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犯罪心理 第一季 Criminal Minds Season 1(2005)

犯罪心理 第一季 Criminal Minds Season 1(2005)

又名: 罪犯解码

导演: Charles Haid Chris Long

编剧: 杰夫·戴维斯

主演: 曼迪·帕廷金 托马斯·吉布森 劳拉·格劳蒂尼 谢默·摩尔 马修·格雷·古柏勒 克斯汀·范奈丝

类型: 剧情 悬疑 惊悚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加拿大

上映日期: 2005-09-22(美国)

集数: 22 单集片长: 45分钟 IMDb: tt0452046 豆瓣评分:9.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如果仅从刑事侦查的角度上来说,那么这世界上最难破的案子不是阿加莎笔下那些匪夷所思光怪陆离在限定人群中寻找罪犯的案件,而是福尔摩斯面对的通过现场的种种蛛丝马迹来从陌生人中寻找罪犯的案件。

    恩,理论上说,如果偷藏一把刀在等红绿灯的瞬间向旁边的人捅过去,然后在趁绿灯亮时人群瞬间一起移动时镇定离开,如果没有人当场把你擒住,那么以后把你抓住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目前刑事侦查领域主要的抓捕理论依然是通过分析作案动机、作案罪证等来确认罪犯的身分。在这里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假定人是有理智的生物,一般情况下不会无目的地杀死一个完全与自己无关的人。

    但是随着对犯罪的研究不断升级,一种新的谋杀犯——连环杀人犯跃进了人们的视野。

    最出名的也是相对较早的纪录在案的连环杀人犯应该是开膛手杰克,当然他的故事就不用再加叙述了。

    他的故事之所以能至今是个谜,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出现得够早。他的时代人们对连环杀人犯尚未有今天这样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上都处理得非常潦草。而今日的连环杀人犯远不是杰克那样的段数了,相应的刑侦专家们也完全锻炼出一些新的方法了。

    在普通的罪案调查中,对现场的调查分析至关重要,而其中物证和人证更是重中之重。为何我们的警察叔叔们面对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面对十几亿的人口,面对相对落后的刑侦技术和设备,依然可以维持这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在于我国的警察叔叔们拥有一个必杀技——排查。

    而中国人民的警惕程度、胡同口大妈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大多数居民对邻居家的如数家珍使中国的警察叔叔们可以很容易地锁定犯罪嫌疑人。中国绝大多数的犯罪分子也常常是栽在了这一点上,全城入户排查两个月这种大手笔绝对是可以秒杀万恶的与人民为敌的犯罪分子的。

    但是在连环杀人犯身上,往往在现场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多数的连环杀人犯都是随机选择受害者,他们与受害者之间常常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只是基于某种他们自身的偏执理由而挥刀相向。

    犯罪动机不明确自然会困扰办案人员,而多数连环杀人犯又是流窜作案,从一个茫茫人海中要准确打捞起一个完全不确定的对象实在是一个困难的工作。

    但是,人类的智慧都是相对的,如果有人可以犯罪就一定有人可以侦破,这世界的费尔马大定理这么多年毕竟也就那么一个。既然不能从传统的角度侦破案件,那么一定可以寻找到其他的路。

    行为分析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诞生的。其实本人估计行为分析的缘由就是把人类作为一种客体而非本体来研究。

    在行为分析中,刑侦专家相信人类的行为是可以反映其内心的某种状况,甚至可以基于此推断此人的经历、个性以及其他的特征。

    在案件侦破中,通过对被害人的研究、对犯罪现场的分析及对犯罪手法等的细致分析,行为分析专家们可以较为准确地推断出罪犯的年龄、个性、工作、外貌特征甚至是衣着方式等,而有了这种定位图,准确地抓捕犯人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行为分析专家通过犯罪本身看见了罪犯。

    《犯罪心理》就是一部描写行为分析专家们的工作的美剧。他们接受美国全国国各地警察无法解决的连环杀人犯的案件,到现场协助案件的侦破。

    但是对于连环杀人犯犯罪来说,任何的侦破实际上对已经是造成了一定严重后果的犯罪是无力的。

    行为分析专家们面对的是人类中最凶残扭曲的种类,往往工作越久他们的心理压力越大。正如现实中的FBI行为分析部创始人约翰·道格拉斯在他的《心理神探》的书中所述,工作越久对人性就越怀疑。

