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代笔作家 ゴーストライター(2015)

代笔作家 ゴーストライター(2015)

又名: 影子写手 / Ghost Writer

导演: 土方政人

编剧: 桥部敦子

主演: 中谷美纪 水川麻美 三浦翔平 菜菜绪 木村绿子 江波杏子 石桥凌 田中哲司

类型: 剧情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5-01-13(日本)

集数: 10 单集片长: 54分钟 IMDb: tt4241016 豆瓣评分:8.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曾经出版过多部超人气小说的女性作家远野丽莎(中谷美纪 饰)早已登上事业的顶峰,而顶点制霸的同时也昭示着下坡路的开始。 近一段时间丽莎在创作上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和家人糟糕的关系也让她倍感疲惫。上天似乎并未抛弃她,而是适时将川原由树(水川麻美 饰)推到这位名作家的面前。怀有写作梦想的由树名不见经传,她以助手身份受雇于丽莎,凭借出色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得到大作家的青睐。在丽莎及其情人——骏峰社文艺志主编神崎雄司(田中哲司 饰)的暗示和诱导下,由树开始为丽莎的新作撰写大纲,并最终成为对方的枪手。

演员:



影评:

  1. 离题万里。冲着剧评来的就不要看了。




    ----------------既然发在剧评里那多少还得写一点跟剧有关的事情的分割线--------------------




    小时候我就觉得写作是一个极其羞耻的事情。

    把自己真实的生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给人看简直无异于裸奔。虽然名作家写的是在成千上万人面前裸奔,你写的是在极少数的几个人面前裸奔,但是怎样都是裸奔啊,再没人看你也是裸的。

    要是虚构人物情节更是羞耻。且不说你的人生阅历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你构建的骨架血肉,光是你的想象力就没有强大到让你的人物情节站住脚。漏洞百出,并且明眼的读者一看就知道你根本就在胡说八道。不是角色带着你水到渠成地推进情节,而是你生拉硬拽地把角色推进他们并不乐意的情节。

    可是这么一件极其羞耻的事情,还是有很多人颇有兴致地去尝试。多多少少写一点,不写的就多多少少读一点,然后多多少少品头论足一下。

    我觉得名家和凡人在处理自己写的东西的时候想法应该是相似的。有的是怀着涅槃重生之感感叹自己简直是天才写出了如此好的作品,有的一脸嫌弃立马扔到一边看都不愿意多看一眼。两个极端,大部分人应该都处在其中,不过主观和客观的差距也是存在的。比如你是前者,你的读者可能大多是后者,只是没让你发现而已。

    但是我偏颇地认为,过高(或者并不过高)的自信,会毁了一个人的写作。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开始就悲观地觉得川原根本斗不过远野的原因。她太年轻了,顺风顺水,初入社会,才一年熬不出头就开始觉得走投无路怨天尤人。她有迸发的冲劲和尚丰富的想象力,以己之长补了远野的短,而远野又恰好处在人生和创作的双瓶颈。可远野毕竟写了十年才渐渐匮乏下来,而川原才取代了远野一年就已经透支了创作力。

    川原的写作是快乐。她喜欢编故事,用新颖灵动的情节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她充满野心和自信,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是最好的。所以到后来她压力太大被所有人盯着的时候她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或许那时候她才明白快乐和自信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度过人生的低谷和挫折。

    这些都是远野早已经做不到的。远野早就过了取悦读者的年纪,也早就没了取悦读者的心。但即使远野在川原的年龄的时候,这种自信她应该也是没有的。

    远野一生都活在母亲的安排和期待里面。独断专行的母亲认为没了她的指点远野必将一事无成,无论是选择结婚对象,还是选择事业道路,只要她的选择和母亲的想法有偏差,母亲便丝毫不留情面地指责她,诅咒她,辱骂她的丈夫,粗暴地干涉她的生活。

    她一边憋着一口气,想要写出给所有人看的书,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做到,想要努力挣脱母亲带来的阴影,一边不自觉地沿袭母亲的道路,粗暴地干涉自己儿子的生活,让儿子厌恶地远离了她。等到她功成名就的时候,母亲已经老年痴呆不再认识她,却仍然每天念叨着,我要回家,我那个女儿没有我她什么都做不成。

    远野的写作是痛苦。她的童年带给她痛苦,不幸的婚姻带给她痛苦,那些爱她又伤害她的家人带给她痛苦,这个世界在把她捧到天上又踩到谷底的起起落落中带给她痛苦。

    而她最大的痛苦就是她自己。

    第六话的结尾她说,我最羡慕的人,就是喜欢自己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我最讨厌的就是我自己。

    我以为这就是写作真正的出发点。远野以为她的写作生涯结束了,其实才刚刚开始。从这一刻起,她再也不用为任何人任何事去写作了。一个人对任何人任何事的爱和恨,都不会比对自己的来得深刻。安乐和幸福永远不会造就伟大的作家和作品,痛苦和怨恨才会。




