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2021)

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2021)

又名: 皮皮鲁总动员之罐头小人 / 皮皮鲁和罐头小人 / 罐头小人 / Little Canned Men

导演: 于飞

编剧: 于飞

主演: 洪悦熙 庄则熙 田雨 刘一莹 于书瑶 温淳棣 刘向卿 李淏东 朱近桐 白瑶 郑渊洁

类型: 喜剧 儿童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1-09-30(中国大陆)

片长: 94分钟 IMDb: tt15547890 豆瓣评分:6.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皮皮鲁和鲁西西是一对双胞胎兄妹,鲁西西成绩优异,皮皮鲁调皮贪玩。有一天鲁西西在家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罐头,罐头里面出现了五个只有火柴棍高的小人,鲁西西给他们分别起名博士、上尉、艺术家、歌唱家、外交官。皮皮鲁与鲁西西这对兄妹在结识了五位罐头小人后,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一系列奇幻冒险趣事。

演员:



影评:

  1. 原来毁掉经典竟如此简单,就是加上大量自以为是的改编。前半个小时剧情基本按原著走,我说节奏怎么拉得如此之愉,原来是给原创情节腾空间。于是你就可以看到小学生之间的宫斗关系,罐头小人帮助差生崛起的妙计居然是考试集体作弊,学校几乎全程大反派,最后设计一场莫名其妙的火灾彻底洗白了。

    然后再加点“失去才懂得珍惜”的琼瑶式分开-复合的剧情,鲁西西你学了半天消防知识,成果就是遇到火灾往楼上跑?原来编剧导演也有苦心,是为了后面的机械降神脱险设计的桥段,最后再来个为了友情而献身指望赚观众的泪点?

    这部戏的制作人还是郑亚旗,如此质量的改编,坐实了吃老爸成本的纨绔二代本色。见多了翻拍毁经典的,坑爹毁经典的还是头一回见!

  2. # 一

    谁也不能够否认郑渊洁的作品,在90年代风靡一时。即便是今时今日,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前几天郑渊洁宣布《童话大王》停刊,引起了公众广泛的讨论,引发了众多当年读者的怀旧。郑渊洁作品的力量,确实拥有广大的基本盘。郑渊洁作品广泛的影响力,绝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作品中的批判性。很多读者怀念当初阅读郑渊洁作品的感受时,都提到了作品中对于现实批判给他们带来的思想冲击。但也是这一点,恰恰造成了《皮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这部电影的问题——也是郑渊洁作品中一贯特点的暴露。

    # 二

    上面提到了郑渊洁作品的长处在于其批判性,但是这种批判性问题在于,郑渊洁的批判的现实性、指向性太过于明显,所以当社会变迁之后,他曾经的批判就让人有点觉得是无的放矢了。本作中的问题恰恰是这样,在90年代对于老师学校的批判,看上去是非常的理所当然,但是到了今天反而像是对空挥拳。

    在现在的小学,最主要的问题是校方的校长老师拼命地追求分数么?先不说“双减”政策下,校方已经没有必要与动力对分数锱铢必较;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学生往往是自我加压,自我鞭策,主动的要求增加自己的作业,提升自己的分数。简单地说,现在的孩子们是鲁西西占了多数,而皮皮鲁是少数。义务教育问题在20年之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剧本则根据原作照章全录,不加修改,就只能让观众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本片的诉求对象如果是现在的小学生,但孩子们没有这种校园生活的共鸣,又怎么能指望他们的支持与喝彩呢?而如果对象是曾经看着原作长大的成年人,那不知道曾经的小学生是希望自己多考两分,还是相反呢?

    而由着对于学习成绩过分追求衍生出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郑渊洁不经意表现出来的“反向精英主义,而甚至演变成一种隐形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色彩。

    电影中有鲁西西质问父母一场戏,是不是她学习不好,她的父母就不爱他了?那可以同样的假设,如果一个小学生的体育不好,美术不好,音乐不好,各个方面都没有出类拔萃的地方,甚至很多地方并不如其他他的同学,那他应不应该得到父母的爱?更进一步,如果这个小学生是一个没有礼貌、没有朋友、没有爱好的小朋友呢?他应该应该得到父母的关爱吗?实际上在电影中有过类似一场戏,不过是表现在同学之间,并没有特别明显而已。实际上这场戏与鲁西西对父母的质问,需要得到同样的重视。

    这一点也是郑渊洁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共同问题,即便是皮皮鲁得到郑渊洁的一贯赞美,恰恰也是因为他是个聪明、开朗、活泼、仗义的小男孩。如果不是这样的孩子,他还会得到郑渊洁的爱么?而皮皮鲁的形象,除了考试成绩欠佳以及不遵守纪律之外,和鲁西西并没有任何区别。包括郑渊洁在内的主创,实际上与本作中的“反派”、要反对的那些只热衷分数的老师校长,并没有巨大的区别,只不过郑渊洁的标准在别的地方而已。

