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孔秀(2022)

孔秀(2022)

又名: Kong Xiu / A Woman

导演: 王超

编剧: 董云州 王超

主演: 沈诗雨 朱栋青 王学东 于清斌 张泓鸣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4-03-08(中国大陆) 2022-09-23(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2023-06-11(上海国际电影节)

片长: 108分钟 IMDb: tt22331396 豆瓣评分:5.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影片改编自作家张秀珍的半自传体小说《梦》,讲述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一位印染厂女工孔秀(沈诗雨 饰)摆脱婚姻桎梏,拉扯孩子成人,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获得文学给养、成为作家的生命历程故事。

演员:



影评:

  1. 2.28成都太古里路演场。请来了翟永明和柏桦,当然这两位不出意料的也是端水大师。没有听完忍不住离场了,这应该是我第二次在路演提前离场,上一次忘了,应该也是导演发言令我感到不适吧。

    王超导演是我参加过的路演里,为数不多的喜欢侃侃而谈的导演,当然也是他的侃侃而谈让我给这个电影又减了一颗星。

    这个电影对于“女性觉醒”的表现,完全就是男权视角的另一种粗暴展现,孔秀“觉醒”的前提,是婚姻不幸、丈夫妈宝、性无能、残疾、家暴……为了表现“她有独立灵魂”,就是让她反抗她丈夫的婚内强暴,总之叙事就是离不开炕上那点事,果然中国中年男导演的核心表达还是他们潜意识里的性压抑啊。

    根据导演的自述,她还和这样那样的两任丈夫分别达成了和解。这俩渣男最后都变得平和又善解人意,妈宝男保持着面朝黄土地种地的淳朴,比起之前只会讲不切实际的理论,他变得踏实又可靠。她自学针灸治好了家暴男的残疾,家暴男终于纡尊降贵为她做了一顿大餐,主动提出了离婚,导演在访谈里说“他放了她一马,她才能顺利走上这条文学的道路”,大概从导演的角度看,“主动放手”对于男性来说,已经是莫大的牺牲了吧。在这部电影里,女人自始至终都是男人的附庸,没有男人,根本谈不上觉醒。她经历了两段婚姻,“那个年代的女人离了婚就完蛋了!”,于是孔秀在她的人生走投无路后,被迫“觉醒”了,看,她多惨啊,没有爱情,婚姻不幸,所以她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念了一首宏大叙事的爱国诗歌,拒绝了一个默默追求她的好男人,最后在面对自己女儿的爱情时她甚至变成了最讨厌的那种爹味十足的人,而这在导演的叙述里,是“一种平等,平衡”,人都会变成自己讨厌的人,这样的鸡汤不需要硬塞进来成为它冗余表达的一部分。

    虽然导演多次强调“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但我仍旧觉得时代感非常疏离,人物妆造、语言和状态都很硬造,毕竟虽然我们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但那个年代的老电影我们也看过不少。(这样看电影还真是时代记录啊)。路演上,他甚至说“有人说我这次服装都不显旧,是因为我以前老用旧衣服,这次我就想用新的”……服化道不走心已经能够这样解释了吗。

