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惊悚版《妙笔生花》,我觉得该片就是《妙》的翻拍版本。但《妙》实在太田园小清新了,让作者本人出来现身说教,说写作天赋、写作冲动是一种诅咒,不如本片这样来个南柯空梦异常有说服力。片子把中产以上的男主,改成了劳动阶级,把女朋友变成了高岭之花,弱化了手稿的本来作者,把手稿作者因为写作妻离子散,改成了剽窃者恐怕未婚妻开他。把本身较弱的关于写作的巨大负担,变成了写作的负担和对爱人的可能离开的双重负担,哦,对了还有敲诈。岳父教子加入太棒了,活生生的一个威胁者。另外三个恐怖成梦、梦与现实的交织、现实里那只死鸟预示的凶案暴露,因此梦境写入现实,N重映照太爽了。
难怪男主要是搬运工,为的是后面要搬运教子尸体;介绍抢,为了是后面要偷窃,疯狂的开车,为了是最后的桃代李僵。
整体惊悚感很足,现场发现赃物也很爽。最爽的是幻觉天花板滴血,而且这个就在现场发现赃物后面,更爽。
男主演技很棒。他最棒的地方还不止是希腊雕塑一样的长相,惹人怜爱、激起任何人保护欲的大眼睛,最重要的真的是演技好。几个近景特写的表情,几个呆然入神的表情,还有这种表情后来的自然过度,简直为剧情流畅发展铺平了道路。让我想起二十年前、三十年前那一批大陆演员,真的都是这么培养出来的,那才是真正的演员。然而这些付出了很多艰辛达到这一步的艺人,现在居然找不到好剧去拍,也叫人唏嘘。
最后感慨下,编辑全部都是老司机,虽然我基本知道剧情走向,但是还是编得太紧凑了,完全踩在人的舒适点上。然后没有一个场景、一句话是浪费的。比起《妙》超长MV一样的奇怪剧情串联,本剧里面的人物对话、场景代入感好太多,然后徐徐讲明白道理的功底也不是盖的。最后结局一切归于远点,死者成为完美的作者,一个完美的男人,这个结局太带感了。《妙》明显想拍成文艺片,但太过空了,太MV了,太本人说理了,最后我认为只是个商业片,但本片很有文艺感。拍文艺片,美国人真的是…
P.S《妙》据说根据海明威有手稿弄丢脑洞出来,所以本剧里面还说文笔简洁到直接,说的还是这个。
这个世界上存在完美的人吗?如果有,那么我们看到的完美,究竟占据真相的几分之几?
二十多岁就出版了震惊法国文坛的战争题材小说《黑沙》,年轻英俊,才华横溢,名利双收的作者看起来正是这样一个完美的人,他就是由雅恩·格斯兰执导,2015年在法国上映的电影《完美男人》的男主角——马修。可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却是经谎言粉饰出来的。由法国凯撒奖影帝皮埃尔·尼内饰演的男主角马修怀揣着平庸生活里的作家梦想,一边靠着搬家工人的工作糊口,一边坚持写作,他信奉史蒂芬·金的“每天两千五百个字”定律,坚信自己可以靠写作改变命运,却屡屡遭到出版社无情的拒绝。
在一次搬家工作中,他无意得到了一位已经去世的独居老人一本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的日记,上面记录了老人年轻时在阿尔及利亚当兵时发生的故事,马修虽然没有写作天赋,但他凭借写作者的嗅觉还是嗅出了这本日记的文学价值,在激烈的心理斗争过后,他抄下了这本日记,将它命名为《黑沙》,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寄往出版社。没想到这本小说竟然轰动整个法国文坛,让他一举成名,从此远离小阶层,进入上流社会,还收获了自己一见钟情的文学才女的芳心。
谎言让马修一炮而红,但一个谎言粉饰出来的完美必定要有源源不断的谎言作为支撑。成功总是让人感觉近在咫尺,可一个人究竟要再迈出多少步才能触摸到成功?聚光灯打在马修的身上,他昂首挺胸,尽情享受着名利双收的幻觉。然而,马修要面对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部惊悚片,本片弥漫着希区柯克风格,电影没有采用暴力血腥、一惊一乍的手法吓唬观众,更多的是通过制造悬念以及主角马修的紧张无措,配合希区柯克风格的音乐达到让观众“自己吓自己”的惊悚效果。电影的开头,马修开着车疾驰在山路上。漆黑的环境包围着车的灯光,强烈的明暗对比营造了浓重的压抑感,音乐的节奏越来越快,车速也原来越快,马修大口地喘气,眼神慌乱,观众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随着马修情绪越来越激动开始发出吼叫,音乐到达了高潮,车子眼看着就要撞上崖壁,观众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此时音乐戛然而止,画面一转,原来在撞上前刹车了。开车的人是谁?他为什么崩溃?又为什么停止了自杀的行为?要继续看下去才能找到答案。这正是希区柯克风格的魅力所在,让人紧张焦虑又欲罢不能。
