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藩篱 Fences(2016)

藩篱 Fences(2016)

又名: 篱笆内的风暴(台) / 心灵围篱(台) / 围栏(港)

导演: 丹泽尔·华盛顿

编剧: 奥古斯特·威尔逊

主演: 丹泽尔·华盛顿 维奥拉·戴维斯 斯蒂芬·亨德森 约翰·艾德坡 罗素·霍恩斯比 麦凯尔泰·威廉逊 萨尼雅·西德尼 克里斯托弗·米勒 莱斯莉·布恩 杰森·斯维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加拿大

上映日期: 2016-12-16(美国)

片长: 139分钟 IMDb: tt2671706 豆瓣评分:7.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美国黑人特洛伊(丹泽尔·华盛顿 饰)曾是一名棒球希望新星,却因为一次意外的抢劫杀人案而入狱,当时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种族隔离政策还未完全废除,黑人登场机会很少,加上特洛伊出狱后年纪也大了,因此他的棒球生涯就此结束,沦为匹兹堡的一名环卫工。该片还讲述了特洛伊与妻子、儿子和朋友的复杂关系。

演员:



影评:

  1. 看之前就听说过于话痨,做好了瞌睡的准备,不过还好,熬过了前四十分钟渐入佳境,爆发性极强的表演也撑起来了这个平凡但不平淡的故事。

    华盛顿饰演的特洛伊幼年不幸,父亲变态,自己运动能力优秀却备受种族歧视,只能做些偷盗谋生,弟弟不幸被炸弹炸进脑子傻了,大儿子没有谋生手段只知道追求音乐梦想。一切都在大段长篇聊天对话中被特洛伊说了出来,华盛顿似乎对原戏剧剧本的对话异常钟爱,以至于为此不惜牺牲电影观感。

    随着剧情发展,矛盾越来越激化,生活窘迫的特洛伊害怕被开除,大儿子不断来找他借钱维持生计,小儿子为了追求运动梦想不惜放弃打工,傻掉的弟弟还被投诉抓了起来。这时候的特洛伊虽抱怨但还是会在贤妻罗斯的劝慰下去解决这些事情。这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了生计放弃了理想的男人,不管他曾经棒球打得有多棒,他都没有上场机会,他也曾有过梦想,有过自己的坚持,在生活的逼迫下都选择了告别。

    这就是全部么?不,随着剧情发展你会知道像他这样一贫如洗的人能拥有一套房子是因为霸占了弟弟的赔偿金,你会看到他讥讽白人司机啥都不干就能拿钱自己成了司机时却连驾照都没有,你会看到他因为自己的失败而强迫自己小儿子放弃运动梦想老老实实打工贴补家用。在他这里,梦想只不过是个被证明无用的借口,别人的梦想一文不值。

    可是,这一切都是他本意么?当他晋升为司机,当他大儿子可以参加演出了,他却出轨了。他想到了他也曾有梦想,他也曾风光无两,可是罗斯的梦想呢?可是他弟弟的梦想呢?可是他儿子们的梦想呢?讽刺么,一个人的悲剧,折射出了一家人的悲剧。

    故事的最后特洛伊逼走了自己的小儿子,自己带着私生女回到了家中,弟弟去医院接受治疗,一切都有了结果,虽然不完满,也是结果不是么。

    这个片子中的所有人作为旁观者都可以清楚的说出一番道理,但是当他们变成局中人,却又深陷其中。就像那个头发花白的朋友说的,罗斯只想要个藩篱,不仅只是想要阻挡外来人,更是要留住里面的人。生活就是这样,你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别人成了你的梦想,你会发现他这样那样的不足,你都做不到放弃,毕竟那是仅有的指望,你能做的,仅仅是去完成自己的一辈子,平凡又混蛋的一辈子。

    其实很喜欢那个傻掉的弟弟,或许傻了的人最天真,他的世界没有贫乏的物质,没有失去的理想,没有混蛋的人性。他可以采一朵花,对罗斯说,“嗨,罗斯,我给你带来了一朵和你一样名字的花。”

