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流入山谷 Down in the Valley(2006)

简介:

    在油站打工的小伙子哈兰(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有着很深的牛仔情结。他一身牛仔装,常常学牛仔拔枪的“神勇”模样。尽管很多人都嘲笑他,但少女托博(埃文·蕾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饰)却似乎和他意趣相投,二人堕入爱海。

演员:



影评:

  1. 当爱德华诺顿无辜的微鼓着嘴做无助状的时候,我差一点就相信这片子是部纯粹的爱情片,然后他就开枪打了女主角,在和电影里的他同时shock了一分钟后,我叹息,他演的果然还是一个变态啊。没几分钟他又拐走了人家的弟弟,我想,他还是一人贩。然后女主角的爸爸找出他的档案说他还因抢劫坐过牢,我于是就迷惑了,他到底是一个骗子呢还是一个神经病呢?还是两者都是?然后电影演到诺顿在逃亡中的某天清晨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他日思夜想的200年前的西部,我才恍然大悟,这其实是一个穿越的故事。

    我看的上一个穿越的故事大约就是休杰克曼的《穿越时空爱上你》。那部戏的唯一看点就是休杰克曼对“白马王子”四个字尽职的演示,不过现在想来,倒是让我注意到相较于国内铺天盖地的“梦回XX",西方人似乎更喜欢设想古人来到现代都市中的情形。像两条不甚快乐的鱼A鱼B,鱼A看着桌上的百科全书想:几时放条书里的古代鱼到缸里改变一下现有的沉闷生活。而鱼B想:为什么不把整缸水和其他鱼、水草以及微生物全部换掉?

    所以我不喜欢回到古代的“穿越”故事,原因一:我自认尚未绝望(或者清醒?)到鱼B的程度。原因二更简单,如果你在科技发达,信息畅通的21世纪是一个倒霉的f!cking loser, 我不认为这种状况会因为你回到大清帝国或者大唐盛世有所改变。可惜我们无法穿回过去,这个观点无法被证实或推翻,所幸就像YY本身只在乎快感不需要逻辑一样,无数的穿越故事如汉堡包一样被吞蚀排泄,在鱼B的身体里除了热量,什么都没有留下。所以很长的时间我都觉得穿越不过是件无伤大雅的小事,顶多有点幼稚,直到诺顿先生开始以他的方式探讨这个话题。

    电影中诺顿演的哈兰在现代过着西部牛仔式的生活,影片的前半部分很公式的展现了一个男人作为一个古人生活以及一个女孩遇见一个古代男人的诸多好处。女孩阴霾暴躁的青春期因完全牛仔化的哈兰而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就像冯小刚在《甲方乙方》中推出的好梦一日游一样,哈兰带你进入消失已久的牛仔生活,提供牛仔全方位的爱情套餐,更划算的是完全免费且无时间限制。然后如所有的电影一样,故事需要戏剧化,冷酷的父亲誓要拆散恋人,牛仔的攻略书上写着应带女主角远走高飞,而享受了半部电影的女主角此时发现自己虽不喜欢所生活的鱼缸,但将鱼缸全盘换水也没有必要。于是在女主角听见闹铃声准备醒来时,牛仔先生拉住她的手告诉她这个梦不能中途退出,愿不愿意都得一梦到底。女主很莫名的问为什么我不能从自己的梦里醒来?牛仔先生深情的说:亲爱的,因为这不是你的梦,而是我的梦呀。

    哈兰在那天早上置身于自己朝思暮想的西部,像一个形状奇怪的拼图终于找到了自己所归属的画,他不会注意到架在一旁的摄像机,因为这种真实的体验将他最后一点属于现代的人格剥离去,他如牛仔一样在他的独角戏里完成了最后的谢幕演出——像一个牛仔一样在枪战中死去。我于是明白他不是变态骗子或者杀人犯,他才是那只生活在鱼缸里不快乐的金鱼B,只是其他鱼把YY当消遣,而他把YY当生命。至于究竟是他自愿用YY填满他空虚的人生,还是YY本身就具有吞噬人心的邪恶属性,大约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扑朔迷离,但总之过量服用YY这种精神鸦片的危险还是清晰的暴露出来,虽然我不认为诺顿有拍教育片的意思。

    爱德华诺顿永远都能将故事捏成属于他自己的形状,我有时总觉得他是很挑衅的在跟你说故事,你说出某个行为A,如白日做梦,他便将此行为放大到极致,然后你说,行了我明白了,他又继续将其由极致发挥到变态的水准。然后他就邪恶的扬起嘴角:那么你能将白日梦做到怎样的地步?


