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罗马 第一季 Rome Season 1(2005)

演员:



影评:

  1. 庞培站在大海边,远远一个背影。他刚读完凯撒的来信,信中的内容很不祥:凯撒拒绝了停战提议,一定要对落荒而逃的庞培穷追不舍,直到把他的人马赶尽杀绝为止。庞培握着手中的信笺,一时茫然无措,转过身,对跪在海滩上的信使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你一定很高兴吧?你,一个奴隶,不需要意志,不需要做决定,象水中的一块浮木,该是多么惬意……

    《罗马帝国》是我出国十年来完整看下来的唯一一部外国电视连续剧。这个长达22集的电视剧看下来,仔细回想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竟然是上面这个对剧情无足轻重的画面。一个世界上头号强国的国君,站在大海边,对着一个一无所有的奴隶,表达他的嫉妒。

    在读中国历史的时候,我曾深深困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当皇帝呢?那简直是世界上职业风险最高的工种,危险系数肯定高于矿工、赛车手或者拳击手。南梁皇帝萧衍被活活饿死,宗钦宗被马踩死,隋帝杨广被绞死,北魏皇帝元诩被亲生母亲毒死……可以说死法五花八门推陈出新。我想没学过统计知识可真是害死人,不然这些皇帝应该知道以下悲惨的数据:据说中国历史中生卒年月可考的皇帝平均年龄只有39岁,刨去新生儿死亡率不算的话,比普通人平均寿命要低18岁,而且皇帝的非正常死亡率为44%,远高于普通人。

    当然高风险也伴随着高收益。当了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饭桌上佳肴百味,但是说真的,一个人只有一个胃,他能吃掉多少东西呢?一个男人也只有一个性器,他又能睡多少美女?同治皇帝勇于在床上挑战自我,结果死在了梅毒上,可见睡女人这事,也不是多多益善。至于美味佳肴,我们知道,吃多了鸡鸭鱼肉会血脂升高搞不好会还会弄出冠心病,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毅力去跑跑步机。

    在反思集权体制时,我们惯常的思路往往是它如何为害民众,却很少想到专制者本身往往也是受害者之一。在《罗马帝国》里,想独霸执政官权的庞培被前部下割下头颅,叛乱即位的凯撒被布鲁图斯杀死在元老院里,一心想成为第一夫人的阿提娅被所有的男人背叛,三巨头之一安东尼被被逼自杀,工于心计的埃及艳后成为屋大维的阶下囚……在这个故事里,上帝像个爱恶作剧的孩子,而权力是伊甸园里的苹果,亚当和夏娃们不断地向它伸出手去,等他们几乎要够着它时,上帝突然把苹果给抽开去。于是,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被诱惑的人一个个栽下天堂去。

    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就被占有得越多。传说中的辩证法,简洁又生硬。

    据说著名贪官胡长清临刑前曾感慨,如果我们早点放开新闻监督,也许我就不会是今天这个下场。当然不是所有贪官都象他这样倒霉,他们吃了无数鸡鸭鱼肉睡了无数女人还在吃鸡鸭鱼肉还在睡女人还将吃鸡鸭鱼肉还将睡女人,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就算不是他们自己还,也将是他们的重子重孙还。崇祯在树上吊死时,也许至死也想不通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Well,孩子,到底问题出在哪,问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去。戈尔巴乔夫倒台时,可能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自己救国救民的一片苦心为何换来如此下场,对不起,老先生,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词叫“积重难返”。

    我常常觉得佛教有它的科学性,它讲因果,讲报应,讲积德与积怨。当然它没用科学的语言来讲,但道理却貌似经得起检验。很难想象一个人终日鸡鸭鱼肉而能够做到血脂如常,或者睡女三千仍然健壮如牛。怀抱权力就象怀抱一颗定时炸弹,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总有一个最后接到炸弹的倒霉蛋。

