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爱你,西蒙 Love, Simon(2018)

简介: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但是对一个17岁的高中生「赛门」来说这一切却是件超複杂的事:第一、没有人知道他是同性恋;第二、他也搞不清楚自己爱上跟他一样有同样困扰的不具名网友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了解决这两个大麻烦,赛门展开一段爆笑又吓人的解答过程,但他没料到的是,最后得到的答案却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演员:



影评:

  1. 【本文不含剧透】

    当我看到《综艺》杂志形容《爱你,西蒙》是一部“在各种层面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你们就不怕捧杀吗?

    第一遍看《爱你,西蒙》,是在二月底的悉尼同志狂欢节上。那天夏日流火,我提前半小时去市中心最大的电影院排队,浩浩荡荡的人龙从门口排到了大街上,感觉半个悉尼的基佬都闻风出动了。我身后一对老爷爷不停挥动着彩虹扇,毒舌主办方是想让他们刚结完婚就含笑九泉。然而所有怨气在电影开始后一扫而空:整个影厅不断响起笑声、掌声和口哨声,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派对。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哪怕观影过程中发现有些瑕疵,我也毫不犹豫给了五星。

    之后几周随着媒体口碑发酵,我有些坐不住了,甚至感到惊恐:这就是一部普通的校园电影啊,哪里当得起你们刷屏式的赞美?在《爱你,西蒙》正式上映后的周末,我又去了趟电影院想验证自己的判断,结果走进影厅就两眼一黑:最后六排密密麻麻坐满了小女生(后来才知道,附近女子中学整个班都来了)。我看了下周围,只有疏疏落落几对同性,更多是标配的男女情侣(我这排就有三对)。等到大银幕开始放20世纪福斯的片头时,一个酷酷的少年牵着妈妈的手跑进来,低着身子坐到了第一排。

    这些人——不同于同志狂欢节——就是《爱你,西蒙》正式上映后的观众群。那一刻我想我能理解为什么它成为了一座“里程碑”:这是第一部由好莱坞主流片商制作发行、在全美2402家剧院同时上映、分级为PG13的主流同志片。一个9年级生(初二)就可以买票入场,无论东西海岸还是闭塞内陆都有院线排片。它的意义从一开始就不在于艺术性有多高,而在于用大众手法包装性小众的故事、还要确保大众不会对这个故事失去兴趣——这是同志电影借助资本力量、面向普通大众、对校园类型片的一次“模仿游戏”。因此《爱你,西蒙》注定和《断背山》《每分钟120击》《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不在同一个坐标系;它的位置更靠近《春天不是读书天》《早餐俱乐部》《我恨你的十件事》——只不过《爱你,西蒙》的主角“碰巧”是同志而已。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相信对于看惯了同志电影的人来说,《爱你,西蒙》会非常的不够看:它没有约炮搭讪、没有恐同暴力、没有被世界排挤的阴暗、没有天雷勾动地火的床戏;它只有一个温暖得有如童话、但又无法套用到每个人身上的出柜故事。这就是我一开始说的瑕疵——它太想讨好主流观众,太想展示同志正能量的一面,以致失去了这个群体真实的棱角。但我不会因此就否定电影寻找最大公约数的努力,事实上Simon跟父亲出柜的那场戏成功把我看泪了(两次)。它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Elio跟父亲的促膝长谈并列成为我心中最感人的父子片段。如果说Elio的父亲是晓之以理,Simon的父亲就是动之以情,正是这些银幕形象的存在才让我敢断言:无论一部同志电影是否被主流收编,那些关于爱、渴望爱、理解爱和尊重爱的内核依然会完整的保留下来。

    上世纪有一部以同性恋作为主角的美剧同样被赋予了里程碑意义。很多人指责它对同志群体的描绘过于刻板,同志玩笑开得过于轻浮,然而这些没能阻碍它成为美国收视率最高、覆盖人群最广的情景喜剧之一。1998年开播的《威尔与格蕾丝》让观众爱上男同志,让女人渴望有基友,让“同志审美”成为了褒义词,但用编剧的话来说:“为了保证最大观众群,同性恋只能感到被代表,异性恋只能感到被包容。”《威尔与格蕾丝》正是stereotype和妥协的产物,但这无损于它的经典和带给人们的欢笑。整整二十年过去了大银幕才学会接受小荧幕的创作逻辑,《爱你,西蒙》更像是一份迟来的礼物。

