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17 AMC |「以青春的名义」| 香港亚洲电影节开幕影片)
许久在大银幕上没见刘嘉玲,这次感觉真是久违了。从她的眼角眉间,还是看得到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影子。这次刘嘉玲不光主演还做起了监制、培养本土新演员新导演力撑港片,真是不易。这部片里刘嘉玲的表演是非常棒的 --- 编剧给了一个丰满的角色、刘嘉玲演的也层次分明,每一场戏的眼神、动作、情绪变化都在细微处,恰到好处又稍纵即逝,透过大银幕看的让人不禁叫绝,有实实在在的打动我。上一次看她的戏有这种感觉,还是好多好多年前的《好奇害死猫》(至今为止依然是我心中刘嘉玲最棒的表演)。对,即使是《让子弹飞》都没有。
编剧出身的新导演谭惠贞,处女作能交出这样作品是好不简单的。让52岁的刘嘉玲和20几岁的小鲜肉谈恋爱,类似桥段上次出现还是在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张艾嘉和董子健)。然而贾樟柯那也只是三段故事之一,而这次是讲一个完完整整100分钟的故事。故事拍的含蓄收敛、情感表达的既青涩又克制,传递出的这种暧昧情愫、青春懵懂、和无果而终的遗憾非常的到位和完整。加上可以说是主题/灵魂场景的「游泳池」贯穿全片,使得整部片的气质就非常的“青春梦” -- 毕竟电影的灵魂人物不是刘嘉玲、而是小男孩,故事以他视角出发来讲,就像是混杂了游泳池消毒水味的夏日夜晚一样,有点闷有点燥有点不真实,但很多年后你还能突然想起,那种感觉还能清楚记得。
全片有三次吴肇轩跟刘嘉玲讲的话非常触动我:一开始刘嘉玲(老师)跟吴肇轩(学生)说叫你爸爸酒醒后打电话给我,他说「我爸在我妈走了以后就再没醒过」。第二次是吴跟刘说,「我被警察抓了也要你去保释我,我爸可不会去警察局,他就只会回家」。最后是电影里吴跟刘讲的最后一句话,「可不可以再跳多一次舞?」,这句话甚至让我想起「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其实现实生活中又有谁没有天真的挽留过什么呢,那种明知无果还要去再试一试的心态,真是共鸣感太强。
再多说两句男主角。小鲜肉吴肇轩有着一张在大银幕上看异常好看的脸,非常有镜头感。他的表演是很有说服力的,如果不是的话,即使刘嘉玲演的再好这个故事也无法成立。希望以后能在大银幕上多多见到他。
最后想说,电影看完直到现在,他们两人各自戴着耳机背对着游泳池跳舞的那场戏依然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实在太难忘。希望那个镜头会留在影史、多年后成为经典。
以青春的名义,追想追的梦,爱想爱的人。
故事发生在师生之间,如果跳脱出师生这个看似“越界”的框架,他们其实都是受了伤的人。女主多年来全身心扑到家庭中,可人到中年,家庭危机、丈夫外遇使她心灰意冷,在深渊中挣扎迷失,严重缺乏安全感;男主从小失去母亲,一边面对着被母亲抛弃的真相,一边还要抚慰着醉生梦死、活在幻想中的父亲,忍痛拔节,被迫成熟。
这样的角色设定被限制在“师生”这一范畴内,似乎更显得战战兢兢。所以,他们见面次数最多的地点是“泳池”。他们在泳池边跳舞,在泳池边聊天,在泳池边拥抱,甚至在泳池边告别。相处中的他们是欢愉的,但谁也不敢将动作放开,因为他们真切地在“泳池边起舞”,不合世俗观念的关系一旦发展,会光速被世俗的深渊吞噬干净。他们就这样小心翼翼地在你来我往的试探中互相取暖,彼此疗伤。
是的,纵使师生关系的天平本就是不平衡的,可在叶老师和张子行同学的这段相遇中,关系的的确确是“互相”、“彼此”的。
于Miss叶而言,在万念俱灰中仍然有一双手将她从冰冷的泳池中拖起、从绝望的天台上抱下,仍然有一个身影去默默注视着她的喜怒哀乐、洞悉着她的细碎生活。在撕心裂肺地哭泣时给予一个肩膀,在满心苦闷无处宣泄时交出一对耳朵……这样的陪伴给予了她极度匮乏的安全感。
而于张子行而言,他感受到被需要和被理解的愉悦,更多的,有人在他干枯无望的生活中充当了一个“母亲”的角色。
“被人拉咗,都要你来保释我。”
所谓“以青春的名义”,张子行同学将之诠释得淋漓尽致。因为青春的任性与热血,他可以为了一个喜欢的人去和同学大打出手,可以微微笑将喜欢的人说成自己的女朋友,可以闯入别人的家去窥探人的生活,甚至可以将还有得挽留的吵架场面直接引向失控……
这是青春带给他的光芒和财富,也是他之于Miss叶的可贵之处。
当生活琐事已经将她的棱角磨平,仍然有人闯进她的视野教她直面自己的人生,直面眼前的困境,而后疾速地、要么告别、要么痊愈。
……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场盛大的“师生恋”,不如说这是一场如履薄冰的“疗伤”。
导演用她的语言将这种“如履薄冰”诠释了出来。在正片的拍摄中,导演使用了大量的遮挡和偷窥镜头,仿佛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只待这段关系慢慢发酵而不忍触碰。这样的远景和遮挡同样代表了男女主的状况——即使某个阶段里心挨得非常近,共情且共痛,但彼此中间仍因年龄因身份因种种而隔着不可逾越的障碍。
这本就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相遇,一切均“以青春的名义”才得以成立。
当张子行直面了他母亲彻底抛弃他的事实,故作成熟地抽了根烟,歇斯底里地大哭了一场以后,他的伤痛就已经被晒干折叠好,放进了衣橱,此后都不必再拿出来晾晒。
而他和Miss叶之间的关系,也因为彼此的伤口愈合,而没有了之后的交点。
“就像她来的时候没讲一声hi,走的时候,也都没说一句bye.”
