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One Day
导演: 若菲娅·西拉吉
主演: 索菲娅·绍莫希 雷欧·弗戴迪 安布鲁斯·巴赫扎 佐卡·瓦赫伽-布拉史寇 卡洛伊·哈伊久克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匈牙利
上映日期: 2018-05-09(戛纳电影节) 2018-11-08(匈牙利)
片长: 99分钟 IMDb: tt8274146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文 | 沃可心
去年的匈牙利电影《肉与灵》荣膺各类提名与奖项的场景依旧清晰,而今年,曾在这部影片中担任导演助理的索菲娅·泽拉吉(Zsófia Szilágyi)初执导筒,拍摄了另一部在戛纳电影节上备受好评的女性题材电影《一天》。这部入围了戛纳“影评人周”平行单元的处女作不仅仅使泽拉吉获得了表彰新人导演的金摄像机奖的青睐,更是在该单元一举拿下了十分注重电影艺术性的费比西奖。外貌和才华兼备的泽拉吉通过这部可能是今年最优秀的匈牙利电影,充分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位新人导演的优秀潜质,也使电影界和观众们对她今后的作品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值。
泽拉吉在这部电影中细致呈现的真实场景、鲜明情感,以及饱含巧妙构思的场景设置与拍摄技法使得费比西奖的评审团称赞这个故事“饱含紧张、幽默和戏剧冲突”。有国外电影媒体甚至将其与女性主义电影的先驱之作《让娜·迪尔曼》相提并论,指出两部作品之中存在着些许互文与继承关系。
电影是这样开始的:片名ONE DAY中的字母“Y”突然开始模仿时针转动,伴随着轻微的滴答声,《一天》就在平常对话和孩子们的打闹声中开场了;而电影的基调也由此定下——正如开场所暗示的那样,这部影片将主要关注点聚焦在诸多琐碎的家庭事务之上,无比真实地反映了一位身心俱疲的女性如何迷失于日常生活之中。
女主角安娜一定是这个家庭中最忙碌的人。从早上一睁眼,安娜就需要面对无数亟待解决的烦心事,而且非她不可——照顾家中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正处在人生中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绝对不会闲下来一分钟,需要有人各种督促吃饭、上学、写作业,而另一个还太小以致需要母亲的加倍关怀;操持各种家务,水管怎么又漏了?银行为什么搞错了账单?以及,虽然很感谢我丈夫的妈妈能来帮助我,但能不能停止插手我家的事,让我喘口气?而且,不仅仅是家中日常惯例,安娜自己也还需要应对作为意大利语培训教师的工作,以及各色各样来自同事的“拜托”。听起来够糟了吧?然而电影刚开始不久,这些种种就被放置在了一个更糟糕境遇之中:安娜的丈夫出轨了,对象恰恰是安娜的好友,不,前任好友。
在这90多分钟内被展现的一天实际上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明面上的情节发展随着安娜接送孩子们、奔波于各个活动场合,按照时间顺序不断推进;其背后则隐藏着另外一条暗线,通过各种线索使观众不断积累起对安娜和她的丈夫之间感情关系走向的好奇心。而在紧锣密鼓的生活细节填充银幕的同时,观众也会逐渐加深对安娜的了解。也由此,电影完成了对于婚姻和家庭问题的呈现,以及对其原因的讨论。正如导演泽拉吉在访谈中所说,“观众将会通过安娜的行为逐渐了解到她在生活中需要忍受和对付的问题”,而当观众了解了安娜应对不同事件的不同反应之后,“……也会能够理解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发生。”