    电影里的Simon是幸运的:他有着开明的父母、体贴的妹妹和无条件接纳他的好友,他不出柜只是因为害怕改变,一旦决定了就义无反顾。因为爱上同样没有出柜的笔友Blue,寻找Blue的过程也见证了Simon的成长。“Love, Simon”是他给Blue最后一封信的落款(爱你的西蒙),当他署上真名的时候,观众似乎可以看到他的未来在不远处光芒万丈。《爱你,西蒙》是非主流的出柜故事,它没有拷贝我们作为过来人的痛苦挣扎,而是带着“It Gets Better”的信仰:出柜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件小事,做自己不需要天翻地覆。事实上就在电影拍摄过程中,Blue的三位饰演者中有两位都出柜了,男主演Nick Robinson的弟弟也跟家人出柜了。你看,这样改变人生的电影是不是很棒?

    两位已出柜的Blue - Joey Pollari 和 Keiynan Lonsdale

    电影放片尾曲的时候灯亮了,我看到坐第一排的母亲正在亲吻儿子的脸颊,那一刻我笑得好像一条狗。爱你,西蒙。

  2. 一个17岁的高三毕业生“同志出柜”的故事。如此敏感的话题,竟然被好莱坞拍成了一部真诚、甜蜜的校园青春喜剧片。今年三月刚推入了主流商业市场,票房很不错(成本1千七百万美元,全球票房已达6千6百万多)。对我们刚刚拼完高考的几百万同龄高中毕业生来讲,这真是匪夷所思啊!我们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吗?

    作者是位资深的电视剧编剧和制片,这是他导演的第三部影院电影。

  3. 我总和同事说,如果我要拍一部片的话,我只想要拍一个简单的、关于同性的青春爱情故事。ex曾经上过一门东亚LGBT电影的研讨课,她的教授也说,如果你们将来要拍电影,请别再拍悲情故事了。我们看太多了。

    《蓝宇》、《蝴蝶》、《东宫西宫》、《春光乍泄》……给我的印象都是太多的摇镜头,太强的压抑逼仄,太重的无可宣泄的柜子感。很文艺很迷离,但离普罗大众太远了。

    而之前喜欢的《Yes or No》几乎是我确认自己性向时唯一拿来反复看、给自己希望的电影。18岁第一次谈女朋友,因为太喜欢她了,所以完全无法放弃自己对这份喜欢的坚持,只能面向茫茫网络,去寻找证明自己“正常”的证据。虽然长大后也发现,《Yes or No》和很多偶像剧一样,非常架空,美好的不真实。但是,两个女生fall in love,然后勇敢地公布于众在一起的故事,是多么稀少又珍贵啊。It was the only thing I could hold onto.

    作为一个应试教育下成长的、除了课本知识,对性别/性向/性都毫无了解的孩子;作为一个作文模版背多了的、从来不知道去跳出框架思考的三好学生;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人…喜欢上女生后的两年内,我都不敢说“同性恋”三个字,以为全世界只有我和当时的女友被流放在一座“同性恋”孤岛上。那堵隐形的墙,永远横亘在我和同学之间,和家人朋友之间,和这个世界。

    所以,从去年看到<Love, Simon>的预告片后,它就成为了我今年最期待的片子,因为LGBT终于成为一部电影的主题作为卖点来宣传,而不是隐藏在幕后。资本市场在拥抱LGBT,20th Century Fox砸重金广告营销,LGBT电影打入了主流电影市场——这真的太让人激动了。

    WeHo是洛杉矶的gay街区 每次看到这块广告牌都会心一笑 而且不止这一种

    <Love, Simon>团队之前制作了我很喜欢的《星运里的错》,所以电影的美术剧本音乐等等,仍带有那种清新小美丽的节奏感。作为一部青春轻喜剧,今天电影院里来看的很多都是组团来的中学生。他们在Simon最终亲吻了他喜欢的男生后大声的鼓掌,而我也因此知道,他们十有八九都是直人。因为我早就默默地哭的无法自拔。

    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是从他“被出柜”后被好朋友和全校排挤时候的孤独感吗?是他爸爸得知自己的儿子独自隐藏了4年自己是gay的秘密时候的心酸吗?是他向那个out了他的男生大吼“何时何地向谁出柜由我自己说了算你凭什么来指手画脚gtfo”时候的愤怒吗?