  2. 在我的身边,常常看到一些人,他们总以为自己是另外的一个人。有人以为自己是法国人,有人以为自己是肖邦转世,有人以为自己是斯皮尔伯格。我还看到一个人,以为自己是一朵玫瑰花。并且,更重要的,当他们信以为真,他们果真按照幻觉中的模样过起了现实生活。

    用不合时宜这样的词语来评价他们的生活,难免简便而轻率。虽然这是一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但是,维持一种幻觉化生活,仍然需要付出勇气和更多的自我迷醉。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啊,可以无视所有来自于现实的限制与击打,可以仅凭想象抵挡外界和内心的怀疑,可以一意孤行地为一种诗意的悲壮感而准备着,时刻准备着,献出自己。

    我不知道。这也许是一种超越式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只会发生在特殊材质的人群中,他们有圣徒般的禀赋,或者,偏执狂般的神经质。这样的人,在文艺作品里很受欢迎,因为他们有一种高出真实的戏剧性。比如唐吉诃德,他以为他是一个骑士。然后,文学把他神化成精神斗士和灵魂作标。那是往敬仰和高尚一脉去塑造的,还有一类就是如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他以为他是一个牛仔。

    他以为他是一个牛仔。他在高速公路上骑马,他穿着过时的牛仔行头,他天天在家里模仿一个牛仔的行止。他以为他是一个牛仔,用牛仔的方式谈情说爱,用牛仔的方式开枪杀人,用牛仔的方式,悲壮而毫无价值地死去。

    我在中学时读《唐吉诃德》,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我承认,它仍然是一部最令我费解的书。相反,这部电影就通俗得多。因为,你以为你是谁这个话题在电影里被讨论得像个傻瓜的儿戏。荒唐的笑话一般都通俗易懂,并且,毫无意义。不论我是否喜欢这部电影,我喜欢的是,唐吉诃德,唐吉诃德终于有了另外一种版本。

    主演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突然发现,他已经在影迷中占据了一个相当有份量的位置,近于神。坦白说,我对这个演员实在印象不深。他有一张模棱两可的脸,谈不上英俊,当然也不难看。八年前看他的《野兽良民》,那时他还年轻,可看上去已经很老了。如今,他当然老了,可在这部电影里仍然像个楞头青。或许这是一个好演员的高级技能?另外一点也许同样重要,那就是他同时有着耶鲁天文学和常春滕历史学的学业背景。受过教育的人总是会让人多些信任感吧,至少在使用身体语言的这个行当,观众会认为,一个特别有文化的人,也许会在他的职业里用上他的大脑和他的好品味。
  3. 有时候我搞不清楚这样的看电影是为了坚持住自己的梦想,还是为了提醒自己梦在现实面前有多么的不堪一击。也许成长也是为了这一点,但是总是有人被卡住在迈进现实前的那个房间,他流连在墙上美妙的图画,他不愿打开狭小的门,迈进在前面的一个枯燥单一色彩的房间。抑或他迈出去了,被伤害了,然后又悄然地推了回来。就像哈兰重新回到了山谷,但是那个房间已经不再有他的位置。

    就像河水静静的流入山谷,然后汇进大海一样,影片如细水般循序渐进的讲述了一场暴力的产生,哈兰说每件事情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意义已经被其他人甚至他爱的女孩抛弃了之后,拿起枪变成了最后的解决方式。电影中间哈兰带着劳尼一起玩枪的时候,每声枪响都伴随着可怖的回声,振颤地不适地预示着后面的悲剧,悲剧的产生不是哈兰一个人的责任,沉入影片会发现,小镇上的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的推进着哈兰的崩溃,他就像擦肩而过的每个颓唐的路人,走在细细的钢索上,每声大吼大叫都会让他敏感的神经绷断。可是每一次的伸出援手,也许会让他重回正轨。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很多坚持梦想就会成功的例子,伟人、企业家、明星,无一例外的都是从小就立志如何如何,经历了多少挫折也未曾放弃,最后终于实现梦想的传奇经历。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在这些的背后,又有多少例子是坚持了但是却被命运无情的抛弃的,没人是天生的圣者,也就是没人是天生的罪犯,为什么每个人只是告诉我表象的辉煌,却要自己去体会背后的残酷。影片很多次的出现了牛仔打扮的哈兰骑着白马背景却是充满巨大烟囱的工业厂房,那对比的残忍令人心悸,而在逃亡的过程中,他终于达到一个好似梦境成真的十九世纪开荒期的小镇,伴随着音乐的舞蹈,每个人的彬彬有礼,他站在其中,无比融洽,尽管事实是这只是一个剧组的拍摄外景地。我相信他坚持带着劳尼是因为,他就是像是他的影子,哈兰童年的映射,所以哈兰带着劳尼逃往,就像是对于自己不安童年的救赎。