    去年国内有本卖得挺火的官场小说《苍黄》。读了之后我简直对基层官员产生由衷同情。我想做官真累啊, 今天要组织截访,明天要组织删贴,后天要暗算某人,大后天要被某人暗算,如此惶惶不可终日,权力几乎就是个负担。我想我要是书中的县长局长主任什么的,肯定无比悲怆,不就是多吃几口肉多睡几个女人嘛,活得如此心力交瘁草木皆兵过街老鼠,这事到底划不划算。

    但我最感同情的还是清末的光绪。他甚至没有选择去追逐权力,而只是被权力选择。孤单的少年,坐在空旷皇宫的巨大座椅上,徒劳地守卫一个空心帝国。小小年纪要凌晨四点起床,要读枯燥的诗书,要严守礼仪,要忧国忧民……100多年后,他应该是大街上一个穿耐克鞋听ipod的孩子,但是他不幸生在了100年前的爱新觉罗家庭。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像当年的庞培注视那个信使一样注视过宫中的太监,想:若我能像你一样成为水中的浮木,该是何等的惬意。我想世上大约没有谁比那些身处权力顶峰的人更懂得权力的悲剧,但这只能是他们无法言说的秘密。

  2. HBO新剧《罗马》在我们报纸编译做首映新闻的时候,我就相当关注,所以听说已经出碟赶紧上周五就拿了一套,周末2天就搞定,比看《24小时》第一季的那个国庆假期还要紧迫。美剧现在已经成为观看的热点,我的兴趣焦点通常都集中于《兄弟连》、《24小时》这样的偏刚性的剧集上,至于《欲望城市》《老友记》《绝望主妇》等,都没有一见钟看的感觉——不过同志剧集倒是男版女版都看了一些,到后来也有些索然。

    讲政治
    言归正传,《罗马》这个剧集英国BBC也有份参与,它从罗马共和国后期恺撒与庞培的决裂讲起,讲政治无疑是最大的要点,自从《角斗士》(我一直讨厌这个片子)的狂潮后,电影领域的这几年应该说是好莱坞史诗大片的滑铁卢时期,没有一部不是超级大烂片——因为投资和卡司都超大,所以都超烂,连越战老兵奥利弗斯通都栽一大跟头。所以《罗马》的出现,其实证明了一点,不是时机问题,而是创造力的问题——我认为,《罗马》比近年来任何一部好莱坞史诗大片都好看,比滥觞的《角斗士》都好看,和几十年前的《埃及艳后》比也不差。

    不得不岔一句,《罗马》的出现某种程度也能范化解读出一种当下英美自由派的情绪,就是影射现在的美国,是否和当初的罗马共和国一样,处于向帝国转化的阶段?是否正在成为新的罗马帝国?去年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他是学工科的,聊天中他竟然正好提到过这个问题,可以想见这个问题的受关注程度。当然,从冷战结束后这就已经不是新鲜问题了。

    在美国,史诗大片一直都挺受宠,历史剧却不太受待见——和中国内地好像有点反,我们这里呼吁史诗大片已经n久了,好像都出不来啥,顶着史诗头衔的却是《无极》这样的怪胎,而电视荧屏上的历史剧却得承认,数量庞大泥沙俱下中精品还真有一定比例,反正比中国电影强。

    从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一起玩《兄弟连》开始,我们就给震住了,美国人玩电视剧和玩电影一样狠,没2年吧,城市大资小资大知小知都改看美剧了,满大街的碟摊也都伺候上了。《罗马》的套路一看就是和好莱坞电影一国的,第一集就“起兴”得牛逼,所有主要人物都抬脸亮相,让你第一眼好像就把丫们都瞅明白了,但是又觉得都留着后手阴你,每个细节每句话似乎都留着阴谋陷阱,所以,我就哗啦啦两天把12集料理掉了。

    屋大维
    我一定要先说屋大维,虽然在第一季中他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在主要角色中算不得中心人物,但是我就是觉得,这个剧集到后来肯定就是为了烘托出他了——屋大维才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奥古斯都大帝。

