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冠霖_Edward 微博观影后的几小时 想起来还会觉得热泪盈眶 二十几分钟的纪录片 把凉山留守儿童的生活日常和思念情感 质朴而直接地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 爸妈不在家 杨梅就像"妈妈"一样 撑起了一家的生活秩序 每天早起烧水做饭 督促弟弟妹妹起床上学 照顾上了年纪的"阿妈" 也不过八九岁的年纪 没有旁白没有插曲 不着痕迹却又直击心灵 杨龙和小伙伴打架 整夜玩手机 唱着"乱七八糟"的歌曲 但他有他的细腻和懂事 表达的方式比较拧巴 是骄傲又敏感的少年 横冲直撞的破碎心伤 天真坦荡的放声歌唱 孩子的心 是干净而澄澈的 这些留守儿童的日常 像另一个平行时空在向我呈现出真挚的情感和纯粹的向往 最直接的感受是治愈 我的关注没能为他们做什么 也没能为这个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 但他们却治愈了我 也提醒了我要珍惜家人 不论贫穷富贵 疾病健康 最最重要的就是和珍视的至亲至爱互相珍惜陪伴 时代走得太快了 较劲的人 被现实和欲望层层裹挟 希望这份纯粹 能让每个人破碎之后 还能开出治愈的花 如果没办法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人 那就努力做一个开心自洽的普通人 生活可以压得你喘不过气 但却阻止不了你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向往
在中国贫民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以获取家庭收入,但他们却留于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随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在这里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短篇中的主角杨梅和杨龙便是这样子的。家中还有一个妹妹伍加和一位年迈的“阿妈”。 “冬天和春天打架。河里破碎的冰,是他们受的伤。地上冒出的芽,是伤口治愈的花。姐姐从不打架,她的伤口何时才能长好呢。” 真的很喜欢这句,是来自于诗集《大山里的小诗人》里的,是来自四川一个七岁叫水桃的孩子写的。真的非常的棒。《冬天和春天打架》让山里的才华被看见,让他们的才华继续成长。让繁华世界仍能葆有这样一抹纯真。❤️ 我觉得要多给山里的孩子一些关怀,那些可爱的孩子,像诗一样美好、纯净、真挚。每一个山里的孩子都有一个梦想,孩子们渴望长大,渴望见到父母。他们会觉得住在城里的小朋友真幸福,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那里,他们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而他们时常会想自己的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呢。当杨梅唱到要爸爸妈妈回来时,我哭成了一个泪人。[泪] 在中国,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最多的,为765000左右,其次是安徽,湖南,河南等地方。全国有农村留居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在我小的时候,我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当时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所以我的父母亲就常年在外地打工,每到快过年的时候他们才会回来。和杨梅一样。我和父母见面的次数很少,几乎都是通过电话交流。过节的时候,他们还会给我寄新衣服过来,每到这个时候我就非常的开心。他们虽然不在我的身边,但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我也知道他们也是迫不得己,所以我并不怪他们。那个时候我很懂事,乐观开朗,也很天真。 后来,小学毕业后,我就来到了我的父母亲所在的城市念书。即使这样,我还是时常感到没有安全感,话也变少了很多,突然就发现我周围的人和事都不一样了,我变得没以前那么开朗了。 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姐姐扛起了生活的琐事。她的生活没有一刻是放松的,要照顾弟弟妹妹和家中的老人。 冬天和春天打架。河里破碎的冰,是他们受的伤。地上冒出的芽,是伤口治愈的花。 《冬天和春天打架》是赖冠霖的处女座,他的这一次尝试很勇敢。第一次当导演是青涩的,也是真诚的。❤️期待下一部??
起码在我看来他做这件事并不是作秀,他在短片中也没有刻意去营造一种贫穷的环境。他很简单的只是想表达这群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在分享会他说了最多的就是感谢团队,他没有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在纪录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那句这里条件比那里要好一点,这些孩子可能会更加外向一点,他考虑到了孩子们敏感自卑的情绪。在选角会上,他会先问你们愿意演戏吗?那么在我看来,杨梅杨龙在拍电影这件事上是愿意去尝试的,他没有去强迫孩子们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想起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那句话“人们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而打破成见就是不需要在意这些言论,用实际行动去证明。
从歌手到演员再到导演,很好奇会拍出怎样的片子,作为只有19岁初成人的少年,会在片子里传递什么思想。仔细一看,晨起做早餐,给奶奶喂饭,晚上给妹妹掖被角,还要给淘气的弟弟烤袜子洗衣服,接到妈妈电话“弟弟妹妹听话吗?”“听话!”只为不让父母操心,说那善意的谎言。体谅家人的姐姐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为自己力不能及留下委屈的泪水[泪]。短短的二十分钟的剧,白天与黑夜,黑夜与晨起,留守儿童总是比同龄人多一分承担,多一分倔强,多一分让人泪目的现实。 你的剧让我感动,更了解留守儿童。只希望,他们能与家人能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