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亚特兰大 第三季 Atlanta Season 3(2022)

简介:

    剧集故事讲述了一对表兄弟在亚特兰大这南方说唱之地,为了自己及家人能过更好的生活而打拼。

演员:



影评:

  1. 电视发展史在20世纪末到现在经历了几个重大时期 -

    1 Broadcast公共台主导时代,这个时期的剧集是婴儿配方奶粉,讲求的是公式化的制作成分,从角色到设定都尽量保持固定,并且干净纯良岁月静好,这样吃完晚饭打开电视的普罗大众很容易理解剧集的概念,就算断了几集甚至几季都毫无障碍地继续看下去,这个时代的喜剧,如地铁一般承载无数情节撑起动辄22集一季5季6季起跳的巨大体量,但是角色从第一集到第100集庆典都是一模一样,童叟无欺地实现随便看过某一集观众的期待

    2 Cable百花齐放时代,开始撕去糖衣,以先驱HBO为榜样,it's not TV,it's HBO,压缩剧集的体量,找或惊世骇俗或沁人心脾或一鸣惊人的故事,各个都是冲着自家Cable TV的顶梁柱的野心展开制作的细节,悬念的铺陈,角色的转变,谋求过目不忘周周追踪的忠实粉丝,一开始就停不下来如果不知道这个角色后来怎么样了就会抓心挠肝的观众群

    3 流媒体爆炸时代,剧集变成易耗消费品,概念为王,三两句话展开就知道好吃好喝在哪,风格为先,要吸到睛抓到feel上到头才算厉害的作品,给创作者解开束缚,自由挥洒,观众点的是这个人的台,一口气看完的也是这个人的戏,把标签最大化

    说是三个时代,但是其实面对的观众在同个时空一直存在,口味也不断游移,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Donald Glover亮相于Broadcast时代,携手FX在Cable时代成长跨越到流媒体时代,像他这样的优等生,不随波逐流追逐时代的潮流,而是采每个时代的精华,不断完成个人和作品的演化:

    Broadcast的精髓是什么?是观众对于确定性的需求。不同于传统剧集用永恒不变角色来保证确定性的当年作品,Glover在Atlanta把角色的社会属性定格,Paper Boi三季走来职业状态一直处于一个cult届已爆红主流无人知的状态,在Paper Boi,Darius和Earn三人组外加Vannessa的身上更显著不能磨灭的是Atlanta-ness,深刻在皮肤且根植于n代人浇灌出来的南方黑人身份 —— 于是玄妙地构造了一个从哪集开始看都不耽误的一种确定性 —— 就算巡游整个欧洲,仍然可以强烈觉察四个主角的黑人身份和London,和Milan,和Paris的黑人是完全不同的,走到哪里都是Atlanta的,俨然是Atlanta的就是世界的高级感

    Cable时代的奥义,是角色的成长,所谓Character Arc,弧光一样展开的立体角色。这也是Glover在Atlanta里面做得最精妙最玄学的地方,貌似每一季几个主角都是在挣扎同样的事情,但是把时间轴拉开到三季就发现,每个人的Arc不仅显著,而且颇有禅意。最为普世,务实,面临鸡毛蒜皮却也认真付出的Earn,第一季学着如何放下自我,融入世界,努力生存而力有不逮,第二季没有了生存之虞,开始不断处理价值观的认知和现实的落差,自己的信仰体系和他人的巨大差异如何共存,落在保住工作失去爱人的不可兼得,到了第三季,貌似终于纯熟而靠谱,什么荒谬的危机都能在陌生的环境里面解决之后,却成为了一个旁观者,Al不要什么吗?Van真的还好吗?自我还重要吗?心安理得接下同名同姓的人的包裹,是扩宽了自我的认知,还是彻底放弃了自我呢?很妙的地方是,出场时间不长的Vannessa,是Earn的三季心路历程的一体两面,从生存的挣扎,到与亲密关系的相处,到第三季梦游一般寻找自我到高潮,貌似是成长路程上的另一种选择,与Earn之路松散而细密地互文。Paper Boi Al也从第一季的面临自己的沮丧,第二季面临自己的恐惧,到这季无意识间发掘出潜意识里的自己。参不透的,起点出奇的高的Darius小哥,也在三季的过程中越来越入世,每一季都会提到自己的Nigia身份,抑或奇妙的哲理,是从第一季的毫不在乎,到第二季的个人爱好,再到这一季的民族瑰宝和族群利益,越来越具像化

