着纸,自己会准备好晾衣杆,晚上从不大声喧哗生怕吵到隔断那头的室友,早上洗漱得轮着来,宽带经常掉线,炒菜会关紧厨房门,会问室友要不要吃。这种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陆陆续续都搬走了。身边儿很多毕业就扎到北京的好友,干了一段时间的也回了家乡,这个过程很短,短到来的时候两手空空,走时只能带着一脑子互联网思维和一口京腔。 电影里艾伶也回到家乡,二婚的妻子调侃她爸“你女儿这次回来不走了,是发财了还是混不下去了?这么大了怎么不嫁人?不着急么?”艾伶不着急,也是心气高了,也是这趟漂程,心里有忘不掉的。 忘不掉从合租室友变成恋人的张译;忘不了一起乐得清贫过得好日子;忘不了不用打草稿就能对对方脱口而出的矫情的话;忘不了在广袤天地间,孤立无援时刻握紧了的手;忘不掉那些把对方安插到命终的设想。你知道的,一个人心里藏着事儿,有着牵挂,那么不管他怎么昂首阔步随时能露出马脚。 电影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讲了一个女孩从北京回家乡开舞蹈房教舞蹈的事儿,其中穿插和男友回忆。 电影很好看。 拍了两个城市,一个是北京,这里有一群没头没脑扎进来的外来客。一个是小城都江堰,有古香古色的建筑,潺潺的流水,和就认定了安稳生活,扎根在此的本地人。 拍了一对儿情侣,张译和艾伶,有几个片段我记得清楚:张译在艾伶家,顶着被子在地上绕圈;张译背着艾伶玩儿石头剪刀布,艾伶耍赖,赖在张译后背上不下来;两个人一起在河边儿吃饭,艾伶让张译闻河水的味道,张译说别文艺青年了,饿死了。 拍了上一辈,王志文演了艾伶爸爸,王志文演的很好,演了一个失去妻子,和胖女人再婚,为了生活磨没了脾气的老人,喜欢朗诵诗歌,喜欢浇花,对女儿的指令唯命是从,爱女儿又小心翼翼。 但是这么一个细节处理很好,台词很说人话,一切刻画的很用心的电影。 结局很糟糕,所以总的来说这个电影唯一的败笔就在这里了。 何平导演拍摄过程中的很多细节戳中我,唯独结局以死来戛然而止一段感情做的有点儿不地道。 看电影时全场除了我只有一对儿情侣,情侣提前离场。我一直看到结束。 起身出来北京又雾霾了。还在这里继续打拼的我只能回到合租房里。 随手写一堆没人看的东西。 一天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