    这个男孩子清秀甚至显得有点娘娘腔——这是剧中他母亲说的,他热爱诗歌,喜欢阅读,尤其是希腊哲人的书籍。屋大维的母亲阿提娅是恺撒的侄女,守寡带着儿子和女儿生活,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尽力纵横捭阖,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庭并让儿女都能向上攀爬,她毒辣玩弄心计,却都是些小伎俩,根本没有政治原则更谈不上政治头脑实际上相当愚蠢,她还有个特点,就是非常淫荡,性是她最常用的武器。恺撒高卢战胜回国前,阿提娅与马贩子上床从庞培手中抢到全城最漂亮的白马让屋大维亲自送到高卢献给恺撒:“等他回到罗马每个人都会送他礼物,你一个孩子跋涉到高卢给他献礼,一定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应该是阿提娅整个剧集中最聪明的一着了。屋大维在路上遭遇庞培手下的袭击,被当成奴隶对待人力拉车,在获救的时候,他随手抓起一根棍子就把一个欺凌自己的家伙几下子打死了,他阻止救他的两个士兵继续追逐的时候说出了对当时庞培和恺撒对峙局势的判断,其实这是恺撒等待着庞培先发动进攻——这让我对这个孩子一点都不敢小觑了。后来,在每个关节点上他都有超越自己年龄以及身边成人的敏锐洞见,看来牛人真是从小练成的。

    沃伦诺斯和普洛
    稍微说下救下屋大维的两个罗马士兵,一个是百夫长卢修斯·沃伦诺斯,一个是他手下士兵提图斯·普洛——在新浪的介绍《罗马》的网页上这俩的名字被放在最前面。这部剧集其实分2条线索,一条就是恺撒与庞培的斗争以及罗马贵族如何在他们之间抉择站队,另外一条就是以卢修斯·沃伦诺斯和提图斯·普洛作为平民的代表,反映出在这个大动荡时代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应该说这也是常见却屡试不爽的情节剧套路。沃伦诺斯是赞同共和的,但是作为恺撒军队的一员,马可安东尼直接领导下的士官,在经济压力以及等等机缘巧合中,他站在了恺撒一边,后来还被“掺沙子”进入元老院,一介平民晋身中枢。而提图斯·普洛具有朴素的平等观念,他厌恶腐朽的贵族把持国家而平民和奴隶劳动却无法享受权利的制度现状,他尚武鲁莽冲动单纯,真诚地爱上一个女奴,如果他活的年头够长,我想将来他会皈依基督教,但是与真实历史时间好像不契合。

    恺撒与庞培
    恺撒与庞培的斗争是第一季的主要内容,他们与克拉苏并称罗马前三巨头,克拉苏就是《斯巴达克斯》中镇压奴隶起义的那位,后来他远征兵败死掉,恺撒与庞培成为罗马共和国联合执政官。高卢战争结束,恺撒的女儿、庞培的妻子难产去世,这两位巨头的冲突失去了最后的屏障。庞培年长于恺撒,先建军功成名,剧集中他也说到恺撒打仗还是跟自己学的云云。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评价,说庞培是天生的军人不是天才的军人,恺撒是天才的军人不是天生的军人。从剧集中的战争也可以印证这个断语。庞培的几个重要的步骤都被恺撒先手算死,例如先对恺撒发动挑衅,将恺撒宣布为共和国的公敌(剧集中的细节是否历史真实我没来得及查资料不大清楚,但是大方向基本是契合的);在恺撒进军的时候又以无法及时聚集自己的军队为由先行撤退,将罗马变成不设防城市;在自己的军队数量及形势大大占优势的情况下停止进攻改为困守,被恺撒背水一战决定性反败为胜……