    而流媒体给到Donald Glover的自由,更是挥洒得如同第三季第二集的黑人假艺术家,颜色甩满画布,组合放肆随机。进入第三季的Atlanta真的已经摆脱了FX Cable的身份,而是重新以一个流媒体时代HULU/FX最亮的星般闪耀来存在。完全打破传统的剧集排布,穿插若有似无主线剧情中的黑人社会小作文之外,只要定格下来的镜头和配乐都有种质问观众“不飞一个吗”的迷幻感。笔者未能飞起来看这一季非常遗憾

    Atlanta看似草根的背景设定,其实灌注的是Donald Glover NYU正统剧本写作训练的精华 —— 最典型的呈现是我个人本季最爱的第八集Alfred梦母,从拍摄的复杂度上相比流媒体时代的美剧,堪称极简,但是层层细节铺垫和展开的节奏堪称笔上的特技,以最寻常的门与门,灯与灭,夜与日的日常切换,传递迷幻与现实的落差,但距离却如同钢索一般远观一眨眼就错过但近看却是不容忽视的存在,让观众也有微微眩晕的体感,用一个名字唤醒回到现实,实在是写作功力非常扎实

    Donald Glover在Atlanta里面真的完全展现了他别人家孩子的功力,眼看貌似和大街上任何一个兄弟一样废柴,但是举手投足之间就四两拨千斤地谈普通人只能用脏话表达的议题,在作品之外,还完全在社交网络上不留痕迹——别人家的孩子,自由生长,但废柴的我们,学不会

  2. 觉得失望的话确实不适合看第三季

    说不如前两季那么搞笑那么幽默的我支持,确实没那么直白的搞笑了,这因为Donald本身并不需要顶级的喜剧来证明自己的演技和编剧能力(有那功夫不如回顾废柴联盟)

    有看到部分黑人群体对他的评价是black god(不是我要吹捧的意思),他现在处于一个有影响力的身份上,需要做的是群体启发和反省,就像男人在剧里借earn和al之口说的 要回馈community。说白了就是拍给黑人和白人看的,两个人种都有被他讽刺的错误行径,也有他帮忙发声的需求,和咱们没啥关系。就凭我们那最基本层面上对眉国文化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深刻的看懂这季到底在讲什么,看懂一些双关和浅喻是相当不错了

    他和弟弟写剧本的时候估计摆明了基调就是要落回到人群中 而且剧里也有不少隐晦的喜剧内核(比如吃鸡腿)。觉得这季太zz化不好看 想要纯粹的幽默还是去看stand-up comedy(我也爱看 不是在拉踩

  3. 這一集主要講的是Darius帶領Al服用迷幻藥的一段“旅程”。Al在跟Darius走失之後,正式進入內在(內心深處)的旅程。因為迷幻藥物會把你內心平時習以為常的潛意識和安全機制全都放大並能讓你以第三人稱的視角面對它:1,基本從跟Darius走失之後Al所經歷的事情都是他平時潛意識深處心理機制運作模式的映射,比如Al看到哭泣的女人會想著過去安慰並提供幫助,這說明Al本性是一個很善良的人。比如一個叫洛林的女人會不斷提醒和告誡Al一些事情,例如母帶的歸屬權,這個女人其實代表了Al內心的安全機制。在平時正常的情況下大家不會意識到自己內心活動的運轉模式,但是迷幻藥能把你內心的所有東西無限放大,並讓你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去面對它,包括你內心的安全機制,以及恐懼。旅程的結尾Al變成流浪漢也揭露了Al內心深層次的恐懼是什麼。總而言之,編劇通過這一集,非常立體地闡述和剖解了Al的內心世界。2,在西方占星學和心理學的領域裡,一個人的心理安全感機制和情緒表達是由這個人生命中的“母親”的角色來建立的,後來我們得知洛林就是Al的母親的名字,所以該集中洛林這個女人代表的是Al的心理安全感機制,而這個機制就是由Al的媽媽從小在Al的心理深處種下的。3,洛林和Al在離開俱樂部後的那場對話戲很有意思,你可以看到Al是怎麼跟自己的心理安全感機制對話的(平時的內心活動),甚至可以聯想到在Al的童年他的妈妈是怎麼唠叨(教育)他的。当Al開始质疑和推開洛林(内心的安全感機制)時,Al的心就被恐懼吞噬了(變成了流浪漢)。4,關於Al在“旅程”中失去對時間感知概念,這也是迷幻藥物的作用之一,因為迷幻體驗的邏輯是建立在對三維的思維方式的突破上(突破了時間感知的界線)。最後提一點,Darius這個角色絕對是迷幻藥“老行家”,因為他會在吃迷幻藥之前不喝咖啡來保持身體的“乾淨”,並認為迷幻藥是一種精神探索工具。在北美印地安人的傳統裡,每次服用迷幻藥都是一次儀式,一個精神探索和認識、療癒自我的旅程,在開啟儀式之前,都會禁止肉食,酒精,咖啡和性生活這類活動來淨化自己。