    Edward Norton的再一次辉煌演技地体现,他眼神和声音中的敏感脆弱,他神经质的充满分裂感的气质,和保持的超好的身材……从来不需要怀疑他演不好什么角色,只需要不错过每次他参演的影片就好了。很后悔他今年在上海参加电影节的时候我居然没有去追星!

    配乐是个大大的亮点,Folk、Country Rock,更大的惊喜是出现了Mazzystar,Hope那易碎的声音和木吉他让着淡淡的悲哀无尽的蔓延,在情节紧张的时刻仍旧是木吉他,只不过使用了扭曲、急切的音效,让人心里莫名的疼痛。
  4. 牛仔, 已经是多么庸俗的一个词. 你会想到万宝路香烟, ZIPPO上帅气的图案, JEEP服饰, LEE牌的牛仔裤, 卖座的好莱坞西部电影...... 甚至周X伦都会用牛仔造型当封面. 一切的一切都是商品的卖点. 但是人们在不自觉的身陷牛仔文化时, 牛仔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片中的Harlan, 一位生不逢时的牛仔, 一位现代版的堂.吉珂德. 他可以为了看一次大海放弃唯一的收入 -- 加油站的工作, 他也可以为了自己的爱人与代表着现代社会强权的警察父亲对抗, 他可以以爱情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借"走一匹白马在水泥高速路上穿行, 也可以像父亲像朋友般慈祥而酷酷的教一位小男孩开枪. 如果说这一切发生在那个西进运动的年代,Harlan一定是一位出色的牛仔.

    可惜现在的L.A. 早已变了模样:

    如织的车流, Harlan 感到很迷惑, "车会让人变得懒惰" 是他没有车的理由, 他会冲到车流中告诉处于塞车中郁闷的人们喊道: You don't belong in there, you belong here! Outside!

    可惜大部分人只会觉得他是又一个吃药吃HIigh了的疯子.

    冷漠的人群, Harlan跟Charlie"借"马的时候, Charlie愤怒的叫道:这是我的财产! 你是不是想偷东西?! 随机拔出了猎枪拼命想保护自己的财产. 而在Harlan眼中, 牛仔都应该是兄弟, 借一匹马, 准时归还应该没什么问题.

    可惜现代的人们关心的只是金钱和归属权.

    爱情屈服于物质, 在Harlan眼中,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想以前西部片一样, 充满着私奔的激情, 心灵相通的默契. 而现实中的Tobe, 宁愿和形同陌路的父亲每日大吵大闹也没用勇气踏出自家的大门.


    Harlan, 爱听西部小调, 枪法如神, 爱带旧牛仔帽, 爱穿现代人觉得滑稽的SHIRT上街, 有理想有目标的有温情有真挚的这位纯正的牛仔, 在现在社会中只能露宿街头, 偶尔打点零工, 偶尔盗窃, 处处碰壁.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一直崇高的活在牛仔的童话中. 这种过于信赖牛仔精神的情结, 决定了他一生注定和现代世界格格不入, 决定了他的死.

    说说最震撼的那个镜头吧: 影片最后阶段Harlan骑着白马被警察追上山头, 镜头缓缓拉上, 山头下不再是西部小镇如画的风光, 而是一栋栋的连排小区外加水泥钢筋的路和建筑, 那一刻真有种英雄迟暮的悲壮.

    如果影片真的如Harlan醒来后那样, 时光倒流, 那将是一部多么美好的电影. 而事实是残酷的, 残酷得如同堂.吉珂德的死一样.

    Edward Norton一如既往的出色, 不用多加评论了.



    现代已经不需要真正的牛仔, 如果下次你再在商场里看到牛仔相关的东西, 请捏好自己的荷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