    第三个问题则很奇怪,也恐怕是郑渊洁作品中批判性显得过时的原因。就是郑渊洁批判的指向性太过于具体,甚至是具体到个人。在他的作品中,故事的问题往往是由具体的人物所造成的,在本片中就是校长和老师。在创作中,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力,这么创作并没有太多的问题。但是当它成为一部电影,成为受众更为广泛的媒介,这样毫无挖掘的批判现实的作品就显得浅薄。仿佛一切问题都是校方的责任,将他们处理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就迎来了曙光。从这点出发,作品中人物“工具人”的属性就尤其明显,与其一贯的对于具体个人的爱有着极为不同的表达。

    鲁西西的竞争者李小曼,就是一个完全负面的角色。根据生活经验,这样的小学生同样是唯分数主义的受害者。在本片中最为夸张的是,鲁西西的校长老师都有情节来让他们表现出更为丰富立体的性格,比如班主任可以义无反顾的献血。但是作品中对李小曼这名小学生的丑化要远远多过同情——甚至将这个小学生设计成了最后的反派。对一个小学生如此苛责,完全没有必要。作为儿童读者看了这样的作品,肯定会觉得很爽;但是一个成年作者如此创作,那就说不过去。对于个人的批判超过了对制度上的批判,对于犯错的个人丝毫没有怜悯的态度,也是郑渊洁作品中一贯的缺陷。

    # 三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实际上也是重新审视、评价郑渊洁作品的一个机会。如果不是由于童年时候的美好记忆,以更为成熟的阅读观去评价他的一系列作品,实际上会得到与童年时代很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3. 郑渊洁童话《罐头小人》真人电影就要上映了,有网友提出一个讨论:郑渊洁童话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我的看法是,“过时”与否,要从两方面来说,一个是原著本身,一个是改编作品。原著过时,不等于电影改编就不能拍出不过时的好作品。比如《让子弹飞》。那个土豪劣绅的故事和写法都过时了。但电影呢?还是看导演怎么处理。 郑渊洁童话,我认为有些确实过时了,有些则没有。过不过时,跟作品里书写的年代没有关系。甚至跟作品质量也没有必然联系。说实话,王朔也过时了,但他写的不好吗?不是。实际上他的代表作与当时社会的对话和反馈是非常精彩的。甚至王小波的一些作品也过时了,当代读者理解和共情的成本很高。那要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说回郑渊洁。他的资深读者会同意,郑渊洁童话都是时代的同期声。因此他的写作有与当时的社会和人群对话的特性,既然是同期对话,就不可能像宏大叙事写作那样,使任何没有经历过故事背景的人也能平等无差别地进入叙事。归根到底,它是流行文化、快餐文学。故事背景是心照不宣,必须省略的。 但流行也分两种,一种只是过眼云烟的风潮,那阵风过去以后,就没有可供挖掘的意义了;一种则涉及了永恒的话题。郑渊洁属于后者。 当然了,所谓“永恒话题”,无非人性、制度等。甚至对制度的探讨也会过时。而优秀的“流行文化”,最好的也不该是过去的作品。应该层出不穷,推陈出新,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流行文化”才健康和正常。 但作为杰出流行文化的代表,郑渊洁童话之后,新时代的中国童话基本丧失了与现实深入对话的能力。在这个背景之下,讨论郑渊洁童话是否过时就变得略显复杂起来。 很多故事,其背后的社会形态确实早已发生了剧变,但它所探讨的主题在今天又缺乏更具代表性的作品取而代之。这种客观结果就会造成那些作品既过时,又有必要继续留在这个舞台,被珍惜、被重视——哪怕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已经产生了复杂的变化,作品探讨的程度也不再能解答我们当下的矛盾与困惑。 导演要改编这类作品,除了保留原著的核心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让它能够重新和现在这个时代的社会衔接,与当代的观众对话。 那么他要做的,首先就是不再把原著中“心照不宣”的背景一笔带过。在美术上应该尽可能还原历史,或干脆改变时代,而不是用一些符号化的道具做做样子,搞得不伦不类,谁也无法代入(鉴于郑渊洁的创作特性,我认为还原时代是最合适的做法)。总之就是尽其所能不择手段地把今天的观众骗进那个时代,即使是完全没有从任何途径了解和接触过那个时代的观众,也能够相信和感受到那个世界是确实存在的。这是最基本的功课。 然后就是对原著主题和核心冲突的继承与再现,同时又要处理一个原著没有面对过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从今天这个时代再回望过去,同时反观现在,又产生了什么样新的答案和困惑。而这个新的东西,正是电影需要格外面对和认真对话的部分。这种超越原著的部分,也是改编的核心所在。 姜文的电影,没有哪一部是当代题材,但你会发现,他哪一部都没有过时。而那些同期声拍出来的当代题材,比如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其社会背景也跟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社会大相径庭,但我再次回看,还是觉得有意思,没过时。至于那些过时的影视作品,就太多了,多到无须举例。 总之,过时与否,跟作品的时代背景并没有关系。 所以,郑渊洁童话过时了吗? 现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他的作品探讨了很多不朽的话题,这些话题至今和我们的生活仍密切相关。但作为流行文化的杰出代表,他所对话的第一排受众,是与写作时代同期的读者们。在那个时代,他是最好的。甚至截止到今天,在中国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童话中,他依然空前绝后(我希望有人能终结这个局面)。 “郑渊洁童话过时了吗?”——在今天,最应该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郑渊洁童话,而是改编电影的导演和编剧们——如果你们要做,你们有理由不让它成为过时的存在。