  2. 影片《藩篱》改编自同名的舞台剧,讲述了一个远大前程毁灭后的中年男人与家庭之间产生种种矛盾的故事。

    尽管,导演以原剧作家“August Wilson是美国的莎士比亚,你不能改编莎士比亚”的缘由,导致许多本可以视听化,拓展影片的电影叙事的对话剧情,被导演原封不动的保留了下来。导致导演兼主角丹泽尔·华盛顿的改编,并没有太多体现将舞台剧转换成电影艺术媒介本身特色的考量。

    但就影片原剧作强大的底蕴以及一些电影化的闪光点来说,影片《藩篱》在简单故事脉络下依旧利用叙事空间展现出,50、60年代美国社会中父亲角色在家庭中主体地位逐步崩塌,又进行重构的过程。

    ● 流动的后院空间与不稳定的家庭秩序 ●

    对于这样一部带有浓厚舞台剧风格的电影而言,电影叙事的场地作为戏剧设置一部分,便格外能显现出电影自身想要向我们透露出来的信息。

    后院作为家庭房屋在外部的延伸空间,它本身带有着天然的私密性——它属于房屋背后的空间,不受外人直接注视;自身也包含了向外拓展联系的特质——它勾连着一部分公共空间,象征着家庭内部与外界的联系。这种半封闭、半开放的空间设置自身便带有不稳定性的因素,也赋予了影片内涵延伸的余地。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在这个半封闭半开放的场景里,导演试图利用引导我们窥视。我们在满足窥私欲的同时,也将注视着这个影片开端似乎十分完好的家庭,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崩溃的边缘。

    《藩篱》的大部分叙事冲突都围绕着主角特洛伊·马克森一家的后院来展开。电影中的后院有着有趣的独特设计,导演将一些隐含深意的细节置放在后院中,用一些乍看之下无关紧要,但尝试引导观众注意的镜头来呈现叙事空间中隐藏的焦虑、冲突以及和解。

    影片的时长两个小时有余,去掉开头和结尾的非正片部分,剧本时长几乎和标准的好莱坞剧本时长一致。这意味着电影同样存在着经典的三段式结构,而电影中恰有有两个相似的镜头分别在影片的两个关键时间节点附近插入。

    当这两个镜头分别出现第一幕结尾点与第二幕结尾点的两个关键时刻,必然是回应着对于这个家庭冲突变化的环境暗示。第一次是当特洛伊在后院与妻子罗斯谈论着关于小儿子克里棒球训练后,电影第一次呈现了隔壁破旧的阁楼窗户的镜头。

    这个镜头暗示着一个重要的细节,主角房屋隔壁是一座无人居住的废弃房屋。当这座废弃建筑时不时地以背景为元素出现在画面里,就如同这个空间里的大象一般,看似无人注意,其实早已经作为叙事元素带入后院这个不稳定的叙事空间。

    影片在后院这个空间里逐步展现了特洛伊作为父亲与整个家庭的矛盾:大儿子一心只顾音乐,无心工作,时不时还要找自己借钱生活;小儿子渴望借助棒球来获取父亲的认可,却遭到他无情的嘲笑和拒绝;自己的弟弟因战争的损伤,引起精神问题而无法照料自己,自己要担负起照看的责任。废弃的房屋矗立在主角的后院旁,最终暗示的是潜藏在主角家庭内部还没有人发现,却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家庭危机。

    而特洛伊对于家庭婚姻的背叛,成为导致这个父亲地位危机最重要的导火索。看似突然,实则早已经有了伏笔。影片透过博诺之口暗示已经厌倦了毫无激情,重任在肩的生活。我们早在矛盾爆发之前,就能够从特洛伊与诺博回家路上的对话中了解:特洛伊不仅为其他女性买酒,而且被发现在艾伯塔的房子附近转悠,之后这个女人成为了特洛伊的情妇。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因此,特洛伊第一次望向隔壁的废弃房屋时,那扇破了洞的阁楼房间如同深渊的眼睛。特洛伊透过象征着深渊的房屋废墟,预见了家庭破灭、父权失落的潜在危机。当电影展现特洛伊执着地在自家后院建立起一道藩篱,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藩篱的建立对于特洛伊而言,是设法阻隔家庭分崩离析的外来因素以及维持自身家庭地位。

