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布达佩斯漫长的周末 Egy hét Pesten és Budán(2003)

简介:

    匈牙利传奇演员Mari Törõcsik和Iván Darvas联手在电影大师卡罗利·马克这部最新力作中演出。这部当代浪漫爱情剧的背景设在风景如画的布达佩斯,Darvas扮演一个的退休老人,曾在匈牙利“56年革命”期间被迫离开祖国。他和妻子在瑞士过着安逸的退休生活,一个电话却促使他重返故土。他与旧情人重燃爱火,而这位旧情人掌握着许多将会改变他命运的秘密。远在30年前,演员Mari Törõcsik和Iván Darvas已经和导演卡罗利·马克合作过,在获奖无数的《爱》中饰演一对情侣。如今这“铁三角”组合再度为观众奉上一部精彩的作品。

演员:



影评:

  1.   一、昨日的世界

      修昔底德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初衷非常实际,希望人们能因此避免同样的灾难一再重演,“如果它能对那些想知道那些曾经发生过、而且根据人的本性来说还会同样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最朴素的事实的人能有所裨益的话,我就会感到满足。我写这本书不是为了此时此刻,而是为了将来永远”。他冷静公平的描述他所看到的每场海陆战斗,分析着战争的起因与其造成的后果,事物永恒的一面也由此浮现出来。人性中那些本质的弱点和丑陋的一面,都不会比人的身体在进化行为中变化更大,那么细究很多争端的起源都会有共同之处。以修昔底德的观点,引起战争的根源是人类的贪婪。在不同时代里,不同环境中,贪欲引发了各种斗争甚至战争。这部战争史就是要记录不同环境下人们采取的举措造成的恶劣结果,让后来那些也处在类似境地下的人能引以为戒,不要再走上同一条迷途,制造无谓的损失和伤害。

      当然,几部历史书籍远远不能阻止更多的战争发生,更多的是只能作为记录和警醒。那些由前人经历过、见识过的苦难,仅仅是通过记忆,很难传递,也无法长留于心。当生活归于单一的平静,没有平步青云的狂喜,也没有式微衰落的颓败,从未经历动荡,也未曾面临险境,有的只是跟随同样的节奏慢慢随时间变化着的小小愁绪。那么,人们面临最大的敌人便只是时间,悲伤和痛苦的记忆也会逐渐成为泛黄的一页纸张,化作前尘旧事。至于世界各个角落从未停止的争斗,也只是出现在报纸角落上的一张图片和几行墨汁。枪炮的声音传不到大多数人的耳中,他们无从体会,也更加无法理解。而一旦战争的苦痛再次翻开棺木,推搡着新的时代卷土重来时,世界又将陷入一次疯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一战爆发后的颠沛流离中,一直渴望着和平,却还是在1939年的一个上午,听到收音机里传来德国人入侵波兰的消息后,默默走开了,他比大多数认为战争已远去的人清楚,和平再次覆灭。他明白,此刻收听到此消息的人,会有成千上万人死去,战争再次带来了绝望和危险,无尽的悲伤和满目疮痍。1939年英国的八月和1914年奥地利的七月,都是迷人而安谧的,而就是在这不可思议的美丽的一天,阳光挥霍了世界上最后的几缕热情。恰恰是这样的一天,似乎是可以预知却又是难以阻挡的。

      就是这样,人们经受自己制造的苦难,不断反思,不断重复,不断遗忘,每个环节都必然而不可或缺。对于那些曾因为争斗流离失所,多年后仍然背负着沉重回忆的人,对于那些谈起“我的家”便沉默不语的人,对于那些很多被时间埋藏在心底的故事,他们都成为了历史迫不得已的见证人,不可能避而不见,不可能置身事外,哪怕是多年后,曾经的记忆也会再次不期而遇,就像引爆了一枚定时炸弹,开启了埋藏的往事,让它们以各种方式再现于世。那种故事不是随便就可以在阳光下大肆讲述的传说,是在黑夜里才能娓娓道来的昨日倒影。