    也许都是。因为我相信,每个同性恋都像Simon一样,经历过所有这一切过山车般的心情转变。也许有的人幸运一些,或者像Simon一样超级幸运——妈妈是个非常拥护自由、支持女权的人;爸爸虽然很macho但也很快接受他;Simon的小妹妹一直喜欢哥哥;对新的朋友出柜,她一点也不惊讶,而他的挚友虽然喜欢他被他伤了心,但也很快和好如初;甚至还有带上彩虹旗别针表示支持的搞笑教导主任,惩罚bully的戏剧社指导老师,以及在Simon发出勇敢的出柜宣言后支持他的同学们——为了喜剧happy ending,这些确实太过美好。可就像Simon那个早就出柜了的gay同学说,你别以为我出柜那么久就没问题了,我妈妈每次去我奶奶那,还要编一大堆关于我女朋友的事情。

    哦,也许是这个点我泪崩了。我想到了我妈妈在国内,需要一次次向外公外婆撒谎。从18岁向爸妈出柜,到离开家出国留学工作,到他们根本无力对我感情生活作出干涉和要求,到他们虽然只能直呼我女朋友的姓名,但在家里的墙上默默贴了一张我们的合照……

    爸爸妈妈,你们在柜子里已经待了7年,辛苦了。

    我知道,生活在美国洛杉矶,我和我的LGBTQ朋友们有太多太多的privilege,可每次和朋友们见面聊天,总会somehow话题转到:是否和国内的父母出柜,有没有和同事出柜。真的是永恒的话题。有朋友在这里结婚多年,房子买好,养小孩都提上议程,但是爸爸妈妈过来还是以为他们只是室友。或者像我女朋友,向自己的华人同事出柜后,对方说,你没事吧?不过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前段时间的冬奥会,美国自由滑选手Gus Kenworthy再次参赛,之前在索契得了银牌后,他才敢公布自己是同性恋。他说,总觉得自己要表现的非常好,让人家无可指摘,才敢公布自己的性向。

    国内更是这样的情况。似乎只有头戴精英光环,才有资格做个同性恋。But why?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过Simon的故事,没有看过他和喜欢的男生在摩天轮上接吻。

    因为我们没有见过Modern Family里一对gay虽然整天吵吵闹闹,但仍然恩恩爱爱,还领养了一个越南小孩。

    因为我们没有看过两个男人做爱时用对方的名字称呼对方,而那个男孩的父亲,还鼓励他去充分体验这份爱情的美丽与疼痛。

    因为我们没见过一群法国年轻人在艾滋病肆虐时,让心脏一分钟用力去跳120下。

    因为我们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日常对话,都是那么那么艰难。

    ……

    Simon说 I am gay. I want my love story to start.

    而我们,也只想要一个简单美好的同性爱情故事。

    Representation matters. Representation means better art.

  4. 不散超可爱作者 |

    千呼万唤始出来,Simon终于有支援!

    国内羡慕嫉妒香港台湾早就上映的观众可以稍作歇息了。这大概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一部“酷儿电影”之一,未来还有《喜欢、亲吻、快跑》、《涂样人生》、《被抹去的男孩》以及泽维尔·多兰导演新作《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等着观众。

    认真的多兰导演帅气值满分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国内一部都不会上映。

    鉴于不散已经承包了LGBT电影,这次不聊酷儿理论,我们来说点别的。

    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开始,广大群体对于酷儿电影一定非要放大同性情节的疑问此起彼伏。《同船爱歌》开篇,就是长达20多分钟的激情戏,群p露点无所不用其极,尽管它本质上是个糖水甜爱剧。

    回顾更久以前的《湖畔的陌生人》(就很黄),简称遛鸟大观,尺度之大仿佛在看某种V,令人瞋目结舌甚至生理不适。

    另一边,以唯美著称的女同片知名如《阿黛尔的生活》、《小姐》也都有大段大段的情爱场景。

    古早同性电影,多的是你我皆知的激情戏码。

    就算是被认为具有创新意义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有几段嗯啊哼哈。久而久之,很多观众似乎把酷儿电影与某种V挂钩。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啊喂!