饰演女主角安娜的匈牙利女演员索菲娅·绍莫希将安娜这个角色的疲惫与绝望演绎得精彩至极。事实上在此之前,绍莫希就出演过获得去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奖项的《校合唱团的秘密》。当被问及对这部电影的看法的时候,绍莫希则真诚地说她完全能够理解安娜内心的情绪与波动,因为这是“一个普通的人忍受着常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平常生活之中。”
与这样“平常”的电影主题相匹配的是导演泽拉吉精心而为的调度技巧。《一天》采用了大量的手持摄影,来营造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极度写实的日常场景。电影中只有极少的几处配乐,取而代之的是用大量的环境音效丰富日常感,进一步加强观众对安娜情绪的体验;家中孩子意味不明的自言自语,玩具掉落的声音,碗筷碰撞的脆响,咨询电话里让人久等的彩铃,甚至还有婆婆的唠叨,不同的环境声交织在一起,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呈现效果更能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焦头烂额呢!在呈现家庭生活场景时,电影的打光较为晦暗,更加显得灯光下的安娜一脸倦容,眼中憔悴的神色更为清晰——观众们会轻而易举地感受到安娜的疲惫;而当安娜短暂地摆脱了琐事的束缚的时候,画面则变得较为明亮,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安娜心境的大幅转变,现在观众们甚至可以说,在安娜脸上的是难得轻松平静的神情了。一个较为鲜明的对比是,同样为室内的场景,当安娜终于在午休期间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可以和同事倾诉生活烦恼的时候,他们交谈的场所被安排在了一个有大扇窗户的餐厅,在这样明亮的场景之中,安娜一直紧锁的双眉也舒展了。通过类似的对比和变换,泽拉吉正是在不断地邀请观众进入安娜的视角,感受安娜的负重。
影片以安娜生活中的一天为剖面,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女性面对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所要承受的各种责任和压力,从而探讨了家庭与婚姻、女性的社会身份以及妇女在家庭中的免费劳动问题等。此类题材几乎可以说是女性电影的典型,却在泽拉吉的电影中演绎出新的味道,既保留了女性视角一贯以来的细腻质感,又因电影中的思索而带着些许苦涩。安娜的“一天”甚至都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24小时,而比24小时更长——想来也是,总有未处理完的各种家务事、总有需要照顾的家庭,所以一位女性的一天很有可能被透支再透支,以至于不断“延长”。正如此前其他导演所做的那样,泽拉吉同样在这部电影中赋予了家庭琐事社会意义,观众也因此对安娜最后面对不堪重负的生活会付诸怎样的行动充满好奇与想象。
匈牙利电影《一天》我觉得很像《塔利》的真实版本。欧洲中产中年妇女遇到的问题与社会主义国家中产妇女是否一样?孩子们是否都一样很闹腾?出轨的丈夫是否都那么理直气壮?收入是否永远都不够付账单?
就像那些毫无成就感的工作;就像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就像善良却强势的婆婆;就像坐公交接孩子哄孩子开错车停错车;就像得知丈夫出轨自己要去给孩子买退烧药;就像看到特价产品后还得特地把购物车里的原价产品放回去;就像那个一直都在漏水却一直没钱修的水管…
这些琐碎和无趣构成了这个女人,这个妻子,这个母亲的一天,而她也曾是对爱情、婚姻、事业、生活有过梦想的一个人,一地鸡毛的生活把压抑编织成了一张大网,把她网在中间,令人窒息又动弹不得。
期待的爆发?