三年以后,马修那个真正充满才华的女友带他回家,马修的未来岳父张口就是私人图书馆、古董枪等他无法参与的话题,画面是温馨柔和的,但是气氛却越来越紧张,和谐的表面之下矛盾正愈演愈烈。马修和这家人的阳春白雪格格不入,随着岳父干儿子斯坦的出现,影片开始暗示观众马修随时可能会被揭发的危险境地,马修不止一次的远远望着那一家人的谈笑风生,虽然在同一个屋子里,但仿佛是两个平行世界。最经典的就是马修一个人隔着玻璃墙壁看着女友一家人在客厅里有说有笑,玻璃是透明的,有时会让人忘了它的存在,但不管有没有被遗忘或者忽略,它就实实在在地横在中间,成为了两个空间的隔断,这种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格格不入让观众的心和马修一样开始恐慌,在真正有文学修养的一群人面前,他的谎言究竟还能维持多久。
随着情节的推进,马修的谎言已经摇摇欲坠,出版社受够了马修提前预支稿费却写不出新作品的行为,放出狠话,如果马修交不出稿子就走法律途径要回预支稿费。正当马修在女友的家庭和交稿尴尬中挣扎时,一个神秘人出现了,神秘人的父亲和马修抄袭的日记主人是当年的阿尔及利亚战友,他们有着相同的日记,神秘人要求马修给他支付五万欧元,这对于早已入不敷出的马修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矛盾转而剧烈演化,马修偷窃岳父收藏的古董枪被干儿子斯坦发现,已经丧失理智的马修在争执中无疑杀死了斯坦。
演员皮埃尔·尼内在这里贡献出了无可挑剔的演技,发现斯坦已经没有呼吸后,他瘫坐在地上,从愤怒变成错愕、懊悔、恐惧,复杂的情绪在他脸上交织,片刻之后,他承受着所有的压力开始控制自己冷静处理斯坦的尸体。
走到了这一步,马修已经没有回头的境地了,电影把这个转折处理的十分巧妙,当女友一家人离去,他要去拿那些偷来的古董枪,又被斯坦发现之前,马修穿过了一条空荡荡的走道,走道并不长,但是拍摄的角度和推进的速度都让人感受到了这条走道的幽长深邃,暗示了马修正在滑入一个无法回头的深渊。
影片的音乐、灯光、道具都是气氛渲染的大功臣,镜子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镜子是人的欲望或恐惧和内心交战的沉默见证,面对它,照镜者仿佛游离在自我投射和自我认识之间,游移在无穷的梦幻和昭然若揭的真实世界之间,自照者对着镜子想象着他本来可能成为的那一种人。镜子还赋予了观众一个上帝视角,从各个角度去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黑沙》即将出版时,马修背下了整部小说的关键点,并对着镜子练习他作为年轻有为的作家接受采访时可能要回答的谎言,画面中镜子分割出了三个不同角度的马修,再加上马修自己,这一幕中一共出现了四个马修,马修在审视自己,谎言制造出的完美男人和现实中没有文学天赋的假作家在镜前对视,假作家被即将到来的名誉和财富冲昏了头脑,把镜中那个完美男人信以为真,得意洋洋。镜子在电影中出现了多次,每当假作家焦虑心虚,作为完美男人在享受着现有的一切时,镜子就会时不时地提醒马修,也提醒观众,你并不是镜中的那个完美男人,将焦虑和矛盾的气氛推至高潮。
片头的飙车片段就是马修的挣扎过程,他看着副驾驶陷入了沉思,最后以给那个勒索他的神秘人更多钱为由将其骗了出来,制造了车祸,副驾驶的安全保护设施应该早就被马修动过了手脚,神秘人当场死亡。
马修点燃了那辆车,他望着熊熊燃烧的烈火,正式和“完美男人”的身份告别。
两年后,在一个和往常一样刚结束搬运工作的晚上,马修在街上溜达,忽然在书店里看见了真正由自己原创的小说《假象》已经被出版,放在书店的架子上,他刚想推门进去,猛然看见当年的女友正在向别人介绍马修的这本书,还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孩子,那就是当年他决定烧车伪造死亡现场时,女友怀着的他的孩子。犹豫之中,他后退了一步,就隔着一层被雨伞淋湿的玻璃这样看着她们,没有再靠近。