      在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过后近半个世纪,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曾经经历风暴的地方。英国制片人马克找到匈牙利的导演卡罗利•马克,想让他拍一部有关于匈牙利事件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鲜少有人去讲述有关那次事件的故事,他认为也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四十多年过去了,匈牙利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经历了二战和国家变革的卡罗利•马克,并没有将“布达佩斯的漫长周末”(Hét Pesten és Budán,Egy 2003)拍摄成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反思电影,或者是政治观点过强的影片,甚至他刻意回避了一些政治问题。他没有像昆德拉那样旗帜鲜明地演讲、求索,年过七十的他不再有年轻时那种爱国主义的狂热和追求自由的激愤,他讲述了一个男人回到故乡的故事,在那里,过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被他抛弃的人和事物又重新回到他的生命,他不得不从中找回自己,审视曾经的事件带来的累累伤痕,摘除安放在体内的那颗炸弹。镜头随着他的归程,审视着布达佩斯的容颜,就像多年后又见到的老情人,面容模糊却一眼就能认出来,在它美丽的容颜下有着遮掩不住的憔悴。到了今天,布达佩斯仍旧处在旧的结束和新的开始的过渡期。

      影片主要讲述了不同时光中的爱情——对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可能性所做出的诠释。匈牙利事件只是整个故事的背景,正是这起复杂的政治事件,造成了这段不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跟着伊万的目光,他情感脉络的延伸,布达佩斯的景象犹如一团漫无边际的水汽,慢慢汇集成云彩,在每个人的心中投下一片光晕环绕的阴影。

      伊万•蒂勒格走在瑞士卢加诺湖畔的宅邸,郁郁葱葱的绿意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鹅黄的光晕,绿树花园环绕在周围,房屋边伫立的劲松、花草和缠绕着藤条的葡萄架,都诉说着这是一片没被污染的净土。接下来的早晨,和往日并无不同,他和妻子吃了早饭,谈到要长久居住在这里,把这里当作“家”。她不会想到丈夫在接下来的周末一个人踏上的去往布达佩斯的旅途,没有一句解释。普通人不会如此突然地不辞而别,一语不发,只是一个劲地奔向遥远的城市,好似要奔向另一段生命,奔回被自己抛在身后的五十年时光。

      而一切只是缘于伊万在清晨接到的一个电话,话筒中传来一个男人低沉扼要的声音,“玛丽病危,速到圣约翰医院来。”短短的一句话,像迁徙的鸟群带着清晰的往事,飞过森林,越过山峰,跨越海洋,蓦然站立于他的床前,穿越了他的身体。令人晕眩。生命之杯被打翻,散落一地的水滴撞击着宁静的卢加诺湖。一个被时间抛弃的人又重新开始了生命的计时,此刻,“往事像另一颗心脏在他体内跳动。”

      二、往事像另一颗心脏在跳动

      (1)现在

      每当太阳升起,光线透过微微拂动的树叶,掠过渔人塔的尖顶,穿过古堡的拱门,洒在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水面,布达佩斯都在用自己的美丽讲述着一个属于童话王国的故事。但是,在电影中的布达佩斯却是另一番面容。导演放弃了阳光下温情脉脉的城市,选择了灯火闪烁的夜晚,黑暗撕扯掉了美好的假象,浓重的回忆弥漫在街灯的光晕中。

      伊万就是在这样的夜晚回到了曾经的故乡布达佩斯。车上的司机不停的告诫他,要付给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不低的小费,钱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对于街上遇到的一个卖报纸的人,他不屑地告诉伊万,这些人都是无家可归的浪人。从伊万的眼神中不难看出,这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故乡,它变得冷漠、世俗,在浪漫的外表下有着不堪一击的内心。这不再是一个人们邂逅真爱的应许之地,街道上的墙壁,随处可见的涂鸦,透露着混乱、破败的气氛,处处都涌动着贫困、不安和暴力。短短几天内,伊万遇到了各种行乞的人,不少失魂落魄的人。到达布达佩斯的第一个白天,他就在街头看到一辆车险些撞到一个路人,那个路人不仅愤怒得破口大骂,还掏出手枪向车窗射击。这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与清晨静谧的美丽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走在童话与地狱的交界,幽蓝的火焰在无形的烧灼着这片土地。车中的女人(安娜)脸色苍白的跳下车子,惊魂未定地问伊万,您都看到了吧?愿意去警局给我作证吗?可是不等伊万回过神,她就马上失望的说,您一定不想卷入其中,还是算了吧。尽管伊万后来又打过电话,真诚的表示自己想要帮忙,女人还是一口咬定他没有诚意,挂上了电话。此情此景,外面的人都会不禁自问,这些人都遇到过什么样的事情?让他们如此小心翼翼的防范,对任何人或事情都不再相信?