不存在的。一个中年妇女发泄都只能借孩子要听的广播唱出来。
那个“中年妇女在想什么”的高赞回答,真实又恐怖:
“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我身不由己,眼看着自己渐渐滑向年轻时决心绝不陷入的境地,虽然从不放弃挣扎但也只是延缓滑下去的时间罢了。
夜里三点我醒来,自从生过孩子就再也憋不住尿了,上完厕所睡意全无,躺在静静的无边夜里想着自己这绝望的生活泪流满面,内心深处我还是十六岁那个需要照顾的小女孩,多希望有人把我揽在怀里为我擦去眼泪,可是没有,妈妈老了,孩子大了,爱人冷了,所以不会再有人抱我,从此直到死去也再不会有。”
女主角也是这样,她精疲力尽,但没人会再抱她了,最终在压力下,她像小孩子一样,和儿子一起躲在桌子底下,假装家里没有人,就这么蜷着,像在子宫时那样抱着自己,任凭门铃一直响着,假装听不到,温暖又安全。
电影很平淡,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起承转合,但看的让人揪心又发堵。
人到中年,丈夫出轨,三个孩子各自闹腾的生长。即使夫妻两个人努力赚钱,但到了发薪资的日子,也就到了还信用卡和房贷的时间,日子紧巴巴到换个水管都困难,已经将就着用水桶提来倒去接近一个月。家庭还欠着婆婆的钱,又不能给她说自己家有多难,婆婆也是好心叫了水管工上门修理,但账单怎么付啊,连门都不敢开,只能暂时跟着小儿子爬到桌子下躲起来,电影结束。
她也曾有过梦想吧,或者她现在也有,就是三个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但生活未免压抑又无趣,她在这样的生活里别无选择的过着日子,唉,难受。
不知所言了,就这样吧,因为也说不出不要孩子的话来,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能有多少自由。可能从今后往前看,最自由的就是现在吧,即使现在依然不自由。
这一个个儿女、丈夫、朋友、同事、父母编织起来的大网啊,谁能真正的自由呢,我们都在网上活着,我们只是无数个身份的集合体,我们很难在主我客我的互动里找自我,我们在客我的交流里身不由己。人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本篇为「戛纳夏夜 解暑人生」7月8日《一天》的映后交流文字回顾,本次线上展映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优酷、淘票票、和观云影院共同发起。
文章很长,但很值。
“这部电影呈现了受难中的女性如何用她的方式承接不可承受的一天。安娜用尊严的方式承受下来,像巨人一样把生活一日一日地推上山,眼看着它滚下来,再一日一日地把生活承受下来。”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田卉群
“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匈牙利家庭,70%的匈牙利人的生活与影片中很相似,家里基本上有两三个小孩,所以父母双方都要一直工作,很忙碌而且钱不多,这是真正的生活,而非婚姻的故事。”
——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副主任艾登
主持人:请田老师聊一聊看完这部影片的第一印象?
田卉群:我看这部电影时,忽然联想起希区柯克悬疑小说中的一个故事。凶杀案发生在一个普通的人家,死者是一个洗衣机修理工。当警察去调查的时候,家里只有一个家庭主妇,厨房还烤着羊腿。看似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理由杀死这样一个普通的修理工。调查结果发现,凶手就是家庭主妇,凶器就是羊腿。当然杀人的时候是冷冻的,现在已经被烤熟了。
为什么希区柯克会写一个杀人的家庭主妇?理由是什么?她跟修理工没有任何前嫌与恩怨。我想,理由与《一天》中女主人公的所面临的细碎的糟糕的生活颇为相似:不听话的孩子、让她闹心的老公,家里边不时报废罢工的物件。因此当洗衣机修理工告诉她今天这个机器修不好的时候,她再也没办法忍受了,就拿起午餐要吃的冻羊腿成为了一个凶手。
我看《一天》的时候注意到一个情节,她家里也有一个一直在漏的水管,当修理工进来的时候,我几乎以为我要看到一个希区柯克式的故事,但是没有。《一天》中的主人公选择了一个让我感到很震撼的结局,她跟她的孩子一起躲到了桌子底下,一起做游戏面对所有糟糕的一切。最长的一天,又是无数个不停重复的一天。