    在《犯罪心理》中,这样的困扰也伴随着行为分析组组员,时刻面对着血腥的凶案,要去理解和分析罪犯的心理,这无疑是一种把头向地狱伸去,向黑暗中张望的行为,稍有不慎就会使人迷失自我。

    而分析组的组员们也的确面对着他们各自的种种心结,但是他们是一个团队,团队的成员之间可以彼此关照,协助队友走过自己的噩梦。单独的人类也许是孤单脆弱的,但是团队的力量是可以抚慰人心的。

    而《犯罪心理》一剧的另一看点就是罪犯和受害者。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成为罪犯,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成为受害者,这其中蕴藏着人本身的故事。

    人性中的邪恶与坚韧,善良与堕落,都在一个个故事中展现。第一季中后期中,有几个故事,对人性的阐述可谓是入木三分。其中有一个故事,为了保护已经转送他人的孩子,不让别人知道孩子的亲身父亲是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母亲宁可承认是自己应经杀死了孩子也不愿透露孩子的下落。坐上电椅的,她依然是安详的,因为她已经保护了这世上她最重要的东西。

    人类在做出选择时,不可能只考虑到理性,也不可能只考虑到现实利益,总有些事情,可以让人类把生命压在其上。这就是人性的光辉吧,就算是天使也得赞叹在那一瞬间人所表现出的力量。

    在美剧的罪案剧中,很难看到用正义和邪恶的较量来定义警匪双方,而《犯罪心理》中这一倾向更加明显。罪犯的邪恶是人性的邪恶,也是社会的邪恶。这邪恶的来源是我们生存其间的整个世界,我们每一个人对此都难逃其咎。我们看见的就是我们自己。

  2. 这部剧集中,每个人都各有特色,不过,追看几集后,我个人比较偏爱的是这个小组里的特别探员Spercer Reid博士,这个角色非常有趣。年仅24岁,有着博士学历,是一位典型的被人误解的天才,他的社交才能之低和他的智商之高成正比。剧集中,常常看他单薄的身板儿上背着黄褐色的书包,平时明明是话不多的一个人,一但涉及案件,他就像个录音机一样开始滔滔不绝地放送大量资料。因为记忆力超强,这位REID博士几乎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媲美计算机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他的阅读速度奇快,不仅能一目十行,还能过目不忘。剧中时常出现REID羞涩腼腆的样子,和人交流时紧张到口吃的样子,被人误解时不知所措的样子,加上小鹿一样清澈无辜的眼神,奶油色的皮肤,光洁的额头,柔软服帖的头发,单纯得像婴儿一样。偏偏这样一个人,却游走在黑白边缘,和恐怖的凶手打交道。对比过于强烈,所以这个角色显得分外突出。

    太聪明的人,往往会受到来自本身的困扰。内向敏感的REID想问题时,特别是关于自身的问题,容易钻牛角尖。射击不及格时,他会像小孩子一样生闷气,对同事的玩笑反应奇大;明明深受着自己的母亲,却又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去疗养院探望她,因为知道精神分裂是有遗传的,母亲的今天也许是自己的明天……对于自身,R的高智商只是让自己变得神经质,甚至杞人忧天。想来想去,对人生开始怀疑,对自己的工作开始倦怠,对目前的一切开始觉得茫然。这种心态变化是非常微妙的,一点点外界的刺激,也许小R同学就毁了,行错一步,从此堕入无间。好在,他身边有非常睿智的老G组长,关键时刻点拨一下,天才小R就顿悟了。

    想起某一集中,一个因为童年受虐而导致年长后变态犯下血案的凶手归案后,Hotch说了一句:经历过这种童年的人,其中一部分会变成你这样。那个Some of you听起来,意味深长,显然凶手有同感,所以被押走前突然问:“另一部分呢?”Hotch看着他,慢慢说:“另一部分(没成为变态的)人则成长为抓你们的人。”那个片断印象至深,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令人回味无穷。关于各位探员的背景和成长经历,片中没有刻意提及,但在剧情中会留下一点蛛丝马迹。这一集,让我们看到,居家好男人,把家庭看得很重的Hotch其实有个非常不快乐的童年。幸好,他坚强地成长为一个令人可以感觉心安的好人,一个温柔的丈夫,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有能力保护自己同伴的探员。