    其实,在政治上恺撒也比庞培玩得娴熟,我用8个字形容恺撒的手段——“民心可买,民心可用”,贵族反对他,他就收买、发动、利用平民和奴隶,从谋略到谋术无不精彩。剧集中扮演恺撒的演员,应该说非常形似,我想起意大利和法国合拍的那个喜剧电影《美丽新世界》中的一个搞笑情节,高卢的村民不认识站在他们面前的恺撒,好像是德帕迪约拿出一枚硬币,对照一下,哦,是恺撒。剧集中的恺撒是最具王者之风的,表情很少,沉稳伟岸,他几乎登极成功,不过少算一步,剧集结束时被暗杀横死元老院。不过,剧集中没有出现恺撒说出著名的对布鲁图斯发出的哀叹。据说布鲁图斯是恺撒与情妇的私生子,剧集中倒是没有谈及这个,但是恺撒和布鲁图斯母亲塞维利亚倒是真有一腿,并演绎为恺撒为了妻子家族的支持断绝与塞维利亚关系,还侮辱和掌掴了她,导致塞维利亚疯狂的报复,她在剧集中成为恺撒之死的关键人物。

    马可·安东尼
    第一季中安东尼的戏份不多,比屋大维稍多点。作为罗马后三巨头之一,恺撒的助手(并不是钦定继承人),他在第一季中的亮相我觉得只是个铺垫作用,接着的第二季才是他的真正天下。不过有限的戏份中也展现出诸多端倪,例如安东尼在行军路上抓住一个路边牧羊女就开始嘿咻,一大队兵在边上候着,呵呵;他对恺撒平常都挺随便,被人斥为粗鲁,关键的时候虽然有点摇摆却还是忠诚的;他和屋大维的母亲保持情人关系,但是却拒绝娶她。安东尼是恺撒的学生,恺撒言传身教安东尼,安东尼与乃师相比,还是表现出不够沉着的焦躁,尤其在政治上,关节处总是有些踩不到正点。这也是一个终极结局的伏笔。

    暴力·情色
    HBO是个收费频道,所以尺度相对宽松些,从暴力场面来看,比《角斗士》有过之而不及,有嗜血癖好的男生肯定看着过瘾。例如庞培被杀的时候,出现了比较真切的斩首,虽然只是远景;在普洛被判决角斗场死刑时,沃伦诺斯最后按捺不住下场救他,有非常真切的砍断手脚特写;例如处死高卢王的绞刑,也非常细致。按照美国的电影分级,如果放在大银幕上肯定是没法铺开上映必要一剪的。

    罗马时代本来就是非常乱哄哄的,剧集中的情色场面也很多,比暴力场面更多,从第一集开始就有露两点的床戏,主要女角阿提娅、塞维利亚都露点了,虽然时间都不算长,但是也够火辣了,绝对属于限制级别。片中也有非常态的情色表现,例如乱伦,屋大维和姐姐搞一块;有伪男同的关系,屋大维的母亲就以为他是恺撒小情人,虽然事实上不是,但是从古希腊传统以来就算真是睿智老人引领一个少年,也没啥;有女同关系,塞维利亚为了报复恺撒就引诱屋大维的姐姐,不过这段我觉得明显多余,其实即使不用上床情节上也能理顺。

    扮演塞维利亚的琳赛·邓肯脸非常熟悉,扮演屋大维母亲阿提娅的也很脸熟。虽然查看了官网,其他演员也都眼熟,只知道都在大银幕上露过脸,但还是想不起来到底演过啥。只是看来大小屏幕通吃也不是中国才有。

    其他
    常有人说美国人是用拍电影的牛力来整电视剧,我觉得只说对了一半,对的那一半在于将美国娱乐产业的共性统了起来,不对的那一半在于把电影捧高到绝对的地步,两者有可比性,但是无形中把电视给看扁了。1亿美元做出的《罗马》,还有之前的《兄弟连》,现在连电视剧这种特别地域化的玩意都占领我们的摊头了……

    说点碟的品质吧,我对技术完全白痴,看碟多年术语都拎不清的,唯一要提醒的就是,我买的这套碟的翻译,前面5张翻译都还不错,到后面大概最后一张碟,第一集的翻译感觉就是词霸给翻的,英文字幕字特小,幸亏说得比较慢,基本上就过去了,最后一集翻译缓过来了,比前面一集好多了,但是与前几张还是没法比。
  3. 第一部相当不错,拍摄方面很聪明地避开了容易拖长又耗成本的武戏,拿出文戏做主打,同时选择上流社会和市井草民两条交叉剧情线,一头看腻的时候基本就已经转到另一面去了。令人惊叹的是,拍摄罗马城使用的电脑特技并不多,靠着布景和画板就将共和末期混乱辉煌的世界中心表现了出来,不由想起《虎!虎!虎!》里面那用硬纸板喷漆作出来几可乱真的长门号战舰。

