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爱情不设限 第二季 Kärlek & Anarki säsong 2(2022)

爱情不设限 第二季 Kärlek & Anarki säsong 2(2022)

导演: 丽莎·朗塞斯

编剧: 亚历克斯·哈里迪 亚历克斯·哈里迪 Alex Haridi

主演: 埃达·英格薇 比约恩·莫斯登

类型: 剧情 喜剧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上映日期: 2022-06-16(瑞典)

集数: 8 单集片长: 30分钟 IMDb: tt14637654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名已婚咨询师和一个年轻的IT 技术人员开始了一场挑战社会规范的调情游戏,并因此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人生。

演员:



影评:

  1. 全剧过的最爽的是薇薇安娜,在我以为获诺奖后当众亲亲丹尼斯是安抚她的情绪以便后续报道为情侣吵架时直接再热吻男弗里德里希,诺奖得主接连到来的声名狼藉被世人讨伐也不在乎,文字冷酷自由,感情生活化作第一人称视角素材,万物皆为我用,诺奖我要争议性我也要,名我要热度也要,姐就是女王??

    男主长得好看是真的能当饭吃,在出版社做技术工被前台女友拍ins成为男网红 - 瑞典版李子柒;女主失业后也能凭人脉资源进出版社做CEO,父亲自杀让她直面自己真实却被压抑的脆弱,不再追随主流只专注自己,自己真实的感受,做让自己舒服和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从一颗种子,花朵,大树成长为森林。

    每次聊到自杀话题总会有人说自杀是对家人的不负责,自杀过一次的我现在也依旧活的很好没有人能看得出来得过抑郁症,最近看到李诞关于松弛感的脱口秀片段,说松弛感就是,来都来了,有被安慰到。

  2. 梳理一下什么困扰着女主

    1. “女儿”角色的捆绑,和父亲的矛盾以及他的去世。其实女主是埋怨自己爸爸的,童年对自己的忽略,沉浸在自己精神世界。伴随爸爸的去世,他们之间的矛盾达到最大化,她眼里爸爸一如往常地自私地抛下自己离开了。直到最后她才明白,她和从前那个伤害了自己的父亲一样,没有尽早地关心爸爸,最近过得怎样?真的开心吗?

    2. “母亲”角色的捆绑。担心女儿因为自己和Max的关系而受伤。比较微妙的一点是她在遇到和女同事谈笑风生的前夫,她表现得心情复杂。

    3.职场地位的不对等。这点敏感度顾问的被解雇随之消散。

    4.工作的不顺。女主不是一个文学人,她的价值观和所谓文学界主流是相悖的,她的分组决策最后仍被取消,如果没有诺贝尔文学奖出版社必然垮掉。

    5. 社会规训的女性角色的捆绑。世俗的眼光。女主朋友刷到Max的Tinder嘲讽他是不是来找妈妈的,话里话外又在暗示女主只能找和她身份年纪相当的“成功男士”。女主肯定尴尬了。其实有点暗讽的意思,男性找小很多的女性是魅力大的体现,反之女性则不然,潜移默化地收到更多社会的约束。还有一点是,在爸爸去世时,她悲伤也是错误的,因为会影响到孩子们;她伪装也是错误的,显得作为女儿很冷血。她在意得太多,以至于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错的。

    6. “自我”的捆绑,她的压抑型人格。说实话挺佩服她的,能一个人如此长久地承受着一切。在全篇看来女主没有对任何人倾诉过(个人觉得心理医生不算),对前夫、女儿、朋友、Max都不曾有过。她是合格的母亲、妻子、上司,但她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可能这来自于她童年的伤痛,由于被父亲的忽略,失望地习惯性地封闭内心,只依靠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她最后和父亲的对话显得让人动容,我想这也是每个人和原生家庭之间关系的复杂之处。从中受伤,还是会需要从中获取力量。

    梳理完发现整部剧在节奏紧凑、时长有限的条件下试图讨论许多问题,明线是文学面临的商业化和坚持文学性的矛盾,暗线是女主一路的释怀和觉醒。很多时候这部剧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来讽刺了现实的很多方面,这里就不剧透了,值得去亲自品味。非常喜欢讨论区中的一句话是,成长为一棵大树身边需要一位情绪稳定的小园丁。Max实在是理想中的男主了,总是关心女主的心情,提醒她做自己,就算从未被倾诉最后仍然选择相信Sophie并站在她身边。他是一个在精神上很强大的人,他不会用撕开自己伤口的方式来告诉别人看,我受了多么深的伤害,我是多么坚强。植物和园丁是一个可爱的隐喻。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活出更轻松的自我。

  3. 相比第一季的剧情,第二季显然无法简单的复制了。

    第一季熟女遇到小清新,想要摆脱平凡生活突破压抑的自我寻求幸福。

    第二季则是三失人生,失婚,失业之后的再就业,失去老父亲的多重打击

    人生天平打破,刹车失灵原地打圈,混乱不堪,而每当苏菲陷入这种混乱的泥潭时,耳边另一个自我会化成老父亲与她交谈,有时交谈,有时看到老父亲懦弱失落无法自拔,其实就是自己的镜像。

    而整个叙事有一丝丝“妈的瞬息宇宙”的那种混乱无边无厘头无序的样子。但肯定不是,那部的无厘头我能理解,但无法看下去。而这部女性题材视角,索菲神经质,无序混乱的情景,夹杂偶尔突然低俗情色的开车,俊男靓女至少可观性还是强的。其中还夹杂着导演想要反映的社会问题,政治正确,商业化互吞噬纯文学,惨淡的纯文学如何生存下去等等议题。

    当然第二季中还是有第一季的延续,比如他们还是会玩那个游戏,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平常生活中安置一些冒险。女主苏菲看似神经质,有时简直夸张过头的表演,也许是现代北欧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太压抑无时无刻希望的一种释放。

  4. 瑞典的生活比较单调,记得同学每周一闲聊的时候会问我周末干嘛了,实在不知道尬聊可以说啥,所以在北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女主爸爸说的,要学会当自己的朋友。

    人的精神世界只能靠自己,这是女主这季下来接受自己,对父亲去世释然的过程。很难想象这个出版社作为瑞典职场的一个缩影,大家真是这样的状态去工作的吗。感觉以前瑞典本地同学们都挺靠谱的,小组作业都是按时完成自己的部分,还有贡献。难道人一旦迈入社会,经历了生活的琐碎后,精神世界就会这样么。

    最后NK门口的大结局,在角色突破的同时又带着点老套,但是耐不住2季铺垫的结果,在这个孤独的社会,男女主能互相看到对方的长处,一个对着墙上挂的画说真美,一个赞赏对方的“我是一个种子”的想法,有能欣赏到你的闪光点的人那真是幸运和再美好不过的事了。年龄和家庭关系又算得了什么呢。而且在北欧这样女性和个人意识很强的社会,这种爱情应该是最能实现的吧。

    (感怀一下当年和同学在NK里拉人做市场调研,不会瑞典语,看着本地i人同学们那尴尬且又努力的去approach陌生人的场景,真是很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