    ----------------------以下更加满嘴跑火车了请不要大意地关掉吧的分割线-----------------------




    小时候我就觉得写作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事情。

    虽然我不会写东西,但我更加不喜欢把自己写的东西(不管有多烂)给别人看。

    包括在交上去的周记本里面胡说八道,被老师批评,我说,这是虚构。老师说哈哈哈哈你懂个啥叫虚构。

    包括自己胡编的小故事被长辈读到,长辈看着主角的名字发笑说你叫XXX啊?你不是叫YYY吗你咋又叫这名了?我说呵呵呵呵心里在骂你特么的才叫XXX你全家都叫XXX我用第一人称写作不行吗。

    包括我后来写的东西被我爸看见,我爸说,写这个能卖钱吗,我说不能。我爸说,那写它干什么用?省省吧。

    这里要说一句我觉得自己最悲哀的一点同样是永远活在我爸的期待里,就像远野和她妈一样。可惜因为我并没有听他的安排做一些能赚大钱的专业或是嫁个赚了大钱的老公,所以我如今仍然在努力证明自己的道路上艰难跋涉。我没有成功过,没有办法拿着我的书告诉我爸这本书全国都在看。以后应该也做不到了。每次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我跟我爸都三年没见面了,视频也很少,但是仍然经常在梦里跟我爸吵架吵到哭醒。

    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到远野说她最羡慕的人是喜欢自己的人那一句崩溃大哭。

    我想我永远也做不到成为一个喜欢自己的人。朋友知道我在网上写点东西的时候问我,要是遇到不喜欢你写的东西的人,你怎么说?我说,我能怎么说?不是很正常吗。我也见到过一些批评我写的东西的人,不多,因为本来看我的东西的人就不多。但我看到批评我的话,我还是很开心的,不管是不是中肯。因为就算有人用再恶毒的话骂我,可能也不会赶得上我对自己的厌恶的一百分之一。这样骂一骂,我还会有点存在感。

    有时有同学说我,明明看上去一挺正常的姑娘,也没经历过啥人生挫折,怎么就浑身都是负能量呢?

    我只是想说,这就像你对得抑郁症的人说,明明没有什么好抑郁的,开心点就得啦!一样荒唐。

    我是大三那年写了个现在看上去傻逼到极点(我也就这么一说因为再也没看过)的小说之后发誓以后再也不写跟自己真实的生活内心的想法有任何关系的东西了。因为那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太年轻太幼稚太浅薄,真实的生活和内心的想法都苍白匮乏到令人发指,根本不能指望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写出什么东西来。

    于是这几年我又开始了胡编乱造。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写过,模仿别人的文笔,用别人用过的想法写自己的,构思一个根本不可能写得出来的框架,反正纯粹是写着玩儿。因为到现在才渐渐真正意识到这辈子应该也不会以写作为生了。没有天赋,没有才华,没有条件,没有平台,更重要的,要是真想以写作为生,你首先得有个不以写作为生的工作。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个才是我的人生目标。

    或许当我不再对写作抱有希望的时候,才是我真正可以开始写作的时候。

    至于那一天会不会来,我也不知道了。
  2.        中谷美纪气场慑人。日本有太多这样的气场女星,比如中谷美纪、木村佳乃还有女王天海佑希。年龄并没有减分,反而增加了阅历和气场美。

    第一集
    作家梦。但是,每个行业金字塔顶,永远被少部分人占据。新人的作品无人问津。就算是大赛的获奖者,也只能落寞地在角落里干坐。主角是畅销女王——远野丽莎。她有一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专用写做房。她喜欢蜷缩在椅子上,在海边的亭子里。她有正值中二期的儿子和老年痴呆的母亲,母亲的记忆停留在16年前,她离婚带着还在襁褓里的儿子。又一个单身母亲。想到了罗琳。丽莎说,如果可以,她想要选择另一种人生。但是,人生从来就没有如果。远野丽莎,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品牌。
    《代笔作家》,好像把赤裸裸的出版业真相摆在观众面前。电视中的小田,他只是个小职员,最初进出版社也有自己的梦想,想要出版让读者感动的作品。但是这么多年,他每日的工作,是陪作家甲跑步,帮作家乙遛狗,为作家丙写生日邀请函,每日拖着疲惫的身躯。他看到由树的作品,感受到作品的张力,鼓起勇气,推荐给主编,得到的确实冷冷的答复,主编顺手拿起一本有一本书,告诉他,这些书都是亏本的。然后拿起丽莎的作品说,这些亏本的钱,都能从这本书中赚回来。所以,哪怕远野丽莎写不出任何东西,她依旧有剩余3年的品牌价值。一位老作家才去世,主编说的是,老家伙去世的时间刚刚好,正好可以出悼念的文库本。看吧,这就是现实。以为只有银行才需要赔笑,以为出版业就像《编舟记》一样可以潜心学问。但是,现实就是,清高的工作,需要用金钱来铺就。
     很多时候不能完全听信采访上所言。比如,远野丽莎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的创作,就是把情感注入人物之中,然后用心浇灌,情节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如果是从前的我,或者我是她的读者,可能会相信。但是,现在多了一些判断力。这简直就是葫芦里买药,故弄玄虚。如果这真是这样,怎么会江郎才尽,才思枯竭呢?用弹幕的话来说,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