    片中恺撒及其对手刻画不错,虽然第一部基本是按照恺撒自己写的《内战记》和《亚历山大里亚战记》在拍,导致其被有意无意地美化,却也无伤大雅;庞培和加图演得中规中矩,但少了几分狡诈,这类共和皮专政心的贵族,我个人还是觉得《斯巴达克思》里的格拉古演技最为出色。而布鲁图斯和卡西奥斯则过于逊色,剧本前后两人言行举止太不统一,也难以令人信服。此外,庞培作为统帅,应不可居住在城中,剧中遗漏了这一点。

    上层线中的男丁演技,个人认为首推安东尼和西塞罗,尽管很明显剧组给这两人比历史更多的感情变化和心理戏,然而也许是由于更受历史学家青睐的缘故,这二位虽不得好死,却在史书上比恺撒和屋大维得到更多笔墨。而屋大维虽也忠实于史书,却也和史书中一样乏味,片尾和安东尼的撕打也太不符合他的个性,此时他应在部队服役,这种改动可说是蛇足。

    而担纲重头戏的豪族女人们颇有《编年史》中提比略朝的风范,后者所述和内战时期相差约半世纪,相信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除了屋大维娅的外貌实在不像是拉丁人。

    底层线有趣得多,至少第一部中如此。百夫长鲁修斯(第一集来看他应该是首列百夫长)不愧为罗马自由民的肖像:忠诚、有为、正直而又时常被这三种品德逼得揭不开锅;泰铎斯叵罗,奴隶出身的军团小兵,虽然正直却缺乏罗马式的道德观,又因此少了许多的烦恼,在这个人物身上多少能看到一些未来军营皇帝的影子,身世模糊的他也许根本不是罗马人。叵罗比他的日尔曼妻子更像一个日尔曼蛮族。第二部中埋葬亡妻和儿子一幕,叵罗将祷词献给“远方的不知名的神”,希望这些神祗照看自己来自莱茵河畔的妻子,颇为伤感-或许他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神明罢。

    第一部从恺撒平高卢起,讲到他被刺为止,其历史还原的成分要大于娱乐成分,基本上也满足各种口味:要看史诗的可以看看恺撒和庞培、元老院的戏,从军团战旗到平民赞助人的服装,从西塞罗的雄辩到庞培与恺撒之间微妙的关系,考证颇为详细;鲁修斯和叵罗的线程则更注重娱乐性和突发性,每集都吊足观众胃口。

    而第二部则从恺撒遇刺一直讲到屋大维扫灭安东尼,自命第一公民为止。这部比前部逊色许多,一方面由于角色随着内战和各势力的明朗化而逐渐减少,一方面则是因为底层线戏说的成分太过,而且由于第一个原因,底层线的戏份过多。剩下的上层人物里,历史上乏味的人物仍比较忠实,而较少记载的则严重脸谱化:布鲁图斯莫名其妙的救赎,一个弃兵自杀的懦夫反而被塑造成大义凛然赴死的勇者;蛮勇的醋坛子阿格里帕成了具有平等意识的小白脸;利维娅的一些风流事迹硬弄到安缇娅身上;安东尼虽仍有血有肉,但到了埃及以后被丑化的很过火,而安东尼援助阿格里帕战船以击败小庞培、大量元老听闻开战愤离罗马投奔安东尼这些事迹,全都被隐去;惟有西塞罗不失本色。