观影过程中,我好像走进了一位朋友的家,看到了她被浓缩的一天。无论这部电影是不是改编自导演个人的经历,它一定是主创们根据她的朋友的经验,以及自身的体验,把这些非常琐碎,但是集中起来却无比沉重的一天呈现给观众。
有一部电影叫做《最长的一天》,写的是诺曼底登陆。二战当中的诺曼底登陆在人类的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也可以叫「最长的一天」,更残酷的是在这个女主人公的生活当中,她还有无数个这样的一天。
因此,我觉得希区柯克所写的杀人的家庭主妇的那种恐怖对我来讲倒不是特别可怕,因为他用一个非常强烈的手段发泄了主人公的愤怒,但是《一天》中的女主人公更令我同情,她没有办法用一种失态的、爆发的方式来终结自己糟糕的「一天」,而是用一种非常暂时的逃避来接受日复一日的生活。尽管这部影片观众朋友们看了以后可能感到有一些琐碎,但这种琐碎累积起来,就是生活本身。
B厅碎碎:女人既是妻子,妈妈,女儿,职员。多角色的变幻中,女主很疲惫。
田卉群:我对安娜非常敬佩,我自己只有一个小宝宝,而且还有阿姨帮我带,但有的时候我也会突然烦躁起来。我的孩子三岁多,他就会说:妈妈,你刚才的态度是不对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位母亲,她有三个孩子,没有人帮助她。尽管她也会很烦躁,但她对孩子却很少有不对的态度,哪怕她突然有一点情绪主导,她也会尽快调整到可以与孩子平等对话的状态。
尽管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很日常的生活,但我觉得主创有非常强大的韧性与信念:关于如何忍受沉重的生活的精神力量。我想,这部电影几乎是一道题目,它可以放在每一位在婚姻中既有事业又有孩子的女性面前:你怎么去面对这样的状况?我甚至试图把这个状况套在我自己身上,我觉得我也不可能比安娜做得更好。
她用几个层面应对「不能承受之重」的现实。第一个层面,她跟她丈夫的关系,她用信仰和上帝的层面向她的丈夫发问。她让她丈夫再说一遍,在基督教的婚姻当中,面向上帝说出誓言,她的丈夫已经说不出来了。即使在那一瞬间,婚姻的真相暴露,她已经处于崩溃和分裂的状态,她还在尝试做些努力,她跟丈夫说:你不要去见那个女人,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一部分是通过信仰来发泄的。
在她已经意识到婚姻不可救赎的时候,她还给丈夫一次机会。当她的丈夫出轨后回到家,他们的对话相当平静,没有崩溃,没有爆发,只有真相。为什么她在事情发生的当晚可以如此平静?不过是因为当她的丈夫没有办法重复婚姻誓言的时候,她就已经看到了真相。
影片结尾处还有一个有趣的镜像。丈夫出轨后的第二天一早,他送小孩上学。这时的丈夫,有一个镜子里的形象和一个现实中的形象,安娜却没有与他有任何言语或眼神交流,她倚靠在门边,非常平静地跟孩子说记得带乐谱,带大提琴。那一瞬间,我佩服她认知真相、接受真相而又不爆发的精神力量。我相信不是每个女性角色都能用平静的方式,面对自己生活中早已经知道,但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的真相。
婚姻和爱情的崩塌,安娜用最有尊严的、沉默的、完全不崩溃的、仍然关注具体现实生活的方式面对。
最后她放弃修水管,也不让修理工进门,而是躲到桌底,用一瞬间的忘却对抗她已经用沉默的尊严回应过的现实。她给自己非常短暂的释放,但又是一种回缩式的释放,就好像一个婴儿回到了子宫,一个成年的女性回到了童真的时代。她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屏蔽所有,跟她的小儿子一起回到婴儿状态。
主创浓缩了很多女性一生都要面对的几个重大事件:爱情、婚姻、孩子、事业。然而,电影没有选择爆炸性的崩溃结局,它让女性在一天之中面对所有人生的真相,并选择承受,只在自己的内心有小小的逃避,这是一种极大的勇气。
这让我想起加缪描写的巨神西西弗斯,他每天都得推着一块石头到山顶,因为巨人受到惩罚,石头又会滚下来,所以他必须再把石头推上山,推上山以后再看着它滚下来,日复一日无限循环。当我们看到安娜的命运时,我们也会联想到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常说的:人生就是受难。