    第二集
    毕竟是主角光环,编剧铺排了许多远野丽莎需要用代笔的原因。妈妈和儿子让她焦头烂额。出版社直把她当做摇钱树。她的临海别墅,一片白,这份白,是不是像毛姆的妻子塞丽“绝望中,塞丽倒是找到了自己的营生,她卖古玩搞室内设计,而且在上流社会折腾出了很大的生意,搞得二十年代的伦敦里里外外都冷得要死,因为塞丽的设计就是一个字:白。全是白的,园子,客厅,卧室;地板,屋顶,墙壁;沙发,茶几,柜子;还有,衣服,鞋子,头发,点心,全是白的。毛姆叔叔说,如果你穿一身白,那么就可以到处去行窃。叔叔仇恨这白色,她觉得塞丽搞得整个伦敦跟打赤膊似的,是在嘲讽他,是在曝光他的隐私,因为他自己有洁癖。塞丽生意越好,伦敦越白,毛姆叔叔就越恨她。于是,叔叔带住机会就嘲讽她,说她的白色灵感是偷一个煤球商老婆的,塞丽去过那煤球商人家,那个白啊……(毛尖《我的叔叔毛姆》)
    除了海景房,大墨镜、珍珠项链外,还有一个意向是火炉。当远野丽莎依靠由树的框架再次写出好评如潮的作品后,她在火炉旁,一页页撕下作品。她说,在没有感觉到的时候,罪孽越来越深重,直到难以回头。
    成为作家的道路,总是披荆斩棘。就算成为了作家,依旧难逃口诛笔伐。只要你成为了一个领域的翘楚,自然少不了各种声音,奉承与批判。比如,村上春树,大家一面喜欢他,一面又对他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大加调侃,关于他的新作,也是各种声音,认为他江郎才尽的声音不绝于耳。比如有个叫唐山的书评家,暂且这么称呼他吧,他的书评确实言之有物,运用了一大推理论,但是抨击起来,毫不留情面,村上春树和毛姆几乎都被他说得一无是处。他说村上春树是“叼着奶嘴的大叔”,在他看来,村上的魅力在于恰到好处的满足人们的期望——好故事、对生活无意义的感慨、孤独感、自我不同的按证、似是而非的爱。他认为村上的小说对于人类小说智慧并未作出多大贡献。好像在对于接受自己喜欢的人或物的批评时,总难以心平气和。如果是批评小四的话,如此犀利的比喻,必然让我拍手称快,但是,换在村上身上,我就难以接受了。像个脑残粉一样,很想说:“你行,你写呀。"不过,我也好奇村上春树,数十年如一日保持旺盛写作的秘密,莫非是因为他跑马拉松和翻译。
    远野丽莎的提供了一种视角,让我看到了神龛之上的作家也会有才思枯竭的时候,他们也是出版体系中的一环。
    刚刚获新人奖的品川说:获奖的500万日元,够我生活一段时间,所以我辞职专心写作。此时,菜菜绪扮演的编辑脱口而出:笨蛋。她接触品川不过是为了预防远野丽莎写不出连载,找他作为后补。而品川确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大作家。出版业也是如此残酷。要出头又谈何容易。
    你会选择在驾驶座,自己掌握方向盘还是在安静地坐在副驾驶座,去往TA所决定的地方?18年前,21岁的远野丽莎嫁给被妈妈嫌弃的人,在雨中狼狈的行走,她说,自己讨厌被妈妈掌控的人生。现在,到了由树选择的时候。是和男友回长野结婚,触手可及的安稳,还是继续留在东京,完成一个可能不会实现的梦想?男友也不是不好,他应该是喜欢由树的,安心在长野等着未婚妻的归来,允许她推迟婚期,但是,他不了解自己所爱的女人,他认为由树是没有才华的。他分明感觉到了来自远野丽莎的威胁。或许,从由树给远野丽莎担任助手的那一刻起,他就预感自己会失去她。其实,远野丽莎只是个导火线,她看出了由树的野心。这份野心就像那团炉火,在熊熊燃烧。所以,由树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出版社,希望出版社会对她说,写得真糟糕,然后,她就可以安心的回老家结婚。如果真的决定做一个告别,是不会选择这种方式的吧。会走进出版社,心里隐秘的存有这一丝,可能我的书就会被出版的想法。其实,由树就像村上《再袭面包店》里所说的:“乘一叶小艇漂浮在静静的海面上。朝下一看,可以窥见水中海底火山的顶”。写作就是由树心中的那座火山。