    当特洛伊最后一次与小儿子克里发生肢体冲突时,这个遭到整个家庭拒绝的失意父亲,一边念叨着“I can’t taste nothing ”,一边再次看向隔壁废弃的房屋,电影再次呈现了一个相似而略有不同的镜头:几近失焦的阁楼窗户。

    这无疑象征着,整个父权在家庭中最终失去了自身的地位,废墟和特洛伊在此刻同为一体,成为后院空间的不稳定因素,给后院这个流动的叙事空间带来了危机。有趣的是,小儿子轮回般的俄底浦斯式反抗行为,从戏剧冲突方面直接印证着父权式恶魔自身权力瓦解后的归宿——来源于深渊的恶魔终究还是会回归到深渊里去。

    ● 父权恶魔的瓦解与重构 ●

    回看特洛伊在大儿子第一次借钱时,所编造的一个故事,他说自己与恶魔交易,借以换取三个房间的家具,而代价则是每个月必须邮寄10美元。这个看似荒唐的故事,却耐人寻味。当小儿子指责自己父亲拿着叔叔的补偿金才换取这栋房子时,故事里的恶魔其实指的是特洛伊自己。

    从特洛伊自身来看,他的确是某种自私的传统父亲代表,他如同所有家庭中传统父权的代表一样掌握着支配的权力,不容反抗。当特洛伊的弟弟加里出场时,他以疯癫的姿态说着哥哥名列圣彼得的审判书中,导演便假借了疯癫之言说出了特洛伊的本质——父权式的恶魔。

    他对小儿子的未来道路的支配、对于出轨的选择只是再次的宣告,这是父权证明自身权威的必然结果。然而,我们也需要明白,当特洛伊自己道出童年往事,在自己的父亲的淫威下反抗时,特洛伊自身也是父权延续下的牺牲品,这点无疑给这个角色增添了复杂性。

    由于特洛伊的存在使得后院的叙事空间内矛盾丛生,讽刺的是,当观众看到藩篱最终建立时,却是在特洛伊自身的葬礼上。后院的空间由此终于封闭下来,因而,故事的冲突也就稳定下来。心念藩篱的特洛伊在受到藩篱庇护的家庭中成为了失落的存在,换句话说,特洛伊作为旧式的父权遭到了藩篱建立后所产生的新的空间秩序的放逐。

    借以后院空间的流动性,将目光放到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注意到,父亲的葬礼上,特洛伊的照片与肯迪尼的照片并置。就影片中60年代的美国而言,肯尼迪遇刺标志着“美利坚精神信念大厦”的坍塌。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使得整个美国处于一系列严酷的社会现实之中。种种民权运动以及盛行的“弗洛伊德”思想,同样瓦解了整个社会对于父权式大他者的信仰。在后院半开放的流动空间里,特洛伊一家的矛盾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动荡。

    影片的末尾,影片中的人物纷纷谅解了特洛伊,包括小儿子也唱着代表父亲的歌悼念。当家庭里旧式的父权死亡时,余下的人们总会寻求更大的他者来填补父权失落的空间。电影的最后一幕,成为了这部影片最为魔幻的时刻。当加里吹响小号时,召唤圣彼得打开天堂之门,天空出现了绚烂的金光。在此时,影片中对于父权瓦解后留下的空洞,被幻想性地缝补进了更大的他者中,由此,传统的父权被重新构建成。

    《藩篱》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家庭剧,在影片设置的叙事空间中,后院的半封闭半开放的流动性带来了叙事冲突的可能性,父权在这个不稳定的空间内瓦解;后院也在藩篱的建立后完成了新的空间秩序的建立,从而重构了旧式的父权。

    ·END·

    影像迷恋症候者

    与爱影视的你一同分享

    微信号:影像迷恋症候者
  3. 藩篱本是奥古斯特·威尔逊为舞台剧打造的一个本子,该片为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影帝的丹泽尔·华盛顿时隔九年后的新作。他将自己在2010年出演的百老汇舞台剧《藩篱》搬上大荧幕,并邀请一起合作原舞台剧的维奥拉·戴维斯一同出演。上映后,北美票房成绩却成绩平平,仅为55,101,969美金。在三大评分网站内的评分结果要专业影评和普通观众分成了两个阵营,不得不说藩篱是一部需要一定欣赏门槛的优质电影。