    底层线上,鲁修斯丧子复得,帮会争斗之类的剧情和前部相比比较乏味;叵罗的事迹和历史大事之间的联系也过于频繁,过于轻率而令人厌烦了,刺杀西塞罗还好说,然而勇救恺撒里安,还把他带回罗马去,这就过了,难道屋大维的部队是傻子吗?至于屋大维家的犹太仆从,则发生了怪异的转变,编剧太想把过多的历史内容掺到一起,于是这街头打手莫名其妙地在革命情绪强烈的兄弟几句话之下就成了狂热党徒,几场革命戏幼稚得令人不忍卒睹。

    此外令人尴尬的是,第二部的床上戏实在太多了,多到我无法在客厅连续看下去的地步。第一部有少许床戏,还可以理解-毕竟罗马的业余生活即是如此,但到了第二部还是昏天黑地,每集必出,这就过了。或许这也是编剧心理浮躁的一个侧影,记得一篇关于新旧版《精神病患者》的影评就曾说过:旧版中只出现了刀子和浴室帘布上的手影,而鲜血也不过是一些快速流掉的巧克力浆;而新版却非要让刀子反复捅进嘴里,还把番茄酱弄得到处都是,但在效果上一点也不比旧版恐怖,只能让人恶心。

    至于《罗马》还有没有续拍的可能,有评论说因资金和其他问题就到此为止,想来也不乐观。因为之后确实没内容可拍,或者说没有娱乐性的内容了,屋大维的治世虽繁华稳定却也乏味无比,他在位期间少有扩张,虽然有个著名的浪荡女儿,但也没有其他人物可写;首任皇帝在位时的大事无非耶稣基督和条顿堡丛林大战,前者是被拍滥的宗教题材,后者令罗马脸上无光,要是拍的话弄不好就会搞成日尔曼劫后英雄略之类的草莽片了。

    提比略比奥古斯都还闷,不过其母利维娅的事迹已经在《罗马》中被安缇娅移植过多;养子日尔曼尼库斯虽然勇武,然而风头却不及对手的日尔曼酋长。

    卡里古拉可以拍拍,但在位时间太短,而且很黄很暴力,再出床戏谁还要看?而且有些东西是根本没法放映的。

    克劳狄,除了远征不列颠外也无亮点可拍。

    尼禄是好题材,可以单成一部,但要拍成史诗片,恐怕因前有《你往何处去》而难以出色,拍他娱乐性的一面么,大概会变成B级片罢。

    看来《罗马》的续集确是很难弄的了。
  4. 电视连续剧《罗马》可谓是近年来与美国电视屏幕上最为野心勃勃的一部历史题材作品。这部由HBO与英国广播电台、意大利国家台合作,投资1亿元的22集电视剧,力求在政治、宗教、文化和艺术各方面真实并直接地表现罗马共和国由盛及衰的社会变迁和生活风貌。整部片子叙事纷繁,人物性格深沉复杂,应证了吉本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所述的(罗马人)“强大到可以统治整个世界,却无法统治自己的心” 的特点。
     
    既然是戏剧,就免不了有冲突,既然有冲突,就免不了感情纠葛。本片的一大亮点,便是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来反映政治权力斗争中的残酷、机变、诡谲,以及隐藏在冷淡外表下的脉脉温情。
     
    《罗马》中的女性角色,数一数至少有20多个,这里只挑几个主要的来讲。这些选出来的人物都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并非编剧为了情节丰满而虚构出的形象。
     
    之一: Atia of the Julii 阿提亚

    她是恺撒的侄女,渥大维(奥古斯都)的母亲,马克安东尼的情人。Atia无疑是全剧中最亮眼的角色之一。她美艳、高贵,性格坚强,行起事来却阴狠、狡诈,不分是非,一切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和欲望。这样一个人物,她曾经在内战时期鼓动马克安东尼不给恺撒增派援兵,意欲让庞、恺斗个两败俱伤;她曾经把已经嫁人的女儿强行许配给庞培,并派人刺杀女儿当时的丈夫;为了买一匹好马,她不惜和马贩子Timon苟且;为了羞辱自己的竞争对手,她教人当街殴打她,并撕下对方的衣服以求泄愤。Atia是一个活得相当赤裸且自私到底的人。并非无情,但她不能允许自己有感情;并非不爱,但爱了就要付出沉重代价。究其一生,她和罗马最显赫的三个男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也正是这些人的野心、权谋、背叛和无情,成就了她最大的不幸和不甘。一个美得惊心动魄的女子,却也会无奈,也会神伤,好像秋天时盛开在漫山遍野如火如荼的杜鹃花,炽烈耀眼,却挡不住一夜繁华落尽后的满目苍凉和孤单。