这部电影呈现了受难中的女性如何用她的方式承接不可承受的一天。安娜用尊严的方式承受下来,像巨人一样把生活一日一日地推上山,眼看着它滚下来,再一日一日地把生活承受下来。
G厅huangmin:联想到《婚姻故事》,感觉一个家庭的经营实在需要双方的付出。
田卉群:《婚姻故事》当中的女主人公是通过非常强悍的战斗方式,取得了一个很有象征性的胜利:女主人公通过离婚,找一个强势的律师把丈夫的生活与艺术创作几乎都摧毁了一部分。
我不觉得这是一种解决方式,因为如果两个人基本的生活态度不一样,男性最关注的是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即使他们从纽约搬到洛杉矶,他们仍然会面临这个问题。生活空间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婚姻生活中的一些表象,但里边的还是改不掉。
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结局的时候,为之努力和战斗的结果,其实看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换一个生活环境,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最终却需要用离婚,甚至摧毁彼此的生活的方式来实现。这也说明经营婚姻对于现代人来讲,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各种各样具体的问题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个无法控制的结果。
但《一天》跟《婚姻故事》相比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安娜已经不会通过诸如我们多挣一些钱,换一个大房子,去佛罗里达度假,每周二来场约会……这些外力的方式改变她的生活。她已经看得很透彻,在心中超然地消解,她用了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方法短暂地逃避。可毕竟逃过了这一天,也逃不过明天。
主持人Hugo:请田老师从编剧结构的角度,分析这部影片?
田卉群:这部电影的结构是举重若轻的,主人公累积了这一天各种焦虑的事情,最后用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面对残酷压抑的生活。观众会感觉到震撼,但并不觉得突兀或不能接受。这是创作者结合日常生活与诗意艺术表达的结果。
当安娜在家时,她的生活是非常压抑和紧张的,但当她在路上,无论是乘坐地铁还是自己开车,无论是有孩子陪伴,还是一个人的状态,都会产生一种诗意,这时的她允许自己从紧张的气氛里走出来。
我以前看池莉的小说,写一个父亲因为孩子的到来(他只有一个孩子,而这部影片中安娜有三个孩子)疲于奔命。在武汉,从武昌到汉口上班,是需要坐轮渡的。当这位父亲送孩子非常疲惫的时候,他就在轮渡边看长江、看天、看升起的太阳。池莉大概是这样写的:主人公心中突然就升起了一种苍苍茫茫的感受。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看这部作品,突然发现在普通人日常疲于奔命的生活之中,当他有一瞬间可以出神,可以超越,可以放下的时候,他会感受到诗意。
B厅贝贝:不喜欢影片的拍摄手法,镜头晃来晃去的,灯光昏暗,视觉难受。
田卉群:导演可能想通过手持拍摄的方式将封闭空间中,安娜的压抑、痛苦、动荡的这种精神状态外化。
比如说她的电话铃声居然是《拉德斯基进行曲》,伴随着进行曲,她疯狂地收拾杂物时,那瞬间也有我们自己身上的影子。我们也经常在等电话,或是等回复的过程中干私活。甚至有时候我也会一边假装回应孩子的呼唤,一边疯狂地把他的玩具收起来,这一切动荡压抑,其实都是在外化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G厅大春:孩子吵闹的场面需要有艺术处理,这一点电影做的不好。
田卉群:电影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风格,如果用艺术处理,将它美化一些,就像加了滤光镜、柔光镜一样,那会变成另外一部电影。从电影诞生之初,大家就在争论,是加柔光的照片好看,还是用深焦镜头、大景深表现的真实的照片好看。这是两种风格,这部影片,毫无疑问没有加任何滤镜,而是将生活如实地呈现给观众。
主持人:请问艾登,匈牙利的女性地位如何?