    毋庸置疑的是,藩篱是一部优秀的舞台剧。但是在大荧幕上的表现就显得有一些生硬了,最主要的点就是“剧本结构的转化”还不够。奥古斯特威尔逊在2005年就已过世,丹泽尔华盛顿作为导演在转化剧本的时候做的并不彻底。电影台词冗长,演员对白过于模式化,,些许表演肢体动作幅度较大,场景较为单一,空间的局限性要电影显得沉闷。可以说,藩篱舞台剧痕迹成为了观众跳戏的一个硬伤。

    可以说,丹泽尔华盛顿作为导演在剧本的转化上是失败的!

    庆幸的是,丹泽尔华盛顿与荣获本年度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维奥拉·戴维斯的表演简直精彩至极,尤其是维奥拉·戴维斯在藩篱中的表演简直是爆发式的,难以想象她赋予了这位贤惠善良的黑人妇女多角度深层次的角色定位。但是区区一个最佳女配的头衔,实在有点不甘!我真心觉得今年的最佳女主应该是维奥拉·戴维斯或者是于佩尔的。

    2立意高深,带有强烈的政治态度 并重重的回击了“种族隔离”时代的罪恶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作品都是描述美国黑人为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行的抗争和对文化根源的探究。为展示20世纪黑人生活的全景,威尔逊把自己的每一部剧作的时间背景分别安排在每一个不同的十年里。

    然而黑人因为穷困及教育程度较低,为求经济上的生存,必须再度依靠白人雇用,特别是当联邦军队撤出南方后,黑人顿失联邦法律的保护,其地位又陷入类似美国内战前的状况。

    189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普莱西诉弗格森案”判决,确立对黑人采行“隔离但平等”措施的合法性时,无异对南方黑人人权造成严重的打击,最高法院判决中有关“隔离”的部分被执行得十分彻底,但有关“平等”的部分则不然,导致南方出现更多种族隔离制度法令,甚至连在工厂、学校、医院及军队都采取种族隔离制度。

    藩篱的时间背景放在1957年,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的美国民权运动中。这段历史从1950年代兴起,直至1970年代,乃是经由非暴力的抗议行动,争取非裔美国人民权的群众斗争,在影片中这种大矛盾几乎成了情节构架的主旋律。除了男主特洛伊口中戳伤儿子的说辞:“那些白人不会让你上场的,你要在他们中间取得地位,必须比他们优秀十多倍才行。”;念叨弟弟在二战后,因为战时脑部所受重伤,变成了“傻子”,特洛伊痛恨政府给予黑人士兵的的战后抚恤的不仁道...

    个人觉得,很多人定义藩篱是讲父子关系的剧情片,其实我觉得完全不是这么一说,因为父子、夫妻、朋友等等的关系都复杂的穿插起来了,它就是要讲“黑人在平权之间的那种被压迫”的经历!

    影片结尾,镜头扫过特洛伊家的墙壁,上面除了代表着天主教的画作之外,还有两个在黑人平权运动上有着卓越贡献的两个人: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和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

    对于民族的苦难经历,任何一种迫害都是对人本性的毁灭。我们在十年动乱之后却仍然一段时间在伤痕文学的笔墨中记录着60、70年代被时代耽误的青年们。回到藩篱的时代是一样,种族隔离时代给黑人青年的迫害是渗透骨髓的。

    3 特洛伊并不是“混蛋”,只是他的一生都在被加害 特洛伊经常口中蹦出的“nigger”是对黑人极其侮辱性的词汇,特洛伊时常用来戏谑朋友和辱骂孩子,说明那个时代这个词经常被人挂着嘴边的,这里暗示了社会对黑人群体的不公正待遇,不光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甚至是从人格定义上的蔑视。

    19454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的出现也标志着,当时黑人在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受着种族隔离政策的限制的,由于教育权利的缺失,导致了整个黑人群体走进了恶性循环的困境中,无法踏入上层社会,永远只能从事下层工作。特洛伊从小的棒球梦想被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击得粉碎,无依无靠的处境下,为了生存,犯罪成了特洛伊宿命之路。