  2. 周日(3月2日)下午去看了《孔秀》的广州首映,非常好,讲一个改革开放前的女工的生活,她的奋斗,她经历了两段婚姻,生了三个孩子,带大了其中两个,并且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努力成为了一个作家,平淡而近自然因此十分有力量。
    孔秀生在1948年,小时候的她写作文很好,所以在铁路工作的爸爸从北京给她带回来一本《格林童话》,那是她三年级的时候,不过成年以后她没能立刻成为作家,而是成了一个纺织女工。1967年的时候,她19岁,父亲似乎已经去世,所以母亲劝她嫁人,因为邻居家的同龄女孩儿都已经当了妈。她虽然迟疑还是接受了,可以说是糊里糊涂就结婚了。
    一结婚,冲突就出现了,她嫁的是一个农村男人,本来他已经考上大学,因为文革而只念了一年,只能回乡务农。婆婆还是老观念,认为娶了媳妇就是要给家里干活,伺候家里人,结婚的第二天早上,丈夫能够在炕上一直睡着,孔秀就要下地准备饭菜,伺候一家老小上桌吃饭了。
    孔秀日常要工作,周末休息一天就带着孩子回到农村,在家里干一整天活儿。儿子女儿是她出钱养的,连老公的烟钱也是她给的,但是婆婆一家仍不满意,希望她辞掉工作,回到农村。双方的矛盾已经很大了,又发生了两件火上浇油的事情。一件是女儿在一次意外中耳膜穿孔需要带助听器,另一件是孔秀因为丈夫不做安全措施又怀孕了,又要堕胎。
    所以这个星期回到家中,她对丈夫说不戴安全套就不能做,丈夫于是翻脸,认为对方不体谅自己,一周回来一次还不听自己的,又搬出许多他母亲的话来,而孔秀也为了攒钱给女儿买助听器,于是就没给丈夫烟钱,冲突爆发,丈夫要求离婚,孔秀也就答应了。儿子归了丈夫。
    这一次冲突核心是农村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的冲突,农村婆婆希望娶的媳妇能回家干农活是一贯的传统沿革,但她并不知道时代已经发生改变,国家正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儿子因为道德压力,母亲和姐姐的抚养和供自己上大学,而和婆家人更亲近,只是把孔秀当成工具。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孔秀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不但能养自己,还能养孩子。和以往要依附于婆家的女性已经是完全不同,她才是更有能力,更应该有话语权的那个。
    我不觉得这里有坏人,只是有不认清现实接受现实的人。另外,孔秀的这次婚姻失败也不只是因为婆家不行,也有时代的因素,婆家其实也是时代的受害者,那个时候农村人不像现在能自由的进城务工,统购统销让他们贫穷。丈夫本来能够通过考试改变一点命运,但是因为文革,他又只能回到农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那个时候有无数的这样的农村人。我大伯当时学习很好,后来也是因为文革,没有机会上大学,最后一辈子只能待在农村做小买卖。
    孔秀的第二任丈夫是工地上的厨师,她看他对自己女儿很好才和他结婚。很快他们有了孩子,不过孔秀生产的当天,丈夫在外地打工,是工友们把她送到了医院,遇到危险情况,没人签字,主任只好说大人孩子都要保。似是直到一年后,丈夫才回来,也只关心儿子,不问问孔秀,对于小女孩儿也很冷淡。
    这就有了第二次冲突,这一任丈夫用现在的话说是个NPD,大男子主义,只关心自己,认为自己是家里的主人,所以对孔秀经常贬低,说她菜不好吃啊等等。而不幸的是,在一次工伤中,他又伤了双腿,拄起了拐,孔秀出于感情和道德感只能无奈照顾他,还学针灸帮他治疗。本来他依附于人好好哄人开心挺好,结果他没有改变,仍然是言语暴力,甚至还用拐打孔秀,把两个人的屋里话(孔秀批评工厂改制不好)告诉了厂里领导。另一方面,果然除了生产事故,但不是孔秀造成的,领导压住了消息(得了什么好处?),让大家都误认为是孔秀做的,在担心丢工作的同时,最糟糕事又发生了,孔秀有一次晚上加班,要丈夫看一下女儿,结果女儿却被赶跑了,还得孔秀找了一夜,差点儿绝望跳河,幸好女儿是跑回了小姨家。
    小姨一开始是组织安排嫁给了一个领导,她自己说两个人没怎么过过夫妻生活(相当于保姆?),后来领导去世了,女孩儿本来已跟着小姨过了一段时间,这一天是小姨出差所以出了这事儿。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终于1978年,男人的病好了,能走路了。也就是这一天,他提出了和孔秀分开。他已经知道孔秀照顾他,就是为了能治好他好分开。于是他们分开,孔秀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
    78年前的灰暗画面和情感压抑到80年代一下子变为亮色和纾解,一看到后三分之一就知道我们是一伙儿的。当老式收音机里播放着蓝色多瑙河,几个人愣在那里,当少男少女用耳机分享邓丽君,当你可以讨论格林童话,阅读复活,都在告诉你一个时代过去了。也给目前这个有些压抑的时代一剂强心针。就像有人在台上高声朗诵,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将成为一种回忆。