      曾有人问过本片的导演,会不会担心匈牙利观众看过这个电影,会有激进的人跑出来抗议?他说,从没有担心,因为这就是在这里每个人所经历过的生活,大家每天都会看到不停有人消失,有人被秘密警察带走。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习惯戒备着生活,防范着任何陌生人甚至是亲友可能带来的威胁。看过影片,就会发现,不要以为持有枪械的就是坏人,就是恐怖分子,比如那个向司机开枪的人,后来安娜再次在街上遇到了他,准备和他理论,那个男人不无歉意地说,他并不是什么凶徒,只是那天他特别失落,喝醉了,酒醒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

      虽然至今为止,匈牙利事件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但在影片中我们仍能看到这种秘密势力的存在。给伊万打电话的神秘男人,叫做佩尔•博扎,伊万在医院遇到了他。他总是裹着黑色的大衣,像是包裹着他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和可耻的过去。他总是无所不在,出现在很多地方,仿佛动一动手指就能解决所有事情。伊万在遭遇了一场小型的地域枪战后,作为目击者被警察盘问,是博扎出面帮他解了围。当伊万为如何照顾身体衰弱的玛丽卡时,他又出现,让伊万不用担心,他已经在瑞士帮玛丽卡安排好了一个工作,只需要奉劝她接受。在一次交谈中,他也坦白的说,他憎恨自己身上的那些过去,他讨厌作秘密警察,做肮脏的事情,但对于既成事实的东西,总是难以改变的。不能说他是没有感情的人,他也深爱着玛丽,为她默默地做一切事情,照顾她,送给她花和糖果。但却无法赢得玛丽的爱情和尊重,因为他的爱夺走了玛丽的自由与尊严,他的爱掠夺着太多的牺牲和痛苦。这些痛苦,不仅仅是他一个人造成的,也是环境中那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推搡着两个人走到了今天这步。你说这是爱情?她认为这是肮脏的交易。

      除却这些背负着罪恶与伤痛的人,还有想尽办法逃出布达佩斯的人——照顾玛丽卡的护士,她恳求伊万把她带走,她愿意当情妇或者随行护士,只要能离开这个国家,让她做什么都行。不仅在布达佩斯,在世界上很多遭受创伤和贫困的国家,都有这样的人渴望逃离,可是国家就像一个牢笼把他们死死的抓住,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面繁华似锦的世界叹息。对于那些有幸逃走的人,比如伊万•蒂勒格,他拥有了大把的财富,住在全世界最美最富饶的土地上,依然若有所失,午夜梦回,却是这片曾经想要杀死他的土地。就算能逃走,他的过去扔深深扎根于此,他生命中的一部分都流失于此,无法带走,也动弹不得。况且这里不仅只有痛苦,也有他最值得宝贵的东西,他的家。是的,他把这里称作他的家。在电话里,他和自己远在瑞士的妻子阿芒达解释,说这边出了些事情,他必须回家看看。阿芒达愕然地问他:“你把那里称作自己的家?那个想要杀死你的地方?”是啊,不管这里多么不好,却仍是他的家,他一辈子都想回来的地方。正如许多前苏联的作家,当时遭到政府的迫害,离开了祖国,却穷尽一生都想回去。他们憎恶的是这片土地上的罪恶,他们热爱的是这片土地,因为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属于这里。

      (2)过去

      “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莎士比亚《辛白林》

      茨威格那一代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被动荡的时代多次倾覆了家园,饱尝了所有灾难,经受过恐怖统治的压抑、渡过经济崩溃的恐慌、遭受政治流亡的磨难,他说“我曾被人大肆赞美过,也曾被人无端排斥过,我曾自由过,也曾不自由过,我曾富有过,也曾贫穷过”。最后他因为对世界巨大的热情带来了绝望,和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几个月后,二战结束,迎来了他生前一直念念不忘的和平。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痛苦,就看你回过头怎么样看待那样的痛苦。大马哈鱼出生在河流之中,长大后就顺流而下游入海中生长,每到性成熟后,它们再逆流而上,穿越险滩,遭受捉捕之险,纵然伤痕累累也要回到出生地,完成生命的轮回。简单的说,“它们为了性,但也是为了生活”。