如果一个谎言需要用十个谎言来维持,那么说十次谎,就要想出另外的一百个谎言,下一次就会是一千个,这样下去,最终因为人们无法继续圆谎,第一个谎言还是会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
马修承受不住这种折磨,只要他继续做“完美男人”,他的谎言就必须继续,他遭受到的压迫会越来越令他窒息,唯有他重新回到卑微的小人物的身份时,他才可以得到解脱,最终,他只能被动地选择旁观那“属于自己的”幸福。
马修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角色,他的行为是非正义的,他不道德、无原则,随时准备永久消除对他新奢华生活方式的任何潜在威胁。但他却有他自己的强大梦想和英雄气质,这让观众对他讨厌不起来,甚至还会跟随者情节期望马修的秘密不要被发现。除了开头开车的片段是倒叙以外,电影基本遵循古典叙事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向观众展开叙述,其中也不乏一些逻辑漏洞,比如马修的女友作为充满才华的专业文学从业者,怎么会跟马修生活了三年还没有发现任何破绽呢。但总的来说,本片将希区柯克的风格运用得恰到好处,营造了很好的惊悚紧张氛围,情节紧凑,故事的讲述也非常流畅,画面的色调构图展现出法国电影的高度细腻,更重要的是做到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的情绪跟随着主角马修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波动,不失为一部高明的电影。
男主长了一张忧郁天才的脸。开头男主是个失意落魄作家,靠在搬家公司兼职糊口,工作中在一个孤独死的老人家中找到了一份手稿。被内容吸引的男主为了成名,于是将日记手稿敲击变成电子版,以自己的名义发给了出版社,取名《黑沙》。出版商自然非常青睐,为了应对成名,男主不断的练看各种采访视频,查看相关资料,他要欺骗所有人,包括欺骗自己,这就是自己写的作品。他在昏暗的厕所里烧掉了手稿和照片,抹杀掉那个孤独老人存在的痕迹。他成名了,和一直青睐的文学女神恋爱结婚,可他一直恐惧着秘密被揭穿,过得战战兢兢,他也始终拿不出来好作品,已经预付款的出版商不耐烦了。正印证了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被架在神龛上的男主如芒在背。
真的出现了要揭穿他秘密的人,于是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成书,他杀了那个人,伪装死亡隐姓埋名,又当起了搬家工人。兜兜转转成了轮回,遗作又大卖了,作家马修永远的活在人们心里成为完美男人,而真正的马修又变回了原本灰暗渺小的自己,一切有如黄粱一梦。也许马修最后是满足的,因为他和女神在一起的日子以及那个儿子不是假的。
其实剧情本身是很扯的,毕竟在这个人肉搜索无孔不入的年代,作家的谎言是很容易被揭穿的,郭敬明流潋紫等已经名利双收的作家都被扒出来抄袭丑闻,当然已经到手的钱是不会丢了,只是以后不能再立作家人设了,作家两个字是不配的,说是写手更合适。蒋方舟少年时的作品也曾被质疑过是母亲代笔,之后的作品的确没代笔了,但是被认为水平太差,天才少女作家的人设早就崩了。我觉得最扯的就是男主女朋友,一个文学系才女,相处三年了,难道察觉不出来男主究竟是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她不是一直标榜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强吗?其实男主很聪明,他很懂得这个时代的营销炒作,只是乍然成名,不懂得理财规划,低调做人,其实作家出现创作枯竭很正常,有的中间有好些年呢,而很多知名作家一生中也就一部知名作品,也够吃喝了。我估计男主也是被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给害了,出道及巅峰的滋味比从来没得到更难受。