    这一天孔秀,妹妹和女儿正在吃饭,讨论有同学考上了大学,厂里的工程师来了,他长得挺好,但是个磕巴,所以一直没有结婚,他中意孔秀,孔秀本来有意撮合他和妹妹,但是没成。他在阳光中走进屋子,从包里捧出一个微波炉大小的收音机,说自己家平反了,(想是父母也从下放的地方回来了?)他家里之前被没收的东西也换回来了,多出这台收音机没处放,送给她们。她们一边说着太贵重了,他一边拧开了旋钮,扬声器里传出了蓝色多瑙河的音乐,四个人在阳光和音乐里定住了,呆呆地听着,我们作为观众呆呆地看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孔秀也从箱子里拿出了那本格林童话送给自己的女儿,告诉她自己在她这么大的时候,外公送了自己一本格林童话,说自己当时是班里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工程师说他不打算考大学,但是已经有了新的计划。他还劝孔秀继续写,做个小说家。真是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孔秀一开始笑,后来却当真了,她开始自学,看书,写作,投稿,经历退稿但是又不断投稿,终于有一天她的小说发表了,请了儿子女儿吃饭,叫他们随便点。工厂知道以后,也把她调取做广播员,市长也来表扬她,让她全市去做报告。
    另一方面,她去看了家乡的儿子,儿子已经不像当初那么活泼,反而木然地看着她,和她拍了照。她给儿子写信也得不到回复,似乎母子感情没法修复了。而女儿也进入了青春期,有男孩子拿着随身听来分享邓丽君的歌儿给她听,她都写到了日记里,这事儿被孔秀发现了,她化身为严厉的父亲的角色,扇了女儿的耳光。工程师向孔秀表白,她也拒绝了,而后她还烧掉了自己的手稿,这又是一次成长,开始对原来的作品不满意了。
    最后,孔秀回去看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公公婆婆已经逝世,二婚的媳妇则卧病在床,儿子说是上了高中,成绩挺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孔秀在夕阳里,听着火车轰鸣,独自掉下眼泪。
    整个的故事到此结束。
    看下来的两点感受,一是八十年代真好,前面已经述及,而导演在映后提问环节也提到这一点,80年代后是他添加的部分,很多事情是他真实经历的,比如听蓝色多瑙河的环节,八十年代一开始,男人便把拐丢掉了,站起来了,这就是当时的时代氛围,整个压抑的东西都不见了,所以拍这部分的时候他很顺利,很痛快。
    另一方面是有工作真好,这整个故事就像是一个童话,(影片中的格林童话似乎有这种隐喻)。卡尔维诺说,童话讲的是一个年轻人离开家去荆棘密布的世界上冒险,得到小动物或者小精灵的帮助,成长并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孔秀》这个故事里,两次婚姻生活像是童话中变奏的危险,一次,一次,再来一次,而工作则是帮助她渡过难关的小精灵。工作给了她自尊和自立的基础,让她有底气和不如意的丈夫离婚,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而单位的同事也提供了家人似的帮助,陪产,帮家里忙,分享新的信息。连她的梦想其实都是同事帮她重新点燃,给了她提示,同样又是工作让她有闲暇去读书、写作。
    在现实中,工作也是女性自尊、自立的基础。我抢到了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问导演如何看待工作这个问题。他说,这是很关键的,他甚至想在海报上打上"我要工作"四个字,现在的女性工作环境也许还不如那时,但是希望女性能够去工作。
    说起来,当时的国营工厂里的女工确实还是不错的工作,首先比在农村的劳动者要强,其次,8小时工作制,一天要工作,还能够带孩子,做家务,帮丈夫治病,这工作还真是挺挺理想的,现在这样的工作是不是不好找了。
    我看电影的时候,就很想让学堂的学生们也能来看看,一是这孔秀不就是珍贵的普通人吗?先是工作赚钱,养活自己和孩子,然后有了机会又努力追寻梦想,成为了作家,工作太重要了,是你安身立命之本。二是,女生要看看这真实的婚姻,稀里糊涂的婚姻真是拖后腿,让人不幸,即便是明明白白的婚姻也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就像第三次工程师求爱,但是孔秀已经看淡了婚姻这事儿,不要恋爱脑,也不要受舆论或文化的裹挟。
    我也很想让我妈,我大姨她们看看,她们也是那个时代的女工,我觉得这电影也部分的拍出了她们的故事,打心里很感谢导演。
    最后,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好的故事片,好的剧本,平实的讲着故事,但是每个人物都鲜活一定有出处,拍的是普通人的故事,却拍出了史诗感。这种文艺片,结构却做得这样好,像是严谨的中篇小说,搬到荧幕上真是太难得了,不是爆笑喜剧、不是动作大片,也不是好莱坞爆米花,是在讲述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的故事。
    人们穿过一个又一个时代,多么不容易啊,孔秀有不幸的婚姻,也有自尊自立,有梦想的实现,紧赶慢赶,赶上了时代,还算是个幸运儿。那些被时代抛下的男人女人们呢?他们只是影片里的一个配角或者是镜头里一晃而过的几只小狗,而我就在其中。