    第三集
    第三集,我似乎写不出什么影评了。一个并没有多大才华的人,有时连如此轻松的写作时间,都会不知道写什么,更何况是备受期待的文坛女王。深渊,罪恶的深渊拥有无穷的魔力,一旦陷入,便难以抽身。远野丽莎就深陷代笔的深渊。从一开始只是借用灵感,到由树写框架,她来润色;最后,干脆做甩手掌柜,她姿态万千地接受众人膜拜,而由树日以继夜地写。从身不由己,到一意孤行。然而,作品的反响越好,越是被称赞“远野丽莎回来了”,内心该越是纠结吧。就像小偷一样,偷窃了别人的成果。远野丽莎说,没有人能够代替远野丽莎,但是,能代替川原由树的人,满街都是。远野丽莎的书摆在显眼的位置,而川原由树的书在角落里,无人问津。发行了3000本,却又200本被退回。她自我安慰,起码有200人是喜欢我的书。无非是名字的不同,却造成了迥异的结果。又是马太效应。

    第四集
    人总归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自从用了代笔之后,远野丽莎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哪怕写出的也是乏味的作品。所以,当川原由树不接她的电话,消失一个礼拜,她焦躁不安,停掉了连载。第三集中,远野丽莎说能代替川原由树的人,满街都是。川原由树把这句话还给她时,她说的是:你还想要我做什么。最后,她跪着求川原由树把稿子给她。比起她自己,更为难过的该是川原由树把。她哭泣着说:明明应该保持神一样的姿态,可你却不惜这样,是要保护什么呀?这样还是远野丽莎吗?远野丽莎要保护的是什么?是那些泡沫一样的虚名,还是挥金如土的生活?罗琳在《哈利波特》完结后封笔。可是,不久之后,她又重新开始写作《偶发空缺》。当这本书不是用罗琳的名字发表时,乏人问津。而登上罗琳的名字后,立刻销量倍增。这就是由树对丽莎说的:这瓶香槟很贵吧。而你就是牌子,我才是里面装的酒。因为,大家不可能一瓶瓶喝过,所以,为了减少筛选成本和为了满足某些虚荣心,选择了知名品牌。就像在和人闲聊时,说看过远野丽莎的书,总能融入话题,而说看过川原由树的书,可能会陷入冷场。由树在20岁时第一次见到远野丽莎,那个时候的丽莎是万众瞩目的作家,微笑着和由树握手签字。然而,时光流转,远野丽莎的才华燃尽。而川原几乎是这一切的帮凶。一开始代笔是出于不忍心。而之后呢?远野丽莎总是站在骏峰社的海报前,说“我们是共犯”。如果川原由树不帮远野丽莎代表,那么远野丽莎能否重新找回写作灵感,或者就此隐退,给自己放一个假。虽然有出版社的压力的,但是,人生的方向盘不是一直由丽莎把握着吗?
    我们终究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丽莎总是活在妈妈的阴影中。妈妈以强权或者不惜示弱操控了她的前半生。而之后,她对由树所作的不正和妈妈一样吗?丽莎和老年痴呆的妈妈坐在公园椅子上。小朋友的球飞来时,丽莎还是奋不顾身地护住妈妈。丽莎因为大树错过填报自愿,为他焦虑。大树却说,凭远野丽莎的名字,我还不能上大学吗?丽莎却让他重读一年。大树问丽莎有做过蠢事吗?丽莎说的是,从前应该多花些心思在大树身上。然后,大树有些不知所措。明明是想要听到的答案,却有些慌张了。比起,给自己烧家常菜的妈妈,你更喜欢能给你提供丰厚物质的妈妈吗?

    由树悔婚一年后,前未婚夫浩康(真是忠犬啊。而且人也帅气。为什么就不嫁给他呢?)来东京工作时,约由树吃饭。他高兴的拿出由树的书,说你的书我都有看,都有买哦。下次有出书一定要告诉我哦。还说到远野老师的书好像都很畅销,不过他都没有看。他从来都不是文青,只是想踏踏实实过日子的老实人。和浩康见面后,由树来见丽莎。而和浩康见过面的丽莎,却忘记了浩康。是啊,大名人丽莎怎么会记得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呢?由树又提出了经典的问题,作家与代笔一起对读者进行了欺骗。由树说她的书借由远野丽莎的名字,确实让更多人看到了,但是“我希望来看的人,却没有看。连家人也要欺瞒下去,你不觉得心虚吗?”