    之二:Servilia of the Junii 赛维利亚
     
    Servilia在《罗马》中是属于爱得轰轰烈烈的那种类型。她是恺撒的第一个情人,罗马最古老、最高贵的家族后代,她的儿子Marcus Brutus是罗马最年轻的元老院议员,共和国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后来叛乱并行刺恺撒的主谋。历史上总是对恺撒和克里奥佩特拉的爱情给予浓墨重彩,然而从实际意义上来看,恺撒和Servilia之间的关系,牵动着他一生的起落。
     
    Servilia其人,相貌清丽冷艳,举止端庄得体。恺撒对她一见倾心,不久便出双入对,恩爱不绝。他们在一起时,恺撒不仅称她为妻,更是对继子Brutus宠爱得如同己出。但不久以后,恺撒就被庞培派去攻打高卢,一去就是八年。Servilia生命中最黄金的年华,就在漫长无边的等待中度过。她空守着庭前花开花落,看淡了上流社会的明争暗斗,飞短流长,只顽固地相信,他是唯一能给自己幸福的人。终于,她等到心上人从高卢大胜而归,看他在千万人簇拥中得意地进驻元老院,看他谈吐风流,穿梭于名士权贵之间,她满心欢喜,却料想不到往日那双眼里的款款柔情,已化作止水寒冰。恺撒抛弃了她, 并匆匆和城中另一位名门闺秀成婚。一时间,她的委屈,她的骄傲,她的愤怒,化成复仇的熊熊烈焰,把心里的温柔贤良道德廉耻统统烧毁。Servilia变成了疯狂的美狄亚。除了报复,她心里便再容不下第二个念头。疯狂的女人是可怕的,因为她们大都冷静得不近人情。在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报复的同时,还不忘饶有兴味地享受自己制造的每一份痛苦所带来的快感,骨子里渗出来的残酷和执著让旁观者看着也不寒而栗。Brutus在得知Servilia有意行刺恺撒时,惊疑得瞪直了眼睛,说“你疯了么!他现在平定了天下,深得民心,且爱我如子。” Servilia看着他,一字一句地答道:“我和他之间并没有私怨,有的只是政见上的分歧。”
     
    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她爱得辛苦。只因看不破,她无力宽恕。

    之三:Octavia of the Julii
     
    人生在世,财富、地位、美貌,拥有其中一样,便已是幸事。三样都拥有,则是祸患的根源。渥大维(Octavian)的姐姐Octavia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生于钟鸣鼎食之家,长于珠玉锦绣之间的Octavia,自小恩宠优渥,吃穿无忧。她的前半生,仰仗母亲和舅公(恺撒)的照顾,后半生则因为弟弟是罗马开国皇帝的缘故,在贵妇中的地位更是无人岂及。
     