  3. 特别喜欢电影有几个点:

    女性的力量来源于自身,外界所给予的或是所强加的,都不能真正左右她自己的意志。于孔秀而言,丈夫是她人生中的过客,儿女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在除去社会赋予她的身份外,她更是她本身。她是儿女眼中失职的母亲,是丈夫眼中不顺的妻子,是追求者眼中的完美佳人,但她不为某个身份而活,而是一直向内追寻自己。

    (《孔秀》剧照)

    片中对于几个男性形象的塑造隐晦却非常生动,他们不只是世俗与压迫的符号,也有着真实的、多面的人性。孔秀与男人们的感情不止有爱和恨,她们爱过、理解过、怨怼过、痛恨过,最后用时间来淡化这一切。《孔秀》讲的就是这样真实的故事,那么多的牵牵挂挂,谁又能像小说故事一样毫不动摇全身而退呢?作为一个真实的经历这些事的女性,孔秀用那个时代自己的方式排解。

    我特别喜欢电影的结局。结尾孔秀回到前夫的村子,问在田里耕地的前夫孩子的近况如何。天高地远,云卷云舒,孔秀站在天地间,她终于接纳了这个世界。我觉得觉醒内心力量的人就应该有这样一个好结局,这就是她应得的。困苦的情绪不再是她生命的主题,故事在继续,她的人生中还会有新的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她依然没有经验,依然受着局限。她会一直等待着儿子遥不可及的回信?她会与前夫一笑泯恩仇?她会专注事业或是追求爱情?她会幸运还是不幸,会选择这条路还是那条路?这些就不得而知了。但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她不会再在黑夜中睁着迷茫而麻木的眼睛,就像十年前那些夜里身旁的男人睡去时,她盯着浓黑的天花板去思考那些不会有答案的问题。

    (《孔秀》剧照)

    电影结束,我跟妈妈打了会儿电话,我说这个主人公好像你,我看电影时一直想起你,你就是经历磨难而强大的人。妈妈笑我太多愁善感,她说她并没有这么苦,也没有那么强,而且追寻自我是很多人一生在做的事情,她还在路上而已。

    作者:大宝石

  4. 从反思时代的角度,《孔秀》是温和的。从女性苦难的角度,《孔秀》是锋利的。这当然是一部女性电影。在观影过程中,我反复在想,孔秀的生命为什么要这么长。长到几乎要承受所有苦难。生活琐碎的苦,工作的苦,生育的苦,还有,无处不在的审视和审判之苦。

    孔秀问母亲,现在就要我嫁人吗?母亲说,同龄人已经都生娃了。孔秀说,我才十九岁。母亲说,十八岁就到法定结婚年龄了。婚姻就像既定路程,必须踏上,必须走完。孔秀是过去式的,她的身上逃脱不了时代的烙印。因为是工人身份,所以有一份工作的依仗,敢于和丈夫家抗衡,敢于提出离婚。因为三代贫下中农,所以侥幸逃脱了那个时代可以无所根据,仅凭“成分”的批斗。因为第一任丈夫是特殊时代不受待见的“大学生”,所以离婚也成了可实现的事。孔秀也是现在式的,她所遭遇的压迫,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

    导演用干净、克制到极致的镜头语言,讲述了女性的苦难是如何发生的,即使脱离时代背景,孔秀的前半生,依然每时每刻发生着。她被视为理所当然操持一日三餐,抚养子女,被婆婆置喙,被丈夫使唤打骂......导演说,这是一部反思电影。它反思的不只是时代。正如导演所说,时代的叙事,固然宏大,固然有冲击里,但再宏大,再有冲击力,关于人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但也因为这个故事身处的时代,所以你不得不在每一次波折的情节里,感受到一种无力和被掌控。每个人的命运是被时代牵引着的,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因此也没有思想上寻找自由,寻找自我的发生,导演用镜头语言,赤裸展现了这种无声的恐怖。也许,这部电影反思的是,关于文化的土壤,关于人们思想的根,到底出了什么错,以至于女性在不断遭遇理所当然的苦难。

    于是,当邓丽君的歌,伴着秋风落叶和两小无猜,呈现在画面中时,我潸然泪下。这一刻深切体会到,为什么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成为那代人难以忘怀的珍贵。因为那些歌曲,不仅代表着耳目一新的旋律,它伴随着的,是人们的思想在逐步走向“解放”,整个世界,有了新的颜色,是一种真正的生机,也是个体真正开始有了主宰自己生命和人生意识的开端。与影片前半段孔秀的积苦,还有时代的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孔秀》的另一层反思。

    映后,在与导演交流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导演对女性处境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怀既是基于夫妻相处中的观察,以及自身的人文素养,更是基于导演站在个体人的视角,在审视和观察着人性、文化、社会、政治、教育最终交织出来的产物。不讳言,这是目前中国男导演拍得最好的女性电影,当然亦无愧为一部严肃艺术电影,奖项已经给了答案。

    这部影片,有历史使命感,是一部女性困境综述,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导演在严肃艺术电影方面的造诣。它也许不足够让所有人都能够静下心来观赏,但它却是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需要看一看的电影,它能够很好回答,或者说启发你去思考:

    究竟在我们的文化里,缺失了什么,才会让“被压迫的女性”,在历史与现在,都时刻存在;在我们的文化里,是什么让我们总是感觉“不自由”;是什么,让家庭这个最小单位,总是充满着荒唐、闹剧、暴力与被压迫。

    这部电影,足够回味悠长。

    作者:蚁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