    后院特洛伊跟儿子有2场特别精彩的对手戏:第一次是修藩篱前锯木头,父子协同准备物料,特洛伊对儿子训斥是嘲讽和戏谑的,特洛伊从过来人的思维教导道,黑人在美国社会里是削尖了往上层社会钻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学一些安身立命的技能来的实惠。要知道,在1946年美国棒球组织规定黑人球员只被允许在黑人棒球联盟打球。插一句,后来有一个专辑电影《42号传奇》该片根据黑人棒球员杰基·罗宾逊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员在球场上所忍受着种族歧视的压力。第二场是父子在后院打架一事,这个情节丹泽尔华盛顿奉献出了他超高水准的演出,那种戏剧张力的把持度,要这一段表演成为了全片的高潮。

    所以,电影中的特洛伊就是一个有天赋却不得志的众多被社会边缘化的黑人群体中一员。他生活贫苦,却懂得顾家,也教育儿子要懂得照顾她的女朋友;虽然挪用了弟弟的政府抚恤金为自己家人添置房产,但是也并未不照顾智障的弟弟,相反可以说是细致入微的呵护;虽然私生活有问题,但是他懂得必须担负起自己的情人的遗孤(私生女)的监护责任......

    特洛伊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如果真的有些事显得低劣,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把他脱离他所在的时代和环境,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他点什么,但是他的一生就像片尾小儿子和尚未谋面的老爸私生女坐在后院里,哼起特洛伊那首歌总结了他悲情的一生:“我有条狗叫blue,老当益壮还英武,抓起负鼠装入袋,静静等待我回来。Blue死后我埋尸,夜夜它名伴我眠,Blue死得有狗样,去往它的应许地”。

    电影有一个超脱的结尾。特洛伊的弟弟告诉亲人们他要唤醒圣彼得,去为特洛伊开启天堂之门了。他手中的喇叭几经抚弄之后,发出一阵嘹亮声音,一阵微风拂过,藩篱间的木门轻晃,云隙间拨开一片天光,一米暖阳洒下,充盈着整个围着藩篱的后院角落,视乎这个时候一切都犹如圣彼得所应许人间的恩泽一样美好。藩篱将美国社会隔离出了一个个居住区,即使在发路上已经废除了隔离制度,但是时代的烙印是可怕的深刻,它无法祛除人们心里藩篱所围建的隔阂。希望在Marcelo Zarvos创作的主题音乐《上帝的密室》(God’s Closet)中,老特洛伊可以跨出了他的藩篱,在天堂享受平等。

    4 最佳表演的维奥拉·戴维斯

    扮演夫妇的丹泽尔·华盛顿和维奥拉·戴维斯,已经在这一颁奖季都除了得到最佳女配的殊荣之外,在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和美国金球奖都给予了表演的肯定。在整场演出中,丹泽尔华盛顿“脱口秀”连珠炮似的对白表演,并没有要维奥拉难以入戏。相反,她从不停的收敛表演,一直到爆发的演出表现,叫人惊艳万分,完美展现出一位陪伴18年贤惠善良的典型家庭主妇的形象。在和丹泽尔华盛顿对手戏中,特洛伊面对罗斯“自首”的瞬间,爆发出的情绪,真实的仿佛像奥拉戴维斯亲身经历一般。一直觉得,明明罗斯这个角色是女主啊,为啥总拿女配的奖,而且这种炉火纯青的演技绝对可以跟奥斯卡最佳女主的提名人相比肩。

  4. 今年颁奖季学院为避免陷入“奥斯卡太白”的政治不正确,力保三枚以黑人为绝对主角的种子选手入围多项提名。与《月光男孩》《隐藏人物》相比,《藩篱》从片名暗示到剧情简介都给人一种破除种族歧视、追求民主平权的强烈印象。然而改编自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1983年原作的《藩篱》却是部包裹种族外衣的沉重深刻的家庭伦理片。若说好莱坞近年对复古情怀格外买账,那么2010年曾在纽约科特剧院演出话剧版《藩篱》多达114次驾轻就熟的丹泽尔•华盛顿选择此时将之翻拍为电影,不妨看作是对80年代伦理片经典如《凡夫俗子》《金色池塘》《母女情深》等召唤代际理解和夫妻扶持这一家庭传统观念的回归和变奏。


