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那年夏天的浪声 那年夏天的浪聲(2002)

那年夏天的浪声 那年夏天的浪聲(2002)

又名: Voice of Waves

导演: 陈秀玉

编剧: 黄素玉 陈秀玉

主演: 周幼婷 黄晓若 陈立芹

类型: 剧情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2002

片长: 60分钟 IMDb: tt5448820 豆瓣评分:6.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那年夏天的浪聲是故事的開始,是牽引,也是結束。

演员:



影评:

  1. 记得是在高中时候看到她的
    很不一样的电影
    画面至今还在脑海中放映着
    湛蓝色的大海,
    大海中的她和她

    当时,我真的不懂
    如今的我,会为她们落泪
    为何要现在才能听懂
    那么美妙的声音呢...

    可知,声音背后的她
    让爱,痛并快乐着...

    奈何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 那年夏天的浪声,不算开放的女同电影,很纯很干净。
    女主角时常在梦中,听见海浪的声音。
    生活,每天循规蹈矩的上班,吃饭,回家,走着同样的路线,干着琐碎的工作。
    在近乎绝望的生活状态中,女主角想起了曾经的自己,还是高中生的自己。
    短发,蘑菇头,白色的衬衣,过膝盖的黑长裙,统一的着装。
    这样的陆蔓莉,功课好,听话,是典型的乖学生。
    校服从来不塞在衣服里,穿短裤,打篮球,和老师顶撞。
    这样的沈宜君,有着自己所没有的个性,和自己不同。
    陆蔓莉被沈宜君吸引,不管厕所里是否有中伤她的话,不管同学家长如何劝阻不要来往,不管她是不是被所有人讨厌着。
    都愿意借给她卫生棉,愿意帮她抄笔记,愿意陪她去海边,愿意坐在她车后座上疯狂的喊叫。
    这才是年轻该有的快乐啊,可是……
    到最后,那个年代,没有人可以勇敢到一定程度。
    再也不说话的两人,默默度过高中、大学时代的陆蔓莉,她所拥有的仅仅是关于那些海浪的记忆。
    以及,那年夏天,沈宜君对她说的:
    感情 有很多种
    就像不一样的海岸有不一样的浪声
    所以 我……
    我觉得爱情也是一样
    仔细听
    听到了么
    那浪声翻越经年,穿透时光,是皮夹里的影像,是草棚壁上被心圈起来的两个名字。
    陆蔓莉和沈宜君。
    可是,沈宜君,你现在在哪里?
  3. six feet under第三季,男主角前两季的女友又出现,有所防备的编剧让男主角代替观众问女友:你怎么想到回来了?女友说:(从前他们分手时男主角正要接受一项生死难测的手术)想知道你是不是还活着,我们曾经那样要好,你知道,如果连对方是不是活着都不知道,我觉得很可悲。

    观众如我便默许了编剧的俗套。

    如同rockwell的《情书》,这也是个死结状态的故事,因为另一个证人死了,永远哑口,你作为唯一一个证人留在这世上,你记忆的疏漏将使回忆永远丧失被修正,或哪怕是备份的可能。有一些什么已经随着那人的死跟着死无对证,意思是,从来没有存在过。若他活着,哪怕等如死了的终生不再往来,到底是存在大过天的遥远的慰藉,哪天还有机会象张后来寄信给胡,有的没的找借口联系一下。

    这部是简化了的 情书 ,舍去了一切悬念和营造气氛的旁枝。再加上台湾青春片的惯技又再次出现,那就是垦丁或花莲的海。总总都予人预算中途被盘剥,不得不削足适履的印象。

    好在我是只要课堂校园戏一来就俯首称臣的。但凡给我一些打篮球的发达汗腺,过膝长裙齐耳短发的规定,过大的白衬衫校服,单车,就足够我矫情一番的了。

    我依靠台湾校园片的场景得以重建了自己的青春回忆。

    台湾片有文艺腔和做作的特权,是香港片没有的,香港片是一用粤语诘屈聱牙地憋文艺腔就要遭观众吐槽的。
  4. 旁白一响起,女主人公站在斑马线上说起辞职的事情,画面安静。
    她总是做同一个梦,海浪翻滚,有人在海边奔跑,喘息,听不清对着海浪叫着什么。
    她是知道的,所以她的思绪带领我走到她白衣黑裙的年代,两个女生最初的相遇相识相知。
    不符合常规的情感被压制。
    觉得对沈宜君的家庭环境描写得很棒,画面短短气氛就出来了。
    60分钟,时空在现在与过去之间切换。
    感情有很多种,如同海浪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