  4. 这电影刚看完时感觉很感动,因为我小时候好喜欢的一个故事竟然能够影视化,而且我已经不太记得小说细节内容,所以一时觉得还不错,因此萌生了重新再看一遍这部小时候很喜欢的作品。不看想不起,一看才发现电影和原著简直云泥之别。小说比这部电影精彩100倍。

    以下内容不但包含了电影的剧透也包含了小说的剧透,如果有想看小说的朋友们,请谨慎阅读。

    ---------------------------分割线---------------------------

    一,电影里的皮皮鲁没有小说里机灵。

    先说福尔摩斯被锁起来那场戏,小说写的是妈妈以为鲁西西养狗了,所以把鲁西西的卧室锁了,就坐在那里等鲁西西回来质问她。而皮皮鲁这时正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根本没有暴露,因为他不能让妈妈知道是他的狗,别看皮皮鲁躲着没出来,但其实他也想好了要是妈妈要伤害福尔摩斯,他再跳出来保护它。

    电影里演的是皮皮鲁刷一下冲出来挡住妈妈,真是生动演绎什么叫此地无银,妈妈一下子就认为是皮皮鲁养了狗。在小说里确实是罐头小人放福尔摩斯从窗子出去,但是提议放走福尔摩斯的是艺术家而不是歌唱家,而且最重要的是!说到这我就要说了,电影里的歌唱家简直是没什么作用,小说里好歹还做了首《落后生之歌》来点缀一下,结果电影里也没有这首歌。

    其次罐头小人做事也很严谨,他们不但救了狗而且还把窗子也关起来了,后来妈妈打开门没看到狗时,看到狗不翼而飞的瞠目结舌,比电影里罐头小人还没来及关窗子妈妈就闯进门有趣多了。

    在小说里,鲁西西回家后妈妈还质问了鲁西西养没养狗,鲁西西说没养,打开房间看到狗影子都没有的时候她还反过来质问妈妈,狗呢?鲁西西并不像电影里那样文静懂事的样子,而是有些古灵精怪的,敢于质疑大人的。小说后面还有她顶撞老师的情节,也很精彩。

    再说皮皮鲁和罐头小人的相识。小说里皮皮鲁是靠着自己几次侦查发现罐头小人的存在,原著写的是他发现了福尔摩斯被刺伤的那根针,还有碎布头,后来有一次他把红房子带到自己房间侦查时又遇到了妈妈,妈妈搜查了红房子可是什么可疑也没发现,皮皮鲁算是保护了罐头小人。等妈妈走后,他才正式见到罐头小人,原来小人们害怕妈妈搜查红房子,早都躲进皮皮鲁的外套口袋。而电影里演的是,鲁西西翻窗户的时候和罐头小人说话,这一幕被皮皮鲁撞见了,由此皮皮鲁发现了约翰。不得不说电影这样一演,皮皮鲁的机灵劲儿都没了。其实后面还有皮皮鲁和鲁西西一起想主意对抗学校的各种情节,兄妹两就没有闹掰过,而不是电影里演的鲁西西竟然不顾罐头小人危险去考试。小说里的鲁西西是绝对不会不管罐头小人的。

    二,皮威和鲁雁(也就是爸爸妈妈)根本没有电影里演的那么不堪。

    电影里的鲁雁总是胃痛,因而以此亲情绑架孩子,让孩子考好试,一定要考第一名,不要气妈妈。小说里的妈妈根本没有亲情绑架过孩子。电影还设定了爸爸是因为孩子放弃了最喜欢的工作,小说里没有这样的设定。电影里演的妈妈和鲁西西说,爸爸为了你,放弃了自己最喜爱的工作,你凭什么不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说实话这句台词或许很现实,但我不喜欢,这种苦情戏不是郑渊洁的风格。