      伊万•蒂勒格用了四十年完成了自己的旅程,回到了他的家乡。回来的那一刻,玛丽卡•托瑞克险些因为见到他而诱发的心脏病丧命。那颗许久不曾跳动的心,再次开始跳动。他无法得知她如何度过的这四十年,独自一个女人,要靠陪权贵人睡觉抚养女儿,每天用酒精和毒品麻醉自己,饱尝生活的艰险。他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短发及肩,青春洋溢的笑颜如花。他翻阅着以往的老照片,泛黄的画面带来的清晰如昨的记忆。一张照片就能穿越时空带一个人回到过去。与其说旧照片揭开了过去的伤疤,毋宁说那些美好的日子又再度回到了身边。玛丽的微笑,玛丽的卷发,玛丽娟秀的笔迹,玛丽暴躁的脾气,她用美丽、聪明、才能和懒惰赢得了他的心。

      每个星期六,他都会坐火车来,她会拿着许多面包在车站等他,因为他总是吃不饱。他总有用不完的精力,不停地奔跑。他们在朱茜的公寓生活,在床上做爱,他用嘴喂水给她,因为他总嫌公寓里没有一个干净的杯子。那个时候,玛丽不需要酒精的麻痹。他们有爱情。在那个被掠夺一空的时代,他们只剩下爱情。

      说起他在匈牙利的最后一个晚上,他永远记得,玛丽斜靠在朱茜公寓的窗户旁边的样子,台灯晕出的淡淡微光笼罩在她美丽的脸上,让她一只眼睛显得特别大,另外一只眼睛却被阴影遮盖。她推开了窗户,随之手臂滑落了下去。然后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奔赴了逃亡的旅程。他记得那个画面,永远都记得,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梦到她——梦到她脖子上的青筋崩裂出来,梦到她捏紧拳头的样子,梦到她……他想要回家,想要见到她。

      再一次见面,他们都百感交集,她一语不发,只是要来了他的手帕,微笑着说,依旧是记忆中的薰衣草香。她像回到了少女时代,单纯依恋地望着他,说,你介意我的皱纹吗?

      如果没有存在于那个时代,这将是一段完美的爱情。

      四十年后,玛丽揭开了那段爱情下丑陋的一面。她一直都在帮助匈牙利的秘密警察监视身为石油大亨的伊万。她告诉克格勃他都跟谁联系。然后他就入狱了。那时候,她还是一个20岁的天真女孩,刚走入大学校园,没有想到事态的严重,听信了谎言,一心只是爱他,担心他,想要救他。匈牙利事件发生的第二年,秘密警察又让她去英格兰找他,继续监视他。她为了见他,什么都做了,也不管他知道真相后会多么震惊。只要跟他在一起,她就很幸福了。他们在病房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旁边病房正在急救一个病人,最后她的心跳结束了,预示着他们的爱情终将走向一个终点。她爱他,却让他遭受了牢狱之灾,或者这并不是她的责任,却是两人之间无法抹除的鸿沟。

      “你被关过禁闭吗?他们有没有搜查你身上的铅笔、火柴或是香烟?有没有把你和最壮的犯人关在一起,让他把你打得半死?或者是跟他们最臭的一个关在一起,让你睡不着觉。你的被子没有叠好,有没有扇你耳光?”伊万的这些回忆,同样也是不可磨灭的痛苦。

      她曾经想要一个孩子,他却害怕承担责任,收拾行囊,离开了她。没想到,她却已经怀有了他的骨肉。“爱是不能重复的,也不可能继续,不然只能迎接死亡。”玛丽终于厌倦了等待。她看到了这份情感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经消失了,他们能拥有的只有回忆。

      如果没有那个时代,他们也不会拥有这样的爱情。“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和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的生活过”。(斯蒂芬•茨威格)

      (3)未来

      “我对幸福做了神奇的研究,没有任何人能逃避它。”——兰波

      卡罗利•马克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对于爱并不太重要,在爱里,只有今天和明天才最重要。