    宅男作家一直只是替补。他以为菜菜绪是真的重视他的才华。甚至为她写了一本小说。而菜菜绪看到后,只是觉得可笑。不是所有的真心都能换得真心。有时候,爱恋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第五、六集

    “认为有人需要自己,彼此相互信任,你把这些漂亮话当真,无视它愚蠢的本质”

    远野丽莎的儿子大树从心底厌恶妈妈用代笔,于是给出版社寄了假的手榴弹,由此加固远野丽莎想要隐退的想法,日子就定在电影发布会。她甚至没有和川原由树商量。仅仅是告知。在需要由树代笔时,丽莎一遍遍的强调,“我们是共犯。我们两个才是远野丽莎。”而在不需要的时候,她却说出“认为有人需要自己,彼此相互信任,你把这些漂亮话当真,无视它愚蠢的本质”如此残忍的话。

    川原由树以为在电影发布会上说出自己是代笔就会有什么不同。最终摧毁的确是自己。可是难道就该忍气吞声?
    远野丽莎利用了由树,就像主编一直在利用丽莎。丽莎会成为作家最初的梦想只是希望得到妈妈的认可。无论她做什么,妈妈从不给她称赞。而当她成为作家之后,得到读者的喜爱。那个时候的她应该是快乐的吧。拥有一切的远野丽莎最讨厌的人却是自己。羡慕的是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丽莎觉得是主编让她找枪手,主编却说做决定的人,是你自己。而这句话她也对由树说过。原来世界上没有可以责怪的人。人人都有苦衷。决定权都在于自己。


    第七集

    远野丽莎用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作为隐退的完美借口。人生在世,全靠演技。世人面前的远野丽莎永远有着无懈可击的妆容与微笑。她能深情并茂的演讲,适时的煽情。她依旧是文坛女王,在众人的膜拜中缓缓走下神坛。但是,她快乐吗?她间接的摧毁了由树的生活。记者们蜂拥而至,挖出关于由树的各种爆料,由树在超市购物也被指指点点,写不出任何东西。丽莎开着车在马路上看到摇摇欲坠的由树。心中也不是不愧疚。
    远野丽莎的中年危机:事业瓶颈期(写不出作品)、中二病的儿子离家出走以及老年痴呆的母亲,偶尔还要思考一下主编对自己是否是真爱。她自己也是一个缺爱的人。在她看来,连妈妈都不爱自己,更何况别人呢?
    丽莎和主编度假的酒店厨房着火,丽莎却放弃了求生。出院后,在电视访谈上,她承认了代笔。终究逃不过良心的谴责。

    第八集
    人生处处有危机。关键是如何应对。比如,远野丽莎打赢了官司,却突然间承认代笔,出版社始料未及。电影和书籍的版权,甚至有读者来信说自己是远野丽莎的铁杆粉丝,现在接受不了打击,要求精神赔偿。就像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需要超强的应对能力。主编大概也是多年风里来雨里去,临危不惧,马上找来川原由树,称呼也变成了“川原老师”,承诺将书的署名权换回她的,并且只要写出新的小说,首发5万本,并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川原由树从来就是个野心家,出书一直是她的梦想。就算有所犹豫,最终还是会接受。主编早已洞悉她是什么样的人。从来没有万事大吉的说法。只能不断地向前。


    第九集
    命运的轮回,还是关于恶龙的典故: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一个处女,每年这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无人生还。又一个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龙穴铺满金银财宝,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恶龙。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小田并不喜欢神崎主编,他刚开始帮助由树,是因为欣赏由树的才华,想要让更多的人看到由树的书。一开始,十分反感出版社以”前枪手“作为腰封。然而,一年了,由树出了四本书,以”前枪手“的名号。当由树提出反感时,小田却说只有以这个腰封书才能买得动。他认为由树的书没有以前做枪手时写得好了。小田变得和神崎主编一样,关注的是销售量。只是,神奇主编更为成功,更能把握市场动向,而小田却缺乏魄力与引导力。作为朋友时,他能够给予由树关怀,但是作为编辑时,他却不见得是个出色的编辑。他大概也在撕扯,一方面希望由树能够精心写属于自己的小说,一方面想着利益最大化,最终利益还是大过梦想。并不是指责,而是感慨。能够坚持自我的人少之又少,也足够让人敬佩。之前的小田,能够义正言辞,大概是没有面临利益的诱惑,自然也填不上坚守梦想。
    川原由树成为了另一个远野丽莎,她也写不出任何东西。日复一日顶着”前枪手“的名号。餐厅里,醉醺醺的中年男子,看着她说:你就是那个枪手。她愣神后微笑着说:我会继续努力的。签售会上,径直走过的中学生说:枪手也是共犯吧。她还参加那么多访谈。一脸鄙视的模样大概深深地印在由树的心理。读者告诉她”我是远野丽莎的书迷。你的书根本比不上全盛时期的远野丽莎。“键盘上的字敲了又删。最怕才华燃尽。