    电影里给人一种那样的感觉,就是爸爸是一个温和的人,而妈妈是一个严厉的人,事实上小说里面不是这样的。小说里的爸爸,是很威严的爸爸,会严厉的对皮皮鲁和鲁西西说话,而不是像小电影里面演的和蔼。小说里面爸爸曾经暗暗跟踪鲁西西想要去捉住鲁西西养的狗,但是由于上尉的帮忙,爸爸没有找到福尔摩斯。而且爸爸发现福尔摩斯的时候,上尉在福尔摩丝的身上爬着。并且上尉对爸爸喊话,不要再冤枉皮皮鲁和鲁西西。爸爸还以为是狗会说人话,惊诧了好久。爸爸对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还不相信,我觉得这个情节特别有趣,但是电影里面也没有演出来。其实在小说里面,爸爸和妈妈后面也已经察觉到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儿子和女儿周围,但是他们不去戳破,这一点,我觉得非常的难能可贵。

    而且小说里的妈妈是一个讲诚信的人。皮皮鲁有一次和妈妈打赌说只要他能够考试考第一名,妈妈就得答应他,让他养狗。果然呢,皮皮鲁在博士的帮助之下得了第一名。所以福尔摩斯就养在家里了,但是电影里面好像没有这个情节。

    说到这里就还有一个情节,就是作弊的那场戏。小说里罐头小人们根本就没有帮助那么多的孩子作弊的。很多人也说的挺好,这种大范围的作弊,其实我觉得不要这样拍比较好。在小说里面,只有博士帮助皮皮鲁作弊考了第一名这一次,后来再也没有过。而且皮皮鲁在接受了博士的帮助以后,就痛下决心要当真正的第一名。而不是像电影里面演的那样对成绩依然无所谓。而且小说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就是这次考试当中,鲁西西并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因为打瞌睡而没有考好。是因为鲁西西自己觉得考好了以后,就不像个差生的样子,所以她故意考不好的。所以小说里的鲁西西,真的比电影里面的鲁西西要有趣多了,她很有自己的想法,真的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儿。

    然后就是在会见外宾这场戏当中,其实爸爸和妈妈都是站在皮皮鲁和鲁西西这一边的。小说里写的是学校因为皮皮鲁和鲁西西是落后生。所以不让他们会见外宾。但是爸爸和妈妈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很生气。这次他们是站在自己的孩子这一边的。他们非常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做这件为中国人争光的事情。皮皮鲁和鲁西西会见外宾的那一天,爸爸和妈妈都为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找到了最好看的一身衣服,将他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见外宾。他们走的时候,爸爸妈妈和福尔摩斯还在楼上目送他们出门儿。

    小说里会见外宾这件事情结束以后,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学习热情达到了最高点。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刻苦学习,倒是福尔摩斯孤孤单单没有人陪他玩儿。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看着福尔摩斯内心当中做出了一个反思,他们觉得以前扔掉皮皮鲁养的小动物,这种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他们觉得自己以前是在剥夺孩子对小动物的爱,他们察觉到一个人学会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他们真正的接纳了福尔摩斯,这时候成了他们两个陪福尔摩斯玩耍。这个情节让人看了,觉得非常感动。

    三,就是创造了李小曼这一个反面角色。

    我也看了其他人的吐槽,我觉得他们说的挺对的,把一个小孩儿演的那么坏来衬托主角的善良和美好,这种手段也太拙劣了。学校里面的大火,这也是电影里面原创的情节。其实我觉得还不如按照原著拍会显得更有趣一些。

    总结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刚看下来的时候,觉得还是可以的。但是看过小说以后,就觉得这部电影拍的真的是不如小说里那么精彩,不但人物刻板,而且把人物的个性也改的不如小说里那么生动有趣,强烈建议大小朋友们都读读皮皮鲁和鲁西西这个系列。

    我觉得电影拍的失败之处就在于这部电影是当做儿童片来拍的,如果是把它当做奇幻片来拍,那么应该就不会拍成这样。其实为什么不能当做奇幻片来拍呢?国外的纳尼亚传奇,哈利波特,等等很多小孩子当主角的电影,都不是只面向少年儿童而是面向全年龄段的观众。那么皮皮鲁和鲁西西为什么不能拍成面向全年龄段的观众呢?总之,我希望这只是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影视化的一个最低的起点,希望以后还能看到影视化的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