    与母亲和弟弟不同,Octavia没有什么野心,是个只求太平安宁过日子的小女人。因此,当她母亲把她许配给克劳迪亚家的贵族公子Glabius时,她虽然连对方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还是高高兴兴地嫁了过去。她相信母亲给她安排的不会有错。她不知道,当她和新婚丈夫正过得甜蜜时,她的舅公和母亲便已动了把她嫁给庞培的意思。Octavia是个极温柔及孝顺的孩子,经不起母亲的软磨硬泡,终于离开了丈夫打算嫁给庞培,然而作为恺撒政敌的庞培,并无一分想要接受她的意思,并最终拒绝了这门婚事。骄傲的Octavia名誉扫地,发起狠来,说“我要杀了他(庞培)!” 庞培最终是兵败身死了,但Octavia也无法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在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她过着独身且奢靡的生活,身边从来不缺追求者,然而没有一份感情能让她抓得牢固,直到渥大维为了拉拢安东尼,为她安排下了第二桩婚姻。这时的Octavia,面貌依旧动人,内心却已经冰冷得毫无知觉。和上次一样,她选择顺从,毫无条件的顺从,仿佛她一生的宿命,便订立在这两个字之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宫闱战场里,她被当作一枚漂亮并看似重要的棋子,一枚能给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带来利益的棋子,她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伤心?出嫁那天,她一身大红嫁衣,在世人艳羡的眼光中,走过那一段她从未想走的道路,浓重的胭脂掩盖不了她容颜的苍白和疲惫,然而她始终是微微笑着的。瞬时间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极其坚强的女子。她在尔虞我诈兔死狐悲的宫廷生活中追求平民式的幸福,而终于明白其不可得,于是选择了用一辈子去作交换,作牺牲。或许,她那看似无懈可击的完美,是上天最严酷的惩罚。

    之四:Cleopatra
     
    “If I must prostitute myself for the good of my country and my family, I will.
       But the customer pays first, does he not?”
     
    你觉得一个女王是不会说出这种话来的,是么?
     
    可她终究还是说出来了。
     
    说这话时她面无表情,有的只是波澜不惊的语调和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很短的时间里,她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迷离和幽怨,仿佛这自损身价的话经她的口说出,不但去掉了原先下贱和屈从的语气,更添上了高贵和牺牲的味道。HBO向来擅长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只短短两句,便把人物的身份和个性恰到好处地融合到了一起。
     
    克里奥佩特拉,尤物是也。何谓尤物呢?《说文》上讲,尤物,就是怪物,不可捉摸之事物。Cleopatra最初被她的弟弟托勒密追杀,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她却悠然怡然地躺在轿子里抽大烟。托勒密派出的刺客找到了她,宣布要送她去来世时,她既不哭也不闹,放下烟管,安安静静地坐好,从容就死。刺客被恺撒的武士杀死了,她便举起手来,指向他们当中的一个,说:“你,今天晚上陪我一起睡!”克里奥佩特拉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人。她好像已经活过了多少辈子,把人世间的功名、恩爱、起落都看了个透,可以随时放手;又好像一个古怪精灵,执迷于眼前局部而细节的快乐,只愿贪欢。
     
    这样一个随性自如无所顾忌的人,偏偏被安置在女王这么一个严肃的位置上,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每天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全国上下千百万人的性命和生计都交在她手里。说得堂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说得实际点,就是有好几百万人口等着她去喂,只要在位一天,便天天如此。女王不是菩萨,不能坐在那里等着人朝拜。她需要果断、机敏,能够审时度势,解决问题。这些特点她不是不具备,然而仅靠一人之力,不足以改变很多东西。守着一条时而泛滥时而乖觉的尼罗河,国小地薄,人才奇缺,军队也不算强大。每年按例给罗马上交完钱粮之后,自己的所剩已无多,这样下去,埃及永远是弱国、小国。作为亚历山大后裔的克里奥佩特拉,如何能忍得下这口气?更何况罗马人在她看来,不过是穿着相同的盔甲,不懂得生活风雅,满嘴粗话且爱打架的武夫。既然罗马用男人的方式征服了埃及,那就让她用女人的方式去征服罗马。
     
    一个绝顶聪明的女子,风度、技艺、学识她都不缺少,然而要成功征服一个人,首先要掌控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心。无论她爱的是恺撒还是安东尼,还是他们身后的王权地位,她是实实在在地付出了她的美貌、她的时间、或许,在某些连她自己也未曾察觉的场合,她的感情。她使出诸般辞令和手段,用她的姿色、谈吐和眼界,给身边人带来了生平难以想象的愉悦,于是恋恋不愿离去,以至于生死相依。她成功了,可她却被围困在自己的成功里,因为她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的心放了进去。她的天性是不愿受任何拘束,只要一路洒脱,执着任性地活下去,而她的身份却要求她清楚地认识这层权力关系。她踯躅在两者之间,只听到自己的心在轻轻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