    BTW: REID的扮演者Matthew Gray Gubler不算太有名(也许我孤陋寡闻吧),百度也摆不出什么信息。在CM的官方网站上,Matthew的资料非常简短,寥寥几行:
    Matthew Gray Gubler has appeared in the feature films "R.V." and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A 2002 graduate of the NYU's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 he is an accomplished filmmaker whose short films include "The Cactus That Looked Just Like a Man," "Claude: A Symphony of Horror" and "Tippi's Picnic." As a model, Gubler has walked the runway for such fashion designers as Marc Jacobs, Burberry and Louis Vuitton. He was featured in Paper Magazine's 8th annual Beautiful People issue. Born and raised in Las Vegas, he lives in Los Angeles. His birth date is March 9.(马修曾演过故事片R.V.以及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2002年毕业于纽约大学Tisch学院艺术专业。他是个成熟的制片人,作品包括短片“像人一样的仙人掌”、 “克劳德:一支恐怖的交响曲”以及“Tippi的野餐”。作为一个模特,马修曾为Marc Jacobs,巴宝莉和路易威登这些时装设计师走秀,入选PAPER杂志第八届年度最美丽人士,是那期的封面人物。出生成长于拉斯维加斯,现居洛杉矶,生日是3月9日。——以上,自己翻译,可能不太准确,但应该不至于有太大谬误。)
      实际上,去看演员本色的图片,在一些宴会啊,派对上拍到的照片,生活中的马修和电视里的REID博士实在相去甚远,气质迥异。严格来说,他甚至不能算帅哥。眼睛深邃但眼圈有些发黑,鼻子高但不算太挺秀。头发太过于柔软,大部分时间都是服服贴贴往后脑梳着,像个乖乖的小学生。总之,第一眼印象,他给人的感觉不能说太愉快,看起来有点神经质,颓废,笑起来又有些浪荡子的意味。朋友说,这个是角色本身的魅力。让你喜欢的是那个角色,而不是演员本人,但,我在想,可以演活这样一个和本人差距如此大的角色,马修的演技也是非常厉害的吧。
  3. 01
    Joseph Conrad(波兰出生的英国作家)说过,信仰超自然的罪恶根源无此必要,人类本身就能胜任于任何邪恶
    尼采曾说过,当你看向深渊够久时,深渊也会回看向你
    02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知识是受限制的,想象力则包着整个世界
    福克纳曾说过,别自寻烦恼地只想比你同时代的人或是先辈们出色,试着比你自己更出色吧
    03
    Samuel Johnson(英国大文豪)写道,几乎所有的行为荒谬性均源自于模仿那些我们不可能雷同的人
    04
    法国诗人Jacques Rigaut说,别忘了我看不到我自己,我的角色仅限于看向镜子的那人
    Rose Kennedy(肯尼迪总统母亲)曾说过,鸟儿在暴风雨后歌唱,为什么人们在仍是阳光普照时还不尽情感受快乐呢
    05
    Euripides(希腊悲剧诗人)说过,当一个好人受到伤害,所有的好人定将与其同历磨难
    欧里庇得斯说过,爱得太深,会失去荣耀和价值
    06
    尼采说,一件事情的不合理性不是驳斥其存在的依据,还不如以一种特定情况来证明
    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什么比希望不平凡更平凡的了
    07
    Thomas Fuller博士写道,在福克斯湾,一定要玩狡猾
    08
    Robert Oxton Bolton(著名作家)写道,信仰不只是一种受头脑支配的思想,它也是一种可以支配头脑的思想
    爱因斯坦说过,有时会使我迷惑,是我疯了还是其他人疯了
    09
    海明威说,没有任何追捕可以和对人的追捕相比,那些长期且喜欢追捕武装分子的人,从来不会真的在乎其他任何东西
    Carl Jung说过,健康的人不会折磨别人,一般是被折磨的变成了折磨人的
    10
    Peter Ustinov(爵士,文化界名人)说过,不幸的是,多梦的代价就是噩梦也将随之增多
    剧作家Eugene Ionesco说过,意识形态分离了我们,而梦想和痛苦使我们走到一起
    11
    Harriet Beecher Stowe(史杜威夫人,作家)曾说过,最痛苦的泪水从坟墓里流出,为了还没说过的话和还没做过的事
    12
    诗人 W.H.Auden写道,恶魔通常只是凡人并且毫不起眼,他们用我们的床…与我们同桌共餐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英国女诗人)说过,在没努力完成之前不评价工作
    13
    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说过,一些人的美食却是其他人的毒药
    孔子警告过我们,在你决定报复之前,先挖好两个坟墓
    14
    旧约创世纪 第9章第6节(杀人者以一命偿一命)让别人流血的人,他的血必被别人所流
    Albert Pine(英国作家)说过,对自己所做的会随着死亡而消逝,对其他人和世界所做的才会永存而且不休 What we do for