      安娜•托瑞克就是属于伊万的未来。从第一次看到她的车窗被人用手枪射穿,他就知道这个女人和自己的生命紧紧相连。不用多问,安娜就知道他是消失了多年的父亲。他们之间有好似情人的关系,充满着温馨、争执与暧昧。他给她做饭吃,给她买房子,想要重新走入她的生活。他从来不问安娜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用做什么验证。是自己的孩子,总会知道。左肩胛骨上的胎记是他们血液相连的证明,他们互相抚摸对方的胎印,她甚至亲吻了一下。轻柔的爵士乐像在吹奏一曲情歌,悠扬、抒情,衬着最后相拥的身影。爱可能以各种形式闯入生活。伊万一直都不想要孩子,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却不顾一切地想要照顾她,疼惜她。

      安娜和母亲一样神经质、脾气暴躁,像颗定时炸弹,喜怒无常,上一秒还温情脉脉,下一秒就爆炸得伤心遍地。毕竟,这个称自己为父亲的人那么多年。她13岁的时候被老师猥亵的欺负时候,他在哪儿?她和母亲为生活的贫困担忧时,他在哪儿?是的,他不知道她的存在,她还是要不停地折磨自己,抵抗不住这整个事件给她的生活带来的侵害。

      挥别了夜晚的阴霾,他们一起回到了伊万童年时的住宅。在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公路,两旁掉光叶子的大树整齐地站在两旁,准备迎接第一缕春风。远处是山峦,或许还有平原、河流和大海,这些景色都画在了一张巨大的蓝色画布上,绒白色的云朵整齐的聚集在一起,向前方移动。刚开始的天气还有些昏暗,然后阳光便毫不吝惜地露出了笑容。阳光下的布达佩斯难以掩饰年龄和忧伤。回到住宅的伊万,看到了他的马厩,妈妈的玫瑰花坛,还有之前每个下午的时光。他和安娜围着篝火,讲起他14岁的时光,喝着酒。住在同一个房间,听着窗外的汽车声,沉默不语。安娜希望父亲学会遗忘和原谅。因为无法原谅才难以遗忘,始终纠结在心头,成为他始终背负的过去。

      最后,伊万回到了瑞士卢加诺湖畔,妻子阿芒达已经不堪忍受,搬出了住所,剩下空荡荡的豪宅,倍显凄凉。他已然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而他最后又找到了什么呢?难道只是最后物是人非的寂寞?

      这时候安娜打来了电话,他们在电话里互相倾诉自己的孤独:“我好孤独”——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今后将不再孤单。他又再次找到了他的家。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2. 伊万回到自1956年革命后离开就不曾踏足的布达佩斯,见到即将不久于人世的昔日恋人玛丽,得知自己当年的入狱竟是年轻天真的玛丽在秘密警察的蛊惑下告密所致。布达佩斯是如此美丽端庄,又如此寂寥肃杀,街灯光晕下这个城市隐藏了太多耻辱、罪恶与秘密,如同烙印,无法随那个时代的逝去而祛除,依然控制着人们的内心,想逃离,却力不从心,一如当年伊万与玛丽年轻的爱情背后的阴影。但伊万看着病床上的玛丽,仍念念不忘每周六他乘火车去看她,站台上是知道他总是吃不饱而带着很多面包的年轻女大学生。数十年别离后心怀愧疚的玛丽,重逢第一件事是不忘要来伊万口袋里的手绢,凑到鼻侧,安心确认,“还是薰衣草的味道……你介意我的皱纹吗?“

    另一条线更加感人的是伊万与素未谋面的女儿安娜的情感。他不需要确认,“我就是知道你是我女儿”。她不可思议地知道他肩胛骨上和自己一样的胎记,掀起互相查看,轻轻一吻,入怀,“我终于有爸爸了”。她让他带自己去看他的出生地,阳光下的匈牙利,配简短悠扬的琴音,温暖到令人鼻酸。结尾伊万回到瑞士的住所,妻子已不能忍受,离去。空屋内孤寂的身影。那边女儿打来电话,“我好孤独,我想见你。” “我也是。随时都可以……” 新的生活将在两人的微笑中开启,创伤也许能够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