    故事发生在1950年代的匹兹堡底层社区,围绕华盛顿饰演的男主角特洛伊•马克森一家展开,黑人对生活压迫的反击、对现实的无奈妥协、婚姻与梦想的角力全部通过对话表现。特洛伊年轻时曾是职业棒球新星,因肤色得不到机遇,使他心怀怨恨愤世嫉俗。生活穷苦走上抢劫道路、意外杀人身陷囹圄、出狱后洗心革面组建家庭,他想重返棒球赛场却因年纪过大被拒,只好去做环卫工人养家糊口。他为权益据理力争,成为第一个开垃圾车的黑人司机。除了照顾妻儿他还要看护战时脑部受伤的傻弟弟,与白人同事也成为至交好友……


    影片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解构民主进程(球队中有色人种增加、黑人环卫工争取当司机),又直视婚姻家庭生活中人性的灰暗惨淡:为夫为父的特洛伊顽固地拒绝接受时代的变化,消极沟通理解,为心自造藩篱,以为家人奉献所有来自我标榜,沉醉在被亏欠的牺牲者的崇高幻觉中。大儿子沉迷音乐演奏提琴、小儿子想打橄榄球升大学,父亲对他们的教育全都是梦想奢侈别冒险、赚钱贴补家用要紧。对于挣扎在生存温饱线上的人来说,失败的成本承受不来,可以说特洛伊在摧毁未来希望方面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他的不安全感一大来源是看似他照顾弟弟,然而他赖以栖身的房子全靠受伤弟弟的抚恤金得来。他袒露愧疚心迹自然得到妻子和观众的谅解,然而弟弟总是惹事被抓,之前曾两次被劝送其去医院时严辞拒绝的特洛伊,还是言行不一地为了钱签署协议卸下负担。


    特洛伊争取到司机职务后,才告诉亲友自己连驾照都没有。不守规则不负责任若此,也为后来出轨做了注脚。影片中段他向妻子坦白在外有了私生女,让不少观众有了情节断裂之感。然而重看时就会注意到他的白人朋友曾多次提醒暗示他不要后院起火,还意味深长地表示“有些人建藩篱是为了阻挡人,有些则是为了留住人。”出轨事件爆发后,特洛伊人见人嫌,与朋友也渐行渐远,见面尴尬失去话题。


    与之相对,维奥拉•戴维斯饰演的妻子罗斯则是整个家庭的黏合剂,她热情开朗、温柔体贴,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修建篱笆对于夫妻两人有着禁锢和保护的双重性:前者要往外推、后者要向内拢。当特洛伊冷硬对待儿子们时,她从中调和避免难堪;当特洛伊坦诚出轨事实时,她恸哭却无力离开,默默忍受着丈夫在外陪情人乃至最终抚养他抱回家的丧母私生女。她的妻性和母性因责任感而深深烙印在精神中,直到被特洛伊的夫权阴影吞没,失去了自我尊严和重新开始的勇气。就像片中她说:“他是如此高大,仿佛占据了整个屋子。但也许,他的身影太过高大,以至于我忘记留给自己一点空间了。”

    初看之下《藩篱》注定是部争议颇大、评价两极乃至令人观感不佳、愤而离场的影片,不仅由于其话剧式电影的天然缺陷即台词轰炸、场景单调、调度简单,易使人心生疲倦不耐烦,而且影片塑造的角色层次丰富难以定义,观众对之态度也会走向极端。华盛顿饰演的特洛伊前半程絮叨嘴炮、暴躁霸道,后半程人物轮廓逐渐清晰,优点缺点暴露无遗,他真实可信到令人心悸;妻子罗斯的自我救赎,则仅仅是与特洛伊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把私生女当作自己生命力残缺的部分,照顾抚养长大。


    按照现今流行的非黑即白式贴标签人设,他是自私自利的直男癌,妻子有隐忍善良的圣母心,孩子们则要摆脱原生家庭深入血脉的影响,全片堪称三观不正。然而不怀偏见地随之经历这一场与白人无异的中年危机,会发现片中为世所困的男人、为爱奉献的女人、为梦所限的孩子,都被强大的宿命感所压迫、不知如何挣脱,设身处地去想:这桩悲剧又何尝不是一种现实?