艾登:匈牙利以前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相比,妇女权利的发展更快。尽管工作场合仍然存在男女比例不等的现象,但从历史角度看,匈牙利妇女在家庭中非常有权利,家庭通常由妇女管理,大小事都由「妈妈」来决定。
此外,妇女在匈牙利政府的所有部门中都有代表。但也不要忘了匈牙利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基督教中有一些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但作为欧盟中的一个现代国家,从法律的角度看,匈牙利男女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
A厅Todayun:匈牙利的大部分男性会分担家庭里的家务活吗?还是依然是以女性为主。
艾登:匈牙利的大部分男性会在家里分担家务,我认为婚姻中双方需要分担家庭责任(包含家务),期望妇女独立工作并维持家庭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
F厅aline:片中主人公是否在匈牙利具有典型性?
艾登: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匈牙利家庭,70%的匈牙利人的生活与影片中很相似,家里基本上有两三个小孩,所以父母双方都要一直工作,很忙碌而且钱不多,这是真正的生活,而非婚姻的故事。
A厅多余:请问匈牙利离婚率高吗?
艾登:特別高,55%。
A厅小鱼:影片中孩子上不同培训班,请问这是升学的压力,还是匈牙利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艾登:这个跟中国的确很像,在匈牙利,城市中大部分孩子会报各种不同的培训班,而农村里大部分的孩子不上培训班,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家庭没有足够的资金供他们额外的教育开销。但在大城市里,比如布达佩斯、佩奇等,大部分孩子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早上要上学,下午有培训班。因此父母的压力非常大,如果没有钱,没有时间的话,他们很难给孩子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孩子们的压力也很大,但也有可能他们从小就上培训班,早已习惯了。
但必须记住的一点是,欧洲的竞争非常激烈,进入大学很难,在欧盟找工作也不容易,还有着语言的障碍。这跟中文的情况相似,匈牙利语是一个比较难的语言,除了匈牙利人之外,其他国家的人很少会说匈牙利语。所以,除了这些培训班以外,孩子们也需要学很多语言,至少要学两三种语言。
A厅晨曦:请问培训班是才艺方面为主,比如音乐、画画?
艾登:培训班以才艺为主,也包括一些运动,但最重要的是语言课。
运动项目中,游泳和击剑最受欢迎,因为是最便宜的运动项目(笑),这两项运动在匈牙利历史上有过多次成功。我觉得99%的孩子有游泳课。
G厅大春:电影里早餐只有面包,果酱,以及稀溜溜的牛奶或汤,似乎有些单调。
艾登:匈牙利大部分的人不吃早饭,这对身体真的不太好。我们下午和晚上吃很多,但不常吃早饭。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大部分的孩子到学校买一个小面包,大概10点左右吃第一顿饭。饮食习惯真的跟中国很不同。
A厅小鱼:影片中晚餐时间比较晚,请问这是普遍情况吗?
艾登:大部分匈牙利家庭在八九点吃晚饭。因为孩子们的培训课结束的比较晚,大约六七点。
C厅一然:想问问老师,中国公民申请匈牙利签证好签吗?
艾登:一般来说不难,非常容易,现在疫情情况是比较特殊,我觉得九月份会相对容易些,如果你们想去匈牙利学习,有很多机会,你们可以向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点击链接,先行了解)打电话或者发邮件,我们会向你们介绍。
主持人:艾登可不可以与观众分享目前匈牙利电影行业的情况?
艾登:受疫情影响,影院停止工作,但是城市慢慢在恢复运转。但是电影的后期制作仍在继续,本月起,大部分电影项目重新开始拍摄,此外,有许多的影视公司免费向公众发行影片,因此大家可以在家里继续享受影片。
主持人:最后请艾登与观众分享几部匈牙利的优秀影片。
艾登:《索尔之子》,《肉与灵》,《木星之卫》,《白色上帝》,《地铁风情画》这五部都是非常有名且完全不同的匈牙利影片,推荐大家观看。
原文详见「和观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