    川原由树参加高中同学会。同学说,我在单位以由树的朋友为荣。但是,当由树深陷官司,媒体蜂拥时,同学们可不是这么说的。浩康并没有结婚,可能还在等着由树,但是,他也看到自己和由树的区别。就像远野丽莎说的,他能接受一个社会地位比他高的人坐在副驾驶座吗?其实,不能接受的是由树吧。告别时,她远远地看着同学们渐行渐远,他们已经成为两个世界的人了。

    远野丽莎重新开始写作——《我所珍惜的人》。其实,丽莎最在乎的人是妈妈。她说,妈妈老年痴呆,起码不用看到现在这样的她。她把妈妈接回家来,教妈妈切胡萝卜,一起做咖喱饭。妈妈说:还有咖喱饭吗?我要给我的女儿留一点,丽莎最喜欢吃咖喱了。丽莎就在眼前,她并不认得,但是却心心念念着,嘴里说着否定的话,心里全然是是关心,要看丽莎在峻峰社的小说连载。没有看到后,无比失望。

    第十集
    远野丽莎和川原由树联手,以不同的视角,共同写小说《虚伪的我》,并让向井七惠作序。果然,取得巨大反响。骏峰社由此与远野丽莎达成和解,同意出版《我珍惜的人》这本书。果然,文坛女王华丽回归。从巅峰跌落,再回到巅峰,个中滋味,人情冷暖不需多说。“当你失去所有,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又想过去死吗?任何人都已有另一个客观看待自身的自己。”封笔在家时,丽莎将不小心打碎的盆栽栽到露天阳台上,她说:被束缚在花盆里的盆栽就像自己一样,现在终于可以舒展筋骨了。然而,几天后,丽莎发现,盆栽竟然枯萎了。封笔也只是一种逃避吧。她说“没有截稿,没有压力,也没有需要和自己斗争的生活。我从小说家,远野丽莎解放出来了。今后不用对自己说谎活下去。以我本色活下去。”然而,远野丽莎的本色是什么呢?“我的痛苦只能在写作中治愈,不写作的话,我活不下去。”最后的最后,她终于看清了自己“我一直后悔于自己虚假的人生。但是,哪里都没有所谓的真我人生。虚伪的我,也就是真正的我。”可能接下来,远野丽莎还是会面临写不出的可能性,但是,那时的她或许能够更为真诚的面对自己,也有更为强大的自我来抵抗现实的困顿吧。
  3. 《代笔作家》影评
    文/殊聿
    15秋的剧我追的不是太开心,所以翻出之前的剧来补。14冬季《代》这部剧的评分还蛮高有,再加上自己也是从事文字创作的工作,就找来补看了。
    前几集推进太慢,并不够吸引我。不过也反应了中外出版界确实存在的问题,读者去看书的时候,有多少真的是冲着书的内容去的?大部分人都是看作者很有名,所以才会想去读一本书。还有的时候就是因为这本书或作者得了什么很著名的奖,读者们才会关注到一本新的书。出版行业的现状就是这样的,我自己大部分也是冲着作者的名头去读的,还有一小部分是因为书的内容对我手头的工作有助益我才会去读。如果作者没听说过,关键词又不能打动我,我也真是不会去读新人的书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错过很多被埋没的新人,但是从长期看,看作者去读书是会比较节省时间的,因为一个有口碑的作者就是书籍质量的保证。
    代笔写作这种事在中外都并不太陌生,例子太多不用我赘述。为什么总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写作是一件个人并不能完全控制的事情。因为我自己也经常在写作,所以越来越了解到了写作这件事情的魅力和无可奈何。创作的魅力在于创作者就是一个神,可以通过自己的笔创作出一个完全架空于现实的世界,而这种上帝视角的创作过程其实是很有乐趣的。但是创作也让人很无可奈何的是灵感并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剧中丽沙老师很羡慕还是新人的由树能有那么充沛的表达欲,丽沙老师自己也曾经有过丰富的灵感 但后来却视写作为地狱。经过一定的教育和练习可以学会创作的基本理论,这会有助于写作,但是真正写出一个好作品是无规律可循的,世间任何真正的本事都是无法言传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有好的结构思维,但缺乏表达技巧,有的人有很好的文笔,但结构思维欠缺,所以都不能写出杰作,还有的人曾经逻辑出文笔俱佳,但随着生活的改变,灵感枯竭。我以上所描述的种种情形最后要么停笔,要么都很有可以走上代笔之路。
    电视剧从第五集开始节奏紧凑了起来,几乎一集一反转,让人追看的停不下来,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电视剧了,在最后一集还渗入了比较多的人性的探讨,大团圆结局有些
    弱化批判性,但还是挺让人回味的。
    最让人反思的问题是为什么而写?已经从事了与写作相关的工作之后,我也可以很随便的回答,为工作而写,为糊口而写。剧里作为代笔的由树充满创作的激情,但已经出道的由树说想要面对读者而写,但却写不出来了。丽沙老师说那样就太讨好读者了,而且读者是面目模糊的,对着面目模糊的读者能写出来什么?丽沙老师在经历了人生低谷之后,又重新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写作是她发泄痛苦与悲伤的渠道。为何而写?一开始很有可能是作者对个人成长经历中的某事特别有表达欲,所以容易写出第一本书,有感而发的感情也充沛,但是多产的作家就不只是表达欲了,而是需要精心布局,把写作看成是人生的一个出口。
    2015年,我开始有意识的尽量多写,偶尔也有自己满意的作品,但很多时候也不过是一种无力感,写出来的命题作品也不过是平庸之作。在我还能写的时候我还是会尽量多写,我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天才写手,平日的作品还需要太多的打磨。经常写才能保持手感,才能保持思维的顺畅。有时候实在没什么可写的就逼一逼自己,总能找到突破的方向。有时也会觉得这样写下去没有什么突破,只能希望量变真有一天能引起质变吧。
    写作比想象中要难的多,是很费心力,也很需要时间沉淀的,但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这个更迭迅速的时代,当红作家如果没有新作品面市,很快就会被遗忘,为了算准最大化,出版社都会让作者在能卖书的时候尽量多写。可是写作是需要沉淀的,所以日本畅销小说家的作品质量非常良莠不齐,并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以前觉得有的作家一生只写了一部作品很可惜,现在多了许多理解,人可能真的是有使命的,在一定的阶段去做特定的事,完成了,就圆满了,要开始下一步人生了。更向终生笔耕不辍的大师致敬。
    写作是生命中喷薄而出的表达欲,能不能驾驭好这种欲望看个人的修行了。
  4. 在最终结局的独白里,远野丽莎道出了她人生的真实,这也是本剧故事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即便虚伪,也是真正的我,是这个愚昧但值得被爱的我。”