  4. 原生家庭部分:剧中的小男孩罗奎罗斯有点爱秀,当他的老师说,下周我们全班将一起去看电影的时候,他站到了桌子上跳舞——于是被叫来了家长。

    而他的妈妈在反怼老师以后,对罗奎罗斯狠狠的训斥了一番,并且罗奎罗斯的外公打了他三巴掌,在我看来这三巴掌是很过分的,你不能因为孩子不懂事就对他进行人格上的侮辱,这里也体现了他的家庭成员没有文化,所以他们只能通过暴力、命令的手段企图去控制孩子。

    这一切都被老师看在眼里,于是老师说:“别担心,我会救你出去的。”老师联系了家庭服务部,在家庭服务部带走罗奎罗斯之前有一个镜头,罗奎罗斯的妈妈对罗奎罗斯说:“你对我报警了吗?”

    罗奎罗斯说:没有。他的妈妈继续说:“既然你这么想走,那就拜拜。”于是直接将罗奎罗斯送到了服务部的人的身边。更加体现了:无情、视孩子为累赘的特点,这也是底层人的普遍现象。

    当罗奎罗斯被送到新的寄养家庭以后,这个家庭是由两个女性组成的,并且已经有三个被收养的孩子,这两位女性收养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他们再回到自己那个可怕的家庭去。她们的经济也不好,于是每个人每天的晚餐就是一根鸡腿。

    罗奎罗斯在这里表现出了强烈的抗拒:“每天只能吃一根鸡腿,我不吃”——要知道他在之前可是能够吃意大利面的,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之所以吃的差,是因为这个家里被收养的孩子太多了,她们养不起。于是孩子认为自己受到了虐待。这和他在自己家其实是类似的:母亲也养不起他,所以想要抛弃他。

    之后,罗奎罗斯在街上和警察举报,说自己吃不饱,每天都遭到虐待,想要回家。于是又引来了家庭服务部的工作人员,收养罗奎罗斯的两个女性最后杀了服务部的工作人员,由于这个原因,还有她们不想让孩子再回到那个痛苦的家庭里去。这里也不能多待了,所以她们开着车带着孩子们来到大峡谷。

    她们自己的狗放走,企图和孩子们一起自杀,她们开车带着罗奎罗斯冲进河里,罗奎罗斯在最后一刻逃下了车,其余人死了。

    罗奎罗斯回到了自己的家,他的妈妈看见罗奎罗斯,说:“哦,你终于决定回来了。”此景体现了:他的妈妈还认为自己对罗奎罗斯很好,别人不可能像自己一样对他那么好。

    罗奎罗斯问妈妈:“有意大利面吗?”妈妈说:“当然有。”这里有人可能会感觉,还是自己的家庭好啊,但我不认为,我认为这里还有另一种解读方法:

    这个家庭也不好,但是罗奎罗斯除了这个很差劲的家,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了,这才是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的小孩的悲哀,离开了这个家,他只能到更差劲的地方去。

    结语:也许罗奎罗斯跟着那两位女性一起掉进江里,才是最好的选择!——总好过回到这个无尽的地狱来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