    在爱与恨的边缘,命运映照循环也令人唏嘘。特洛伊因与父亲的纠葛而少小离家独自闯荡,他回顾往事时固然有对父亲的愤恨,之后却又喃喃自语:“打拼之中,我也能感受到父亲血脉里对我的影响。”小儿子想走父亲的运动之路,却以重蹈覆辙之名被强力阻挠,特洛伊与小儿子的恶性互动及至最终赶走儿子都仿佛是当年旧事复现。然而父子之间真的只有恨吗?别忘了那首出现三次、特洛伊父亲写的老狗布鲁之歌,它仿佛亲情的象征,在三代人中传唱。妻子罗斯被丈夫告知出轨时,她哭诉自己童年时的兄弟姐妹都是血缘混乱、不同父母的孩子,她竭力避免自己的后代面临相同处境。可最终她为特洛伊抚养的三个孩子又是同父异母的关系,自己的命运仿佛粘身魔咒和残忍玩笑,令人痛心。

    特洛伊直陈出轨原因是情人让自己暂时忘掉对家庭的责任,让他放松。而全片紧张的人际冲突下能让观众喘口气的则是特洛伊的傻弟弟盖布。没有梦想受挫的苦闷,他因单纯而快乐。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房主”,他仿佛坐标为家人提供参照:大儿子演奏音乐正如叔叔盖布吹奏小号,小儿子放弃梦想后加入海军陆战队正如盖布曾投身二战,他两次为嫂子送上与她同名的玫瑰(Rose),何曾见到特洛伊如此浪漫?


    特洛伊出现的最后场景是以挂在树上的棒球为出发视点的、边缘模糊的广角镜头。刚把儿子逐出家门的醉酒父亲挥舞球棒,仿佛堂吉诃德般与自己不顺意的人生较劲。黑屏后六年过去,亲友重聚竟是在特洛伊的葬礼上。儿子们的不甘和愤恨终究被时间和死亡抹平。结尾在“圣愚”弟弟的号声中,随着妻儿们的视线看到天空拨云见日、金光四射,特洛伊的灵魂仿佛升入天堂。这一镜头不禁令人想到《破浪》结尾,云端的钟声令人宽慰。虽然不乏有为其洗白的嫌疑,但细想之下是彼时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和时代烙印,加上人物本身的性格和原生家庭的影响,才让他成为一个不讨喜的形象。纵然他犯下很多过错,但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他尽了责任就仍是值得被缅怀、被铭记的。另外此处的处理也与之前傻弟弟的预言呼应:他曾在圣彼得的审判书里看到过哥哥的名字,死后上天堂。

    《藩篱》的话剧推出时就曾获1987年的普利策奖和托尼奖,本次电影化剧本由原作者奥古斯特•威尔逊亲自操刀原样照搬,丹泽尔•华盛顿曾说:“奥古斯特是美国的莎士比亚,你不能改编莎士比亚。”依托原作固然扎实好看,但作为电影,其场面调度简单平实,对话用双人镜头正反打,冲突则中近景加特写,整体常规无甚惊喜。而人物经历的丰富外延部分,也不用影像画面来呈现而全靠台词表演来推进,对于如今的观众来说恐怕就不够有吸引力了。度过高密度连珠炮的对话前段,中后部分节奏逐渐放缓,间或穿插静默时刻作停顿逗点,让那些袒露内心的或沉思往事的絮语、或直陈委屈的哭诉成为引发共鸣的情绪刺点。不过华盛顿的话痨实在太像说唱,熬到触动点恐怕还真需要点耐心。

    《藩篱》获奥斯卡提名的四项大奖中(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女配、最佳改编剧本),最有得奖可能的是维奥拉•戴维斯的女配。《藩篱》中她的两场哭戏极具穿透力,一场充满恨和绝望、一场渗透爱与怀念,金球奖最佳女配已收入囊中,奥斯卡小金人似乎也近在咫尺。毕竟作为影片女主角,她为提高获奖机会,主动自降为女配去竞逐,祝她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