    故事中的远野丽莎是个可悲的矛盾。她是高不可攀的文坛女王,拥有长达十五年的畅销经历。但她也是私人生活中可怜的女儿和可悲的母亲。她被自己“小说家”的身份所累,不得不努力地为了“取悦读者”继续写作,最终甚至沦落到依赖枪手写作的地步……

    这一切精心的布局和展开,都有一个本源的起点——她与母亲的关系。过去的远野丽莎一直被母亲控制,而且从不被自己的母亲所认可。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呢?对于许多有着温馨家庭和父母有着良好关系的人而言,大概是很难以想象的。其实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一开始都是无法预料结果的,可一旦事情发展得不顺利了,有了不好的结果,母亲便会责备丽莎“没有我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显然是一种不尽合理的强加逻辑。

    母亲的控制使得丽莎想要挣脱,而这里也是特别的,她选择了写作的方式。

    写作究竟是什么呢?

    终究每个人都还是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对于成长中的丽莎而言,写作是她唯一的“出路”。正如她后来重拾写作的时候感悟到的,写作对于她而言是痛苦得不行了不得不做,不得不写。想必,这也是她最开始“选择写作”的原因。这样的写作是为无望的自己寻找一个“出路”,倾吐自己的一切痛苦,用自己的命在换取文字的行为。维特根斯坦曾经跟学生说过,除非是因为对自身有迷茫,否则学习哲学是没有用的,那做的只是哲学史学。这一点对于远野丽莎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写作?是对“自我”的探索。

    当然,这也就跟单纯因为“喜欢”而开始写作的人迥然不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丽莎会在想隐退的时候,对川原说那番话了。因为她们踏上这条路的起因是不同的。她是因为痛苦,川原是因为喜爱。

    再次,写作是一条特别的“出路”。(而这一点我相信对于大多数文艺创作都是一样的。)远野丽莎真正的价值展现并不是在一开始拿了新人奖大卖的时候,而是她展现出非凡的抗压能力,成为了一名成功的畅销作家的时候。对于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而言,一开始创作的起点大多是源于自身的矛盾,而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最开始的畅销是因发自内心而深刻动人,而之后的“职业化”作品则不可能再站在同一个基点上了。在这个文化消费已经完全商业化、模式化的时代,作为一个职业作家你需要不断地保持“创作能力”。首先,你要能够不断地“生产”作品。再次,你还得努力保持作品的质量——为了取悦你的读者们。这再也不是最初创作成名作的环境了,这是“职业人士”的战场。有没有真正的“才能”,从现在才真正开始。而我们眼中许多优秀的“天才”便自此一蹶不振了。