    ourselves dies with us, what we do for others and the world remains and is immortal
    15
    Norman Maclean(诺曼 麦克连《大河恋》原著)说过,总是那些我们相处、相爱本该相知的人在蒙蔽我们
    亚伯拉罕 林肯说过,到头来,你活了多少岁不算数,重要的是你怎么过的这些岁月
    16
    尼采写过,一个个体总是必须奋斗,以防被部落征服
    17
    W.H.Auden曾说过,谋杀是独特的,因为它完全破坏了受害人,所以社会必须为死者说话,而且以死者的名义来要求补偿或行使

    赦免
    甘地说过,如果我们心里有暴力,把暴力发泄出来,要胜过披上一层非暴力的外衣来掩盖虚弱
    甘地还说过,我反对暴力,因为当暴力被用来做善事,它做的坏事是永恒的
    18
    Diane Arbus曾经说过,照片是关于秘密的秘密,它揭示的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少
    伯纳德肖曾经说过,美国人没有对隐私的认识,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在这个国家中没有隐私这样的事情
    19
    Anthony Brandt写道,其他的事情可能会改变我们,但我们开始并终结于家庭
    墨西哥谚语,家不是建立在土地上,而是建立在女性上
    20
    法国哲学家Voltaire写道,有些人只会用文字掩饰他们的思想
    作家Francois de la 曾写过,在人前我们总是习惯于伪装自己,但最终也蒙骗了自己
    21
    爱因斯坦说过,当一个人把自己当成真理和知识的法官时,他将被上帝的嘲笑毁灭
    George Orwell说过,在大欺骗的时代,说出真相才是革命性的举动
    22
    作家Elbert Hubbard说过,没有人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了
  4.     虽然第三季没完,还是不妨讨论一下哪集最感人?我推荐第一季第14集。
        一开始,第14集的剧情设计就很特别,分析的对象,不是逍遥法外的犯罪分子人,不是没抓住证据的准嫌疑人,而是两个已经被定死罪,即将上电椅的重刑犯,而Gideon不遗余力解决的问题,不是定罪,而是还一个母亲的清白。
        这个母亲叫sarah Jean,是一个无耻的疯狂杀害18个少女的性变态凶手的妻子,她对警方承认他协助丈夫作案并亲手杀死了自己9岁的儿子。在死囚室里关押了15年后,终于要被执行死刑。但是Gideon和他的小组通过侧写和sarah留给母亲的清白陈述,发现sarah并没有协助丈夫作案,更可能没有杀死自己的儿子,一但这两项成立,sarah将会免于执行死刑,Gideon要挽救sarah的性命,而sarah却难以理解的对所有人说“不?”
        为什么一个清白的,并且知道自己的孩子仍活在人间的母亲却要义无返顾的赴死地?
        Gideon一开始也是不理解的,他站在执法者的立场,为维护公平和正义不遗余力努力着,影片的结尾,sarah和Gideon在死刑室门口对峙着,elle已经找到她的儿子,等待Gideon的下命令,sarah坚定的开始了她和Gideon最后的对话
       sarah:"我很安心的知道,我的儿子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活的很自由……如果她知道他的父母是谁?你能想象遗留给他的将是怎样的伤害呢?"
       她的孩子,在他和丈夫被补之前,被别人所领养,并且成长为一名天才大提琴手。在她谎称杀掉儿子的那一刻,便决定让她的孩子能够彻底,永远的摆脱恶魔般父亲的影响。永远自由的,快乐的,不被真相所伤害的成长,哪怕自己背负恶名和不曾犯下的罪过,在抗议者的咒骂声中坐上电椅。
        两双眼睛对视着,Gideon轻轻的拥抱了sarah,下达了取消任务的命令。sarah平静的,微笑的坐在电椅上,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那一刻,是如此的震撼人心,Gideon放弃执法者的原则,用一个身为人父的角色,充满人情的理解成全了sarah的抉择,而母爱的伟大,也在那一刻超越了个人的清白,名声甚至是生命死亡,成就了那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天才提琴手自由的成长之路。
       “为自己做的最终都会随着死去而消逝,为他人和世界所作的,将会永存而不朽”。理解规则所不能理解的,奉献常理所不能奉献的,抛却对与错的定论,只给我们一个流泪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