    要知道《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刚出熟肉观看人数增多分数下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人嫌弃它过于纯爱,尽管导演用骚气十足的插桃子和碰脚丫子代替,但并不能满足冲着甜茶和奥利弗美妙肉体激烈碰撞场景而去的观众。

    唉,你们这些人。。。

    但更大概率上,人们似乎也十分钟意这种隐晦而纯情的表达,也正如赞同那段时间希望将酷儿电影的同性标签去除化的主张。尽管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但世界不久因为差异而美好么?世界大同所倡导的同也是指这种和而不同的容纳一切,其实不管异性or同性or双性,都是一样的存在。

    大家猜这几个cospaly代表什么呢?

    《爱你,西蒙》就做了很可爱的尝试。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季期间,青春电影《伯德小姐》大放异彩,lady bird感情坎坷,第一任深柜,第二任早泄,伯德小姐于卫生间撞见男友和男性友人接吻的那一刻,相信很多观众心里不约而同发出一声“fuck”。

    这个fuck也许不是针对于男友的性向,而是他的欺骗和隐瞒,但是,作为第一观感的我们从伯德小姐的视角出发,是否会有那么一刻产生对同性恋的埋怨呢?

    这是十分微妙的刻画。

    那么事情必须要从另外一个维度和视角说起了。《伯德小姐》变成《伯德先生》,这就是《爱你,西蒙》要讲述的故事。

    高中生西蒙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老爸钢铁直男本男,老妈临床医学家,两人无时不刻不秀恩爱,妹妹是一个钟情于黑暗料理的萝莉,很典型的“美国梦”中产家庭结构。

    西蒙人缘好,有若干好友,青梅莉雅,好哥们马克,六个月前加入三人组的校花级人物艾比。

    整部电影的主线围绕深柜boy西蒙网恋同校不知名boy布鲁在一堆乍看之下很直男仔细一看很gay反正不知道到底是不是gay猜不出来好着急啊的围绕下还要被几个破坏男主寻找真爱勇敢出轨做自己的配角干扰。

    十分美式青春电影的配置。

    对比《成长边缘》、《伯德小姐》、《壁花少年》等美国青春电影,其实本质都是有关青春成长、友谊、家庭等元素的展现。

    《爱你,西蒙》也是如此。

    就算老妈说“我知道你有一个秘密。”但是大家真的在乎这个秘密是什么吗?同性恋?很稀奇?并不。

    西蒙影片后半段所遭遇的挫折也并非来自他被广而告之的同性恋身份,而是少年不成熟的一些决定造就的,这与他是否为同性恋并无多大关联。

    实诚来说,导演将弱化同性恋标签的决心摆在台面上讲。这是一出典型的美式青春片,又糅合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甜美纯爱,和同性也无多大关联,讲述的都是爱情本真的模样。此处必须手动点赞港台译名。

    《爱你,西蒙》表面上是一个“寻找blue”的大型彩蛋,导演隐藏的彩蛋亦显而易见。学校剧团排烟的节目也就是不散之前推过的gay片系列之《歌厅》

    戳上期文章链接查看:

    西蒙房间的墙上也贴了《歌厅》的海报

    但《爱你西蒙》显然没有《歌厅》那么复杂的含义,由于是曾经的六大制片厂之一福克斯出品,其商业性质显露无疑,这也是好莱坞希望将同性电影化大众的决心。

    正如蔡康永说过的“我们不是妖怪”,酷儿电影也不是什么特殊的类型,和其他歌舞、爱情、恐怖、喜剧一样,赋予观众独特的美感和快感。

    少年们关于友情爱情的故事,那些对同性群体诚挚的关怀和可爱俏皮的笑料,试问谁不喜欢呢?有关圣诞的最后时刻,或许让每个人的圣诞必看片单又加入新成员。

    当看到西蒙收获真爱的那一刻,相信你的脸上也会出现以下同款表情。

    这,都是因为爱呀。

    ·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641 期 文章,太甜了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