    远野丽莎成为了“文坛女王”。在一个方面,她被迫卷入职业化的生产流程中,不断地创作,私人时间被不断挤占(也就造成了与母亲、儿子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另一个方面,她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这原本是两种形象——“文坛女王”的光辉和私下的自己。但是对于后一身份长期遭到否定的丽莎而言,“文坛女王”这一身份带来的肯定是不可抗拒的。她似乎终于能够确立自己的价值了。“你看啊,有那么多人读我的作品,肯定我作为小说家的价值。”但为什么,你就是不能赞扬我,肯定我呢?这是我们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因为爱一个人而希望得到他/她对自己的认可,即便明明知道自己完全不认同那个人的品格,自己明明是讨厌那个人对自己的折磨的。
    远野丽莎渐渐变得只有“远野丽莎”了。除了这个宝贵的名字,除了它代表的宝贵的小说家身份,自己一无所有。这份依赖让她无法承受自己“不能写”的现实,不能承受“终结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就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罪”。她不得不向自己的代笔者下跪,她不得不不遗余力地维护这个名声代表的一切,不得不把自己弄得更加的“肮脏不堪”。说来为什么远野丽莎决定说出一些真相了,不仅仅是儿子的出走,不仅仅是一场大火,而是她受不了这样的“肮脏”——对自己灵魂的不忠了。

    这里有一幕美得动人心魄的戏。远野丽莎望向主编,简单的眼神交流交代了一切。她的目光发生了变化,一种坦诚与如释重负浮现出来。她还是那么高贵,但在一瞬间卸下了对自己的所有压力。

    人在一生中,总会有些时候会做些在旁人看来不可理喻的“白痴忏悔”。并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剖白会产生什么后果,并不是天真无知使得我们去这么做,而是我们感到无论如何不得不对自己“忠诚”。而“欺骗”这一行为本身就隐含了对我们自己最大的“不忠”,你没法对自己“以诚相待”。

    由此,她以为自己已经过上了“真实的生活”了,但这仍然只是一部分的“真实”。远野丽莎仍然没有解决她最大的问题——她与母亲的关系。她始终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母亲的爱,却不愿意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也是关乎她最为核心的“自我”):她厌恶她的母亲,她憎恨她所给的一切否定,她就是不可能与母亲好好相处。

    因此如果不是母亲的进一步失忆,不是丽莎被完全从她的世界里“抹去”,作家“远野丽莎”的复活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在彻底的无望中,她又一次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再一次出发,饱含着人生的全部痛苦开始写作。

    远野丽莎最大的真实就是她必须“以写作为生”。

    这绝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职业”的谋生手段,而是她全部的爱与恨都只能通过这个“出口”抒发,她只能以这种方式寻找自我并学着活下去。跨过自己的坎之后,她变得坦然了。因此儿子带来的那个答案也变得不是那么不可接受了:“讨厌就讨厌把,有什么不好呢。”远野丽莎终于接受了全部的自我了。

    过去,在内心深处,她一直深深地厌恶自己。不仅仅是职业生涯中用枪手的虚假(这无疑是戏剧冲突呈现的最大的矛盾),还有那个明明不想去做但却努力逼着自己去做的“好女儿”。独白中,她所说的“虚伪”不是对别人而言的,而是对她自己而言的“虚伪的我”。她最大的问题不是得不到母亲的爱,而是厌恶这样面目可憎的自己。因而她羡慕那些“能够爱自己的人”,而在最后她终于也能够“爱自己”了。

    对故事核心部分的分析就此为止,另外想再浅谈一下剧情安排和中谷的表演。

    一开始我并没有料到编剧会把“代笔作家”这个矛盾外壳运用得这么好,尤其是故事的后半段——真的有一种不可预料的第二幕突然拉开的感觉。故事在对出版界的描绘方面是相当真实的,在某些时候甚至让人觉得出版社势力得让人讨厌。但是这就是现实压力下的情况。出版社不可能随便冒险,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努力保住名作家的名声。而“弃子”也是十分实际的选择。因此故事在绝大部分都是比较客观的,情节上的夸张在这部剧里面运用得比较少。但是,结尾处的“再翻盘”确实也有部分“美化结局”的嫌疑。对于创作者而言,名声就是一切。如此轻易地二人合著并且翻盘确实有点容易了。

    最后,感谢中谷美纪小姐奉献的完美表演。中谷小姐在这部戏里面承担了绝对重要的主心骨角色,丽莎许多次的情感转变呈现得尤其出彩(神情、目光都令我非常喜欢)。实际上中谷小姐的表演真的构成了这部戏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这么精彩的表演,这部戏说实话会失色很多。她成功地把丽莎的每一个面(作家、老师、女儿、母亲)都诠释得很好,不仅如此,每一阶段的情感转变与矛盾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到丽莎女王的形象在外,但确实有着一颗矛盾、敏感而美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