事实上,不期而遇、不道离别,才真正是这样一场相遇最为妥当的处理方式。两方在这过程中都有了疗愈和成长,有了值得珍藏的一段舞,便是这次相遇最为重要的意义了。
————————————
①镜头里的男孩永远是畏缩玩世的,而当结尾他带着笑容冲着Miss叶喊“要不要再跳一支舞啊”时,他才是真的彻底成长了。
②我觉得全片最美的一段镜头,是Miss叶在课堂上讲课,张子行坐在下面听。背景音乐温柔地交织起一整段课堂剪影。“师生”本身,一定是在教室里、在课堂上才最吸引。刘嘉玲小姐这段真的非常贴课堂上的女语文教师的气质。
③嘉玲和小男孩非常有火花,双方都演得很好。很准地掐住了这剧本这题材的度,每一个动作、每一次交流都是刚刚好不会越界而显得烂俗,又能让人感受到电流和魅力。
三刷暂封。
香港電影進入了新世代,是台前幕後、新派舊派的合作和交棒期,新晉導演有機會開戲,往往看見不少影壇前輩鼎力支持。而新導演兼編劇出身的譚惠貞,《以青春的名義》吹雞更殊不簡單,據聞是劉嘉玲看過劇本後非常喜歡,除了一口答應演出外,還全力擔任監製一職,親力親為四出打人情牌,號召影壇前輩鼎力支持:區丁平任美術及服裝顧問、張叔平擔任剪接、攝影蔡崇輝、電影顧問譚家明、岑建勳…可算是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超級幕後組合;幕前還有董瑋、謝君豪、劉天蘭等演出助陣,的確群星拱照撐《青春》。而《青春》也不負眾望,先奪得電影發展基金第二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大專組得獎作品,再在香港亞洲電影節2017成為開幕電影。譚惠貞的確天時地利人和,披金戴銀萬千寵愛於一身;但在金銀卸下後,《青春》到底還有幾多斤兩呢?
觀影前第一個印象會是許鞍華導演《男人四十》的女性版本,但《青春》的反叛豈甘於只停留在師生戀,青春就是要任性,語不驚人誓不休;感情主線是禁忌題材的師生戀撘戀母情,副線引出夫妻關系感情僵化,老公婚外情拼老婆婚外情,隱藏線是中港兩地結婚換居留權遺留下的單親家庭問題:電影描述16歲少年張子行(吳肇軒)戀上52歲代課班主任葉若美(劉嘉玲),同時葉若美的丈夫(謝君豪)有外遇,小三還懷了身孕;而張子行母親是大陸來港的過埠新娘,自年幼時母親離去後,父親(董瑋)因受不了打擊而精神錯亂,張一直照顧父親二人相依為命。劇中四顆寂寞的心都是支離破碎的玻璃關系,各人用謊言去維穩,直到真相漸露,張子行越走越狂,最後他把四人的潘朵拉盒子(Pandora's box)全部引爆。劇力一步步的推進帶來了非一般文藝片的張力,這應該是譚惠貞編劇出身的優勢,在說故事技巧也是乾淨利落,非線性敘事手法上處理得相當清晰;電影中的人物關系糾纏、情感複雜,譚惠貞都能恰到好處的描寫人物內心世界和爭扎。尤其張子行和葉若美這對蕩母痴兒走在一起的暖昧,是老師是學生,是情人是母子,是一廂惜願還是互生愛意,兩人的關系譚惠貞都寫得自然,處理得若隱若現的性感,在新導演第一套長片來說這是水準之以上的作品。
作為青春電影,看日本、台灣的文藝風格一定有水、有汗、有魚,有陽光,朋友這是常識吧;但香港這部以青春名義的電影基本元素都有,只是來得好壓抑。選取晚上的泳池作張子行和葉若美的主要場景,兩人濕身但不是汗水,是放任是失意是醉酒是游不出大海的魚;沒有十字光沒有彩虹,換來是整部電影以青春的名義調低了色溫,接近那無限灰暗的藍,這也許是譚惠貞版本秘製的青春口味,這調子剛巧正正反映出本土特色現今香港青年的狀態。
譚惠貞在訪問中旗幟鮮明地把作品向大師致敬,事先張揚受波蘭導演Jerzy Skolimowski《Deep End》影響的泳池忘年戀;當然還有台灣的《52赫茲,我愛你》裡只能聽到自己求愛聲波的孤獨鯨魚。而因為《青春》的幕後大都是王家衛班底,所以由鏡頭到美術佈置,電影都有著濃郁王大導的味道是必然吧;於是劇中人物和很多細節描寫,觀眾容易跟王大導的電影聯想對號入坐也是自然吧。像男主角張子行有著《阿飛正傳》裡旭仔(張國榮)的影子;而張偷闖入屋,為女角按腳療傷,讓人易有梁潮偉和王菲在《重慶森林》的聯想,還有《花樣年華》和《春光乍洩》的鏡頭和大量畫外音的主角內心旁白…明白王家衛的確是很多年青電影人的啟蒙和模仿對象,但希望譚惠貞日後的電影不再只游在前輩安全保護的泳池裡,而能夠游出真正屬於自已的大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